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338258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后,为我国的动物卫生监督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执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广大执法人员更是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为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的决定,向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提供合法有效、便于操作的检疫监督技术,我们结合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及相关配套规定,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理论功底深厚、熟悉法律法规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编撰了本书。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新颁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不含水生动物疫病)的检疫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各个动物疫病检疫后的处理方法,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为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的决定,向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提供合法有效、便于操作的检疫监督技术,我们结合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及相关配套规定,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理论功底深厚、熟悉法律法规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编撰了本书。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新颁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不含水生动物疫病)的检疫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各个动物疫病检疫后的处理方法,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目 录
篇 一类动物疫病
章 动物疫病
节 口蹄疫
第二节 猪水泡病
第三节 猪瘟
第四节 非洲猪瘟
第五节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第六节 非洲马瘟
第七节 牛瘟
第八节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第九节 牛海绵状脑病
第十节 痒病
第十一节 蓝舌病
第十二节 小反刍兽疫
第十三节 绵羊痘和山羊痘
第十四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十五节 新城疫
第二章 一类动物疫病的检疫处理
第二篇 二类动物疫病
章 多种动物共患病
节 狂犬病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
第三节 炭疽
第四节 伪狂犬病
第五节 魏氏梭菌病
第六节 副结核病
第七节 弓形虫病
第八节 棘球蚴病
第九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章 牛病
节 牛结核病
第二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第三节 牛恶性卡他热
第四节 牛白血病
第五节 牛出血性败血病
第六节 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
第七节 牛锥虫病
第八节 日本血吸虫病
第三章 绵羊和山羊病
节 山羊关节炎—脑炎
第二节 梅地—维斯纳病
第四章 猪病
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
第二节 猪乙型脑炎
第三节 猪细小病毒病
第四节 猪丹毒
第五节 猪肺疫
第六节 猪链球菌病
第七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第八节 猪支原体肺炎
第九节 旋毛虫病
第十节 猪囊尾蚴病
第十一节 猪圆环病毒病
第十二节 副猪嗜血杆菌病
第五章 马病
第六章 禽病
第七章 兔病
第八章 蜜蜂病
第三篇 三类动物疫病
章 多种动物共患病
第二章 牛病
第三章 绵羊和山羊病
第四章 马病
第五章 猪病
第六章 禽病
第七章 蜂病
第八章 犬猫等动物病
参考文献
章 动物疫病
节 口蹄疫
第二节 猪水泡病
第三节 猪瘟
第四节 非洲猪瘟
第五节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第六节 非洲马瘟
第七节 牛瘟
第八节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第九节 牛海绵状脑病
第十节 痒病
第十一节 蓝舌病
第十二节 小反刍兽疫
第十三节 绵羊痘和山羊痘
第十四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十五节 新城疫
第二章 一类动物疫病的检疫处理
第二篇 二类动物疫病
章 多种动物共患病
节 狂犬病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
第三节 炭疽
第四节 伪狂犬病
第五节 魏氏梭菌病
第六节 副结核病
第七节 弓形虫病
第八节 棘球蚴病
第九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章 牛病
节 牛结核病
第二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第三节 牛恶性卡他热
第四节 牛白血病
第五节 牛出血性败血病
第六节 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
第七节 牛锥虫病
第八节 日本血吸虫病
第三章 绵羊和山羊病
节 山羊关节炎—脑炎
第二节 梅地—维斯纳病
第四章 猪病
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
第二节 猪乙型脑炎
第三节 猪细小病毒病
第四节 猪丹毒
第五节 猪肺疫
第六节 猪链球菌病
第七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第八节 猪支原体肺炎
第九节 旋毛虫病
第十节 猪囊尾蚴病
第十一节 猪圆环病毒病
第十二节 副猪嗜血杆菌病
第五章 马病
第六章 禽病
第七章 兔病
第八章 蜜蜂病
第三篇 三类动物疫病
章 多种动物共患病
第二章 牛病
第三章 绵羊和山羊病
第四章 马病
第五章 猪病
第六章 禽病
第七章 蜂病
第八章 犬猫等动物病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篇 一类动物疫病
章 动物疫病
节 口蹄疫
【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很快,往往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人也可以感染。
早在1554年,意大利人发现了本病并做了描述。之后,17、18、19世纪相继出现有关此病的报告。1897年Loeffer和Frosch二人发现本病病原体具有滤过性,从而本病作为病毒病先被人发现。
目前,在南美洲、亚洲及非洲有些国家仍有本病的流行。虽然病死率不高,但由于宿主广泛,传染性极强,病毒易变异、型多,各型免疫性不同,又易通过空气传播,故一旦发生,常呈大流行性,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国际贸易。因此,本病在国际上是非常受重视的一种动物疫病。
【病原】
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结构简单、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20~25nm,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由中央的核糖核酸核芯和周围的蛋白壳体组成,不具有囊膜,核糖核酸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外围的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
章 动物疫病
节 口蹄疫
【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很快,往往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人也可以感染。
早在1554年,意大利人发现了本病并做了描述。之后,17、18、19世纪相继出现有关此病的报告。1897年Loeffer和Frosch二人发现本病病原体具有滤过性,从而本病作为病毒病先被人发现。
目前,在南美洲、亚洲及非洲有些国家仍有本病的流行。虽然病死率不高,但由于宿主广泛,传染性极强,病毒易变异、型多,各型免疫性不同,又易通过空气传播,故一旦发生,常呈大流行性,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国际贸易。因此,本病在国际上是非常受重视的一种动物疫病。
【病原】
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结构简单、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20~25nm,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由中央的核糖核酸核芯和周围的蛋白壳体组成,不具有囊膜,核糖核酸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外围的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