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医学中医醉花窗医案白话讲记

醉花窗医案白话讲记

一部清末医家的行医笔记,兼具医学与文学的双重价值

作者:孙洪彪 杨伦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ISBN: 978750468146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0.99

类别: 中医 SKU:5d8516145f98491045422ee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81461

编辑推荐
本书评脉辨证、处方用药都能抓住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且文笔流畅,不蔓不枝,叙事生动,论断中肯,颇有可取之处。

 

内容简介
《醉花窗医案》是清末医家王堉的一部行医笔记。王堉,字蓉塘,号润园,山西省介休县人。自幼为举子业。道光辛丑、壬寅间(公元1841—1842年)因母病开始学医,自后即不断给人看病。1848 年中秀才,1850年“选拔赴廷试”。拔贡后,曾做过“内阁中书”的小京官。1856年到陕西候选,大概没有得到实缺,一年后就因母丧归里。同治元年(1862年)曾到定襄小住,其他事迹无考。原著者将自己多年救死扶伤的案例择其要者记述下来,叙事首尾完备,文笔简达晓畅,辨证论治规范,处方用药简练,兼具医学与文学的双重价值。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原著,本书采用白话译文的形式对原文做了细致讲解,另外还对原文中的生僻字、中医术语、古代文化名词进行了重点注释,以便读者研习原著时有所依据。
作者简介
孙洪彪,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药师。百草居(原华夏中医论坛)创建人,主编《华夏中医拾珍》四辑,协助整理出版《医林求效》《医海求真》等多部中医著作。行医近三十年,重临床而崇经典,诊余博览群书,尤其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多有心得。杨伦,兰州大学文学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著有《剑侠传校证》。行医近三十年,重临床而崇经典,诊余博览群书。
目  录

