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社会科学教育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的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的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以翔实的档案资料与相关大学原始出版物为基础,研究全面抗战前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建、发展经过与数学传播活动。

作者:郭金海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ISBN: 978721813377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60.99

类别: 教育 SKU:5d8523525f9849104542598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33775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是《科技知识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蕴含着众多科研人员多年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多年的学术功底与文字表述能力,同时体现了以中国古代科技史为论述出发点的研究范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

 

内容简介

全面抗战前的20余年,虽然只是整个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段较短的岁月,但却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通过大学数学系的数学传播活动,现代数学在中国大体完成奠基历程。作为*部关于中国大学数学系的数学史专著,本书以翔实的档案资料与相关大学原始出版物为基础,研究全面抗战前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建、发展经过与数学传播活动。对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中国的大学数学系都做出相应的贡献,有其各自的地位。作者择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数学系,结合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从科学史与教育史的视角加以研究,详尽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综合呈现了现代数学在中国奠基的主要历程,分析了大学数学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简介
郭金海,1974年生于天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科学院院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获第三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访问整理有《席泽宗口述自传》(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合作访问整理《徐利治访谈录》《有话可说——丁石孙访谈录》(入选2013年度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获第三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整理有《四元玉鉴(汉英对照本)》;参与撰著《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史》等。现任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为中国科学院院史咨询专家组成员。
目  录

绪 论/ 001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001

第二节 研究现状回顾/ 004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011

第四节 所用史料及其来源/ 014

第一章 大学数学系在中国的兴起及其背景/ 016

第一节 现代数学在国际上的建制化/ 016

第二节 晚清数学教育转型与教育制度变革/ 022

第三节 中华民国成立后大学数学系的兴起/ 034

第四节 小结/ 043

第二章 中国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北京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045

第一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045

第二节 课程的创设与变革/ 055

第三节 从布拉施克到奥斯古德的讲学活动/ 079

第四节 王尚济与古尔萨分析学名著的翻译/ 104

   
第五节 数理学会与《北京大学数理杂志》/ 126

第六节 数学研究的展开与主要成果/ 135

第七节 招生与毕业生情况/ 143

第八节 小结/ 148

第三章 私立大学数学系的代表

———南开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150

第一节 系主任姜立夫及其办学理念/ 150

第二节 由“一人系”到师资阵容的壮大/ 153

第三节 课程、教科书与教学活动/ 155

第四节 制度与条件保障/ 165

第五节 招生与毕业生情况/ 170

第六节 小结/ 174

第四章 民国数学师范教育最高机构

———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176

第一节 为数学系奠基的数学物理部/ 176

第二节 师资配置与骨干教师/ 184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数学参考书/ 190

