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7167186
编辑推荐
福清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自唐圣历二年(699年)置县以来也有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人在福清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史迹。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定在册不可移动文物有405处,其中已列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9处。毛胤云编著的这本《史迹福清(文化福清)》遴选其中较为代表性的180处,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史迹六大类分别介绍。资料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地方特色。阅读本书,你将走进福清历史,了解福清四千多年来的先人足迹和历史脉络,更加爱上这片古老的土地。
目录
*章 古遗址
*节 聚落遗址、窑址
东张新石器时期遗址
东张宋窑遗址
第二节 军事设施遗址
万安所城
海口民城遗址——通江门
福清故城旧址
镇东卫城遗址
岐阳城遗址
抗倭指挥所遗址
戚继光抗倭遗迹
万安烽火台遗址
金鸡山烽火台遗址
锦城烽火台遗址
下石烽火台遗址
第三节 寺庙及书院遗址
少林院遗址
紫阳书院遗址
第四节 码头及其他遗迹
郎官古渡遗址
海口码头旧址
一都状元厝遗址
五龙村宋代墓葬溃卅
第二章 古墓葬
*节 名人墓葬
薛曾墓
黄有才墓
黄定墓
李馥墓
施千祥墓
薛世咂墓
林则徐祖墓
第二节 普通墓葬
三塔墓
灵石山官墓
灵石山曹源大师塔墓
灵石山幻生文禅师塔墓
黄檗山万福寺僧人墓
海口义塚
李恭墓
施溶波墓
石竹山僧人墓
林厝陈洪宇墓
第三章 占建筑
*节 传统民居
东关寨
林则徐祖居
豆区园
阳下北亭陈氏古民居群
阳下作坊陈氏民居群
磨石黄氏民居
瑟江翁氏民居群
渔溪泉顺大厝
大山食菜厝
洋埔叶氏民居群
茶山方世培故居
新厝峰头翁氏祖屋
高山院西青乐仔民居
镜洋张桥头古民居群
渔溪陈白林氏侨厝
渔溪苏田三对排
上迳岭脚三对排
阳下溪头林氏三对排
沁园林氏六扇邸
第二节 祠堂
叶氏宗祠
玉塘吴氏祠堂
文武名祠
涤头陈氏祠堂及涤阳书院
孩灶霞川陈氏祠堂
新厝岭边郭氏祠堂
新厝双屿王氏宗祠
龙田上薛薛氏宗祠
港头高东高氏祠堂
港头杭下林氏宗祠
海口东阁林氏宗祠
海口牛宅李氏宗祠
高山北坨李氏宗祠
第三节 寺庙宫院
万福寺
灵石寺
石竹禅寺
龙卧寺
瑞岩寺
瑞峰寺
五峰禅寺
福庐禅寺
显济庙
新厝镇昭灵庙
灵溪宫
龙田天妃宫
武当别院
第四节 古塔、牌坊
瑞云塔
龙山祝圣宝塔
鳌江宝塔
紫云宝塔
迎潮塔
万安祝圣宝塔
湖美村月岭塔
石竹山灵宝飞升塔
天峰塔
瑞岩山小石塔
黄阁重纶坊
“两京文衡”坊
琯口舁平人瑞坊
坊里进士坊
南宅贞节坊
城头村节孝坊
晨光节孝坊
南充节孝坊
第五节 古桥
龙江桥
龙首桥
蹑云桥
波澜桥
桥尾桥
五龙塔桥
东张石坑碇步桥
一都村石丁步桥
一都大招桥
少林下洋桥
城头龙亭桥
城头彭洋古桥
城头首溪古桥
城头新楼古桥
五龙爱坐桥
南岭梨洞宋桥
南岭七社桥
琯口石桥头
东山边古桥
渔溪东潦宝财桥
第六节 堤坝水井
天宝陂
东瀚村防风堤
利桥宋井
城头凤屿村龙涎井
东瀚万安五目井
后叶四目井
埔尾宋井
后坂宋井
屿边宋井
梧岗八瓣瓜形井
玉瑶双目井
南湾杨氏二房井
东巷官井
河后巷古井
后埔街官井
新厝双屿村古井
海口官路古井
高山王厝井
第四章 石刻
*节 石雕像
瑞岩弥勒造像
石仙造像
瑞岩山华严三圣石雕像
瑞岩山观音石雕像摩崖雕像
瑞岩山九仙君摩崖雕像
泗洲佛造像
五龙村石翁仲
下梧村石翁仲
第二节 摩崖题刻
瑞岩山摩崖题刻群
石竹山叶向高题刻
欧阳修题刻
磨石仙井岩摩崖题刻
灵石山摩崖题刻
三山瑟江村八仙山题刻
梨洞摩崖题刻
齐云山摩崖题刻
第三节 碑刻及其他石刻
闲云石
灵石山宋代碑刻
薛廷宠神道碑
西坑薛公墓道碑
江阴芝山圣旨碑
江阴霞堂寺石香炉及重修碑
江阴岭口锦埔建祠碑
城头黄螂郑公墓道碑
新厝漆林翁氏重建谏议祠记碑
重建武庙碑
音西古路村山界碑
应峰寺进山门石柱
第五章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节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福清市革命烈士陵园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
余长钺烈士纪念碑
福清抗日游击队联络站旧址——东涤寺
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
余长钺烈士故居
陈振先烈士故居
福清县委机关诞生地和驻地旧址——陈氏支祠
中共闽中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旧址——聚福堂
中共闽中地委龙高暴动指挥部旧址——泰山寺
龙高地区地下党主要活动据点——福兴寺
龙高地区革命据点——龙潭寺
中共福清县委扩大会议会址——云中洋戴氏宗祠
陈遵盘烈士纪念碑
陈英烈士墓
第二节 典型风格建筑物及其他古迹
瑞亭天主堂
柯琳·约翰逊纪念堂
里美*
序言
福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汇融合,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活劳动、繁衍生息,更留下了“唐陂、宋桥、元佛、明塔、清寨”等一大批名胜古迹,孕育出福清人慷慨豪迈、矢志创业的群体特性,铸就了开放融和、拼搏争先的福清精神。
文物史迹是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资产,它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又启示着灿烂的未来。福清现存数百处地面文物是干余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损毁的劫后余生,尤为珍贵。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形势下,如何记住历史,留住乡愁,便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回避的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便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史迹福清》所选180多处文物古迹,主要采撷于历次文物普查成果,较为系统、全面展示福清现存文物古迹的概貌,望能抛砖引玉,引领社会关注,增强广大群众文物保护的意识,激发人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爱乡的热情。
