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11784丛书名: 当代中国艺术家档案丛书
具备文人气息的当代艺术家叶永青在文献与谈话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曾单独出版个人手稿、撰文集。此次借助丛书出版的机会,我们将各位艺术评论家、作家和媒体从1990年以来对其进行研究、评论、采访的文字精选出39篇集合出版,按照成文的先后顺序排列,以提供原始直观的时间线索,希望为其后的艺术家个案研究提供足够详实的历史资料。
卷一 艺术简历
叶永青艺术简历
卷二 艺术家自述
叶永青心路历程
叶永青赭石记——归乡的幸存者
卷三 艺术评论
978年一1989年其他评论节选
王林《叶永青的创作道路》
王林《文人眼底的中国——叶永青创作论》
琼·雷波德·科恩《叶永青》
殷双喜《叶永青:生活在历史中》
茱莉亚《碎片》
朱其《涂鸦的自由仙境:叶永青的诗一样的鸟》
邱志杰《在《长征)中认识叶帅》
何桂彦《叶永青》
李小山《叶永青——永不停歇的候鸟》
陈默《快乐在心中飞翔》
陆蓉之《叶永青,一位用思想作画的鸟人》
小鹃《画个《鸟》!——叶永青的概念绘画作品》
吕澎《《鸟》的心路——叶永青的艺术历程》
孙冕《叶帅的那只鸟》
罗伯特C.摩根《叶永青的(画鸟):矛盾与现实》
郑乃铭《他不是在书写现实的当代性
而是为过去描绘出一个当代的未来性——初读叶永青》
林善文《单飞的叶永青——侧记叶永青香港个展及借题发挥》
黄笃《在怀疑和否定中发现可能性——叶永青的《喜悦》》
赖英里《叶永青——当代绘画的八大山人》
王娅蕾《叶永青:画个鸟》
贺江《追问——叶永青侧记》
《财智》杂志李莹《叶永青》
高千惠《工笔写意下的文人涂鸦——有关当代中国文人画何去何从的另类对话》
句句《叶帅永青戏谑天空下的大师》
卷四 对话与访谈
《现代艺术》杂志记者《拾回碎片的记忆——叶永青访谈》
邱志杰《你不可能做成很完美的事情——叶永青访谈》
林善文《一大把的回忆——叶永青访谈》
管郁达《《对于任何时代我都愿意做一个业余者》——与叶永青的谈话》
王丽《远行和寂寞之道——叶永青、赵野对谈录》
栗宪庭叶永青《《明镜亦非台》——叶帅和老栗对话录》
林善文《历史的幸存者:不要把过去当作勋章——叶永青访谈》
何桂彦《西南当代艺术三十年——与叶永青的访谈》
杜柏贞翁子健《叶永青访谈》
张光华《叶永青访谈》
和丽斌《艺术家是提供另外的一种观点和想象力的人——叶永青访谈》
巫鸿叶永青《《不想走在老路上,不想回到老地方》:巫鸿、叶永青笔谈》
徐聚一《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叶永青访谈录》
附录
叶永青年表
图录索引
心路历程
叶永青
孤独的树站在冬季中
不知道什么时候
那些鸟已经一只一只
的消失
我不能说那一些爱情
来了又去
我只知道夏季曾经
在我心中歌唱过
现在她已经
静寂
三十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在托儿所的阿姨异样的目光下,我收到了.当时在中国颇有读者和极具影响的儿童刊物《小朋友》给我寄来的一大堆礼物:丛书、杂志和贺卡画片等。此时我已经5岁,在孩子们中间不善言表、落落寡欢,还不时逃跑,令阿姨们伤透脑筋。我的爱好就是在水泥地和门板上用粉笔和土块画马和士兵。下放在边远外地的父母亲为我买了图画本和蜡笔,并将其中几页我的“作品”寄给了《小朋友》,这是次我的画给自己之外的人带来愉快的记忆。
两年后漫长的小学到中学的生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一起开始了。戴高帽的行列和漫天飘洒的传单告诉我,世界发生了大事。学校停课闹革命,高年级的学生戴上红卫兵的袖套,沉浸于大串联和火烧炮轰的热潮中,贴满大字报和漫画的学校变得冷冷清清,所有的门窗玻璃都被砸得粉碎。父母烧掉了他们除《选集》、“老三篇”之外的几乎所有书籍和母亲穿裙子、父亲留分头的照片,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在昆明城内投亲靠友,以躲避随时可能发生的文攻和武斗。这种武斗先是戴高帽和坐飞机,后来由戴安全帽拿棍棒、梭标发展到真枪实弹的格杀。我们居住的大院是两个对立的造反派对峙的焦点,高音喇叭里成天播送“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诗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