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0966
一代湘军名将,转身为一代留名青史的儒商。他的后裔凭什么续写百年传奇!天然阁大揭密……
湖南作家曾理的长篇小说《天然阁》,以近代中国风云为背景,以湘绣历史传承为线索,以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企业家为主角,展现了民族艺术魅力,礼赞了民族文化精神。
前 言/1
章 名门/001
第二章 道缘/015
第三章 私银/028
第四章 坐堂/041
第五章 密传/055
第六章 规矩/068
第七章 较量/081
第八章 洋绸/094
第九章 械斗/107
第十章 棺罩/120
第十一章 阴谋/133
第十二章 日货/146
第十三章 避嫌/160
第十四章 金匾/175
第十五章 徽标/188
第十六章 战争/201
第十七章 大火/213
第十八章 劫案/225
第十九章 漏网/237
第二十章 跟踪/248
第二十一章 针谱/261
第二十二章 国礼/277
1911年,这是一个多事之年。
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掀开了推翻清朝运动的序幕。十二天后,湖南个响应武昌的是首义,随后,贵州、云南等地相继响起了接应的枪声,清代皇朝便在此起彼伏的枪声中逐渐步向覆灭。
10月22日上午10时,长沙城的贡院大街(今中山路)上,一队眼神明亮的新军士兵提着步枪,右臂系着白带子,步伐轻快地急行,并沿街喊话:“巡抚已逃,革命成功!”与此同时,一百多张书有“湖南都督谭”的《安民告示》贴在繁华的街口。
1911年10月到1916年8月,长沙城头旗号变换频繁,政府官员走马灯似的不断更换。从湖南都督到湖南将军,从湖南巡按使公署的巡按使,再到湖南省长公署的省长,短短的五年期间,便有焦达峰、谭延闿、汤芗铭、刘心源、陶思澄、韩国钧、沈金鉴、陈宦、刘人熙等十一人先后主宰湖南,像《红楼梦》中形容的那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神州大地上的局势也像长沙一样变化莫测,南方的革命派拥戴孙中山,北方的实力派拥戴袁世凯。这与长沙湘绣行业看似没有任何瓜葛,谁来当官不是都一样?只是换官的公告多印几张罢了,生意照样做,铺面照样开,倒是宏昌绣庄与天然阁绣庄的争斗更为引起当地人的留意。
时局的动荡,谁能独善其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湘绣《荷鹤图》在意大利都灵博物馆展览会上的获奖,将芙蓉坊的声誉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官场的波动,曾传玉的逝世,芙蓉坊绣庄的生意却降到了
冰点。
此时宏昌绣庄与芙蓉坊的竞争延续到第二代天然阁绣庄,在长沙刺绣界已是公开的秘密,特别是宏昌的少老板肖小宝,要与天然阁绣庄的曾纪生分个高低的放话,迅速在行业内传开,不少人担心曾家大屋又将有什么祸事
发生。
行业的竞争,惊心动魄,但它却极大地促进了整个湘绣产业的发展,使之从一个地方绣种一跃而为全国四大名绣之一。
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宏昌、锦文丽、天然阁三大绣庄从长沙近百家湘绣商号中脱颖而出,成为传承百年的名牌老店。
商场如同战场,它们的艰难困苦、喜怒哀乐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章 名门
辛亥革命爆发,沉淀几百年的中国政治社会吹过一阵变革的清风,随后走马灯似的官场变换,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一个很长的时间,中国的版图被各地军阀撕扯得四分五裂。距北京有着千里之遥的长沙城,社会秩序似乎还是风平浪静,两个神秘访客的到来,却搅动了长沙绣庄往日的平静。
1916年,袁世凯称帝不过几个月,便在全国此起彼伏的护国战争硝烟中退位了,随后不久病故,因闹自治而被袁世凯逼退的湖南督军谭延闿,再次坐上了湖南省长公署的把交椅。
这天下午,两个枪兵陪伴着两位身穿黑色双排扣外衣、手提大皮包的人,走在长沙城马王街的麻石板路上,“咔嚓”“咔嚓”的靴钉声震得麻石板咚咚
地响。
在路人惊讶的目光中,两位身穿黑色双排扣的外来人,旁若无人地走进了长沙坡子街的宏昌绣庄,而枪兵则站立店铺门外。这种场面,在悠闲惯了的长沙城并不多见,自然让长沙城街头的路人多了几分紧张与好奇。平常只有官府到商铺里抓人才是这阵势,难道宏昌绣庄有人犯了事,抑或是得罪了官府?
宏昌绣庄是长沙三大绣庄之首,飞檐翘角,走兽衔铃,风吹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配上富丽堂皇的店面,显得极为气派。不过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购买时尚高雅刺绣品的顾客却不多,几个店伙计或站或坐显得甚为悠闲。
一瞧两位来客的架势,领头的店伙计心里一惊,腾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见来人并无恶意,而是春风满面,不由得忙迎上去热情地招呼:“长官,需要点什么?”
