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434236
《向着奥运》编委会由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为主体,整理、记录了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近年来传承奥运精神、弘扬奥运文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与探索。
在这里,情感和热爱是维系街道社区文化、体育发展的核心所在,奥运精神、奥运文化、新北京、新文明的风尚正在不断传播,迎接着更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每个“奥运人”都呈现着时代的风采,每个街道人都是暖心付出,北京奥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精彩与辉煌,更多的是奥运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在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朝阳区社会工委、社会办、文化委等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奥运村街道致力于打造“奥运社区大舞台”、“民间奥林匹克体育大赛”文化、体育品牌,组织社会大众,以共同参与的形式,丰富和推动首都民间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朝阳区创建文化示范区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实践,真实反映了奥运村街道在北京奥运会后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不断传承、创新与发展。
本书不仅是北京市朝阳区街道、社区奥运文化的一种记载与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 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相合将呈放出更加异彩的光芒。
目录
章 社区大舞台 秀出别样风采
百姓舞台,奥运情怀 / 5
奥运舞台梦,从这里起航 / 11
快乐歌声,永远流淌 / 22
非遗亮点,舞台新容 / 31
坚定信念 ,不倦追求 / 37
第二章 民间奥运 竞出神韵
传承奥运,在于“行动” / 49
民间体育,社区盛会 / 52
千人赛场,千人奥运 / 55
激情梦想,探索实践 / 62
“舞者”陈永,领舞“双奥” / 65
二丽“导演”,不“二”美丽 / 71
第三章 社会治理 挑战创新
因奥运而生,随时代而变 / 83
“一站式服务”,便民新模式 / 86
因奥运而生,创建“微网格” / 89
“冬奥英语桌”,让交流更便捷 / 92
企业公益联盟,凝聚集体爱心力量 / 96
第四章 点亮爱心 温暖你我
“为老服务联盟”,奥运村的新温暖 / 105
后奥运时代,彰显公益关怀 / 110
用爱,编织志愿爱心网络 / 113
打造培训体系 ,让社工志愿服务更精准 / 118
幸福养老大课堂,老人“幸福的良药” / 122
第五章 点滴前行 为爱而歌
青春的节日,家一样的温暖 / 137
给孩子们美的天空 / 140
天人合一,重彩斑斓 / 142
第六章 文化光芒 照亮内心
“工艺”文化,不仅只是高高在上 / 151
孝道文化,永远的传承 / 154
“幸福家庭秀”,让残奥的光芒撒入社区 / 157
交响的人生,社区的交响 / 160
后 记 / 163
写在前面的话
《向着奥运》编委会由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为主体,为编写《向着奥运:一个街道传承的故事》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的临时机构,旨在整理、记录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近些年传承奥运精神、弘扬奥运文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与探索。
在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朝阳区社会工委、社会办、文化委等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奥运村街道致力于打造“奥运社区大舞台”、“民间奥林匹克体育大赛”文化、体育品牌,组织社会大众,以共同参与的形式,丰富和推动首都民间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朝阳区创建文化示范区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实践; 《向着奥运:一个街道传承的故事》是这组织过程的生动纪实,真实反映了奥运村街道在北京奥运会后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不断传承、创新与发展。
在这里,情感和热爱是维系街道社区文化、体育发展的核心所在,奥运精神、奥运文化、新北京、新文明的风尚正在不断传播,迎接着更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每个“奥运人”都呈现着时代的风采,每个街道人都是暖心付出,北京奥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精彩与辉煌,更多的是奥运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本书不仅是北京市朝阳区街道、社区奥运文化的一种记载与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 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相合将呈放出更加异彩的光芒。
谨以此记录,献给基层文化、体育工作者。
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工委书记 赵年生
2017 年 3 月
我们在努力前行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主任 赵彤
记得有谁说过:“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现在回想起来,颇有感慨。2012 年,当我站在“奥运社区大舞台”颁奖时,没有想到,BTV 生活频道伴随着“奥运社区大舞台”能走过五年的春夏秋冬。
五年,很欣慰。“奥运社区大舞台”已经成为北京市朝阳区群众文化的知名品牌。
五年,很自豪。BTV 电视工作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奥运村人的亲密朋友。
五年,也很骄傲。制片人宋虹君、主持人李向显,为 BTV 在首都群众中赢得赞誉,他们分别被评为北京市敬老爱老先进个人。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的灵感源泉来自于生活,我们的生命力来自基层。
按照书记的要求,以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己任,BTV 生活频道和诸多合作者一起,着眼点始终坚持放在京城老百姓身上,始终深入一线,遵循以人为本,致力民生改变。
坚持是伟大的作品。感谢所有一起走来的伙伴,感谢奥运村街道这个充满生机的舞台!
谨以此文向“奥运社区大舞台”、向《向着奥运:一个街道传承的故事》致敬!
于北京电视台 2017 年 3 月
百姓舞台,奥运情怀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2008 年 9 月 17 日,北京残奥会圆满闭幕。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北京这座城市,给世界带来了一场宏大的盛会,它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全世界人类的一个节日。
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奥运所带来的那份热情和回忆,却一直留在了北京这座城市。2012 年,北京奥运会结束 4 年后,新的一届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奥运村街道的奥运之梦,依旧在热烈地上演着——让百姓文化注入奥运神韵,让社区舞台充满奥运情怀!
