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77810
编辑推荐
1.本书围绕当前生产量较大的蛋鸡、肉鸡、蛋鸭、肉鸭等,按照种禽生产流程,主要从品种介绍、种禽选育方法、种禽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技术、禽舍建筑与饲养设施、饲养管理技术以及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2.本书以种禽的关键生产环节为主题单独成章,内容上坚持以技术操作性强、文字简明易懂和学以致用为原则,在包含传统或常规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吸收现代种禽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力求反映当前种禽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2.主编林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第五届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主持了国家“九五”攻关、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委的多项课题。
2.本书以种禽的关键生产环节为主题单独成章,内容上坚持以技术操作性强、文字简明易懂和学以致用为原则,在包含传统或常规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吸收现代种禽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力求反映当前种禽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2.主编林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第五届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主持了国家“九五”攻关、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委的多项课题。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种禽(蛋种鸡、肉种鸡、蛋种鸭、肉种鸭)生产实践需要,分七章分别阐述了家禽品种、种禽选育、种禽繁殖与人工授精、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技术、禽舍建筑与饲养设施、种禽饲养管理技术、种禽常见垂直传播疾病与防控技术。本书以种禽的关键生产环节为主题单独成章,内容上坚持以技术操作性强、文字简明易懂和学以致用为原则,在包含传统或常规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吸收现代种禽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力求反映当前种禽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目 录
章优良家禽品种简介1
节家禽品种的形成1
第二节标准品种3
第三节商业品种6
第二章种禽选育16
节家禽杂交繁育体系16
第二节家禽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20
第三节家禽选育26
第三章家禽繁殖与人工授精35
节家禽生殖生理35
第二节胚胎发育39
第三节家禽繁殖调控45
第四节家禽人工授精51
第四章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技术57
节种禽营养需要的影响因素57
第二节种禽营养及其对后代的影响59
第三节种禽饲养标准64
第四节种禽饲料原料67
第五节种禽饲料配制技术76
第六节种禽饲喂技术82
第五章禽舍建筑与饲养设施88
节种禽场设计88
第二节禽舍建筑类型及要求95
第三节饲养及环境控制设施与设备102
第四节种禽场粪污处理116
第六章种禽饲养管理技术119
节蛋种鸡饲养管理技术119
第二节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128
第三节种鸭饲养管理技术138
第四节人工孵化与雏禽的雌雄鉴别142
第七章种禽常见垂直传播疾病及防控技术154
节禽白血病154
第二节禽沙门菌病157
第三节鸡支原体病159
第四节鸡传染性贫血162
第五节鸡病毒性关节炎164
第六节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166
第七节水禽呼肠孤病毒病168
第八节水禽圆环病毒病170
附录种鸡场HACCP管理技术规范172
参考文献183
节家禽品种的形成1
第二节标准品种3
第三节商业品种6
第二章种禽选育16
节家禽杂交繁育体系16
第二节家禽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20
第三节家禽选育26
第三章家禽繁殖与人工授精35
节家禽生殖生理35
第二节胚胎发育39
第三节家禽繁殖调控45
第四节家禽人工授精51
第四章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技术57
节种禽营养需要的影响因素57
第二节种禽营养及其对后代的影响59
第三节种禽饲养标准64
第四节种禽饲料原料67
第五节种禽饲料配制技术76
第六节种禽饲喂技术82
第五章禽舍建筑与饲养设施88
节种禽场设计88
第二节禽舍建筑类型及要求95
第三节饲养及环境控制设施与设备102
第四节种禽场粪污处理116
第六章种禽饲养管理技术119
节蛋种鸡饲养管理技术119
第二节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128
第三节种鸭饲养管理技术138
第四节人工孵化与雏禽的雌雄鉴别142
第七章种禽常见垂直传播疾病及防控技术154
节禽白血病154
第二节禽沙门菌病157
第三节鸡支原体病159
第四节鸡传染性贫血162
第五节鸡病毒性关节炎164
第六节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166
第七节水禽呼肠孤病毒病168
第八节水禽圆环病毒病170
附录种鸡场HACCP管理技术规范172
参考文献183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迅猛发展,养禽数量已居世界首位。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养禽生产已由传统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生产方式和环境设施的更新以及高产禽种的大量引进与推广,我国养禽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可是,在种禽生产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如有些禽场在布局、排污、环境控制等方面设计不合理,种禽的营养需要计算不十分精确,以及在孵化、鉴别等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发挥良种家禽的遗传潜力等。这些不足导致养禽业整体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生产商品雏数量低,直接影响种禽场的经济效益。
种禽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品种、营养、孵化、鉴别、疫病防治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必须紧密衔接。本书着重介绍了优良种禽品种、营养及饲料配合、繁殖、饲养管理、种禽场设置、建筑设计及设备、疫病防治等技术,力求突出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收入了编著者的科研成果、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也参考了前人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宝贵资料,还总结了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经验;既突出了理论性,又突出了可操作性。相信本书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广大读者需要,为种禽生产从业人员规范生产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种禽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品种、营养、孵化、鉴别、疫病防治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必须紧密衔接。本书着重介绍了优良种禽品种、营养及饲料配合、繁殖、饲养管理、种禽场设置、建筑设计及设备、疫病防治等技术,力求突出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收入了编著者的科研成果、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也参考了前人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宝贵资料,还总结了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经验;既突出了理论性,又突出了可操作性。相信本书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广大读者需要,为种禽生产从业人员规范生产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3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