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3728343
徒步天涯编著的《老江苏的趣闻传说》是一本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读本,分老江苏的历史、地名、山水园林、名胜古迹、建筑民居、饮食、购物、娱乐、交通、乡俗、俚语、名人等部分,展示了江苏旅游文化之*丰富、*有趣的一面,不失为一本有关江苏的旅游文化手册。
江苏实在是有太多可以说道的话题了。江苏文化就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聚着历史的烟云,刻画着岁月的沧桑,展现出民族的魂魄,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多少鲜活的记忆。在本书中,我们从历史、地名、山川湖海、文物古迹、园林、宗教寺观、陵墓祠堂、旧居、饮食、娱乐、购物、交通、乡俗、名人等多角度对老江苏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彩解读,力求将老江苏的故事精彩而有趣味地呈现在您的面前,为您介绍一个充满传奇的文化圣地。
徒步天涯编著的《老江苏的趣闻传说》内容浅显易懂,向您介绍的各种掌故传说有着特殊的魅力。我们尽量选取那些*代表性、最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老江苏的趣闻逸事,选取那些最能体现老江苏特色,典故丰富、可读性强的知识点,逐一呈现给渴求精神财富的读者。这些内容不但是您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更是了解江苏、了解江苏人的绝佳窗口。另外,《老江苏的趣闻传说》中还精心挑选了数百张精美图片,尤其是大量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让您在趣味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老江苏的底蕴。
老江苏的历史老江苏的地名老江苏的山川湖海老江苏的文物古迹老江苏的园林老江苏的宗教寺观老江苏的陵墓祠堂老江苏的旧居老江苏的饮食老江苏的娱乐老江苏的购物老江苏的交通老江苏的乡俗老江苏的名人
为何徐州的汉画像石多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画在墓室、祠堂上的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展示了2000多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徐州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它与汉墓、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珍贵的历史价值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那么,为什么徐州的汉画像石多呢? 徐州是我国四个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之所以这里的汉画像石多,是因为这里的汉墓多。徐州在历史上就是我国的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汉代建立之后,在其附近分封了多个诸侯王,这些诸侯王都能世袭,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诸侯王墓就越来越多了。由于汉画像石在当时的陵墓装饰中比较流行,这些汉墓中都有汉画像石存在,所以徐州的汉画像石就尤其多。目前,在徐州发现的汉画像石墓有20余座,通过普查征集的零散汉画像石400多块,这样大的数量在我国十分罕见。现在,当地已经建立起了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搏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8米长卷押囚图等,都堪称艺术珍品。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
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充分展现出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它精美的雕刻、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其在我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斩蛇碑有何特异之处 斩蛇碑位于江苏省丰县王沟镇三十里庙村,是后人为了纪念汉高祖刘邦揭竿而起、推翻暴秦而立的碑。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早已是千古流传的佳话。对于这一事件,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高祖本纪》一篇里,是这样描述的:“高祖以亭长为郡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遂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日: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途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挡往,愿还。
’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大蛇。” 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即汉高祖,开启了大汉帝国的篇章。后来,人们为纪念刘邦的斩蛇之事,便在他斩蛇处修建了一座庙宇,命名为“白帝子庙”,而将斩蛇处的河沟叫作“斩蛇沟”。白帝子庙位于江苏丰县城西,因为离县衙有三十五里(合今17.5公里)零八步,所以人们也将此庙称作“三十五里庙”,后简称为“三十里庙”。庙宇之中建有三间大殿,前带走廊,并有院墙、门面。庙门前立了一块石碑,即“斩蛇碑”,上面详细记述了建庙的原因、经过、位置及意义。
明嘉靖五年(1526年),黄河决口,丰县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白帝子庙毁于一旦。以后,人们又在原庙址的前面建了一座“土地庙”。清嘉庆元年(1796 年),黄河再度决口,由于“三十里庙”首当其冲,故而村落和庙宇在大水中荡然无存。
此后,人们再没有起庙,但“三十里庙”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秦汉时的三十里庙,是一片荒野涸泽,有诗为证:翳荒漠漠夕阳斜,衰草凄凄无寒鸦。路断人稀野烟少,蛇虫狡兔共为家。
但自从白帝子庙建成后,不时有人前来这里祭拜。人们重新建成“三十里庙”后,开辟出了斩蛇沟、丰西亭等景点,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旅游者和烧香求神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近及远,“三十里庙”的声名产生了辐射作用。于是各色人等齐聚于此,发展壮大起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庙会。渐渐地,一些商人、无业游民以及周围邻村的人家,都来到此处安家落户,有的开荒种地,有的做起了买卖。这样,一个村落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在刘邦的传说故事影响下,人们将这里命名为“三十里庙”村。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民走出了沼泽,过去的 “斩蛇沟”被他们开挖成了 50米宽的“白帝河”,昔日的荒坡秃岗也变成了名特优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与过去的沼泽地相比,三十里庙村确实是“换了人间 ”,同样有诗为证:雷雨蛟龙久发祥,妖蛇何事触锋芒;酒催怒气飞红电,血溅平沙结紫霜。此夕兴亡占两帝,莫如中共谱新章;而今重访神灵地,桑麻氤氲看牧羊。
关于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还有这样的传说:白蛇被斩后,血流满地。刘邦带领众人向前走去,突然碰到一位老妇人,她一边在路旁啼哭,一边拦住刘邦去路。刘邦于是问其缘故,老妇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即白蛇),现在被‘赤帝子’(暗指刘邦)所杀,我要你还我儿子的命来!” 刘邦听后虽然颇感诧异,但不打算搭理她。由于赶路心切,就敷衍老妇说:“这里是荒郊野泽,怎么还你儿子的命呢?还是到平地时再还吧!”刘邦说完,就带领人众向西南匆匆而去。野史认为,刘邦对老妇所说的话,预言了汉平帝时期的“ 王莽篡朝”。当然,这只是迷信的东西。
P83-8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