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1380
(1)荣获普利策奖50周年新版,全球2000万家庭收藏的传世经典,令罗振宇“惊叹”,令高晓松“感慨”,令季羡林“敬佩”,令泰戈尔“共鸣”,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任志强推荐给潘石屹,人类“认识你自己”的书。
(2)理想国经典巨献,在“理想国译丛”之后,新辟“理想国经典馆”系列,开馆之作是杜兰特经典巨著《文明的故事》。可团购,套装共11卷加送1个订制纸箱(另也有11卷单行本面世),均有精装书衣,护眼阅读的纸张,精心装帧的图片。
(3)为什么要读《文明的故事》?因为它提供给你一个整体的历史观,不是碎片化和专业化的。德尔菲神谕说:认识你自己。杜兰特说:认识我们自己的文明。静下心来展读人类的命运,读完之后你会更谦逊。什么年龄来读《文明的故事》?18岁时正好,错过18岁还有28岁,还有38岁,如果你48岁了还有雄心读,也正常,作者撰写这套超过1000万字的书,写到90多岁。把书放在家庭书架上,甚至孩子若有兴趣,会自己去发现。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词。
☆【“罗辑思维”主讲 罗振宇】——它是一个人的历史,跟《史记》、《离骚》一样,是把个人心性、见识、忧愤、哲思都注入到写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这个世界历史,被他梳理成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几大链条,这种站在历史之巅俯瞰的综合概括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晓松奇谈”主讲
高晓松】——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主讲 何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
《文明的故事》丛书简介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历史折叠了时间和空间。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近千幅精美插图,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西方世界期待杜兰特著作的全貌,一等就是30年,每出一卷都好评如潮。中文版《文明的故事》今已全套引进,全书共11卷15册,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上下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开始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与大革命(上下册)》《拿破仑时代(上下册)》,*后一卷《拿破仑时代》的结尾,特别收入了提炼全书11卷精华、影响我们邦本家国至今的中纪委推荐读本《历史的教训》。
“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旧译《世界文明史》,今按英文原版恢复本来的译名。读者在轻松阅读文明的故事时,可潜移默化地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与伟大。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历史的教训也藏在无尽的时间之中。
◎
本卷《文明的故事7:理性开始的时代》内容简介
《理性开始的时代》,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7卷。
自伊丽莎白一世登基,至“三十年战争”结束,这一时期是理解现代欧洲的关键一章。其基本发展是民族国家主权的兴起,及神学的式微与教皇权力的衰落。宗教改革的结果开始在欧洲诸国显现,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内各宗教派系间,纷争不断,整个欧洲被卷入可怕的“三十年战争”。而在信仰崩溃的裂痕中,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科学和哲学去探索人生的答案。这是莎士比亚、伦勃朗、塞万提斯的时代,也是培根、伽利略、布鲁诺、笛卡尔的时代,是人性焕发的时代,也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改变欧洲甚至世界心灵的信仰与理性之争,正在兴起。
【本卷封面图案】《天体运行论》中刊印的日心说图示,展示了哥白尼的宇宙观。
章 伟大的女王(1558—1603)善用逆境/伊丽莎白政府/多情的处女/伊丽莎白及其宫廷/伊丽莎白与宗教/伊丽莎白与天主教徒/伊丽莎白与清教徒/伊丽莎白与爱尔兰/伊丽莎白与西班牙/雷利与埃塞克斯(1588—1611)/奇异褪色(1601—1603)
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1558—1625)工作中的英国人/教育/善与恶/司法与法律/家庭/英国的音乐(1558—1649)/英国的艺术(1558—1649/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1558—1603)书/智慧之战/菲利普•西德尼(1554—1585)/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戏剧舞台/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早年(1564—1585)/发展(1592—1595)/成熟(1595—1608)/艺术才华/哲学/调和/身后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1542—1587)美丽的王后/苏格兰(1560—1561)/玛丽和诺克斯(1561—1565)/陷入情网的女王(1565—1568)/赎罪(1568—1587)
