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90220丛书名: 未来艺术丛书
直到1871年,德国才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存在。歌德与席勒在18世纪末发出叩问:“德国? 可是它在哪里?我不知何处能找到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这样频繁地提出自我身份的问题,也没有任何其他民族像德国人这样强烈地通过音乐来表述对自己的理解。本书围绕“何谓德意志音乐”“何谓德意志”的主题,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德国音乐、哲学与文学中所体现的“德意志性”,是一部以多元视角对自我身份认同问题进行重新审视的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著作。
读者对象:艺术、音乐界专业人士及爱好者
迪特•博希迈尔教授是极具跨学科视野的学者,在当代德语文化界颇负盛名。2018年秋,他应邀在上海与北京的高校及研究院进行系列讲座,并与中国学者进行对谈。他从文学、音乐与思想史的角度,畅谈德国音乐与文学中的“德意志性”究竟何在,探索“德意志性”这一概念从歌德到托马斯•曼,从贝多芬到瓦格纳,经历了怎样的衍变,以及音乐家与文学家之间又有怎样的相互影响,以及德国音乐与文学在获得民族独立性的同时,如何超越狭隘的民族性,呈现出多彩又深刻、矛盾又迷人的模样。
前言
什么是德意志音乐?
《欢乐颂之歌》与《德意志之歌》
——国歌与国家神话
席勒与瓦格纳
——发现德意志性
尼采与瓦格纳
——批判之为激情与论战
“被光照的数学题”
——歌德评价中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音乐诗人克洛卜施托克
德国大学与德国哲学
——相互影响的幸福与终结
重新统一以来的德国人
何谓德意志?
——一个并不只是德国的问题
什么是德意志音乐?
——博希迈尔与杨燕迪对谈录
何谓德意志?
——中德三人对谈
译后记
……
对于尼采的思想而言,瓦格纳是所有范式中的范式。只有这才能解释,他的评语的温度为何直到最后都摇摆在火热和冰冷之间。对于尼采而言,不可诋毁的“理想”和太可以被诋毁的现实之间的裂隙是“瓦格纳事件”中的丑闻。然而,他却能够在自己生命中罕
见的、梦境般的幸福时刻,在他的美学经验中弥合这道裂隙——或者在“星辰般的友谊”(《快乐的科学》第279节)的愿景中弥合这道裂隙,这个表述过去和现在都是他和瓦格纳之间关系的最为动人的表达:“我们曾是朋友,现在彼此陌生了。可这样很好,我们不想对自己隐瞒和掩饰此事,仿佛我们必须为此而感到羞愧似的……我们必定会变得形同陌路,此乃凌驾于我们之上的法则:我们恰恰因此而当变得更加彼此敬畏!对我们当时的友谊的念想恰恰因此而当变得更加神圣!可能有一个巨大的不可见的曲线和星辰轨道,我们如此不同的航线和目标可能只作为短小的路段已经包含其中了——让我们把自己提升到这个念头吧!……所以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星辰般的友谊,即使我们相互不得不成为地上的敌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