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37499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案头书,更受到众史学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采用纪实的手法,聚焦钩沉老一辈革命家与爱国民主人士的历史交集、人生交往,以丰沛的细节再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历程,本套书属于首创,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项富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这本《贺龙与程砚秋》(作者谢武申)是其中一册,以开国元帅贺龙与京剧大师程砚秋的友谊为主线,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资料,叙述了贺龙等一代开国元勋与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交往相知。
本书以统一战线的发展演进为背景,以开国元帅贺龙与京剧大师程砚秋的友谊为主线,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资料,叙述了贺龙等一代开国元勋与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交往相知,以及程砚秋等从“旧艺人”转变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京剧程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蜕变的过程………
平生激动的事(前言) 章 热心京剧事业的贺龙将军 节 喜收张一然 第二节 成立“战斗”平剧社 第三节 “战斗”平剧社与延安平剧研究院 第二章 爱国、正义的京剧大师程砚秋 节 出身贫寒的艺徒 第二节 梨园行中的义士 第三节 不为日伪演戏 第四节 青龙桥荷锄务农 第三章 古城初会 节 贺龙创建晋绥平剧院 第二节 周恩来登门拜访程砚秋 第三节 “宝刀赠烈士” 第四章 山城重逢 节 扩建西南军区京剧院 第二节 慰问西北、西南 第五章 京城入党 节 赴朝慰问 第二节 周恩来、贺龙愿做入党介绍人 第三节 程门流芳 尾声 再版后记
张一然1908年出生于贫雇农家庭,曾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任丘县的官费初等师范。17岁,他慕名去投考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开办的军官学校。但事不凑巧,他刚到张家口,军校招生已经结束。然而,他从军之心不死,又到冯玉祥的部队报名参军,当了西北军的一名宪兵。以后,又担任过宋哲元、赵博生的书记官,被授予少校军衔。
张一然身在军营,但却不满军阀混战,更不愿为混战而卖力,加之他酷爱京剧,便于1928年秋弃甲从戏。通过朋友介绍,他到了西安,向“韩庆奎科班”的老生演员楚公林先生学戏。他勤学苦练,很快就学会了《捉放曹》、《珠帘寨》、《文昭关》等二十多出戏。
为了学戏,张一然去了京津。满怀抱负,一心求学。 在“灞桥柳絮飞白雪”时节,张一然满载而归,重返古城西安。
“杨月青戏班”得知张一然“学”成回来,便捷足先登,请张一然唱三天“打炮戏”,之后再订合同。张一然见盛情难却,就登台演出了《四郎探母》、《汾河湾》等几出戏,观众火爆,票房收人大增。谁知三天过后,班主除了收钱之外,只字不提签合同之事。张一然这才恍然大悟,愤然离去。
不久,张一然又来到“王侠克戏班”。班主看过他的“打炮戏”,也知道他是票友出身,便厚着脸皮,昧着良心,常以“入不敷出”为由,克扣他的“包银”。张一然性情倔强,不堪忍受,只得辞出他就。
此后,张一然从咸阳演到宝鸡,又从宝鸡演到天水。由于他不是科班出身,亦未正式拜在某一名师之下,无论加盟哪个戏班,他也只是班主的
“摇钱树”,并不拿他当“角儿”,一再压低“包银”。加之时常还要被国民党军队和达官显贵凌辱,他只身一人,无助无援,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为了表明自己与恶势力不妥协的侠骨义胆,他为自己起了一个艺名——