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詹姆士一世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567—1603)/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1603—1614)/火药阴谋案(1605)/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本•琼森(约1573—1637)/约翰•多恩(1573—1631)/詹姆士散布旋风(1615—1625)
第七章 召唤理性(1558—1649)迷信/科学/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1)/大更新/一位政治家的哲学思想/理性的司晨者
第八章 大革命(1625—1649)变迁中的经济/宗教的大汽锅(1624—1649)/清教徒与剧院/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散文/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诗/查理一世与国会的抗衡(1625—1629)/查理的专制(1629—1640)/长期国会/次内战(1642—1646)/激进作风(1646—1648)/终结(1648—1649)
第二部 理性与信仰
章 意大利(1564—1648)神奇的长靴/罗马与教皇/耶稣会/意大利的白天与黑夜/歌剧的诞生/文学/塔索/巴洛克的来临(1550—1648)/罗马的艺术/贝尔尼尼
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1556—1665)西班牙的生活/菲利普二世(1556—1598)/菲利普三世(1598—1621)/菲利普四世(1621—1665)/葡萄牙(1557—1668)/回顾
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1556—1665)黄金世纪/塞万提斯(1547—1616)/诗人/韦加(1562—1635)/卡尔德隆(1600—1681)
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1556—1682)多彩多姿的艺术/埃尔•格列柯(约1548—1614)/苏巴朗(1598—1664)/委拉斯开兹(1599—1660/牟里罗(1617—1682)
第五章 法国的角逐(1559—1574)敌对的势力/凯瑟琳•美第奇/仲裁浴血记(1562—1570)/大屠杀
第六章 亨利四世(1553—1610)爱情与婚姻/亨利三世(1574—1589)/通往巴黎之路(1589—1594)/富有创造力的国王(1594—1610)/登徒子/暗杀事件
第七章 黎塞留(1585—1642)二王之间(1610—1624)/路易十三/枢机主教与胡格诺教徒/枢机主教与贵族/枢机主教位极人臣/墓志铭意大利的没落
第八章 战争下的法国(1559—1643)道德/礼仪/蒙田(1533—1592)/ “不朽人物”/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建筑/其他艺术/普桑与其他画家
第三部 理性的考验
章 荷兰的叛乱(1555—1648)序幕/帕尔马的玛格丽特(1559—1567)/阿尔瓦在荷兰(1567—1573)/雷克森斯与堂•胡安(1573—1578)/帕尔马与奥朗日(1578—1584)/胜利(1584—1648)
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1555—1660)佛兰德斯人/佛兰德斯的艺术/鲁本斯(1577—1640)/凡•戴克(1599—1641)/荷兰的经济/荷兰人的生活与文学/荷兰的艺术/弗兰斯•哈尔斯(1580—1664)/伦勃朗(1606—1669)
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1559—1648)丹麦的强盛/瑞典(1560—1654)/波兰(1569—1648)/神圣俄罗斯(1584—1645)
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挑战(1566—1648)土耳其人/莱潘托之战/伊斯兰教势力的衰落/阿拔斯大帝(1587—1629)/萨非时代的波斯(1576—1722)
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1564—1648)神圣罗马帝国诸帝/神圣罗马帝国/品德与习俗/文学与艺术/敌对的信仰/“三十年战争”
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1558—1648)迷信/知识的传播/科学工具与方法/科学与实体/科学与生命/科学与健康/从哥白尼到开普勒/开普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
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1564—1648)怀疑论者/布鲁诺(1548—1600)/梵尼尼与康帕内拉/哲学与政治/享乐主义的神父/笛卡儿(1596—1650)
本卷附录:插图
季羡林谈《文明的故事》
● 要了解《文明的故事》这部书,首先还要介绍写书的人。本书作者威尔•杜兰特博士中国人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很多中国学者就拜读过他的成名作《哲学的故事》。他和胡适先生都是大哲学家杜威的学生。杜兰特博士在西方世界更是声名显赫,他以《哲学的故事》一书成名,更以《文明的故事》一书达到其60年学术生涯的*。从1935年出版*卷《东方的遗产》起到1975年出版*后一卷《拿破仑时代》止,每出一卷都好评如潮,人们看了上卷对下卷便产生了强烈的期待心理。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是学术领域一名空前成功的冒险家。我很敬佩他。同时,也应该为中国读者感到庆幸。西方世界期待他的巨著的全貌,一等就是30年。而今天的中国读者接触的就是整整11巨卷的完整的《文明的故事》。
