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57695
第0章绪论1
01设计的起源与现代工业设计1
0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4
03本课程的历史形成与发展8
04本课程的任务与基本技能10
05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8
第1章投影基础19
11投影法概述19
12三面投影21
13点、直线、平面的投影23
14直线与平面、两平面的相对位置34
15基本立体的投影38
第2章制图基本知识44
21制图国家标准简介44
2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51
23常见几何作图方法52
24平面图形画法与尺寸标注57
25手工绘图方法与步骤59
第3章立体的投影62
31立体的截切62
32立体的相贯73
33组合体及其视图78
3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87
35立体的构型设计91
第4章轴测图94
41轴测投影基础94
42正等轴测图及画法95
43斜二轴测图及画法101
44剖视轴测图103
第5章物件常用表达方法106
51视图106
52剖视图109
53断面图116
54其他表达方法119
55综合应用举例123
56特殊表达方法125
第6章工程图样简介134
61零件图的内容及视图表达134
62零件图的尺寸与技术要求140
63装配图的内容与视图表达146
64典型装配结构画法151
65装配图的识读154
66建筑工程图简介156
第7章表面展开图159
71平面立体表面的展开160
72可展曲面的展开及其应用161
73包装纸盒结构设计表达164
第8章透视图基础167
81透视投影概述 167
82平面立体的透视171
83圆及曲面体的透视174
84透视图中的分割与倍增178
85视点、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181
第9章计算机绘图187
91AutoCAD概述187
92基本绘图命令191
93精确绘图辅助工具195
94基本编辑命令 198
95图层及其应用205
96文字注写与尺寸标注207
97块及其应用210
98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212
99AutoCAD三维实体造型简介215
参考文献218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设计艺术类的“设计图学”教学实践,并吸收兄弟院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与本书配套使用的《设计图学习题集》(王菊槐、赵近谊主编)同步出版,可供选用。
本书共10章,主要特点如下:
(1) 体现了艺术类设计制图特色。艺术设计类专业牵涉面广,通常包括产品造型、环境艺术、包装设计、装潢与广告设计、媒体与服装设计等专业方向。本书淡化了工科色彩,将零件图、装配图及建筑图合成为工程图样进行简单介绍,将标准件(常用件)整合到属性相同的“物件常用表达方法”一章进行简介,突出了艺术类要求的投影制图的基本理论中共性知识的介绍。
(2) 重视了对绪论的编写。从设计的起源到现代工业设计,从图形表达的历史渊源到现代工程图学的发展,本书均进行了简要介绍,使得本书的开篇具有趣味性与厚重感。同时,明确了该课程的研究内容与学习任务,简单介绍了该课程的具体学习方法。试图从较高的视角来全面审视课程的地位,从而明确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 改进了投影理论的表述方式。本书以研究“体”的投影规律为出发点,再研究构成“体”的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后再返回到“体”的投影研究。并将对“点、线、面”的空间分析融入“体”的投影中,从“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将截切和相贯的内容与组合体合编成章,使得教学内容的衔接更系统。
(4) 坚持基础理论以实践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指导思想,教材内容的选择及体系结构力求体现本科设计艺术类特色。图例的选择注意从日常生活与用品中提取几何形体进行分析,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注重“仪器绘图、徒手草图、计算机绘图”三大技能以及空间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到设计艺术类的实际需要,较之工科类教材增加了“透视图基础”,使其与设计素描、结构素描、表现技法等课程相呼应。
(5) 注重了对教学内容的递进与框架设计。考虑到只有建立起基本的投影体系,并完成一定的习题作业后,再用图纸进行尺规绘图,教学的成效才会更佳,所以本书将制图基本知识(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等陈述性内容安排在了投影基础理论之后。考虑到计算机绘图相对集中安排上机较为便利,所以计算机绘图部分独立成章。全书贯彻了国家标准。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设计艺术类,以及电子信息类、管理工程类等各专业(30~65学时),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本套教材提供配套电子课件、电子挂图、参考答案、试题及解答等,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下载。
本书由王菊槐、林益平担任主编。 参加编写的有:王菊槐(绪论、第1章、第4章);赵近谊、金仁钢(第2章);赵近谊、江湘颜(第3章);易惠萍、刘东燊(第5章);刘东燊、谭桂辉(第6章);林益平(第7章、第9章);王菊槐、杨扬(第8章)。
湖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胡俊红教授审阅了本书。湖南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尚建忠教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9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