领头的高个子回头望了一眼跟在身旁的店伙计,自顾看着店铺陈列的各类绣品,没有回话。
坐在内堂算账的赵管家也迎了出来,见到来客气宇轩昂,门外站着枪兵,连声吩咐店伙计:“上茶!上好的芙蓉山毛尖。”
“不麻烦了。我们只是随便瞧瞧。”领头的高个子似乎从赵管家那滴溜溜转个不停的眼珠子看出了什么,推脱着说。
瞧着两位旁若无人的来客,生意江湖混了多年的赵管家低声对伙计道:“殷勤点,看架势这两人还挺有来头。”
高个子下意识地瞧了一眼赵管家,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一张纸条,低声地问:“老板,你知道芙蓉坊绣庄吗?”
“芙蓉坊绣庄……”店伙计刚要说芙蓉坊的老板曾纪生就在隔壁吴大茂店铺里买东西时,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赵管家打断。
“芙蓉坊绣庄?在……离长沙城很远的地方——铜官。老板!您是要买湘绣么?我这里有……”赵管家眼珠子转了几圈狡黠地说。
两位来人从赵掌柜那怪怪的眼神里似乎看出了什么,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礼貌性地笑笑,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店铺。
长沙人好议事是出了名的,无风尚且能搅起三尺浪,何况这枪兵闯进店铺的事。不久后,从宏昌的伙计那里传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传闻,芙蓉坊出大
事啦!
什么大事?谁也说不清。有人还记得好些年前,曾家大屋的掌门人曾传玉,曾经莫名其妙地被官府关押过,这种噩运今天是否又会降临到曾纪生的身上?
那时的社会,虽然从君主制进入了共和时代,但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仅仅是在门楣上换了块刷了新油漆的招牌,信息的传递方式仍然极其落后。此时两位神秘来客在宏昌绣庄折腾了近半个时辰,在吴大茂采购绣线的曾纪生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曾纪生从吴大茂出来后,又到自己熟悉的锦文丽绣庄那里去坐了一阵,当他听到这一传闻时,已是当天晚上的事。
陌生人、枪兵、芙蓉坊,世界上的事就怕联成串来想,联系起来后便有了无数的结果。这几件事联系起来,曾纪生便有了心事,虽然觉得自己与官府并无多少牵扯,但“天飞横祸”的典故还是令人生畏。
第二天一大早,曾纪生便离开长沙城平安客栈,往家里赶。
小篷船靠上了铜官的码头,曾纪生三步并作两步地急急往家的方向走去。他人还没进曾家大屋的院门,便瞧见站在晒谷场上的谢春正在打望,顺着目光方向望去,远远瞧见一拨人正从山坳口向曾家大屋走来。
曾纪生走到院门的荷塘前站住,心里猜想着:这会是些什么人?
“少老板!在忙么子啰?有两个上海来的贵客要找你。”随着呼喊声,家住铜官芙蓉坊绣庄隔壁的王娭毑,带着两个陌生人向曾家大屋走过来。
曾纪生迎了上去。王娭毑抢前几步把曾纪生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道:“他们是远方来的贵客,有‘大事’找你。”
王娭毑将“大事”两字说得特别重,曾纪生不觉心里一惊,如今的他怕听到的就是“大事”二字。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大事”往往与“祸事”是兄弟,但他毕竟闯荡生意江湖多年,不是那种轻易乱了阵脚的货色。他很快镇定了心神,面上热情而又警惕地应酬道:“哦!稀客,稀客!快请进屋里坐。”
听主人发了话,谢春连忙跑进大门朝着绣楼呼喊:“二嫂!来客人啦!”
只听一阵“吱吱”的楼梯响声,周婶急匆匆地下了楼。她见曾纪生从门外领着几个客人走了过来,赶忙问道:“少爷,您回来啦!二嫂还没回来,您有什么事吗?”
“哦,快给客人泡茶。”曾纪生吩咐道。他的脑海里却在急速地思索着来客的真实身份,这两人是不是昨天长沙绣庄寻找芙蓉坊的客人?他们随行的枪兵怎么没见同来?是不是会来个先礼后兵?!
两位来客一高一矮,高个子戴着墨镜,文质彬彬,矮个子则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神情上显得憨厚淳朴。从眼前的景象来看,不像是来找麻烦的,但两人那一身深蓝色双排扣外衣的打扮,仍然给人一种神秘江湖客的感觉,让人心里不踏实。
曾纪生的心如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地悬着。待客人坐定后,他试探地问道:“请问贵客尊姓大名,找芙蓉坊有何贵干?”
“您这地方可真难找呀!”戴墨镜的高个子从身上摸出手帕,抹了抹额头上的细汗,这才解释来意,“我们是专程从上海过来的。在下姓宋,名耀平。受堂嫂之托到长沙办一件家事。”
来人有意将“家事”两字说得很轻,以降低王娭毑“大事”的分量。
“上海?”曾纪生心里“咯噔”了一下。上海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外国洋人都仰慕的繁华大都市,他们到长沙办什么家事?为什么显得这样神神秘秘?