● 《文明的故事》全书约1500万字,有近千幅精美插图。上起“文明的建立”,下迄“历史的教训”。这是一部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著。它几乎涵盖每一时代,每一国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创例发凡,卓见绝识,堪称文明史研究的集大成者。概括说来,它有四大特点:(1)它是一部个人专著,而与众手编纂有别;(2)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而与一般的史书有别;(3)它是一部颇具“史识”的历史哲学著作,而与“流水账”式的史书有别;(4)它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而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有别。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不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辞,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后的结论“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
● 杜兰特博士认为东方的文明才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和基石,因此在写《文明的故事》时,以《东方的遗产》作为全书*卷。在东方文明中,杜兰特尤重视中国文明。他认为“中国文化乃是世界文明重大成就之一”。他尤其惊叹中国文明绵延不绝。写到中国人,这位美国本土的博士总是充满激情:“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那样地精力充沛,那样地聪慧,那样地能适应环境,那样地能抵抗疾病,那样地能忍受灾难和痛苦,那样地在历史的重压下能沉静忍耐和等待复原。这个拥有如此多物质、劳力和精神资源的国家,加上现代工业的设备,我们很难料想出可能产生怎样的文明。”
◎ 名家点赞
【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威尔•杜兰特费劲心力,追寻印度文明的进程。他把我们国家的悲惨境地看在眼里,探究这片土地在历史上蒙受的种种不幸,这是旅行者鲜少愿意做的苦工。杜兰特尊重我们(印度人民),把我们视为人类的一分子。他书写了与他没有血脉相系的人们的痛苦和屈辱。他义愤填膺,为被压迫的种族争取平等待遇。他可能很难从读者那里得到回报;但我确信,杜兰特体现了西方*贵的精神传统——自由和公平。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词。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的*后一部《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汤一介】——私家撰述,见识超凡。以一人之心力撰成史学上一大巨构:耗四十年光阴,终成一家之言。与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可谓前后辉映,中西媲美。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杜威】——《文明的故事》实在是给我们公众的福利巨制,尤其在迎对如此保守的一个时期,我很欣慰地祝愿你恒心得偿。
【美国总统 尼克松】——长久以来我怀着对您的景仰之情,您的事业在美国家喻户晓,您对文明进程的解读摆渡了无数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滋养着我们的同胞,甚至全世界的男女老少。您和夫人的名字指引众人踏上追寻历史的奇妙旅程。诚然,历史是未来的先声,您的作品蕴含超越时间的价值与启示;即便面对新的世代,仍将历久弥新,凝为永恒。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多年来,您带领我们理解历史、理解人类本身。您给予我们洞见、勇气和信心,贡献卓著。面对未来,您让我们和子孙后代能更具开创力和建设性。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专栏
何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晓松奇谈”主讲 高晓松】——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
【“罗辑思维”主讲人 罗振宇】——它是一个人的历史,跟《史记》、《离骚》一样,是把个人心性、见识、忧愤、哲思都注入到写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这个世界历史,被他梳理成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几大链条,这种站在历史之巅俯瞰的综合概括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 媒体评价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文明的故事》,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学家、历史学家。
【纽约时报】——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特……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时代周刊】——杜兰特夫妇再次证明了他们的才华……他们的见解一针见血,极有深度,二者正是许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无疑他们是*棒的两位。
【纽约客】——值得称道的不仅有写成这套书所做的大量研究,还有该书流畅的风格,特别是杜兰特先生言简意赅地表达能力和对伟大时代的敏锐鉴赏力。
【美利坚杂志】——对那些已忘掉了所学历史的人来说,杜兰特方法是理想的解决办法。读者们可以放心,所有的领域都已涵盖。在书页的翻动之中,读者已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杜兰特风格独到之处的*好见证。
【图书馆杂志】——他的叙述高潮迭起,戏剧性强,他的风格流畅而富有机智。正因为这些突出特点,再加之本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所以我们极力推荐,此书值得珍藏。
【纽约先驱论坛报】——行文生动,既有通俗的风格,又有不厌其烦的举例说明、广泛的涉及面和不倦的热情!