目录

第1课书论

论流源以书为引
谈心得一家之言

第2课阴热目痛

阴虚内热眼目痛
杞菊地黄汤可痊

第3课痰结肺胃咳喘晕绝

临证凭脉纠误治
奇效依靠滚痰丸

第4课阴虚内热身面皆赤

问而知之谓之工
归芍地黄立奇功

第5课红痧危症昏不知人

痧证内闭生死间
针药并施命始安

第6课霍乱吐泻

贪凉食冷吐泻作
藿香正气服之瘥

第7课脾虚失运大便不通

脾虚不运便不通
四君平胃可建功

第8课邪风中腑卒然昏噤

中风昏噤救莫迟
三化汤可去内实

第9课肝郁呕血

肝郁呕血已多年
平肝解郁始得痊

第10课食积致痢

痢症几欲赴黄泉
审因辨脉保安然

第11课脾湿痰晕

眩晕只因痰作祟
固本清源治守中

第12课中风臂痛

风入痹痛误用补
羌活胜湿一身轻

第13课肝热郁血

气滞血郁误为孕
理气调血腹胀平

第14课脾劳过食误下致危

食脾劳失爱养一
误再误促命期

第15课寒疟误治

中气虚寒疟之根
舍末求本方得真

第16课气郁吐痰

气郁上逆吐不休
苏子降气解其忧

第17课酒肉内伤感寒生痰

酒肉壅滞内生痰
二陈加味病豁然

第18课饱食冷饮凝结不通

饱食饮冷肠不通
屈伸导引得下行

第19课过劳中暑

中暑亦需辨阴阳
大剂香薷饮效彰

第20课痘疹气虚过服寒凉

气虚不托痘疹平
六味回阳饮可行

第21课阴虚血热误用桂附

细数有力断为火
不知谨养难除根

第22课外感风热

风热炽盛布表里
防风通圣一剂除

第23课饮食伤胃

对金饮子消食滞
葛花解酲去酒积

第24课湿热内蕴实而误补

湿热内蕴误用补
清热利水肿势平

第25课过饮致泻误用提补

水泻误补病转重
胃苓二两姜水送

第26课阴虚内热伤脾唾血

唾血原本脾肾虚
诛伐无过非所宜

第27课肝气凝结而致寒疝

肝气凝结致寒疝
温经理气茴香丸

第28课内有积热伤风致疟

先散积滞后清解
按部就班法分明

第29课阴疽发背

发背阴证几不治
益气托举证始平

第30课风痰昏乱

风痰扰神神昏乱
施以祛风至宝丹

第31课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脉证逆
经治无效应预期

第32课产后胸痛乳儿痰疾暴怒伤肝三案

一家三人病不同
辨证施治皆成功

第33课肝郁气逆脉不应病

人病脉不病者生
脉病人不病者死

第34课热郁伤暑误用桂附

热郁伤暑脉深伏
审症求因病得除

第35课发颐

发颐瘰疬病不同
连翘败毒饮可用

第36课胃热与脾寒

只因老少证各异
寒热用药两重天

第37课思虑伤脾痰扰心包

思虑伤脾脾生痰
莲子清心病渐痊

第38课气郁喘嗽

悲哀气郁成喘嗽
左金颠倒木金散

第39课劳倦失眠脉坏难治

阴虚失眠虽治愈
脉坏终于难保身

第40课气郁吐逆

气郁上逆吐不休
越鞠顺气解其忧

第41课阴虚血弱胃绝难医

阴虚血弱病腹痛
尺无胃气命难长

第42课寒湿下注关节疼痛

寒湿下注关节痛
羌活胜湿愈此病

第43课肝郁气结土败难愈

右关脉结脾已败
后天一失命必亡

第44课肠有蓄水小便不出

肠中蓄水小便闭
温阳化气尿始通

第45课子痫

少阴动甚知为孕
羚羊角散子痫除

第46课久痢致虚阴阳将绝

下血日久因脾虚
凭脉用补病得愈

第47课产后气虚升降失常

产后杂治病不愈
清升浊降方如常

第48课湿痹似瘫

湿痹瘫痪病两般
诊治分明始得痊

第49课阴虚肝郁双目痛楚

肝郁还需舒肝散
阴虚杞菊地黄汤

第50课年老血崩阴阳两虚

年老血崩几丢命
六味回阳饮回生

第51课霍乱转筋

吐泻布指成霍乱
针刺放血通阴阳

第52课热疟

但热不寒称热疟
辛寒清气白虎汤

第53课脾虚肝郁

首辨内伤与外感
脾虚肝郁逍遥散

第54课寒疟

寒多热少为寒疟
越婢取汤发散之

第55课食积腹痛

饮冷食积腹中痛
承气攻下一身轻

第56课胃热血结

胃热血结疑为孕
清热调血证可平

第57课痰火郁肺

痰火郁肺误为虚
芩连二陈三日知

第58课风痰致咳

风痰致咳反用补
杏苏饮剂五日除

第59课忧郁致疾腿目渐废

忧郁致疾腿目废
终身飘零孤苦人

第60课阴火大炽清下无功

阴火内炽药无功
天降冰雪竟愈病

第61课风寒水肿误作虚治

