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220443
什么样的案件,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政治、腐败、犯罪、明星、性……社会公众为什么对它们痴迷不已?
成为公共事件的大审判,为什么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这些案件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发生了何种变化?
这些轰动一时的案件审判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社会变迁?
讨论某一热门案件的作品并不少见,却极少有人对这类轰动性案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美国著名法学家、法律史泰斗——劳伦斯·弗里德曼的这本《大审判》则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索了这类案件的本质、演变和意义。
什么样的案件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它如何运行?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审判事件吸引公众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弗里德曼在《大审判》中所探究的问题。本书对美国历史上“头条审判”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一次全面完整的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热门审判做了区分。在弗里德曼看来,大审判一直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功能,一是道德教育,二是大众娱乐。尽管案名或罪名在不断变化,永恒不变的是审判的公众本质、对媒体的依赖,以及在道德上的教育。
大审判的历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的历史,一些案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触及了人们内心深藏的恐惧情绪。这些审判把社会问题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可能会揭示某些足以动摇社会根基的秘密。
第一章 法律及其观众
第二章 向公众公开:头条审判
第三章 政治审判
第四章 腐败和欺诈
第五章 正义伸张了吗?
第六章 花边小报式审判
第七章 名人审判
第八章 身份之谜
第九章 金玉其外
第十章 为什么会这样?
第十一章 我们是谁?
第十二章 进入媒体视野
第十三章 一夜成名
第十四章 结语
1995年10月3日,整个美国似乎都屏住呼吸。O.J.辛普森这位体育界的英雄、电影界的明星,因被控谋杀罪而受审。判决结果即将宣布之时,数百万民众都中断了日常生活,翘首以盼消息出炉。在我执教的学校里,师生们涌进正在播放电视的休息室,唯恐错过这桩盛事。美国各地的家庭、酒吧和机构里都上演着同样的场景,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洛杉矶法院被警察团团围住。担心发生暴乱的恐惧气氛有如阴云密布。股市的成交量大幅下降。连美国总统都停下手头的工作,等待审判结果。
上午十点,陪审团作出了轰动性的裁决:辛普森无罪。自从有人发现辛普森的前妻妮可·朗·辛普森及其友人罗纳德·L.高曼被人刺死在她的寓所前院以来,此案已经经过了16个月。从那一刻开始,整个案件就是桩轰动事件。众多证据都指向辛普森,庭审也向全球数百万计的观众进行了电视直播。包括法官、证人和律师在内,每个卷入此案的人士都成了名人。法庭上的明争暗斗持续数月之久。最终陪审团作出了裁决,此案却并未案结事了。不错,辛普森是无罪释放了,但令人焦灼不安的问题悬而未决:正义到底有没有得到伸张?
辛普森案就是我们称之为“头条审判”(headline trials)的绝佳案例,头条审判也是本书的主题。所谓“头条审判”是指那些成为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在晚间新闻中也同样引人注目的刑事审判。总之,这种审判能激起公众强烈的兴趣。与很多人一样,我也觉得这些审判魅力极大。很多这样的大审判,吸引力可谓经久不衰。比如19世纪90年代的丽兹·波顿审判,就从未真正淡出公众视野。除此之外,本书还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审判为什么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当然,像辛普森案这样轰动一时、大名鼎鼎的审判,并不是典型的美国刑事审判。它的很多特点也算不上稀奇,实际上在不少头条审判里都能找到这些特点。首先,这是一起“名人案件”:被告辛普森是位名人。也有一些案件的被害者是名人,比如被哈利·K.肖枪杀的斯坦福·怀特是美国的顶尖建筑师,查尔斯·吉托刺杀的则是加菲尔德总统。其次,就像其他大审判一样,在辛普森案的审判结束之前,该案的法官、证人,以及所有卷入审判的人都成了名人。最后,和很多大案一样,辛普森案依然迷雾重重、疑云密布:他到底有没有杀人?而人们对于正义到底有没有得到伸张,也颇有疑问(前文已提到)。辛普森是黑人,他的前妻则是白人,这场审判背后的政治含义非常强烈。对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白人和黑人的意见完全两极分化。该案中的性关系和因性生妒的底色,也让它变成了我们所称的“花边小报式审判”(tabloid trial),亦即因骇人听闻、轰动一时的犯罪而引发的审判。
正如前述,头条审判的规模、形式和类别各不相同;当然,这些类别之间也会有所重叠。不过,它们的共同点是暴得大名。这些审判本身就是公共舞台:庭审面向大众公开进行,生动形象,极富戏剧性;观众可以在现场,也可以不在现场。当然,所有的戏剧都传递信息;因此,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给头条审判贴上教化剧的标签。
但是,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案件具有如此强烈的戏剧效果?社会公众为什么对它们痴迷不已?这些案件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又如何因世易时移而发生变化?这些疑问也是本书的主题。为什么这些案件能够牢牢抓住大众的想象力?当今时代的头条审判和一两个世纪前有什么不同?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从这些审判中,我们能够对社会的本质获得什么样的认知?