2012 年 5 月 12 日,奥运村街道奥林匹克首届社区文化节开幕。“奥运社区大舞台”就此诞生!首届社区文化节的个活动,就是“糖潮杯”社区明星歌唱大赛。当时,一共有 400 多人参加了报名,从 4 岁孩子到 60 岁老人,年龄层几乎涵盖了奥运村街道的所有居民。而这场活动的主持人和相关阵容,更是专业中的专业——主持人是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向显,评委包括北京人艺党委原副书记、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讲师容世杰,瘦人乐队主唱、爱艺坊艺术学校校长戴琴等。
这场歌唱比赛是奥林匹克社区文化节的“开胃菜”,至 6 月 24 日,社区文化节的重头戏正式打响:“全城热舞,奥运欢歌——奥运社区大舞台”正式启动。而为了确定这个名字,所有人都奉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有人说,可以叫作奥运文化节;
有人说,可以叫作民间大舞台;
有人说,可以叫作社区 SHOW ;
……
后,经过了一轮又一轮地筛选,“奥运社区大舞台”的名字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奥运”两个字,既包含着奥运村的地域特点,又呼唤着未来的奥运会。而“社区”二字则界定了这不是专业的文艺演出,而是社区百姓唱主角。
社区百姓的才艺水平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进来,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只要敢于参与,大胆展示,再加上专业评委、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社区文艺演出一样可以接近专业的高度。“大舞台”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快乐的大平台,不管什么人,都可以登上这舞台,都可以为别人带来欢声笑语。
“奥运社区大舞台”七个字,浓缩了奥运村街道对奥运文化的憧憬与期望!
为了让大舞台更加闪亮,更加接地气,社区大舞台摒弃了传统的那种文艺会演的形式,甚至引入了“快闪行动”:场“快闪”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举行,一群孩子打着花式篮球,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就在大家沉醉于表演中时,孩子们突然聚集起来,拉着横幅,齐声喊:“登上奥运社区大舞台,秀出你的风采”,然后瞬间解散。又过了一会儿,在奥林匹克公园南广场,出现了一阵锣鼓声,一群人中 3 个大人、2 个孩子表演着飞叉,起落转合,娴熟的动作引来一阵热烈鼓掌声。表演完后忽然一条横幅打了出来,大家齐声喊“登上奥运社区大舞台,秀出你的风采”,顿时表演的人群风一样消失了!
这一切无不让大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
现在很多人都很熟悉“奥运社区大舞台”,也正是因为其更具特点的新文化模式,“奥运社区大舞台”从诞生之时,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BTV 在线、新京报、法制晚报、凤凰网、搜狐网竞相报道,各种新闻也扑面而来:《快闪来了,奥运大舞台热了》、《居民为社区活动造势,在奥林匹克公园快闪》、《登上奥运大舞台,秀出你的风采》……而更不被人所知的,则是“奥运社区大舞台”诞生的前世今生。
2012 年 3 月,北京迎来了新的春天,奥运村街道同样一片春意盎然。就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奥运村街道迎来了一组新的客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大城小事》栏目组几乎扎根到了奥运村。
来到奥运村街道,《大城小事》迅速走进了社区的每一个家庭中。那个时候,节目主持人李向显和节目制片人宋虹君开始不断挖掘奥运村街道的故事,而街道为了配合栏目组,也组织了十多场座谈会,与将近 200 名居民和社区工作者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
正是通过这一次次地交流,《大城小事》栏目组意识到:在奥运村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挖掘。主持人李向显曾经给我们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奥运村的一个居民,尽管已经成为城市人,但一直保留着过去在农村养鸡的习惯,所以搬进楼房中他就在楼道里养起了鸡。这当然给其他居民带来了不便,因此其他人对此一片怨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多次召开协调会,劝养鸡的居民放弃养鸡,但他却一直都不愿意放弃,后不得已地说:“这鸡我不是自己养来下蛋吃的,而是儿媳妇马上要生孩子了,我要留着给她坐月子滋补身体,等我儿媳妇生了,到时候不用说,我自己就把鸡杀了,以后也不会再折腾你们了。”
这件小事,让《大城小事》意识到,随着奥运村街道的不断转型,尽管物质生活飞速提升,但是精神世界并没有与时俱进。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大城小事》的主创人员。于是,栏目组与奥运村街道取得联系,决心在这里创建一场属于新北京的新文化演艺!
奥运村街道和《大城小事》的意见不谋而合。一直以来,奥运村街道都希望有一个契机,可以在社区内举办真正的文化大舞台,但是苦于经验不足,所做的很多尝试只是“小打小
闹”,但有了专业团队的支持,这件事自然水到渠成!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民间“新文化运动”,就在奥运村街道拉开帷幕!
从届到现在,如今的“奥运社区大舞台”在京城越来越受瞩目,不仅吸引到了许多明星的加盟,越来越多的社区家庭也走上舞台,成为舞台的明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