文摘
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
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位于福清市一都镇普礼村罗汉里自然村,是经中央军委确认的南方八省十五个独立游击根据地之一,是闽中游击*支队的驻地,也曾是中共闽中特委之驻地,在闽中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遗存有游击队队部旧址(双福寺)、宿舍、伙房、茅厕及古道等遗迹,具有较高的革命历史文物价值。
罗汉里地处福清、永泰交界地区,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国民党统治鞭长莫及,有建立游击根据地的天然条件。在城市党组织被破坏后,*出路是扎根农村打游击,上级决定把福清县委改为中心县委,统一领导福清、长乐、闽侯、永泰等县交界地区的斗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随即开辟罗汉里游击根据地。闽中特委恢复后,秘密到根据地周围游击区,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党支部,公开组织农会,领导群众开展抗租、抗税和反霸斗争,同时组建了武装自卫队,负责站岗放哨,保卫村庄,为游击队搜集情报,运送粮食,且发动了一连串对国民党地方势力的军事打击行动。1938年4月,闽中(包括罗汉里)游击队开赴皖南前线,编人新四军军部特务营。
余长钺烈士故居
余长钺烈士故居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阳下村中部,始建于清末民国初,为四合院式六扇大厝,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共两进。*进由大门、屏门、门廊、天井及左右厢房组成;第二进(正座)面阔五间,进深十七檩,檐柱内有轩廊;后进前有天井及左右厢房。*进右侧原有花厅与附堂,现已被改建,附堂前10米处有水井一口。
余长钺烈士,出身于富裕家庭,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进入县城明义中学就读,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任福建人民政府福清特派员、共青团福清县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执委。曾领导“南西亭”暴动,1937年2月16日,因叛徒告密,在莆田被捕,解往福州关押,狱中表现英勇顽强,大义凛然,1937年6月23日,慷慨就义。
陈振先烈士故居
陈振先烈士故居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陈氏宗祠后侧,始建于清代晚期,是一座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旧四扇厝。1991年,为纪念陈振先烈士,福清市相关部门筹措专项经费,将其故居进行修缮,建成纪念室,把陈振先家人、战友及革命领导人的相片、信件等陈列其中,供人们参观缅怀。
陈振先(1922—1947),福清市海口镇人。193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中毕业后参加福清抗日游击队;1945年12月,任中共第二福州市委书记;1946年2月,回闽中工作,历任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兼任福(清)长(乐)平(潭)县委书记等职,深入福清龙田、高山一带领导“江德暴动”,组建闽中游击队福清大队。1947年,因叛徒出卖,在福州被捕入狱,受尽严刑,忠贞不屈。同年10月30日,国民党保安司令部押送陈振先前往福清处决,途经长乐蕉岭,陈振先越狱未成,壮烈牺牲。
福清县委机关诞生地和驻地旧址——陈氏支祠
福清县委机关诞生地和驻地旧址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涤头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北侧的陈氏支祠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为典型清末民国福清宗祠建筑风格。1934年1月,何文成、陈炳奎、余长钺等在陈氏支祠组建中共福清县委,何文成担任*任县委书记,陈炳奎、陈金来、余长钺、何胥陶等人任委员,这里成了中共福清县委的*个驻地。县委书记何文成曾在陈氏支祠墙壁上题写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勤朴刚毅”,以此勉励广大群众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
1981年,村民集资翻修,将屋顶全面改建,现辟为该村戏院。
中共闽中抗日先遣队福清队旧址——聚福堂
中共闽中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旧址——聚福堂位于福清市江镜镇酒店村何氏宗祠南面,始建于元朝末年,历代均有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因年代久远破损严重,20世纪80年代附近村民集资修建,现存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为穿斗式砖木结构,目前保存状况良好,辟为酒店村老人活动场所。
1938年,何胥陶接受地下党领导人陈亨源派遣,任江德乡酒店保长,翌年2月出任江德乡乡长,以合法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何胥陶十分关心农民群众的疾苦,出任乡长*天,就在聚福堂明确地向各乡保、甲长宣布:各保摊派捐税,要经他同意,不得擅自加重百姓负担。1944年10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在长乐南阳会议的部署,陈亨源、何胥陶带领部分武装人员,在聚福堂竖起抗日大旗,开展抗日活动,这里成为龙高一带抗日大本营。为了扩大武装,何胥陶与江德乡民众自卫队队长何齐迟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把自卫队与游击队合并,成立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何胥陶任支队长,刘家煌任副支队长,队员100多人,聚福堂就是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旧址。
P147-15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