为了把握这个难以驾驭的主题,我给头条审判进行了分类,把它们归入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必然会有所重叠。有些审判(像辛普森案)可以纳入好几个类型。头条审判的一大类别是政治审判,包括叛国罪审判、间谍罪审判,对异见人士及激进分子的审判,等等。腐败和欺诈罪也是政治审判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许所有的案件都和政治多少有点关联,特别是那些公众一直追问正义是否得到伸张的案件。O.J.辛普森审判始于谋杀案,最终却变得面目全非;该案还具有另外两种类别的要素(正如前述),就是名人审判和花边小报式审判。不过,当我们讨论名人审判时,必须厘清所谓“名人”的定义,因为头条审判也“制造”名人。还有一种审判类别叫做“凶手究竟是谁”,它的吸引力大致来自于案件中的层层谜团。我们当然知道谁是杀害加菲尔德总统的凶手,但是在辛普森案件中,能不能肯定辛普森就是真凶?克劳斯·冯·布洛是一起轰动审判中的被告,被控致使妻子桑妮陷入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但这桩罪行到底是不是他所为?
我还把一种特别有趣的案件归类为“金玉其外”。这些案件几乎把社会本身推上审判席;它们对社会进行意义深刻的质疑,穿透表面现象,直击隐藏在社会深层的病态。这些案件令人极为不安,丽兹·波顿案就是个典型;之后我们会详细讨论此案。丽兹是不是真的像被指控的那样,是位残忍的“斧头杀手”?此案一直赫赫有名,就是因为它有着“金玉其外”的意味。一位恪守规矩、拘谨虔诚的未婚女士,还出身于良好的资产阶级家庭,她能犯下这么可怕的罪行吗?最后,还有一类源自道德恐慌的案件,其数量虽不多,地位却相当重要。该类案件的典型代表就是数百年前的撒勒姆女巫审判,不过近期也涌现了一些重要案例。
这些案件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事实上,本书的要点之一,就是指出这些类型之间的区别。不过它们之间也大致有些共通之处。一是正如前述,这些审判都是教化剧。二是它们都日益与大众传媒相互映射、彼此依存。在一定意义上,大众传媒催生了头条审判,并在头条审判的发展进程中(如果能用发展这个词的话)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绝大多数头条审判都提出了关于身份的疑问:受到审判的人到底是谁?他(她)是个邪恶的杀手,还是个不幸落入法网的无辜之人?我们接下来会指出,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很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陌生人。因此,与过去相比,现代社会身份问题的严重性尤为突出。这些大案就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这一特征。
你或许会想,头条审判一定激发了大量的写作。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丽兹·波顿案件在当年就让人们大费笔墨,直到如今仍然余音未绝。O.J.辛普森案件一直霸占新闻版面,在这些案件中,它很可能是最成功的电视剧。毫无疑问,每年都会有些审判吸引大众的眼球,成为轰动新闻。在20世纪50年代,是对山姆·谢泼德博士杀妻案的审判。在2013年夏天,则是佛罗里达州对乔治·齐默曼的审判,此人被控杀害年轻黑人特雷沃恩•马丁。这起审判是劲爆的热点事件,争议极大,在新闻媒体和电视上也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时间。
讨论某些案件、或者某几类案件的文章、书籍、和电视节目不胜枚举。但奇怪的是,鲜少有人对这种轰动性案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探索这种审判的本质、演变和意义。本书略尽绵薄之力,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也是为了增进我们对这些案件的整体认识。本书所讨论的审判主要发生于美国独立之后。在古代历史上也有引人关注的审判,比如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以及中世纪对圣女贞德的审判——也许在每个社会都有类似案例。但是大致而言,本书讨论的是当代美国社会的重要审判。
“劳伦斯·弗里德曼是我们这个时代*博学的法律史学家,他解释了美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引起公众关注的多种多样的热门审判。这是任何一个被知名案件所吸引的人的必备读物。”
——罗伯特·弗格森(Robert A. Ferguson),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
劳伦斯·弗里德曼书写了一份非常精彩、极富吸引力的报告,所研究的主题是热门刑事审判与社会、媒体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次关于大众媒体的文化分析。
