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00335
内容简介
日本是我国一海之隔的邻邦,它不仅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在军事、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力。中日两国既有过长期友好往来的历史,也有过刀兵相见的记录。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历史认识、领土主权、台湾等问题上也屡生波折。因此,如何与日本这个邻国相处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使读者深入了解日本,本书作者对日本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做了客观、公正的阐述。
目 录
导 言/1
章 概览/1
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国土/1
二 地形与气候/1
三 行政区划/10
四 人口/14
五 民族与语言/23
六 国旗、国歌、国徽、国鸟和国花/30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31
一 宗教/31
二 民俗/43
三 节日/54
第三节 特色资源/57
一 名胜古迹/57
二 著名城市/61
第二章 历史/71
节 贵族统治的古代(远古~公元1192年)/71
一 原始社会/71
二 古坟时代/74
三 律令时代/78
四 庄园社会/82
第二节 武人掌权的中近世(1192~1868年)/88
一 镰仓幕府/88
二 室町幕府/92
三 战国时代/97
四 德川幕府/101
第三节 对外侵略扩张的近代(1868~1945年)/106
一 明治维新/106
二 自由民权运动/111
三 对外侵略扩张/115
四 大正民主运动/118
五 战争体制及全面战争/122
第三章 政治/127
节 国体与政体/127
一 当代日本政体的宪法基础及形成过程/127
二 日本政体的基本特征/129
第二节 中央政府/131
一 内阁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131
二 内阁的下属行政组织/133
三 公务员制度/142
四 行政机构的主要特征/144
第三节 立法机构/146
一 国会的组织构成/146
二 国会的职能及其运作程序/148
三 国会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151
第四节 司法制度/152
一 现代司法制度的形成/153
二 当代司法组织/154
三 司法审级制度/157
四 日本司法制度的特点/158
第五节 地方自治与地方政府/163
一 地方自治的理论依据/163
二 地方自治体的组织/165
三 地方自治体的职能/169
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170
第六节 政党与团体/175
一 政党/176
二 团体/193
三 日本政党政治的主要特征/198
第四章 经济/201
节 经济发展历程/201
一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的日本经济/201
二 战后复兴与经济高速增长/203
三 七八十年代的稳定增长/207
四 20世纪90年代——失去的十年与经济的转折/211
五 21世纪前十年——停滞的十年/216
六 东日本大地震后的日本经济/217
七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21
第二节 农业/223
一 农业发展概况/223
二 日本农业的“小农结构”/224
三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227
第三节 工业/231
一 发展历程/232
二 产业布局/235
三 金属工业/236
四 机械工业/238
五 化学工业/246
第四节 金融/247
一 金融发展与改革/248
二 金融机构/252
第五节 财政/261
一 财政概况/262
二 战后日本财政的变迁/266
第五章 军事/273
节 军事简史/273
一 冷战初期的日本军事(1950~1969年)/273
二 冷战中后期的日本军事(1970~1989年)/275
三 后冷战时代初期的日本军事(1990~1999年)/277
四 21世纪的日本军事(2000年以后)/279
第二节 国防体制与军事预算/281
一 军事安全决策与指挥体制/281
二 兵役制度与人事体制/285
三 国防预算/287
第三节 军事安全政策基本原则/289
一 作为军事安全政策前提的“和平宪法”/289
二 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291
三 安全保障法制及其变化/293
四 防御性原则及其变化/295
第四节 军事安全战略/297
一 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与手段/297
二 具体战略举措/300
第五节 武装力量/304
一 陆上自卫队/304
二 海上自卫队/307
三 航空自卫队/313
第六节 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317
一 战后日本军工产业的发展/317
二 日本军工产业现状/319
三 部队主要武器装备/321
四 卫星、火箭与核军事潜力/323
第七节 对外军事合作/325
一 与美国的军事合作/325
二 与亚太国家的军事合作/326
三 与欧洲国家的军事合作/329
第六章 社会/331
节 国民生活/331
一 人口结构与家庭结构的变化/331
二 家庭收入/333
三 国民消费情况/334
四 国民就业状况/338
五 国民的社会保障与福利/340
六 移民情况/344
第二节 社会管理/348
一 社会管理的演变过程/348
二 社会管理的模式/350
三 社会现象与社会热点/352
第三节 医药卫生/353
一 医疗/353
二 卫生/362
三 药品/370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治理/372
一 环境问题与环境政策/373
二 环境保护/375
三 垃圾处理及其经验/378
第七章 文化/385
节 教育/385
一 简史/385
