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格障碍(人格心理研究丛书)

人格障碍(人格心理研究丛书)

作者:张文娟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ISBN: 978757200323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2.99

类别: 心理学 新书热卖榜, 人格心理学 SKU:60129496f0f2241c6838361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2003233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当今社会环境下与人格发展相关的热点话题,追溯了人格障碍诊断方式的历史与进展,涵盖了人格障碍的生理机制和毕生发展过程,探究了影响人格障碍形成的依恋关系、认知、情绪因素,深刻揭示了人格异常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展望了整合视角下人格障碍治疗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为理解和治疗人格障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张文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临床与社区心理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心理系讲师,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人格、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与过4本著作的撰写,主持了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主科研项目,获第58批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目  录

人格障碍分类诊断的发展史 1

1.1 人格障碍分类的历史渊源 3

1.2 人格障碍分类的发展轨迹 6

1.2.1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格障碍的分类界定 6

1.2.2 美国精神病学会对人格障碍的分类界定 8

1.3 DSM 人格障碍分类诊断的争议 13

1.3.1 分类模型与维度模型 14

1.3.2 原型匹配的诊断方式 16

1.3.3 人格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系 19

1.4 人格障碍诊断方式的“范式革命” 22

1.4.1 DSM 5第三部分: 混合诊断模型 22

1.4.2 ICD 11: 人格障碍的重新分类 30

1.5 简评与展望 32

2 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维度诊断 35

2.1 亚临床人格特质群: 黑暗三人格 37

2.1.1 生命史策略 39

2.1.2 社会功能的适应性与破坏性 41

2.1.3 黑暗三人格与人格障碍 46

2.2 人格障碍的特质模型 48

2.2.1 人格障碍的五因素模型 48

2.2.2 人格障碍的病理性五因素模型 52

2.3 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优势 54

2.3.1 理论基础 54

2.3.2 心理测量学优势 57

2.3.3 临床实用性 58

2.4 简评与展望 61

3 人格障碍的评估方法 64

3.1 基于分类诊断模型的评估方法 65

3.1.1 临床访谈法 65

3.1.2 自我/他人报告法 72

3.1.3 小结 81

3.2 整合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评估方法 83

3.2.1 SWAP的项目来源 84

3.2.2 SWAP的诊断方法 84

3.2.3 SWAP的信效度 86

3.2.4 SWAP的优势 87

3.3 基于维度诊断模型的评估方法 88

3.3.1 人格功能受损的评定方法 89

3.3.2 病理性人格特质的评定方法 91

3.4 简评与展望 95

4 人格障碍的生物学基础 97

4.1 人格障碍分类模型的生物学基础 98

4.1.1 行为遗传学证据 98

4.1.2 分子遗传学证据 101 4.1.3 神经科学证据 105

4.2 人格障碍维度模型的生物学基础 113

4.2.1 人格七因素模型 114

4.2.2 神经行为系统理论 115

4.2.3 人格障碍维度模型的神经科学研究 118

4.3 简评与展望 127

5 人格障碍的毕生发展过程 129

5.1 儿童青少年期: 人格障碍的形成 130

5.1.1 人格发展过程与人格障碍 130

5.1.2 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 特质—激活理论 135

5.1.3 人格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具体表现 137

5.1.4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人格障碍诊断 139

5.2 成年期: 人格障碍的动态发展 142

5.2.1 流行病学分析 142

5.2.2 稳定性与可变性 145

5.2.3 人格障碍在成年晚期的表现 151

5.2.4 成年晚期人格障碍的影响 152

5.2.5 成年晚期人格障碍诊断的测量学问题 154

5.3 简评和展望 156

6 依恋与人格障碍 159

6.1 依恋与人格障碍类型的关系 160

6.2 依恋与人格障碍维度的关系 162

6.2.1 依恋与人格功能 163

6.2.2 依恋与病理性人格特质 169

6.3 基于依恋关系的人格障碍疗法 171

6.3.1 人格障碍的心智疗法 171

6.3.2 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疗法 179

6.3.3 依恋风格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183

6.4 简评与展望 185

7 认知—情感系统与人格障碍 187

7.1 理解人格障碍的认知视角 188

7.1.1 贝克的认知理论 190

7.1.2 扬的图式理论 191

7.1.3 人格障碍的认知疗法 193

7.2 理解人格障碍的情绪视角 198

7.2.1 情绪分化理论 198

7.2.2 人格障碍的情绪中心疗法 203

7.3 认知—情感系统视角下的人格障碍 207

7.3.1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207

7.3.2 黑暗三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 208

7.3.3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认知—情感系统 212

7.3.4 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的辩证行为疗法 213

7.4 简评与展望 219

8 人格障碍治疗的整合视角 221

8.1 系统治疗选择 222

8.1.1 系统治疗选择的发展背景 222

8.1.2 系统治疗选择的操作步骤 224

8.1.3 系统治疗选择的支持证据 226

8.2 折中取向: 人格障碍的整合疗法 229

8.2.1 折中策略 230 8.2.2 整合模块治疗 230

8.3 超越折中取向: 人格障碍的个性化疗法 232

8.3.1 个性化疗法的理论依据 234

8.3.2 个性化的诊断方式 237

8.3.3 个性化疗法的运用 239

8.4 简评与展望 242

参考文献 244

前  言

《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出版后,我就开始酝酿一个计划,就是以此书的体系为框架,编写一套人格研究丛书。就是说此书尽管很厚,但就人格心理学这一丰富而宽泛的领域而言,仍然是概略性的。如果将每一章扩展成一本书,就可以讲得更明白而详实一些。但这个计划从酝酿到现在实现,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之所以如此“难产”,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中青年作者队伍的形成。因为人格心理学虽然在西方是心理学的一个基础性领域,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但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格心理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分支。