【中华读书报】——21世纪的开端,能与隽永智慧的人类文明的回忆相伴,无论如何是一件快乐的事。
◎ 豆瓣读者评论
非常推荐这本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作者在书中那种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谦逊和热忱让人非常动容。——小小一躲
值得细细品味。作者有一颗开放与人文的心态看待各种不同的存在,提供一个大视野看待文明、文化和历史,很棒的提纲式读物。——faye
我的历史观来自这套书。8年,时不时就看看。无数个灯下幸福的阅读回忆。少年的阅读经验多么美好。贡布里希,威尔杜兰,约翰伯格,这是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应当读一下的书。——bendao
非常棒,杜兰特夫妇的个人魅力与智慧*胜过任何的史料价值与专业研究。翻译生动而饱含幽默。这才是一本好的历史著作该有的样子,不用专业权威标榜自己的权威,对历史发表自己的私人看法,这才是我们进入历史*好的方法。——Drewyau
更关注文化,文明的发展历程,而对历史事件,尤其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描写比较简略。但是对文学艺术诗歌戏剧科学等著名人物的故事则相当细腻,无出其右者。——阅读改变生活
从《哲学的故事》*次读威尔杜兰特,便被他的深入浅出、纵贯古今和好文采吸引,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西方哲学史入门读物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11卷本的《文明的故事》,坚信他不会把文明史讲述的晦涩难解枯燥乏味。600多页的《希腊的生活》果真没有让我失望。——围岛
很意外杜兰特这套书并不是干巴巴的历史教科书,文章写得很有美感和激情,历史片段的选取也很契合吾等八卦小民的热情所在。借这书本来只是为了看Borgia的部分,结果读得很有滋味便把整本都给看完了,对看剧的背景知识建设极有帮助。——missdread
放在床头慢慢就读完了,愉快的阅读体验,很认同作者把文化内在的变化放在历史中心的写法。——InsaneDrifter
写世界史的书很多,但既不失探讨历史的中正立场,同时还兼有优美的文笔的作者,首推威尔杜兰。——赖伦铎尔
果然非常好看。一个人能在书中安排如此多的材料而不显得冗长拖沓,仍能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很让人钦佩的。——桑都
如果说理解现代欧洲历史有什么关键的话,那就是1550年代和1650年代之间的宗教冲突和科学进步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发展是民族国家主权的兴起,及神学的式微与教皇权力的衰落。宗教改革的结果开始在欧洲诸国显现,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内各宗教派系间,纷争不断,整个欧洲被卷入可怕的“三十年战争”。无论如何,这是欧洲文化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章,而杜兰特像一个胸有成竹的导演,将欧洲诸国及土耳其和波斯伊斯兰国家那些影响今天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他不是刻板的罗列,而是做出了人性的透视。当中,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无疑是这部历史剧中的主角。
1. 英国:从伊丽莎白时代的狂欢到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的登基是个镜头,女王也是这一卷中动人的形象。她一生周旋在列国中间:从法国手中解放苏格兰;赢得对西班牙的战争,建立海上霸权;对荷兰施行时紧时松的外交政策。当然,故事里也不乏花边,她玩弄法国国王,与西班牙大使调情,和莱斯特伯爵保持暧昧。杜兰特调侃道,“伊丽莎白在外交上的秘密武器是她仍为处女”。她没有丈夫和孩子,把全部的母爱施予了英国,她继续其父的专制,但是因其人道主义而减少许多专制色彩。杜兰特也把镜头聚焦在了伊丽莎白时代的音乐和戏剧,当然,少不了永远的莎士比亚。在她的治下,培根说,这个岛国度过了它快乐的40年时光。
继承其王位的是来自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他相信君主政体是世上崇高的制度,这在当时真是倒退的论调,因为中世纪的政治理论已主张国王是人民主权的代表。詹姆士的态度导致国王“特权”与国会“特权”之间的历史性争执,而他与国会进行的大争辩,终于引发其子统治时的内战与弑君。
