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06012
《不灭的激情》——为朱钟华摄影集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 顾 铮
《他是摄影界的扇风点火者》著名摄影家 陆元敏
我们的影像为后人留下什么?——解读朱钟华先生的创作神髓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 林 路
生活情愫
城市剧场
有色有味
溯本求源
不羈灵魂
摄不经心
往事如烟
朱钟华摄影后记
出版后记
——为朱钟华摄影集序
顾铮
我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冒犯,那就是朱钟华先生的摄影,表现出与他的年纪不相称的活力。朱钟华先生已年逾七十,但他近示人的照片,未见任何所谓的“老相”。
作为始终活跃于上海摄影理论与教学线的摄影老兵,朱钟华先生始终未能忘情摄影。在理论研究与作育长三角摄影人才之余,他仍然挎着照相机来往于喧嚣的上海都市街头,拍摄都会众生相,以他的摄影丰富了上海都市摄影的谱系。而他通过街头摄影所散发的活力与激情,也感染了很多摄影者。
翻开这本摄影集,我想大家能够充分感受到朱钟华先生于街头摄影的钟情无比。
朱钟华先生的许多照片体现了他努力超拔现实的企图。也就是说,他在街头努力寻找的是打破了我们对于日常的惯例式看法的图像,以此更新我们对于生活的看法。比如,他有一组展现T裇上的形象与着衣人身体双重形象经交织而成的不成正常比例关系的图像,由此给出了一种有关人的充满幽默的视觉冲击。而他拍摄的其它一些照片,也力图通过夸张的视觉来给出他对于生活的独特观察与解释。在他的照片中,有相当多的照片是他以广角镜头获取的。但他这么拍摄,并不是要扭曲现实,而是要将现实的扭曲照单全收后再原样交还给我们。而根本的,则是他的照片洋溢一种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日常事件的关注。我们也发现,他的摄影是与他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许多照片来自街头,而成为他的素材仓库的街头,实际上是他的日常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据我自身经验,凡于街头摄影热情高涨者,其实本质上是于生活本身抱持热情。当然不是说那些以其它“当代”的方式从事摄影创作的,都是对于生活没有热情。但,各位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想到上街摄影,内心还有雀跃之情,那么就说明自己体力、智力俱佳。如果没有这个“上街”心思了,那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生活热情的熄灭。当然,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
而朱钟华先生拍摄的这些照片,则一如既往地告诉我们,他于现实生活有着不灭的激情,而且这种激情在他手中,被他转化为一种具有他的个人特色的观看与占有。占有,是的,是占有,是对感动了他的生活与青春的当仁不让的视觉占有。与此同时,他的摄影还是来自街头的活泼泼的生命能量的饕餮储存与摄影转发。在他手中,储存卡作为一个影像的容器,既保存了影像本身,也储存了被记录(储存)在影像中的生命能量。如今,以摄影集的方式,这些来自生活的正能量,将再次感染、感动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是被生活所感动了的摄影,也告诉我们摄影应该如何去感动生命。
犹记1980年代中期,我们一伙初在今已不存的淮海电影院内的咖啡馆,以“北河盟”之名举事时,朱钟华先生的热情鼓励。他在我们的展览签到簿上说:“你们代表了未来。”据说就因为这句话,当时身处主流的他还受到了彼时体制的莫名压力。其实,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体制的狭隘,但我非常高兴的是,正直的、以摄影为自己生命的朱老师也已经不受它的约束。我们更感到高兴的是,他当时感染我们一众非主流小伙子的热情,至今未衰,并且持续地成为了他展开摄影创作的动力。惭愧的是,我们当初那伙人的热情,倒似乎不见高涨。当然,我们身上还是有没有变的东西,那就是,非主流精神。这,也似乎与朱老师当时的鼓励有一定的历史关系。
上海是一个作为都市生活的街头生活的历史极其丰富、自成一格的城市。市民生活,在上海街头这个真人画廊与真人剧场里直接上演。也因此,多彩的街头生活也滋养了如张才、王耀东、陆元敏、周明、严怿波、郑知渊这样的优秀的街头型摄影家。如今,因了朱钟华摄影作品集的面世,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在这个名单中加上朱钟华这个名字。如此,作为上海摄影的独特传统的街头摄影,就会显得更为完整。
对了,其实早在1990年代,在日本朝日新闻社编辑的《不为人知的中国摄影家》里,朱钟华的上海街头摄影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只是因为这些年来,他因全力投身于上海的摄影教育而无暇发表与整理自己的作品,致使其摄影家形象受到了忽略。但是,这种忽略终于要被结束了。这怎么不令我们感到振奋?
祝朱钟华老师永葆艺术青春!
——解读朱钟华先生的创作神髓
林路
我以为很了解朱钟华先生了,多少年来看着朱钟华先生四处奔波的身影,一直给人精气神十足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也受邀为朱钟华先生倾毕生精力的函授学院讲过不少课,每一次都被朱钟华先生课前振聋发聩的号召力所折服。然而这一次,当朱钟华先生退休以后整理出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的街头摄影作品,一帧一帧出现在我的电脑屏幕上的时候,用“震惊”这样的词汇形容当时的心情真的一点也不为过。这样一种青春活力所散发出的“魔氛”,足以让人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创造力的持续爆发!