第四节 数学学会与《数学季刊》/ 208

第五节 学业的制度保障/ 219

第六节 毕业生情况与代表人物/ 222

第七节 小结/ 231

第五章 国民政府前十年异军突起的数学系

———清华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233

第一节 数学系的筹建与办学理念/ 233

第二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242

第三节 课程、教材与教学活动/ 253

第四节 维纳与阿达玛的讲学活动/ 270

第五节 图书资料与环境保障/ 277

第六节 本科生培养制度与毕业情况/ 284

第七节 理科研究所算学部与研究工作的展开/ 292

第八节 小结/ 306

第六章 国民政府首都的数学中心

———中央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308

第一节 师资阵容的壮大与变迁/ 309

第二节 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 321

第三节 制度与条件保障/ 346

第四节 余介石、周雪鸥与现代数学教科书的翻译/ 350

第五节 教师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363

第六节 毕业生情况与代表人物/ 365

第七节 小结/ 369

第七章 江南数学教育与研究的高地

———浙江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371

第一节 教师延揽与师资力量的转变/ 372

第二节 课程体系的草创与改进/ 381

第三节 教材的选用与教学活动/ 390

第四节 “数学研究”的开设/ 394

第五节 入学与教务制度的保障/ 398

第六节 数学研究活动的展开/ 400

第七节 毕业生的走向与成就/ 409

第八节 小结/ 415

第八章 华中地区的数学重镇

———武汉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417

第一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417

第二节 课程、教科书与教学内容/ 427

第三节 制度与条件保障/ 451

第四节 数学讲义的撰著与编译/ 457

第五节 教师的研究成果与译文/ 462

第六节 中等算学月刊社与《中等算学月刊》/ 467

第七节 招生与毕业生情况/ 470

第八节 小结/ 474

结 语: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与大学数学系的角色/ 476

主要参考文献/ 483

索引/ 502

后记/ 547

免费在线读

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 年,是京师大学堂的后身,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1913 年秋,北京大学数学系正式成立,初称数学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学数学系。1919
年北京大学废门改系,数学门改为数学系。全面抗战前的24 年中,北京大学数学系在现代数学教育与研究方面在全国一度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现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发展也受到不良学风的制约,江泽涵主持系务后经过整顿才有所好转。本章从多个角度对全面抗战前的北京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进行历史考察,力图系统展现其创建、发展过程与传播数学知识的历史图景,并分析其办学成绩和取得成绩的原因。

第一节 师资阵容与代表人物

京师大学堂是晚清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为全国最高学府。按照1904 年颁布实施的癸卯学制的规定,大学堂应设8 个分科大学,包括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其中,格致科大学分6
门,即算学门、星学门、物理学门、化学门、动植物学门、地质学门。京师大学堂的分科大学于1910 年开办。当时除医科大学外,开办了其他7 个分科大学,但格致科大学未开设算学门。

1912 年5 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被任命为校长。严复上任后对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将经科并入文科,格致科改为理科,重新聘用教师。同时,将算学门改称数学门,规划了数学门课程。留学日本的冯祖荀、胡濬济被聘为数学门教师。1914
年和1915 年,在哈佛大学毕业的王仁辅、秦汾相继到数学门任教。1915 年或稍后,与翁文灏、孙文耀并称“震旦三文”的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胡文耀,开始任教于数学门。他们都有在日本或欧美名校留学的良好教育背景,是中国第一代有留学背景的数学家。

冯祖荀、王仁辅、秦汾均做过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其中,冯祖荀对该系发展贡献巨大。冯祖荀(1880—约1940),字汉叔,是该系首任主任、中国数学界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知识的先驱。他早年就读于京师大学堂速成科师范馆,后留学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深造,约于1912
年毕业。留日期间,他参与发起“北京大学留日学生编译社”。该社出版的《学海》杂志(1908 年发刊)是中国最早的科技译刊之一。他到北京大学任教后,主要教授分析类课程。他对法国数学家古尔萨著,美国数学家赫德里克(Earle
Raymond Hedrick,1876—1943)翻译的英译本《数学分析教程》(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Analysis)有较好的理解,受人敬重。他崇尚德国教学方式,讲课程度颇深,但对学生是否做习题并不严格追究。在教学之余,他还从事数学研究工作。1919
年1 月在《北京大学月刊》发表《以图象研究三次方程式之根之性质》。后于1930 年在《国立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季刊》发表《论模替换式之母》,证明了他提出的定理“全体模替换式成一群(Group)”。而且,他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数理杂志》连续发表长篇著述《微分方程式》,传播了微分方程的知识和理论。

1916 年北京大学数学系首届两名学生叶志和商契衡毕业。叶志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预科教授数学课程,后一度在北大数学系任教,1920—1921
年度曾在系中开设微积分、平面曲线论课程。1918 年许光福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教师,开设方程论、代数方程式论等课程。后来又有罗惠侨、施仁培、靳锺麟、吴文潞、孙瑞林、王尚济、温毓庆等任教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至1923
年,该系任课教师已达11 人。其中,罗惠侨是第一批庚款留美生,于1909 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攻读造船专业,1915 年获工程博士学位。施仁培、靳锺麟都是1920
年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王尚济,字海帆,1918 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他留法期间与熊庆来是同学,都曾受教于古尔萨。1919 年,王尚济返国任教于河南农业专门学校、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他1922
年应北京大学之聘,任数学系教授,1931 年离开北京大学。1934 年任中法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病逝。此外,20 世纪20 年代至30 年代初,还有顾澄、常福元、赵进义、傅种孙、靳荣禄、孙荣、陈荩民、孙光远、杨武之等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兼课。

1930 年12 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为改变校内兼职、兼课盛行之风,他自1931 年起在北京大学实行教授专任制,规定聘请教授以专任为原则;在他校兼课者,则薪金较专任者少;在他校兼课较多者,则改为讲师。他还较为彻底地整顿了北京大学理科教师队伍,对教授全部重聘,延揽学有专长的学者到校执教。1931
年4 月,北京大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订立合作研究特款办法。按照规定,1931—1935 年北京大学与中基会每年双方各出国币20 万元,作为合作研究特款,专为设立北京大学研究教授、扩充北京大学图书仪器及他种相关设备、设立北京大学助学金及奖学金之用。这样,北京大学的经费状况开始有所好转。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大学数学系陆续聘请了多位教师,师资阵容大为改观。