杜兰特详述了英国大革命的始末,也捕捉到了查理一世这位悲惨的国王的特点。他继承乃父王室特权的观念,以其权力制定、执行法律,凌驾国会之上,杜兰特敏锐地指出,“查理的基本错误是没有承认平民院代表们统领的财富远多于国王支配或忠实于国王者的财富,以及国会的力量势必相应地日益增长。”终,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中产阶级和贵族及农民之间的分裂导致了英国的内战,也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杜兰特在后连发三问,“处死是合法的吗?处死是正义的吗?处死是聪明的措施吗?”前两个问题他都有答案,唯独后一个问题他说,“可能不是,因为后来的历史间接显示慈悲是明智的。”但历史也是仅此一次,无法准备的。无论如何,正是这一次流血的革命使后来的光荣革命成为可能。
2. 法国的重建
自宗教改革之后,各个教派间引发了不断的斗争,法国首遭其难。此时法国的主角是凯瑟琳•美第奇。深深卷入宗教革命的旋涡中,她被一群野心勃勃的贵族和偏执的教条主义包围,用她仅有的三种武器与环境搏斗——美第奇的财富、意大利人天生的精明能干及马基雅维利的外交权术,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西班牙菲利普二世鼎足而立,共同维持欧洲混乱的局面。
在经历了宗教 战争和圣巴托罗谬大屠杀之后,遍染血腥的法国终于获得平静,厌倦无政府混乱状态的法国人开始拥护亨利四世奠立新波旁君主专制政体——“王室的专制政治是英国内战的起因,却是法国内战的结果。” 32年的宗教战争使法国的景象萧条,当英国在通往民主之路上坎坷前行时,法国在君主专制下努力重建国家秩序。亨利四世计划扩展法国领土到“天然疆界”,这在当时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20年后,红衣主教黎塞留遵行这项政策,路易十四则实现了这个理想。他死后不久,欧洲同意称呼他为亨利大帝。经过他和黎塞留的苦心经营,“泱泱大国”已现曙光,伟大的日子即将降临于法国国土之上。
3. 埃尔•格列柯式的西班牙
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海上优势为英国所夺,陆上优势复沦于法国。它在现代化的国家中保持着中古的作风,并以此满足,不仅拒绝了“宗教改革”,而且除了接受伊拉斯谟运动,也拒绝了文艺复兴。人民的贫穷却因教会的富有而感到光荣。他们从不像法国和意大利一样对生命和爱情中的乐事微笑,而是对所有事物(除斗牛以外),都投以一种埃尔•格列柯式忧郁的气氛。在“三十年战争”中与荷兰人作战的失利,更使这个土地贫瘠而多山的小国家,逐渐消耗了它的人力和资源。
当宗教还在引导西班牙过已过时的生活时,法国和英国却致力于奖励工业、掌握商业,向“未来”进军,西班牙在政治经济上的光辉不再。尽管如此,它仍能建造塞格维亚大教堂,供给埃尔•格列柯、苏巴朗、委拉斯开兹和牟里罗等人的绘画以灵感,甚至产生《堂吉坷德》这样伟大的文学,成就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这是为何?杜兰特如此回答:“检查制度和宗教裁判所,我们或许会觉得令人窒息,但在十字军抵抗伊斯兰教的战争中,为了国家的统一,却被政府视为必须采用的手段。那些被禁止逾越神圣教义的西班牙人,却在狭窄的领域内翱翔于小说、诗歌、戏剧、建筑、雕刻、绘画等至高无上的境界。”
4. 帝国境内的大混战
这是本卷中黑暗和混乱的一幕。神圣罗马帝国企图在波希米亚恢复天主教,引发了著名的“布拉格掷窗事件”,从而导致帝国境内长达三十年的大混战。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他们以宗教为外衣,企图达到各自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真正的次世界大战。直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才奠定了后世欧洲新的政治体系,同时也终止了神学对欧洲心智的统治,而为理性实验留下一条虽然障碍重重然而可能通过的道路。
5. 现代科学和哲学之父的全盛时期
在种种战争与教条的倾轧中,科学正努力减轻迷信与恐惧。它发明或改进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气压计。它设计对数和小数系统,改革历法,发展解析几何。它已幻想要把一切现实化为代数方程式。蒂丘•布拉赫曾耐心地重复观察,使开普勒得以确立行星运转的法则,启迪了牛顿宇宙法则的看法。伽利略正以始无前例的大型望远镜显示了新的、更大的世界,也在宗教裁判所的大厅中演出了科学、神学之间戏剧化冲突的一幕。哲学方面,布鲁诺企图以哥白尼的名词重新孕育神祇和宇宙,终于活活被烧死;培根召唤智者从事科学,为后来的世纪写出它工作的范畴;而笛卡儿怀着他对宇宙的疑惑,正给予“理性时代”另一个方针。道德与礼仪也由于信仰的变迁而定型。
我们不难理解,为何杜兰特在这一卷中把后的目光投向了这些人,因为与正在兴起、散播、激发、改变欧洲甚至世界心灵的信仰与理性之争比起来,所有敌对国家的战争与革命,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