二 现状/390
第二节 科学技术/400
一 二战前科技简况/400
二 二战后大力发展科技产业/401
三 当代日本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与研究机构/407
四 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409
第三节 文学艺术/413
一 文学/413
二 戏剧与电影/423
三 音乐与舞蹈/432
四 美术与传统艺术/438
第四节 体育/444
一 简史/444
二 现状/445
第五节 新闻出版/451
一 报纸/451
二 广播/453
三 电视/455
四 图书期刊/456
五 互联网/457
第八章 外交/459
节 外交简史/459
一 冷战时期的“经济中心主义”外交/460
二 冷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国家”外交/464
三 21世纪初期的“战略性外交”与“价值观外交”/468
第二节 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安倍内阁的外交政策调整/473
一 安倍关于日本对外战略及外交政策的构想/473
二 日本“战略性亚洲外交”对地区格局构建的影响/476
三 日本对外关系的历史修正主义路线/479
第三节 日美同盟关系/482
一 冷战时期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483
二 冷战后日美同盟的“漂流”、调整及“再定义”/484
三 “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486
四 21世纪日美同盟的走向/488
第四节 日俄关系/489
一 领土问题取代冷战思维成为日俄关系的主题/489
二 日俄两国就缔结和平条约的互动与磋商/491
三 日俄两国探索促进双边关系的“创新方式”/493
第五节 日本的联合国外交/497
一 以“联合国中心主义”为名,行力图改革联合国之实/497
二 不断调整“入常”策略,寻求发展中国家的支持/500
三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工具主义”态度/501
第六节 中日关系/502
一 二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503
二 正确处理历史认识问题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505
三 解决钓鱼岛、东海问题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508
大事纪年/513
参考文献/527
索 引/533
章 概览/1
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国土/1
二 地形与气候/1
三 行政区划/10
四 人口/14
五 民族与语言/23
六 国旗、国歌、国徽、国鸟和国花/30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31
一 宗教/31
二 民俗/43
三 节日/54
第三节 特色资源/57
一 名胜古迹/57
二 著名城市/61
第二章 历史/71
节 贵族统治的古代(远古~公元1192年)/71
一 原始社会/71
二 古坟时代/74
三 律令时代/78
四 庄园社会/82
第二节 武人掌权的中近世(1192~1868年)/88
一 镰仓幕府/88
二 室町幕府/92
三 战国时代/97
四 德川幕府/101
第三节 对外侵略扩张的近代(1868~1945年)/106
一 明治维新/106
二 自由民权运动/111
三 对外侵略扩张/115
四 大正民主运动/118
五 战争体制及全面战争/122
第三章 政治/127
节 国体与政体/127
一 当代日本政体的宪法基础及形成过程/127
二 日本政体的基本特征/129
第二节 中央政府/131
一 内阁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131
二 内阁的下属行政组织/133
三 公务员制度/142
四 行政机构的主要特征/144
第三节 立法机构/146
一 国会的组织构成/146
二 国会的职能及其运作程序/148
三 国会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151
第四节 司法制度/152
一 现代司法制度的形成/153
二 当代司法组织/154
三 司法审级制度/157
四 日本司法制度的特点/158
第五节 地方自治与地方政府/163
一 地方自治的理论依据/163
二 地方自治体的组织/165
三 地方自治体的职能/169
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170
第六节 政党与团体/175
一 政党/176
二 团体/193
三 日本政党政治的主要特征/198
第四章 经济/201
节 经济发展历程/201
一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的日本经济/201
二 战后复兴与经济高速增长/203
三 七八十年代的稳定增长/207
四 20世纪90年代——失去的十年与经济的转折/211
五 21世纪前十年——停滞的十年/216
六 东日本大地震后的日本经济/217
七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21
第二节 农业/223
一 农业发展概况/223
二 日本农业的“小农结构”/224
三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227
第三节 工业/231
一 发展历程/232
二 产业布局/235
三 金属工业/236
四 机械工业/238
五 化学工业/246
第四节 金融/247
一 金融发展与改革/248
二 金融机构/252
第五节 财政/261
一 财政概况/262
二 战后日本财政的变迁/266
第五章 军事/273
节 军事简史/273
一 冷战初期的日本军事(1950~1969年)/273
二 冷战中后期的日本军事(1970~1989年)/275
三 后冷战时代初期的日本军事(1990~1999年)/277
四 21世纪的日本军事(2000年以后)/279
第二节 国防体制与军事预算/281
一 军事安全决策与指挥体制/281
二 兵役制度与人事体制/285