在那个心理学即使被允许存在的年代,“人格”一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是避免使用的。在普通心理学课程中,有关人格的内容讲的是气质和性格,更奇怪的是,把气质又归结为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把性格归结为对人、对己、对集体、对社会的态度。这些内容与西方的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导论课程中的人格章节的内容几乎没有相同之处,是另外一套说辞。总之就是回避“人格”一词。直到现在,我也很难解释这件事,只能笼统地理解为“人格”大概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姓资不姓社”。这种情况是“冷战”时代意识形态指导学术的一个很小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北京大学周先庚先生组织全国同行协作翻译的克雷奇(David Krech)等人编著的《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涉及人格和心理健康的部分是没有被译出的,也就是说该书只是个节译本。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所改变,周先庚先生主持翻译的希尔加德(E. R. Hilgard)等人编著的《心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就没有整章缺漏的情况了。

人格心理学在中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具体而言就是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被作为一门课程,要比其他基础性分支晚得多。就教科书而言,高玉祥的《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叶奕乾、孔克勤的《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是将动机和价值观,以及气质、性格和能力(智力)等都归在“个性”概念之下,将西方心理学中有关人格的知识纳入其中,将人格说成个性或者性格,总之是在“苏联心理学”的概念框架下吸收西方的人格心理学知识,但仍然尽量避免使用“人格”一词。

难能可贵的是,同样在那种背景之下,陈仲庚、张雨新的《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和叶奕乾的《人格心理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则是采用西方心理学的体系,以各大派别的人格理论为主线。黄希庭的《人格心理学》(台湾东华书局1998年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将这种体系加以整合完善。至此,中国的人格心理学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才与国际接轨。而

此时,“冷战”早已结束,作为特殊话语体系的所谓“苏联心理学”也早就寿终正寝了。当然,单从学术本身而言,人格心理学是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学科,不同国家、地区乃至学术机构和具体学者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论或体系,但这与“冷战”背景下形成的美苏两大学术壁垒或阵营是两回事。

进入21世纪,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也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在黄希庭等教授的倡导下,2005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从此,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心理学部分,人格心理学被规定为心理学类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我有幸作为这些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了这一学科发展的若干个里程碑时刻。

尽管如此,整体而言,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一直很少,招收人格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导师屈指可数。因此,某种意义上,我是在等待愿意并能够承担这套丛书写作任务的中青年学者队伍的形成。直到近五年,时机逐渐成熟了。一批以人格为研究方向的年轻学者成长起来,他们大体在2010年前后五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教学科研骨干。2015年,我觉得丛书编写的计划可以付诸实施了,于是在上海教育出版社谢冬华先生的积极推动下,丛书写作任务开始落实。

丛书的选题依据基本上是以我在本文开始所言的那本书为蓝本,每一章扩展成一本书。为此,这里简要回顾一下那本书的框架。我当年在自序中说:

 

本书试图较系统地总结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问题研究成果,特别是体现这一领域从理论流派的纷争到深入的问题研究这一重大转向。我将主要以1990年代以来的文献为依据,以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为基础,整合人格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打通各理论派别间的界限,沟通各个研究主题间的联系,将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整合到一种新的架构中,使人格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接近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标准。

 

那本书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格的概念及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和历史,回顾传统的人格理论。在本丛书中,《人格理论》和《人格研究方法》就属于这一部分。

第二部分探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分别探讨生物学条件(生理、遗传、进化)和社会文化条件,以及发展历程(年龄阶段)和机制(天性与教养的相互作用)。在本丛书中,包括《人格的生理学维度》《人格的遗传学解释》《进化人格心理学》《人格与社会》《人格与文化》和《人格的毕生发展》。

第三部分是人格的整体功能研究,包括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即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情绪的反应与适应、行为的动力与目标,以及自我的统合与完善。在本丛书中,包括《人格与认知》《人格与情绪》《动机与目标》《自我调节》和《自我》。

第四部分是人格的具体功能研究,分别探讨潜意识、攻击、利他、人格与健康。在本丛书中,包括《人格与健康》《人格障碍》《人格中的恶》《利他主义》《人格与道德》和《人格与创造》。这部分与那本书的章目不完全对应,其间虽有内容上的重叠交叉,但每本书都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各自有其独立成篇的合理性。

第五部分是人格的群体差异研究,包括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两个最大的群体差异。在本丛书中,包括《性别与人格》和《中国人的人格》。

第六部分是总结性的,探讨人格测评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最后一章探讨人格理论中的人性观、人格理论分歧的维度、人格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及人格心理学的未来走向。在本丛书中,有《人格评鉴》。

这里列的书目是迄今为止已经明确任务的,随着工作的进展,可能会有个别

变动,有的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如期完成,有的专题这里没有提及,但内容很好又有合适的作者,可能会新加入进来。但这些变动不会改变这个大的框架。定稿后的书名可能有变化,但内容基本就是这些。

人格心理学是一个丰富、有趣又富于挑战性的领域。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够较完整地展现这一学科的面貌,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研究行列。当然,也期待着读者坦率地指出丛书编撰中存在的问题甚至错误。

抢先评论了 “人格障碍(人格心理研究丛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马斯洛说完美人格(生命的成长和臻于成熟,有赖于人格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EUR €23.99
加入购物车

人格

EUR €25.99
加入购物车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人格心理学——世纪心理学丛书

EUR €4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