——卡洛琳·拉姆塞(Carolyn Ramsey),科罗拉多大学法学院教授
弗里德曼教授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大审判是如何教化公众、传递道德信息的,而*重要的一点是,大审判是我们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萨曼莎·芭芭丝(Samantha Barbas),布法罗大学法学院教授
在即时通讯时代,图像和理念通过博客、推特、短信和网站瞬间传播到全世界,头条审判看起来就像是头恐龙———某种步履蹒跚、行动笨拙的历史遗迹。不管是作为教化剧,或是承载信息的工具,抑或公开展示社会基本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手段,头条审判都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历史上的重大审判,曾经有助于以戏剧化的方式体现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比如所谓的不成文法)。头条审判中通常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被告席上,但其传递的信息却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殖民地时期的马萨诸塞州,木枷、鞭刑柱和礼拜日的布道有助于传播北美清教徒的社会规范和秩序,绞刑架上的临终陈词也是如此。所有这些道具都将规则、角色、教条和惩罚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它们变得更加真实可见,也更有效。
重大审判的功能整体上也在随着岁月流转而发生变迁。当然,它还是公众事件,也是部教化剧。但是自从19世纪以来,它越来越依赖于媒体来传播信息、宣传流程,并对广大观众进行解释。政治审判和针对腐败的审判并未丧失其重要意义。在很多国家,这些审判在压制异见、或者(委婉一点来说) 执行政策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民主社会里,异见者有时可以将审判变成自己的教化剧舞台。在国内和国际上,政治审判也会让暴君接受正义的制裁。当今时代是人权文化的时代———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永恒不变、至高无上的权利,这种理念赋予了政治审判全新的意义。此类审判上溯可至的纽伦堡大审判,已经非常重要,人们亦可期待政治审判具有光明而高效的未来。
针对普通罪行的审判则与媒体同步发展,如果谋杀案也算是普通罪行的话。公众可能仅将这些审判视为娱乐,但它们也承载着某种信息。这些审判经常触及某根神经,或者把某个社会问题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种族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化,或者我们认为麦克马丁案件、波士顿保姆案件、布鲁克·阿斯特案件中所展现出的、当今世界对如何照顾小孩和老人的深度焦虑。像丽兹·波顿这样的案件曾经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提出了深层次的疑问。当今时代对丽兹的审判,也可能还会是头条审判,但方向却会大相径庭。波顿家的房子现在成了一家提供早餐和住宿的B&B旅馆———以及博物馆。它开办了博客,在每年的案发之日还会邀请公众来“与丽兹共度疯狂时光”,并且参与重审案件: “凶手到底是不是她?由你来判断。” 总之,今天的公众还会为此案兴奋着迷,但绝不会惊诧莫名。现在要让公众震惊得要更猛的料。当然,如果住在隔壁的和善男士在他的冰箱里储存尸块,或者在夜晚悄悄随机杀害女性,这种新闻还是会让邻居们震惊的。但是人们现在知道或者自以为知道精神变态、连环杀手及类似人群是怎么一回事了。毕竟他们可是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些人呢。
大众传媒在公众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不再在公众广场上鞭打违法者,也不会聚集在一起观看在绞架上荡来荡去的死刑犯。私刑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游街示众”、手铐和囚服等,还是和当局的新闻通稿一起充斥着同样的社会空间。Youtube和社交网络这样的私人传播手段让普通人也能扮演检控方,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扮演法官和陪审团。想想韩国“狗屎女孩” 的案子吧。2005年的某一天,这位女性的狗在首尔的地铁车厢里排泄,她拒绝清扫排泄物。有人拍了张照片并贴在网上,数千人看到了这张照片。“网民” 大肆羞辱这位女性,相当于在她的脖子上悬挂了“数码红字”,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这只是公开曝光、公然羞辱具有巨大力量的例证之一。