比如以前,我曾写过这样的文字:作为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上海分院的负责人,我从那些听过朱钟华讲课的学生中了解多的,就是朱先生带有个性的创作思维和拍摄方法,这些带有突破性观念的大胆思维在当时不仅对学生来说,对整个摄影界也不谛有着石破天惊力量。其中有学生就曾这样感慨地说:“我曾热衷于异地采风,古朴的民俗风情使我流连忘返,然而却疏忽了自己身边绝好的创作题材——现代大都市,上海。……当我将镜头转向熟悉的都市生活的空间,惊喜地发现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现代都市多元化的无穷魅力。……于是在朱钟华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我逐渐深入现代都市多元化的空间,通过这样一扇扇窗口展示社会生活的丰富信息和内在差异。站在这个大都市坚实的土地上,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又比如,我也写过这样的评论文章,介绍朱钟华先生的创作风格:“这些画面中有趣的就是朱钟华抓取的上海街头女人的风韵,取名《假作真时真亦假》,挺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朱钟华老道的摄影语言,幽默的视觉捕捉,让现实的上海街头染上了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韵,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也许走在上海街头的,迎面就是这样一些飘逸的灵魂,琢磨不透。”“作品的拍摄者朱钟华先生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他是凭直觉进入画面的,那种看上去很随意很杂乱的瞬间构成,却表现出他对形式的独到理解之处。这种独到之处不仅仅打乱了我们习惯的审美空间,也恰到好处地形成了摄影家鲜明的风格特征。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上(摄影自然也属于一种视觉语言),聪明的语言创造者追求突破日常语言的工具性,强调语言本身的内在魅力,采用陌生化手法,即有组织地违反日常语言的惯例,从而以增加感受难度的方式唤醒读者。”
然而这一次,面对如波涛般汹涌而来的视觉呈现,我对朱钟华先生的创作和人生重新有了思考定位,并且想到的是:我们的影像为后人留下什么?
首先你会发现,朱钟华先生所有的努力,都希望在按下快门的那一个瞬间,告诉你一种真实的存在,真的就像是生活中日常呈现的那样,就像是你回眸一瞥看到的那样。但是,摄影家实际上在指导你,什么才是你生活中的真实——摄影语言的本体特征,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隐形的力量——几乎让你无法察觉!
其实,摄影真实与否,根本上在于拍摄者对世界的态度、对被拍摄者的态度,被拍摄者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日后观众对真实的要求和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远非我们简单的认识系统空间可以容纳的。朱钟华先生的作品,正是让已经异常复杂的编码结构,加上了更为复杂的解码过程。并且从全方位的意义上,打破了人们对影像简单化误区的认识。
有时候,朱钟华先生用“贴身紧逼”的“策略”,近距离“目击了”那些在生活中似乎不可能发生的戏剧化的、具有幽默色彩的、甚至是异度夸张的瞬间,却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摄影的真实,让真实的变异在远离现实的空间之后又回到了真实的本原。而这样的真实的变异,也就是希望在打乱人们对习以为常的真实空间理解之后,触摸一种非皮相的真实所在。摄影史上的那些大师们之所以成为大师,其实也正是因为他们对这一摄影语言的编码规则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如法国摄影家卡蒂尔•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深化了以时间的维度“间离”现实的探索,捷克摄影家寇德卡则以边框的切分探索了影像的空间维度以及视觉元素之间的戏剧性关系等等。这一次,朱钟华先生的登场,让我们更有了比肩历史的信心!
有时候,朱钟华先生又是异常冷静,悄无声色地攫取世界的某些碎片,一点一点拼贴成斑斓的视觉万花筒。在他看来,那些看似冷漠的景观强调了成像机器所呈现给人类的原本状态,强调了一直被人们的思想或热情所忽略掉的,但却是重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对“的客观”的逼近,尽管有点晦涩难懂。其实他所想证明的,就是前面所说的:摄影真实与否,根本上在于拍摄者对世界的态度、对被拍摄者的态度,被拍摄者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日后观众对真实的要求和理解。
那么,这样的影像为后人又会留下什么?记录一座城市吗?太简单了!图解一个时代吗?也没有必要这样夸张!因为真正优秀的创造者,他的影像不再会是简单地告诉人们,在哪一个地域和哪一个瞬间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拍摄者入木三分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呈现给无数的后来人: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似乎无足轻重的时代,有一个叫朱钟华的摄影人,他是如何观看这个世界的!或者说,他所呈现的,就是一个时代不可能重复的艺术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因为,只有个性化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才可能证明人的存在,而非世界是怎么存在过的……
所以,朱钟华先生才如此推崇维诺格兰德的名言:“我拍照是为了看看事物被拍下来的样子。”所以朱钟华先生才说:“一个人不要浮躁,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特立独行,这才是安静的人生状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通过朱钟华先生的影像,留给后来者一份沉甸甸的档案,一个个性迥异的“孤独者”和世界对话的“石破天惊”!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摄影人力求从自身的角度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真相”,而我们更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些“真相”,还原各种属于我们的“真实”,从客观和主观的双重世界,一起走近陌生而熟悉的未来!更让人欣慰的是,朱钟华先生万花筒般的都市行走,绝非是当今中国摄影界在所谓的主流意识鼓励下大批量生产出来的荒谬瞬间,而是通过应有的文化底蕴,凭感觉去触摸生命的个性化都市空间——尽管恍惚,尽管魔幻,或者有时候真实得让你产生超现实主义的幻觉!但这一切,正是一个摄影人有价值的“闪光点”所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