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66279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具体分析,概括了灾害和危机的定义:个人和公共生活平衡的丧失,每个离散文化特定情境下的“常态”的破坏,这种解读构成了 “社会危机的文化管理”“灾害文化知识的概念化”“自然和技术危机”的结构基础。来自中国、保加利亚、俄罗斯和美国的人类学者、民族学者,以他们的研究专长对所讨论问题进行了深刻解读,构成本书学术成就和实际应用重大预期的基础。
目 录
前言
编 灾害与文化知识
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08教训”和“08经验”——以2008 年抵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郝时远】
共同体和家庭中克服自然与生活危机的传统机制:基督教伦理、人类行为和健康【〔保〕塔尼亚·波涅娃 著 于 红 译】
村寨遇旱求雨的地方叙事——汶川巴夺羌寨的人类学案例研究【罗吉华 巴战龙】
中国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与减灾【梁景之】
第二编 自然、生物与技术灾害——文化的反应
环境、家族与社会保障——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杨圣敏】
记忆与防范:纪念洪水遇难者的活动——保加利亚中部奇拉塔利萨地区的个案研究【〔保〕马加丽塔·卡拉米霍娃 著 于 红译】
雪灾与救助——青海南部藏族牧区的案例分析【扎 洛】
应对2011 年保加利亚口蹄疫疫情【〔保〕艾丽娅·查内娃 著 刘 真 译】
自然灾害与危机应对——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察【方素梅】
第三编 社会危机-文化管理
中国怒江河谷大坝导致的迁移:村民的视角及其脆弱性【〔美〕埃德温·施密特 〔美〕布莱恩·提尔特 著 于 红 译】
非犹太人仪式上的犹太宗教器物——基于2005~2010 年在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的田野调查【〔俄〕奥尔加·贝洛娃 著 刘真 译】
危机和迁移:来自马其顿的阿尔巴尼亚流动劳工的日常生活特征【〔保〕伊维洛·马科夫 著 于 红 译】
避免冲突、促进交往:保加利亚的老信徒——后共产主义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语言转型【〔俄〕艾琳娜·乌泽内娃 著 于 红 译】
个体生活圈的危机形势:保加利亚传统中边缘化人群的处境【〔保〕佩特克·贺瑞斯托夫 著 于 红 译】
面临危机的信仰:后社会主义时期伯尼克的东正教和无神论【〔保〕瓦伦蒂娜·瓦塞娃 著 于 红 译】
作者介绍
编 灾害与文化知识
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08教训”和“08经验”——以2008 年抵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郝时远】
共同体和家庭中克服自然与生活危机的传统机制:基督教伦理、人类行为和健康【〔保〕塔尼亚·波涅娃 著 于 红 译】
村寨遇旱求雨的地方叙事——汶川巴夺羌寨的人类学案例研究【罗吉华 巴战龙】
中国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与减灾【梁景之】
第二编 自然、生物与技术灾害——文化的反应
环境、家族与社会保障——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杨圣敏】
记忆与防范:纪念洪水遇难者的活动——保加利亚中部奇拉塔利萨地区的个案研究【〔保〕马加丽塔·卡拉米霍娃 著 于 红译】
雪灾与救助——青海南部藏族牧区的案例分析【扎 洛】
应对2011 年保加利亚口蹄疫疫情【〔保〕艾丽娅·查内娃 著 刘 真 译】
自然灾害与危机应对——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察【方素梅】
第三编 社会危机-文化管理
中国怒江河谷大坝导致的迁移:村民的视角及其脆弱性【〔美〕埃德温·施密特 〔美〕布莱恩·提尔特 著 于 红 译】
非犹太人仪式上的犹太宗教器物——基于2005~2010 年在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的田野调查【〔俄〕奥尔加·贝洛娃 著 刘真 译】
危机和迁移:来自马其顿的阿尔巴尼亚流动劳工的日常生活特征【〔保〕伊维洛·马科夫 著 于 红 译】
避免冲突、促进交往:保加利亚的老信徒——后共产主义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语言转型【〔俄〕艾琳娜·乌泽内娃 著 于 红 译】
个体生活圈的危机形势:保加利亚传统中边缘化人群的处境【〔保〕佩特克·贺瑞斯托夫 著 于 红 译】
面临危机的信仰:后社会主义时期伯尼克的东正教和无神论【〔保〕瓦伦蒂娜·瓦塞娃 著 于 红 译】
作者介绍
前 言
前 言
这是中国-保加利亚联合研究项目“灾害与文化”的第二册文集,英文版于2012 年由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CSP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由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代表)与保加利亚科学院(由民族学与民俗研究所代表)研究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始于双方达成的历时三年的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保加利亚科学院学者合作总协议》,中国方面的中央民族大学(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代表)也是参与者之一。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及索菲亚学术会议(2007 年6 月召开)之后,册文集于2009 年发表,书名为《灾害、文化、政治:中国-保加利亚对于重大情况研究的人类学贡献》, 由艾丽娅? 查内娃、方素梅和刘明新共同主编,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鉴于保加利亚和俄罗斯民族学学者(俄罗斯学者来自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斯拉夫研究所)在该课题上的学术合作,本项目又延长了三年。三家学术机构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在索菲亚会议(2010 年10 月召开)上得到总结,来自不同人类学传统的学者报告了他们的观察与分析。在准备本书时,课题还吸引了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人类学学者,他们的论文也包含在本册论文集中。与册文集相似,本书的作者都是各国知名、高端的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他们以其专长对所讨论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学术解读,是本书学术成就和实际应用重大预期的基础。