老医凛然却误治
少年出手肿病除

第62课阳虚血热误作痧治

伤寒温病本大异
痧证阴虚治不同

第63课阴热斑疾

脉而沉数为阴热
知柏地黄愈斑疾

第64课血虚肝郁

肝血肾精本同源
滋阴血润人安然

第65课论人参

论人参

第66课实证似虚

实证似虚多顾忌
用药迟疑反误人

第67课痰热上潮喉中结核数年不孕

痰热上潮喉中痛
祛痰散结血脉通

第68课脾虚血崩

脾虚不摄血不止
气升血止病方平

第69课食积经闭

气行血行互为用食积经闭虚实兼

第70课气滞经闭

审证求因无需脉
理气化瘀治经闭

第71课论绵山血见愁

论绵山血见愁

第72课天花逆证

天花逆证终不治
虽尽人力总难成

第73课小儿乳积

乳积停食二便闭
白玉饼方一剂除

第74课气郁成痰

自治误补病益甚
气郁成痰用平陈

第75课误用失笑散致死

曾经取效先为主
滥用失笑反害人

第76课水积吐食

水饮停滞食难入
温阳利水证自平

第77课审证与慎药

审证与慎药

第78课水停不寐

水湿停滞成不寐
效方茯苓导水汤

第79课食积作吐

食积作吐误为疹
消积导滞症渐平

第80课湿痰流注

湿痰为患多怪症
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81课脾湿停痰上扰心包

脾湿停痰扰心包
涤痰神清二鬼消

第82课湿热内淫实证遗精

湿热内淫遗精证
治病求本方得真

第83课诊脉如审案

诊脉如审案

第84课湿热内淫实证吐血

湿热内淫病吐血
清热利湿症自平

第85课脾虚食滞月事不调

脾虚食滞经失调
健脾消食渐归常

第86课气滞水积痰壅肺窍

痰壅肺窍见昏噤
断为不治果如期

第87课胃中积滞四肢肿胀

胃中积滞成肿胀
渗湿加味肿渐消

第88课保胎增乳二方

保胎增乳二方

第89课肝气不舒郁而生火

肝气不舒兼化火
施以加味逍遥丸

第90课肝木克土

诊断不明杂乱治
平胃加味消药毒

第91课阴火上冲以致耳聋

阴火上冲致耳聋
知柏地黄四剂平

第92课气郁脾馁

气郁脾弱逍遥散
顺应人情证方安

第93课肝郁头痛

肝郁头痛药可愈
心中之病却难知

第94课气郁停痰喘咳不食

气郁停痰咳不食
解郁化痰二剂知

第95课臁疮外症

臁疮外症

第96课少阳感冒热入血室

少阳邪热入血室
东垣拯阴理痨汤

第97课痰厥头痛

痰厥头痛尤可治
家境困苦如何医

第98课气滞停食

气滞停食胃脘痛
越鞠平胃服后宁

第99课水气下注腿脚作肿

水气下注成脚肿
疏泄其水用五苓

第100课脾胃积滞误用桂附

实证似虚误用补
审证求本病始除

第101课热病误治

三焦壮火焰焰赤
三黄犀角地黄汤

第102课长夏热病

热证本应三黄剂
误用发散伤真元

第103课阴亏血热

阴虚血热主六味
兼加芩连功效彰

第104课蓄水喘嗽

小儿蓄水成喘嗽
散邪五苓甘露饮

第105课大虚腹满梅核作喘

贫困忧郁成虚劳
良剂亦难起沉疴

第106课气郁胁痛

气郁胁痛左关郁
香砂四七三服愈

第107课气郁痰壅

气郁痰结膈腹胀
胃苓承气泻瘀浊

第108课暴怒伤肝热入血室

暴怒伤肝热入血
施与逍遥左金丸

第109课食积胸满

气败神馁疑重证
保和轻剂起沉疴

第110课小儿肝疳

疳证顽疾尤可治
重财轻命病难痊

第111课食为气滞中脘不通

气滞食郁胸腹胀
藿香正气建奇功

在线试读

第1课

书 论

医书始《内经》,赅括群言,为医家之祖。后仲景之《伤寒论》、
河间之《瘟疫》a《东垣十书》《丹溪心法》,四大家如日月行天b,江河在地,前辈论之详矣。然其卷帙浩繁,学者不免望洋而叹。近则钦定《医宗金鉴》一书,兼集诸家之长而条贯之,又分门别类,编为歌诀,使学者便于记诵,诚此道之津梁也。学者诚能熟读精思,本之仲景以正其源,参之河间以穷其变,内伤则法乎东垣,滋补则遵之丹溪,其于斯道,思过半矣。再能博极群书,自有左右逢源之妙。于是得兔忘筌,得意忘言c,未有不精妙入神者。每见吾乡业斯道者,叩其书,小则《寿世保元》《医宗》,大则《景岳全书》、张氏《类经》,是书岂为不善,无奈学者执一以求,胸中头绪不清,手下必歧误杂出,虽背诵《内经》无益也。噫!难言矣。

