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39548
《子不语译注》由叶天山译注,此次整理袁枚的《子不语译注》为一选本,共选录作品一百零七篇。选录的总体标准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或艺术性。对于情节奇特者,如《雁荡动静石》《撮土避贼》《多角兽》等,也酌情收录,以符合“随园戏编”的意趣。《子不语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选文内容涉及婚恋、公案、科举、神怪、侠义、历史、宗教、博物等方面,展现了我国古代尤其是清朝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文化魅力,也间或反映出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目录
前言
卷一
李通判
南昌士人
钟孝廉
南山顽石
酆都知县
张士贵
大乐上人
山西王二
蒲州盐枭
地穷宫
卷二
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
叶老脱
天壳
卷三
水仙殿
两神相殴
李香君荐卷
卷四
替鬼做媒
三斗汉
叶生妻
雷诛营卒
卷五
某侍郎异梦
卷六
人同
缚山魈
祭雷文
怪风
卷七
李倬
陈姓父幼子壮
纣之值殿将军
卷八
鬼乖乖
吕城无关庙
姚剑仙
医肺痈用白术
卷九
真龙图变假龙图
裹足作俑之报
蒋太史
卷十
禹王碑吞蛇
毁陈友谅庙
卷十一
秀民册
官癖
冤鬼戏台告状
卷十二
吾头岂白斫者
石言
梦中破案
卷十三
杨妃见梦
乡试弥封
江秀才寄话
卷十四
蒙化太守
人取香火
拘忌
奇术
卖蒜叟
卷十五
姚端恪公遇剑仙
卷十六
驱鲎
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卷十七
梦中联句
徐崖客
卷十八
洞庭君留船
卷十九
金刚作闹
卷二十
木画
雷打扒手
猢狲酒
卷二十一
黑霜
于云石
卷二十二
浮尼
雷火救忠臣
水精孝廉
忠恕二字一笔写
周仓赤脚
狐道学
卷二十三
雁荡动静石
虾蟆教书蚁排阵
铜人演《西厢》
石揆谛晖
卷二十四
金银洞
时文鬼
洗心池
屋倾有数
天开眼
花魄
续卷一
白龙潭
葛先生
治妖易治人难
伏波滩义犬
续卷二
鬼状
雷异
撮土避贼
续卷三
夺状元须损寿
续卷四
禅师吞蛋
狗儿
续卷五
阴沉木
程嘉荫
水虎
狐仙正论
作势渡水
刘迂鬼
痴鬼恋妻
有子庙讲书
米元章显圣
麒麟喊冤
大通和尚
续卷六
京中新婚
续卷七
梦墨
续卷八
鸡毛烟死蛇
多角兽
续卷九
谷佛
狗熊写字
续卷十
屈丐者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做过县令;三十三岁便辞官,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优游其中者五十年”,晚号仓山叟、随园老人等。他是一位名声颇著的才子。在诗坛上,袁枚是“乾隆三大家”之一;诗论主张“性灵”,认为“性情以外本无诗”“灵犀一点是吾师”,从学者很多,影响深广。他的《子不语》,是继《聊斋志异》之后,清代文言小说创作呈现出兴盛局面的产物。其叙事行文,较此前的《聊斋志异》朴实而少藻饰,又比同时的《阅微草堂笔记》率意近自然,在文言小说系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学术思想上,袁枚既不满于汉学,也不完全肯定宋学,而是主张“随之时,义大矣哉”(见《麒麟喊冤》篇)。对好讲古制而不切于今用的做法,他直接给予嘲讽(见《刘迂鬼》篇)。这些在《子不语》中均有体现。袁枚这一随时代变化的学术思想,与《儒林外史》中体现的敬仰泰伯,希望通过托古改制来恢复制礼作乐的社会面貌的理念,显然大异其趣。袁枚与吴敬梓曾同在南京生活,他们的交游圈也基本相同,但迄今为止,我们并未发现两人之间有交游的记载。如果两人确实视同陌路,其原因,恐怕不无上述思想上的分歧。
此次我们整理的《子不语译注》为一选本,共选录作品一百零七篇。选录的总体标准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或艺术性。对于情节奇特者,如《雁荡动静石》《撮土避贼》《多角兽》等,也酌情收录,以符合“随园戏编”的意趣。选文内容涉及婚恋、公案、科举、神怪、侠义、历史、宗教、博物等方面,展现了我国古代尤其是清朝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文化魅力,也间或反映出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江秀才寄话》《天壳》二则故事,涉及作者对浑天说的理解和对道家三十三天说的想象。