宋先生见曾纪生的脸上布满了疑惑,忙解释道:“我们要订一套湘绣嫁妆。”
“您要订湘绣嫁妆?哦!好,好……”曾纪生话是这么说,心里却是更加迷糊。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这些人有枪兵护送的神秘上,这种身份的人可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的,要一套刺绣嫁妆,还不是“落水鬼”要喝水,张口便有的事,何以千里迢迢跑到湖南来?曾纪生虽然生长在铜官小镇,但全国也跑了不少的地方,甚至连意大利都灵也去了,可以说也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对全国刺绣行业了解很深,像苏绣的刺绣名家——沈寿,他也面对面地交流过,顾绣的代表性人物韩希孟的作品,曾纪生也曾认真地研究过。
曾纪生知道上海不仅不缺少刺绣,而且上海的顾绣还非常有名。明嘉靖年间,宫廷尚宝司丞顾世名,在上海九亩地创建“露香园”,韩希孟的作品堪称明末清初顾绣的典范。
正是因为“顾绣”的名声,长沙早开办的绣庄,便是挂了顾绣的牌子,即使是现在,一些绣庄为了揽客,仍然挂“顾绣”之名,行销湘绣之实。
近代学者徐崇立在《沪渎羁居记》中记述道:“吾湘旧时绣店,亦题‘顾绣’,莫知所从来。”因此,这一表面现象误导后来许多史学家,得出湘绣源于“顾绣”之说,并被广泛传播,引发中国近代刺绣史上,“湘绣起源”的百年
之争。
顾绣、苏绣都近在咫尺之地,这两个陌生人为什么舍近求远,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曾纪生不禁疑惑地问:“上海顾绣名扬天下,绣庄如林,名绣云集,不知宋先生是何缘故,不远千里之遥,不畏车船劳顿,赶来湖南铜官小镇订做一套湘绣嫁妆?”
“曾老板,‘好酒不怕巷子深’。你不要淡瞧了这两位贵客,他们可是做大事的,讲究一个‘好’字,哪在乎劳困与路远?”王娭毑见曾纪生将话题引往上海顾绣,认为他是缺乏历练的仔姜——太嫩,赶忙替他打圆场说。
宋耀平微笑着道:“实不相瞒,我们看重湖南湘绣有两个原因,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同盟会执行部庶务黄兴先生,曾经送给孙中山先生一个湘绣怀表锦囊,锦囊里装的不是怀表,而是他早年成立华兴会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雄踞湘省,直捣幽燕’的战略主张。孙先生在将其战略主张的后两句改为‘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以此作为同盟会纲领后,对此锦囊的精美刺绣大加赞赏,随后交予宋府庆龄小姐珍藏。”
“没想到宋先生对湖南历史典故有如此深的了解。”曾纪生为湖南出了黄兴这样的伟人而深感自豪。
宋耀平轻咳一声,接着说道:“其二是民国元年,崇德夫人从长沙到上海定居,我陪堂嫂倪桂枝,专程去上海华德路谦吉里寓所拜访老夫人。崇德夫人送给堂嫂一幅湘绣《山鸡牡丹》,画面上题有令尊陌龄先生的词款‘锦绣基业,鹤寿松龄’。上至清廷王朝,今至民国政府,谁不知道昔日湘军大画家曾陌龄的字画难求?”
提起祟德夫人,曾纪生心里终于明白了过来。因为崇德夫人就是曾纪生的大堂姐,曾国藩的大女儿曾纪芬。大堂姐既然能将父亲所画,自己亲手所绣的《山鸡牡丹》送给眼前这位神秘来客的堂嫂,由此推论,其堂嫂也绝非等闲之辈,因为曾氏大堂姐是一个眼界很高的人,一般人很难进入她的视线。
两件往事的说辞,稀释了曾纪生心里的疑惑,心定了下来,说话也就不再防备什么。他谦虚地道:“家父虽然善画,但毕竟只是偏安于江湖小镇的山庄之作,《山鸡牡丹》有让宋先生见笑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曾老板,就不用自谦了。”此时,宋耀平从一个夹皮包里掏出一封信,“哦!这是崇德夫人写给你们的家信。”
宋耀平将信递给曾纪生后,接着解释道:“上海虽然绣庄林立、绣品多如牛毛,但崇德夫人赠送的《山鸡牡丹》不仅寓意吉祥,而且绣艺精湛。据崇德夫人介绍,特别是用‘掺针法’刺绣的牡丹和锦鸡,转色天然,晨露欲滴,流光溢彩,仿啼鸣有声,远非一般绣品可以比拟,不仅使我们领略了陌龄先生名不虚传的艺术造诣,更让我们看到了湖南湘绣的与众不同。”
曾纪生打开那个厚实的信封,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幅龙飞凤舞的四尺中堂书法作品:
锦绣出名门,
女红世界惊,
绣花能生香,
绣鸟闻啼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