    1931—1937 年,北京大学数学系先后共有8 位教授,除冯祖荀、胡濬济、赵淞外,其他5 位均在欧美大学以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江泽涵、申又枨为哈佛大学数学博士,程毓淮是格丁根大学数学博士。他们的博士论文均属于处于数学主流的研究工作。

江泽涵(1902—1994)是中国拓扑学教育和研究的开创者,也是在中国传播拓扑学的第一人。他于1930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做博士论文及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将导师莫尔斯(Marston
Morse,1892—1977)的临界点理论直接应用到分析学中,得到调和函数的许多饶有兴味的成果。如他证明在没有退化临界点的情况下,三维空间中总质量不为零的s
个质点的牛顿位势函数至少有s -1 个临界点;他在总质量为正、负和零的各种情况下,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分布类型的牛顿函数的临界点的组成与定义区域的拓扑特征之间的关系。

申又枨(1901—1978)专长函数论与微分方程,1935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

学位。其博士论文是用多项式级数或有理函数级数表示一般的解析函数。其核心思想是函数的插值与最佳逼近。它不仅是解析函数理论的经典内容,而且包含着傅里叶级数的整个领域,以及用代数多项式或三角多项式对实函数进行逼近的各种研究。

程毓淮(1910—1995),专长于微分方程,1934 年获格丁根大学博士学

位。他留学德国期间,格丁根学派仍处于鼎盛时期。其博士论文以附面层理论为背景,讨论常微分方程的小参数奇摄问题。该文发表后,甚受相关学者注意。直到20
世纪40 年代末,以苏联著名数学家吉洪诺夫(A Tychonoff)为首的奇摄动学派,仍推许该文为前驱工作。

1934—1936 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的外籍教授奥斯古德为哈佛大学教

授,是美国的杰出数学家和数学界头面人物。他于1887 年在哈佛大学获数学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到德国格丁根师从克莱因深造。1889
年他转入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在诺特(Max Noether,1844—1921)指导下于1890 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到哈佛大学数学系任教,1903 年晋升为教授,1918—1922
年任系主任;

1904 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05—1906 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1933 年,即到北京大学讲学的前一年,他从在哈佛大学数学系退休。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复

变函数论,其研究成果在国际数学界颇有影响。

奥斯古德撰有多部著作。有的在他来华讲学前已被北京大学数学系用作参

考书或教材。如其经典著作《函数论教科书》(Lehrbuch der Funktionentheorie)1925
年被用作函数通论课程参考书;其《初等微积分》(A First Course in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①
同年被用作微积分课程教材。后书修正本还于1936 年由张方洁译成中文《奥氏初等微积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奥斯古德不仅数学研究成就卓著,而且教育工作出色,是美国数学界最著名的教师之一,能胜任大学各年级课程与专门的研究生的课程。他对教学非常投入,其讲课不仅精确、严谨,而且具有激励性,总是强调经典问题和结果。

1932—1934 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的外籍教授施佩纳是汉堡大学年轻

有为的数学教师。1928 年,他年仅23 岁,就建立了著名的施佩纳引理。该引

理推出Rn 的勒贝格维数是n,并可用于布劳沃(L Brouwer)不动点定理和布

劳沃关于区域不变性定理的证明。

1931—1937 年,北京大学数学系讲师、助教大都是北京大学数学系及清

华大学数学系、南开大学数学系的优秀毕业生。其中,樊、许宝后来都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在讲师中,刘景芳留学法国8
年,获双博士学位。1932 年,他于格勒诺布尔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论四次代数数》(Sur les Entiers Algébriques du Quatrième
Degré),主要是关于凸包直径M(En)的极小值M (n) = min M (En)的研究。他的这项工作得到其导师高斯(Gosse)及主考人法瓦尔(Favard)、考通(Cotton)的高度评价。而且,他于1935
年在法国里昂天文台以一篇天文学博士论文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另外,讲师劳君展曾在法国巴黎大学留学。

抢先评论了 “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的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普通教育学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EUR €17.99
加入购物车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教育研究:定量、定性和混合方法

EUR €57.99
阅读更多
缺货

教育哲学

EUR €4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