《痴鬼恋妻》一则,叙述了丈夫死后,孀妻被兄嫂凌逼改嫁、孩子受嫂嫂虐待的全过程,不仅刻画出家庭的内部矛盾,也反映了当时妇女普遍的人身依附状况和没有独立地位可言的悲惨处境。《雷诛营卒》和《雷打扒手》的内容,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是对社会问题出现恶性连锁反应的暴露。当事人一时的恶念与恶行,虽然主观上针对的仅是某一个受害者,但客观上往往会导致其他人,甚至一个家庭的覆灭。而后一则故事,又是对“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形象化阐释。这是一般理性箴言较难达到的。《狗熊写字》以非人的血泪经历,揭露了社会的阴暗一角,控诉了不法分子的罪恶及其道德的沦丧。在科举制度方面,《乡试弥封》写皇帝因故弥封八股文答卷中的段落,造成时文荒疏者竟然名列前茅的笑话,委婉地讽刺了八股取士并不能真正检验人才的弊病。《李倬》一篇,则撕掉某些学官道貌岸然的假面具,揭发其受贿弄权、坑害举子的腐败卑劣行径,同时又赞扬以直报怨、适可而止的反抗举动。以上这些,显然都浸透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虽然有些问题由于时代制度的痼弊而无法合理解决,不得不寄托于雷神天谴或冤魂索命等文学想象,但毕竟代表一位富有社会阅历的士大夫关心民瘼的态度。由此不难想象,袁枚在仕宦期间,还是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的。即便他退居林下,但在精神世界里,也还是超越了吟风月、弄花草的有闲阶级同伴。
此外,《江秀才寄话》及《程嘉荫》,还记述了留声筒和木牛的基本制作原理。《铜人演》《谷佛》等篇,展示了中外文明交流下的某些成果,体现出西学东渐影响下士大夫对百工奇器的兴趣。
由于《子不语》涵盖了广泛的生活内容,其中不少的优秀篇章寄庄于谐,因而,对于受众来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戏编”的层面,客观上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该书问世之后,影响很大。其中像《沙弥思老虎》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再加上有的故事语言雅中带俗,文不甚深,所以至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像时下流行的《鬼吹灯‘精绝古城》中所说的“阴沉木”,在《子不语》里,即已有明确的记载。
袁枚虽然才气纵横,但他的世俗生活过于放浪,因而招致时议,像后来的小说《品花宝鉴》里,对他就颇有微词。这种生活情形,加上其“戏编”心态,投射到他的小说中,便造就不少庸俗露骨的篇章。在选译过程中,我们首先汰除了此类作品,以提升选本的思想高度。而《子不语》中体现出的宗教观与鬼神观,有些却是为了劝善惩恶或抚慰伤痛而存在的。因而,站在时代前列的现代读者,固然不乏甄别的眼光,但更需要的是对此类观念的人性宽容与价值肯定。至于那些重在写魂记魄、描鬼画神的故事,诸如《南昌士人》《鬼乖乖》《禹王碑吞蛇》等,则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云:“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读者自能以解颐之资来对待。
《子不语》包括正、续两部分:正集二十四卷,续集十卷,成书于乾隆末嘉庆初年。这次整理,我们以乾隆嘉庆间刻随园三十种本为底本,参校民国间进步书局石印本,进行遴选,并做注译。遴选之后,首先是校勘底本文字,夺者补之,讹者正之,倒者乙之,限于体例,暂不出校勘记。原文文字与文意不合,而未见别本更正者,为遵从原书起见,不做改动。如《水虎》“网得一雄虎……腹中有三小虎”一句中,“雄”恐为“雌”字,仅存疑。其次,对文中的冷僻字词、通假字、专有名词等加以注解,并适当给出难字、多音字的拼音,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要求。再次,直译全文,力求通俗简洁。其中,我们对职官称谓做了对应的今译;将格律诗译为现代诗,同时保持字句的建筑美。原文中诸如“以手持之”“以手自批”“手抱怪腰”等语的对译,则尽量去除现代汉语中“背上”“背着”之类的赘词。总之,本书的译注,既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也可供研究人员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予以批评指正。
叶天山
二零一三年七月 于重庆南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