在联合项目开展之初,参与者接受的观点是,灾难性事件迫使社会重新制定特定的方法学,启动特定的资源,以便在生态、社会和思想意识层面适应和应对危机。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揭示灾害和危机研究的重要作用,考虑该研究过程中的文化典型。通过不同案例的具体分析,作者事实上进一步概括了灾害和危机的定义:个人和公共生活平衡的丧失,每个离散文化特定情境下的“常态”的破坏。这种解读构成了本书三个部分的结构基础:“社会危机的文化管理”、“灾害文化知识的概念化”和“自然和技术危机”。本书作者希望将联合研究延伸到下一个阶段,认为“社会危机生态学”是对自然和技术、生态和人为灾害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我们相信本书提供的文本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开展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有关机构和学者的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及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管理机构在学术交流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保加利亚科学院民族学与民俗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负责人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于红女士和刘真女士,她们在百忙中不计名利地对论文进行了中英文翻译。没有她们无私的帮助,我们难以完成这本文集的中英文出版工作。
编 者
2013 年1 月
这是中国-保加利亚联合研究项目“灾害与文化”的第二册文集,英文版于2012 年由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CSP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由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代表)与保加利亚科学院(由民族学与民俗研究所代表)研究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始于双方达成的历时三年的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保加利亚科学院学者合作总协议》,中国方面的中央民族大学(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代表)也是参与者之一。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及索菲亚学术会议(2007 年6 月召开)之后,册文集于2009 年发表,书名为《灾害、文化、政治:中国-保加利亚对于重大情况研究的人类学贡献》, 由艾丽娅? 查内娃、方素梅和刘明新共同主编,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鉴于保加利亚和俄罗斯民族学学者(俄罗斯学者来自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斯拉夫研究所)在该课题上的学术合作,本项目又延长了三年。三家学术机构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在索菲亚会议(2010 年10 月召开)上得到总结,来自不同人类学传统的学者报告了他们的观察与分析。在准备本书时,课题还吸引了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人类学学者,他们的论文也包含在本册论文集中。与册文集相似,本书的作者都是各国知名、高端的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他们以其专长对所讨论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学术解读,是本书学术成就和实际应用重大预期的基础。
在联合项目开展之初,参与者接受的观点是,灾难性事件迫使社会重新制定特定的方法学,启动特定的资源,以便在生态、社会和思想意识层面适应和应对危机。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揭示灾害和危机研究的重要作用,考虑该研究过程中的文化典型。通过不同案例的具体分析,作者事实上进一步概括了灾害和危机的定义:个人和公共生活平衡的丧失,每个离散文化特定情境下的“常态”的破坏。这种解读构成了本书三个部分的结构基础:“社会危机的文化管理”、“灾害文化知识的概念化”和“自然和技术危机”。本书作者希望将联合研究延伸到下一个阶段,认为“社会危机生态学”是对自然和技术、生态和人为灾害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我们相信本书提供的文本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开展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有关机构和学者的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及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管理机构在学术交流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保加利亚科学院民族学与民俗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负责人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于红女士和刘真女士,她们在百忙中不计名利地对论文进行了中英文翻译。没有她们无私的帮助,我们难以完成这本文集的中英文出版工作。
编 者
2013 年1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