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012697
【编辑推荐】
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哭的行为:一种表达孩子意愿的特殊语言;
肢体行为:透露出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
语言行为:听出孩子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
生活行为:孩子心灵世界*直接的表达方式;
学习行为:孩子大部分的学习问题都是心理问题;
习惯行为:释放孩子内心的多种“信号”;
交际行为:善于社交的孩子*有出息;
亲子行为:破解孩子心理行为的暗语;
行为误区:父母不可不知的儿童行为心理知识。
【编辑推荐】
当前,我国约有3000万儿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约20%的孩子出现自私、抑郁、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症状。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带给老师和家长无尽的烦恼。
掌握0~14岁儿童的情绪特点与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培养内在感知力,更容易让孩子成为情绪的朋友。针对成长过程中的妒忌、焦虑、恐惧、抱怨、害羞、愤怒、悲伤、后悔、忧郁、猜忌、偏执、痛苦、仇恨、孤独等不良情绪,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与心理疏导,有助于他们提升情绪控制力,成为情商高的人。
【内容简介】
孩子的很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玩具不离手,真的是因为孩子喜欢吗?
每个孩子的行为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纠正表面的行为不如了解背后的心理,
培养好孩子,做懂心理学的好父母,你,一定可以!
【内容简介】
0~2岁: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自我安慰;
3~4岁:理解快乐和伤心等简单情绪;
5~7岁:关注个人主张和情绪体验;
8~10岁:学会辨别自我与他人情绪;
11~14岁:做好心理准备进入青春期。
上篇 儿童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培养内在感知力
第1章 0~2岁: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自我安慰 002
1.准确理解婴儿的面部表情 002
2.婴儿渴望得到安慰 005
3.为何产生强烈的依恋情绪 008
4.帮助幼儿应对外界恐惧 011
第2章 3~4岁:理解快乐和伤心等简单情绪 014
1.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 014
2.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能力 017
3.别对幼儿的心灵施加暴力影响 019
4.透过肢体语言读懂孩子的内心 022
第3章 5~7岁:关注个人主张和情绪体验 025
1.识别、理解自身的情绪 025
2.满足孩子“自尊”的心理 027
3.应对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 030
4.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033
5.多动症缘于情绪固化或混乱 036
第4章 8~10岁:学会辨别自我与他人情绪 038
1.孩子多了一些同理心 038
2.建立友谊有助于培养良好情绪 041
3.开始面对同伴评价带来的挫折感 043
4.学会处理与他人的情感状态 045
5.学会分享情绪,才能亲近孩子 048
第5章 11~14岁:做好心理准备进入青春期 051
1.“长大成人”的意识觉醒 051
2.孩子为何开始变得敏感起来 054
3.威严是制止孩子越轨行为的关键 056
4.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怎么办 058
5.全力救赎孩子的任性情绪 060
下篇 儿童情绪调节:引导孩子提升情绪控制力
第6章 挫折情绪:教孩子正确面对输赢和成败 064
1.用赞美的翅膀载着孩子飞翔 064
2.孩子遇事急躁是因为少了挫折心 067
3.培养孩子积极自信的心态 069
4.任何时候挫折教育都必不可少 072
5.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抗压能力 075
6.给孩子上好挫折教育这堂课 077
第7章 嫉妒情绪:请把孩子带出嫉妒的深海 080
1.妒贤嫉能的孩子长不大 080
2.不傲慢,懂得尊重他人 082
3.不让孩子陷入嫉妒的泥潭中 085
4.谦卑的孩子能走得更远 087
5.引导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090
第8章 焦虑情绪:帮助孩子跨越成长的烦恼 093
1.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孩子的分心问题 093
2.孩子压力过大会情绪失控 096
3.患得患失让孩子失去内心的安宁 098
4.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 101
5.帮孩子上好“情绪辅导课” 104
第9章 恐惧情绪:孩子的心灵要成长在阳光下 107
1.帮孩子找回内心的安全感 107
2.唯唯诺诺的孩子在心理上没长大 110
3.有勇气,人生无所畏惧 112
4.压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是灾难 115
5.说谎的孩子都有一颗不安的心 118
6.提早做好安全教育 120
7.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潜能 123
第10章 抱怨情绪:让积极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126
1.及时兑现给孩子的承诺 126
2.保持克制心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129
3.孩子接受不完美,才能创造完美 132
4.培养孩子自省的好习惯 134
5.让感恩之情充盈孩子的心灵 137
第11章 害羞情绪:勇敢表达内心的想法更快乐 140
1.帮孩子远离自卑的陷阱 140
2.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143
3.尝试着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 145
4.引导孩子学会招待客人 148
5.与人交友有利于身心健康 150
6.帮孩子融入学校生活 152
第12章 愤怒情绪:赶走孩子心里那只愤怒的小鸟 156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156