a 河间之《瘟疫》:刘河间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宣明论方》等书。并无《瘟疫》。《瘟疫论》为明代吴又可著。此处王堉之误。

b 四大家如日月行天:现在主流看法是把金元时期的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合称为“金元四大家”。本文把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并称“四大家”为作者个人见解。

c 得兔忘筌,得意忘言:《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处意为:读书学习是为了掌握医道,指导实践,而不能忽视实际而局限在理论中。

 

医书中方药之多,无过许景亮之《东医宝鉴》a,有一病而录数十方者,学者苟无根底,按而用之,反多遗误。惟其每论一症,必集诸家之说列于前,实为简便。甚至矛盾抵牾者,非胸有成竹,乌有别其是非哉!

孙真人《海上方》,药味不多,施之辄有神效。至《千金衍义》则说多神奇,用圆、用散,多至数十味,且有用玉屑、珊瑚、空青、石胆者,穷乡僻壤,何能有是,学者求其说焉可也。

a许景亮之《东医宝鉴》:《东医宝鉴》作者许浚(1546—1615年)。字清源,号龟岩,
生于朝鲜京畿道阳川。

 

论流源以书为引 谈心得一家之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z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构建了中医体系框架,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所以被称为医家之祖。其后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分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成为中医临床者之书。金代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主用寒凉,对后世“温病学派”
形成了深远的影响。而《瘟疫论》实为明代吴又可著,开创了对“传染性疾病”认识的先河。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其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并其他医家的七部著作合为《东垣十书》。
朱丹溪著《丹溪心法》,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被后世称为“滋阴派”。在金元时期,除上述的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外,再加上被称为“攻下派”的张子和,合称“金元四大家”。这些大医立论如日月行天,江河在地那样明确而不可改易,进一步完善了中医体系,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不过中医古籍浩繁,让学习的人不免望洋兴叹。清朝钦定的《医宗金鉴》一书,集合各家优点进行编撰,对各科分门别类,并编为歌诀,让学习的人便于记诵,确实是步入医道的阶梯。学习的人如能熟读精思,以仲景之学为根本,把握住中医的正确源头,参考刘完素善加变通的方法,内伤治疗取法李东垣的学术,滋补方面遵从朱丹溪的理论,在医道方面,大部分都可掌握了。
再能广泛地研读各类医书,自然会有左右逢源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得其精髓而忽略其末节,临床应用没有不精妙入神的。每次遇到我家乡行医的人,询问他们读什么书,小则《寿世保元》《医宗》,大则《景岳全书》、张氏《类经》,这些书不是不好,只是学习的人被一种观点局限,对医道正统理解不透彻,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错误,就算能背诵《内经》也没用了。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方药是非常多的,朝鲜人许浚著的《东医宝鉴》是其中之一,书中有治一种病录有几十个方子的,学习的人如果没有基础,因可取之方太多,遵照书中记载去用方,如果选取错误,反而容易出现差错。不过书中每论一种证候,都把各家见解罗列在前面,对学习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可以非常简便地了解历代对某证的认识。书中甚至有相互矛盾抵牾的地方,不是对医学有相当了解,真的没办法去辨别对错。孙真人《海上方》以七言歌诀形式写成,药味不多,临床应用效果都很好。至于张璐所著的《千金衍义》,内容上很多神奇的说法,用丸、用散,方子药味多的几十味,并且有用玉屑、珊瑚、空青、石胆这些药的,穷乡僻壤中哪里有这些,学习的人想验证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也不可能。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醉花窗医案白话讲记”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医学衷中参西录(精装)

EUR €46.99
评分 4.50 / 5
加入购物车

中医基础理论——十三五规划

EUR €25.99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EUR €38.99
阅读更多
缺货

本草纲目

EUR €11.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