媒体同样过滤了他们(或公众) 认为无聊沉闷或者事不关己的事情。他们帮助制订国家的议事日程。他们定义互动的“界限”。在当代社会,每件事或者几乎每件事都变成了某种“秀”。娱乐和政治、娱乐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界限,几乎模糊到消失不见。现代社会是名人社会;人们对富人和名人深深着迷、如痴如狂。在过去,公众对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么熟悉;现今的局面也是拜媒体所赐。头条审判经常出自名人的生活,同时也制造名人。在真人秀电视时代,这些头条审判也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版本之一。名人文化让人对富人、名人妒羡交加,公众得以窥视名人住所,在夜间脱口秀节目上偷听到名人的对话,还能一睹其真实面目(我们自以为如此)。八卦杂志详细地报道着名人们的一举一动,主流报刊也是如此。任何报道都不会被审查。此外,不再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或事———包括总统、英国皇室和罗马天主教会在内。
如今,头条审判的社会作用可能在减弱。但是社会公共生活大多采取了审判或者辩论的形式,因而足以和头条审判相提并论。政府高官的候选人需要进行辩论,且已成为惯例(比如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数百万人通过电视观看直播。在这些辩论中,就像在审判中一样,一边会赢,而另一边会输。实时的民意调查会迅速得出统计结果。公众就是陪审团。此时公众生活就采取了竞赛(或者准竞赛) 的形式,就像百米短跑比赛或者奥运会的跳水比赛那样。
此处也应提及所谓“准政治审判”。国会中的委员会可以举行听证会,传唤并询问证人。听证过程通常会向公众开放,如其主题具有新闻价值,记者就会详细报道整个过程。证人会携律师出席听证。在这种“准审判” 的结尾,委员会可能会作出报告、提出建议,(有时候) 还会发出藐视国会的传唤令。在20世纪30年代,得克萨斯州右翼议员马丁·戴斯领导戴斯委员会(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孜孜不倦地搜寻着颠覆分子。1938年,戴斯委员会传召了联邦剧院项目的指导者哈利·弗拉纳根。针对戴斯委员会的询问,弗拉纳根否认了所有指控,但国会还是把这个项目毙掉了。
冷战期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 继续履行其职能,公开进行调查。在那时候,HUAC手中有个强大的新式武器:电视。电视同样推动了约瑟夫·麦卡锡臭名昭著的职业生涯。麦卡锡大肆抨击政府,并因此成为头条新闻。麦卡锡提起的指控和其他指控一起,形成了军方-麦卡锡听证会,电视对听证会进行了直播。差不多有8000万观众观看了这一电视节目。
这些听证会类似于电视审判,最终导致麦卡锡失去了权力。听证的高潮部分则是麦卡锡对上了军队法律顾问约瑟夫· 韦尔奇。他的名言—— “你难道没有良知吗?一点都没有?” ——向整个国家进行了直播,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麦卡锡的命运。参议院对他进行了谴责,此人的名望从此一落千丈。电视能让他起高楼,同样,电视上的一场准审判也能让他楼塌了。
在1950年和1951年,一个参议院特别委员会进行了另一场准电视审判,收视率极高。该委员会的职责在于调查有组织犯罪,其主席为来自田纳西的埃斯特斯·基福弗参议员。这起转播位于电视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数百万人观看了听证。就像头条审判的参与者一样,包括参议员、黑帮成员、流氓和匪徒在内,所有参与听证的人都出名了。其中一位叫弗兰克·考斯特罗的匪徒强烈反对电视摄像机。基福弗接受了他不拍摄面部的请求。但是摄像机“聚焦在考斯特罗的双手上——手掌汗湿,手指多毛,不停地揉皱纸张,还紧张不安地摆弄自己的眼镜”。这双手变得“有种奇怪的催眠力”,对于数百万观众来说,考斯特罗似乎更加邪恶了。
考斯特罗的双手成了电视明星。听证具有相当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它让基福弗成了明星,民主党后来提名他参加副总统竞选,不过他落选了。这就是我们大审判故事的结尾,一个关于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媒体崛起和名人文化发展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在清教徒社会的新英格兰,大审判还是部教化剧。而现在,名人文化差不多已经把整个社会变成了17世纪的新英格兰小村庄。我们所有人对公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永恒不变的,是审判的公众本质、对媒体的依赖,以及它作为教化剧的作用。就像戏剧一样,它的主题、情节和问题也会随着时代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也像戏剧一样,我们能看见的,或者自以为眼见为实的大多数事情,都只不过是梦幻泡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