2.愤怒会吞噬孩子的理智 159
3.棍棒教育是一种伤害 161
4.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164
第13章 悲伤情绪:成长有点残酷,让孩子变得坚强 168
1.别让孩子变成意志力薄弱的人 168
2.美好的期望帮孩子远离悲伤 170
3.“爱心”不是总能带来良好的结果 172
4.搬家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175
5.让孩子学会面对亲人的离世 177
……
*章 读懂孩子内心:才能读懂孩子行为 001
1.孩子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002
2.你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吗 005
3.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决定孩子的行为 008
4.要想改变孩子行为,先要使自己成长 011
5.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014
6.孩子好的行为是爱和支持滋养出来的 016
7.父母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019
第二章 哭的行为:一种表达孩子意愿的特殊语言 021
1.爱哭——是每个孩子*常用的武器 022
2.哭声抑扬顿挫——孩子在做运动 025
3.和妈妈分开时号啕大哭——患有分离焦虑 027
4.跌倒后大哭——依赖性强或紧张、恐惧 030
5.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希望获得心理满足 033
6.强忍着不哭出声——受到了极大的委屈 036
7.哭得喘不过气来——身体不舒服 039
第三章 肢体行为:透露出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 041
1.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042
2.手部小动作——体现“大心事” 045
3.眼睛——表达多种意义的器官 047
4.微笑——心里藏着一个“大玄机” 049
5.下巴——不会说话也有千言万语 052
6.吸吮手指、啃咬指甲——进入口腔敏感期 054
7.不断跺脚——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056
8.低头不语——持反对态度或不感兴趣 058
第四章 语言行为:听出孩子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 061
1.“我是从哪里来的”——出现*个迷惑期 062
2.“妈妈,你不要离开我”——担心被抛弃 065
3.“我要,我就要”——占有欲在作祟 067
4.“你不能夸别人”——产生了嫉妒心理 069
5.“我不好意思说不”——不懂得拒绝别人 072
6.“我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可能患有孤独症 074
7.“我这样做对不对”——缺乏自主判断力 077
8.“妈妈,我肚子疼”——很有可能是在装病 080
9.“我要嫁给爸爸”——进入婚姻敏感期 083
10.大声尖叫——另类语言表达的方式 086
第五章 生活行为:孩子心灵世界*直接的表达方式 089
1.不喜欢刷牙——不懂得口腔卫生的重要 090
2.不愿意做家务——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093
3.过度干净、有洁癖——可能患有强迫症 096
4.喜欢抱着枕头睡觉——希望获得安全感 098
5.睡觉时磨牙——晚餐过饱或身体缺钙 101
6.看电视上瘾——人际交往有障碍 104
7.一边吃饭一边玩——不能做到专心致志 107
第六章 学习行为:孩子大部分的学习问题都是心理问题 109
1.不愿意上学——缺乏正确的学习理念 110
2.打破砂锅问到底——思维能力在发展 113
3.默写变抄写——孩子有应付心理 116
4.一提作业就头大——超限效应在作怪 119
5.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心存侥幸心理 121
6.轻易放弃难题——缺乏挑战精神 124
7.上课老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 127
8.理解力相对较差——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130
第七章 道德行为:为孩子的不道德行为找找原因 133
1.孩子学会了撒谎——认知发展的需要 134
2.家有小霸王——霸道,不知道礼让他人 136
3.对他人的帮助不知感激——缺乏感恩之心 138
4.考试作弊——不懂得诚实做人的道理 141
5.喜欢炫富——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144
6.喜欢说脏话——可能在模仿周围的人 147
7.给他人取绰号——不懂得尊重他人 150
8.不愿意分享——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152
……
序言:情绪是孩子内心的朋友
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这个抽象的概念不存在,他们只能从喜怒哀乐中感受心情的变化,并寻找发泄不良情绪的通道。
引导孩子与情绪做好朋友,是家长的重要职责。相信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也是一种关爱。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另一方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不去干预他们的任何情绪,让他们学会与特定的情绪相处。
有一家儿童早期教育机构,致力于引导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完善他们的心智及情商。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哪怕他们无端地发脾气,而老师是孩子们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
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守护者,都是这个世界上*爱孩子的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牵动父母的每一根神经。但是,面对孩子的细微变化,很多父母或是听之任之,或是做出一些不适之举。例如,有些父母听到孩子的哭声,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哄,一会儿骂,一会儿又不知所措,却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探寻孩子的真实需求。