三 国防预算/287
第三节 军事安全政策基本原则/289
一 作为军事安全政策前提的“和平宪法”/289
二 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291
三 安全保障法制及其变化/293
四 防御性原则及其变化/295
第四节 军事安全战略/297
一 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与手段/297
二 具体战略举措/300
第五节 武装力量/304
一 陆上自卫队/304
二 海上自卫队/307
三 航空自卫队/313
第六节 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317
一 战后日本军工产业的发展/317
二 日本军工产业现状/319
三 部队主要武器装备/321
四 卫星、火箭与核军事潜力/323
第七节 对外军事合作/325
一 与美国的军事合作/325
二 与亚太国家的军事合作/326
三 与欧洲国家的军事合作/329
第六章 社会/331
节 国民生活/331
一 人口结构与家庭结构的变化/331
二 家庭收入/333
三 国民消费情况/334
四 国民就业状况/338
五 国民的社会保障与福利/340
六 移民情况/344
第二节 社会管理/348
一 社会管理的演变过程/348
二 社会管理的模式/350
三 社会现象与社会热点/352
第三节 医药卫生/353
一 医疗/353
二 卫生/362
三 药品/370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治理/372
一 环境问题与环境政策/373
二 环境保护/375
三 垃圾处理及其经验/378
第七章 文化/385
节 教育/385
一 简史/385
二 现状/390
第二节 科学技术/400
一 二战前科技简况/400
二 二战后大力发展科技产业/401
三 当代日本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与研究机构/407
四 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409
第三节 文学艺术/413
一 文学/413
二 戏剧与电影/423
三 音乐与舞蹈/432
四 美术与传统艺术/438
第四节 体育/444
一 简史/444
二 现状/445
第五节 新闻出版/451
一 报纸/451
二 广播/453
三 电视/455
四 图书期刊/456
五 互联网/457
第八章 外交/459
节 外交简史/459
一 冷战时期的“经济中心主义”外交/460
二 冷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国家”外交/464
三 21世纪初期的“战略性外交”与“价值观外交”/468
第二节 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安倍内阁的外交政策调整/473
一 安倍关于日本对外战略及外交政策的构想/473
二 日本“战略性亚洲外交”对地区格局构建的影响/476
三 日本对外关系的历史修正主义路线/479
第三节 日美同盟关系/482
一 冷战时期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483
二 冷战后日美同盟的“漂流”、调整及“再定义”/484
三 “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486
四 21世纪日美同盟的走向/488
第四节 日俄关系/489
一 领土问题取代冷战思维成为日俄关系的主题/489
二 日俄两国就缔结和平条约的互动与磋商/491
三 日俄两国探索促进双边关系的“创新方式”/493
第五节 日本的联合国外交/497
一 以“联合国中心主义”为名,行力图改革联合国之实/497
二 不断调整“入常”策略,寻求发展中国家的支持/500
三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工具主义”态度/501
第六节 中日关系/502
一 二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503
二 正确处理历史认识问题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505
三 解决钓鱼岛、东海问题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508
大事纪年/513
参考文献/527
索 引/533
前 言
导 言
对中国来说,日本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静思其因,无非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大”而“近”的缘故。
先说“大”。虽然中国古代曾有“日本蕞尔小国”之说,但若认真冷静观察,就会感到现在已不能简单地袭用这个说法了。从经济上看,尽管日本已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被称作“超级经济大国”,但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名列世界第三,海外纯资产则名列世界,可以说日本还是“经济大国”。截至2015年,日本已有22人获得诺贝尔奖,名列亚洲、世界第六,在自然科学领域更名列世界第二。在军事实力上,有瑞士媒体评出日本名列世界第四,著名的英国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HIS)2015年初认为日本海军实力名列世界第二。如此看来,可以说日本至少当入“不小”之列。日本在较短时期里迅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至于“近”,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钓鱼岛与日本与那国岛仅相隔100多海里。坐飞机从中国首都北京到东京只需4个小时即可抵达,比去拉萨还要快。当然,“近邻”这一要素在两国关系上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种便于双方进行各种交流的“正能量”,也很可能因处置不当而成为“负能量”,譬如一方的核事故、沙尘暴等环境污染会殃及对方,更容易因领土等问题产生纷争甚至开启战端。当“近邻”双方实力相近时,这种“双刃剑”效果更会被进一步放大。这一点已为近现代中日关系史所证明。
