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62866丛书名: 译文名著精选
玛丽·雪莱编著的《弗兰肯斯坦(译文名著精选)》通过三个叙述者的“自白”,讲述了一个“科学怪物”诞生、存在和灭亡的离奇故事。弗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生物学家,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没于藏尸间,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体,当这具怪物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面目吓得弃他而逃,他却紧追不舍地向弗兰肯斯坦所要女伴、温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诡异的悬疑和命案……
玛丽·雪莱(1797一1851),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译文名著精选)》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弗兰肯斯坦(译文名著精选)》这个被称为活跳尸的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并拥有众多为之痴迷的读者和观众。《弗兰肯斯坦(译文名著精选)》主角弗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生物学家,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没于藏尸间,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体。当这个怪物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面目吓得落荒而逃,他却紧追不合地向弗兰肯斯坦索要女伴、温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诡异的悬疑和命案……
本书作者玛丽·雪莱(1797—1851)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珀西‘雪莱的第二位妻子。她的父亲威廉·戈德温及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均为英国十八世纪末的著名政论家。玛丽自幼博览群书,对当时的浪漫派诗歌及哥特式的小说颇有研究。她容貌出众,气质不凡。
—八一四年夏,珀西·雪莱偕妻子哈丽特造访戈德温,与玛丽一见钟情。后来两人不顾众人的反对私奔。他们先后旅居法国、瑞士,于一八一六年九月返回伦敦。不久,哈丽特自杀身亡,同年十二月,玛丽与雪莱正式结婚。
玛丽·雪莱一生坎坷,曾数度遭到家庭不幸。她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范妮自杀而死,她的三个孩子亦先后死去;更为不幸的是,一八二二年七月八日,当她与雪莱在意大利度夏时,雪莱在划船中突遇风暴,不幸溺水身亡。
一八二三年,玛丽·雪莱由意大利返回英国。这时,她在文坛上已很有名气。她的部作品,小说《弗兰肯斯坦》颇受读者青睐,并被改编成戏剧。二十世纪初以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数十部电影,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这部小说在英美等国仍长盛不衰,成为频频再版、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小说,玛丽·雪莱也因此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弗兰肯斯坦》现已被西方文学界公认为世界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的其他作品,如历史小说《瓦尔珀加》和《后一个人》等均获得成功。
玛丽·雪莱于一八五一年二月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小说《弗兰肯斯坦》叙写了一个无名氏科学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奋起反抗主人、反抗社会的故事,揭露了统治阶级欺压人民的罪恶,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反叛精神。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现代机器和现代工业,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成了社会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使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成为农村中的雇佣工人,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一七八九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争取自由、平等的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各种革命组织,如伦敦通信协会(London Corresponding society)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建立起来。革命者散发传单、讨论社会变革、鼓动广大劳苦大众走法国大革命的道路,起来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
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英国政府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措施。突出的例子便是“彼德卢惨案——一八一九年,曼彻斯特的劳工举行群众集会,要求政治改革;政府派兵镇压,打死打伤示威群众数百人。
玛丽·雪莱十分关心法国大革命,并深深同情英国的民主运动。她怀着极大的热情系统地研读了当时著名激进派政论家托马斯‘佩恩、威廉·戈德温等人有关法国大革命的论著,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她痛恨暴政,蔑视权贵,深深同情被压迫者的悲惨遭遇。她的((弗兰肯斯坦》便是以当时英法等国社会为背景,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热情讴歌了被压迫者的反叛精神。
小说主人公之一,生物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他试图征服死亡,创造一种新的生命。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发现了创造生命的秘诀。他从住地附近的藏尸间采集来各种死尸肢体,在一间极其秘密的斗室中,怀着犯罪的心理,制作了一具八英尺……
我被围困在这儿的冰雪霜冻之中,时间过得多慢啊!但我在自己远航探险的征途上仍然迈出了第二步:我已经租好了一条船,正忙着招募水手;而那些已经接受雇请的船员看来都是可以信赖的,他们显然都是些胆大如斗的骁勇硬汉。
然而,我有一个需求至今未能满足;若不能获得我之所需,那将是我一辈子的不幸——我没有朋友。玛格丽特,当我事业有成,激情满怀之时,无人与我分享喜悦;倘若我遭受失望的袭击,同样没有人会尽力鼓励我从消沉中振作起来。当然,我会把我的心绪诉诸笔端,但对于情感交流来说,这的确是一种较逊色的表达方式。我渴望有一个兄弟般的知己朋友,他能同情我,与我披心相见,肝胆相照。亲爱的姐姐,也许你会认为我太浪漫了,但我没有朋友,的确是我的切肤之痛。
在我身边找不到一个与我情趣相投,能与我共商大计的朋友——一个文雅而有胆识,心胸开阔而且素养颇深的知音。你可怜的弟弟多么渴望这样一位朋友来帮他补偏救弊啊!我办事急于求成,遇到困难沉不住气,然而,更糟糕的是我无人指点,完全靠自学成材。在我十四岁以前,我整天在旷野田头胡乱游荡,除了托马斯叔叔那些有关航海的书籍外,我什么书也没读过。十四岁那年,我读了一些我国著名诗人的作品;后来我又意识到,除了本国语言外,还有必要学习其他语言,可这时我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从这一信念中获得为宝贵的裨益了。
我现在已二十八岁,可实际上我比许多十五岁的学童还要无知。不错,我的思想比他们更丰富,我的幻想就内容来说也更广泛而绚丽,但是,用画家的术语来说,我的思想需要“协调”。我非常需要这样一位朋友,他通隋达理,不因为我好幻想不切实际就鄙视我,而是对我满腔热情,竭力帮助我调整我的思绪。
嗨,抱怨叫苦无济于事;将来到了那茫无涯际的大海上,我根本无法寻得知己;即便在这阿克安吉尔城,我也不可能在商人和海员中找到任何朋友。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在他们那粗犷的心胸里,同样荡漾着某些情感,而这些情感与人性的渣滓决不可同日而语。
就拿我的副手来说吧,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而且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对荣誉的渴求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说得更形象一些,他巴不得干出一番事业,好步步高升。他是个英国人,虽然对某些民族和职业抱有偏见,而且这些偏见并未因他所受到的教养而淡化,但他身上仍然保留了人类某些崇高的情操。我起初是在一艘捕鲸船上结识他的;当时我了解到他在本市尚未找到工作,没费任何口舌就将他雇来协助我的事业了。
船长是个脾气极好的人,他待人彬彬有礼,从不严厉惩罚船员,因而在这条船上颇负盛誉。除了他待人谦和以外,他还以勇敢、为人正直而著称。当初我就是因为他的这些品质才很想请他来工作的。我原本是个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的青年,我美好的岁月是在你女性温柔的照拂中度过的。那段岁月从根本上造就了我文雅善良的性格,因而我对船上司空见惯的野蛮行为深恶痛绝,无法容忍。我一贯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的。当时,我听说有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船长,待人宽厚,船员对他也非常敬重,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我就想,如能将这么一位船长招募过来为我所用,那实在是再幸运不过的事了。
我次听人说起他时,觉得他还挺浪漫的。一位女士对我说,她一生的幸福全亏了这位船长。这件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几年前,船长曾热恋过俄罗斯一位小户人家的姑娘。当他积攒了一笔可观的捕鱼赏金后,姑娘的父亲便同…… P7-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