其实,孩子的哭有很多含义,哭是孩子*原始的行为之一,是孩子*常使用的一种“武器”,是孩子表达自己情感、需要以及身体状况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哭不仅仅代表着不高兴,还代表着恐惧、惊吓、委屈、焦虑和不舒服。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靠不住的,很多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而选择说谎,行为却恰恰相反,它反映着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迹可循的,不管被包裹得多么严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便会从各种行为细节中发现蛛丝马迹。一些父母,尤其是那些初为父母的人可能会认为,孩子,特别是幼小孩子的内心就像一张白纸,无须解读也能一览无余。其实不然,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既纯净又深奥,是一个需要探索的神秘迷宫。要想了解这座神秘迷宫背后的真实,就要走近它,探究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跨过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又一道藩篱,到达幸福快乐的彼岸。
所以,我们需要懂得一点点行为心理学,才能读懂孩子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就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父母学会了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了察言观色,便能及时发现到孩子的情绪波动,理解孩子的行为,进而去关注、肯定、陪伴、支持或引导孩子,那么,父母也便能与孩子一起创造一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蓝本。
上篇
儿童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培养内在感知力
儿童的情绪表现相当丰富,具体表现模式以欢笑、哭泣、撒娇、取闹和发脾气为主。由于语言沟通不畅,父母很难分清楚孩子的情绪变化与情感需要。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要充分理解各种情绪背后的信号,从而作出恰当的回应。
当情绪来敲门,如果父母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回馈,就能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内在感知力,让他们与这个世界融洽相处。做到这一点,对于进一步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极其重要。
第1章 0~2岁: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自我安慰
0~2岁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情绪,他们会观察外界环境,进行必要的自我安慰,表现出微笑、啼哭。此时,父母要善于对他们进行情绪安抚,免受外界刺激性事物的影响。
读懂孩子内心:才能读懂孩子行为
每个人从出生时起,便会有各种行为,而这些行为正是心理需求的重要表现,这些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进而再反映到心理上。了解孩子行为,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1.孩子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每个从天而降的宝宝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上天赐予父母*好的礼物。毫无疑问,父母既是孩子的守护者,也是*爱孩子的人。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从睡姿到站姿,从咿呀学语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无一不牵动着父母的神经。也许只是孩子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父母甜在心里,乐在心头。
初为人父人母的你是否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感到无比困惑,紧张不安。也许是无厘头的号啕大哭,也许是随意和玩伴争抢玩具,也许是百无聊赖地玩弄手指,所有的这些都会让你无法明白他们的内心世界。然而,父母也必须通过行为来读懂宝宝的内心世界,因为宝宝们还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需求。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的内心就像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孩子的内心父母可以一览无余,其实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孩子的内心是一个无法探秘的迷宫,他们会通过各种你捉摸不透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的内心世界远比父母想象中的丰富,而且宝宝爱憎分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们还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为还没有明确的判别是非的标准。也许在成人眼中看来这件事情很无聊,但在宝宝看来却是正常的,正确的。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每个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的行为心理,看到孩子大哭大闹,不去分析,不去思考,就去批评孩子,导致很多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
有的时候,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行为就对他们大声斥责,特别是一些正常的行为被父母误解,这就给很多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违背了孩子正常的行为发展和轨迹。因此,父母要懂得,孩子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父母不应该只看孩子表面的行为,而应该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这样方能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每位父母都应该懂一点行为心理学,了解孩子背后的内心世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