“燕南游丐”。
由于甘肃一带京剧观众不多,加上班主的盘剥,张一然维持不了生计,只得从“天水班”转回华北。下海唱戏的痛苦经历,刺伤了他的心,他只得将满腔抱负暗藏在心中。为了养家糊口,经朋友介绍,他到河南焦作煤矿当了一名管理运销的小职员,月薪四五十元,尚能勉强度日。焦作煤矿有一个业余平剧团,慕“燕南游丐”之名,时常邀他出演。因之,张一然在河南也渐渐有些名气。
张一然从事平剧事业的心并没有死,又托人到北平的一个政府机关做事。他本想利用这个机会拜访平剧界名师,多看看本功戏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先生的旦角戏,不料,在北平住了仅仅几个月,“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危在旦夕。于是,他不得不带着全家离开北平,回到家乡任丘避难。父亲张占鳌从此再不让他到外地闯荡。
张一然是个孝子,眼见平津地区已沦为日寇的占领地,又听说梅兰芳、程砚秋等许多平剧界有民族气节的名角相继隐居罢演,自己也绝了登台的念头。可是,在家务农,他又不是里手。他曾经参加过游击队,上前线打日寇。但眼见一些昔日的西北军已四分五裂,有的部队纪律极坏,欺压、鱼肉百姓,以抗日为旗号,自封“司令”,实为趁战乱招兵买马,独霸一方。他不愿跟着这些“草头王”,便又回到家中务农。为此,他陷人苦恼、彷徨之中,拿起闲置多日的烟枪,终日以鸦片麻醉自己。
戒烟从军 再说八路军一二○师一到冀中,便首先在各县开展宣传抗日的运动。
各部队和“战斗”剧社都派人深入农村,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中共和八路军的抗日纲领,动员青年参军。一时间,任丘民众都沸腾起来。“战斗”
剧社则多方打听新参军的青年中有没有文艺人才。一二。师一位名叫朱江的连长,带着征兵工作队来到了蔡村。他听乡亲们介绍说,本村的张二然很有见识,师范毕业生,在西北军当过少校,又会唱平剧,还参加过游击队……
朱连长喜出望外,亲自登门拜访,动员他参加八路军,帮助部队搞宣传工作。
张一然深受感动,异常振奋,当着朱连长和全家人的面,把大烟枪往膝盖上狠狠地磕了一下,就给撅了,又把烟盘子掷于地上,说:“为了抗日救国,从今天起,就把大烟戒掉!”
老父亲怕他戒烟不成,反搭上性命,劝他说:“少抽点儿,慢慢戒吧。你身体那么弱,一吃戒烟药就拉肚子,戒出个好歹可怎么办呢?”
但张一然决心已定,坚定地说:“贺龙将军的部队派人来找我,士为知己者死,为了参加八路军,为了抗战,我豁出去了!”
为了不让父亲和家人看着他折腾,他到本村寇先生家里吃了大剂量的戒烟药——洋金花,弄得上吐下泻,又是发高烧昏睡,又是说胡话,死去活来地折腾了足足一个星期,居然绝了吸毒的根儿。不过,人却是消瘦得像一根细麻秆儿,走路都有些摇晃,好像一刮风就倒的样子。他穿上棉大褂和草鞋,来到了一二O师。
他到部队不几天,就被四出网罗文艺人才的“战斗”剧社调了过去。 他想不通,要求留在连队扛枪打仗,亲手打死几个日本鬼子。
贺龙将军听说此事,亲自同他谈话,说:“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八路军的文化工作,也是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和到前线打鬼子同样重要。‘战斗’剧社之所以叫‘战斗’,就是剧社也要上前线,深入到连队搞创作、演出,剧社的成员同样是军人,都要带枪,情况需要,都要上战场。”
张一然这才知道,八路军的剧社,和国民党军队的随军剧团完全是两码事,就点了点头。贺龙临走前握着他的手说:“张一然同志,你的才能,在八路军大有发挥的余地哟!”
张一然一问剧社的同志,才知道跟他谈话的竟是景仰已久的贺龙师长,师长让自己搞文艺,还能不干吗?
他答应在“战斗”剧社里干下去。但剧社的同志看到他那副“麻秆” 的样子,不由产生了怀疑:这种风都能吹倒的人,能过严格的军事生活吗?
但事实出乎大家的意料。张一然是行伍出身,曾在冯玉祥的部队受过严格的训练,对于军事生活早已习惯,而且动作敏捷,并非弱不禁风;他走路时撇着脚,像是走台步,但一天行军七八十里,从没掉过队,就是脚上打了血泡,也从不叫苦;剧社进行军事训练,他射击、投弹的成绩都不落人后;平日的勤务工作,他抢着干,从不喊累。P2-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