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虽然也发生过几次战争,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和平共处甚至是友好相处的。在经历了70年前的那场惨祸之后,两国关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蜜月期”,那时日本是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多的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亲近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近年来两国关系趋冷,但到2015年,中国仍是日本的贸易伙伴,日本仍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东京是中国人的第三大出境旅游目的地,2015年有约500万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而同年日本在中国设有2.3万家企业,有13万日本人生活在中国,中国是日本侨民第二多的国家。毋庸讳言,目前两国在历史认识和领土问题上还存在着一时难以解决的纷争。正因如此,如何与日本这个近邻更好地相处下去,实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个美好愿望,的确是每个国人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对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有系统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本书就是以此为目标进行编撰的。
当然,准确把握一个国家并非易事,当年学界老前辈夏衍曾把日本称作“难解之谜”。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日本研究已经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和不菲的成绩。本书的作用则是在学界既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再谋新篇,力争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日本的全貌介绍给读者。
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创作团队成员当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又有活跃在科研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具体分工是:由韩铁英主持编写和审改全书书稿,并撰写了导言、章和第三章,改编增补了大事纪年。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撰写了第二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撰写了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卢昊博士撰写了第五章。同所副研究员张义素撰写了第六章和第七章。同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撰写了第八章。
本书的撰写吸收了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列国志出版中心张晓莉主任的热情帮助,在此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对中国来说,日本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静思其因,无非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大”而“近”的缘故。
先说“大”。虽然中国古代曾有“日本蕞尔小国”之说,但若认真冷静观察,就会感到现在已不能简单地袭用这个说法了。从经济上看,尽管日本已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被称作“超级经济大国”,但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名列世界第三,海外纯资产则名列世界,可以说日本还是“经济大国”。截至2015年,日本已有22人获得诺贝尔奖,名列亚洲、世界第六,在自然科学领域更名列世界第二。在军事实力上,有瑞士媒体评出日本名列世界第四,著名的英国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HIS)2015年初认为日本海军实力名列世界第二。如此看来,可以说日本至少当入“不小”之列。日本在较短时期里迅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至于“近”,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钓鱼岛与日本与那国岛仅相隔100多海里。坐飞机从中国首都北京到东京只需4个小时即可抵达,比去拉萨还要快。当然,“近邻”这一要素在两国关系上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种便于双方进行各种交流的“正能量”,也很可能因处置不当而成为“负能量”,譬如一方的核事故、沙尘暴等环境污染会殃及对方,更容易因领土等问题产生纷争甚至开启战端。当“近邻”双方实力相近时,这种“双刃剑”效果更会被进一步放大。这一点已为近现代中日关系史所证明。
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虽然也发生过几次战争,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和平共处甚至是友好相处的。在经历了70年前的那场惨祸之后,两国关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蜜月期”,那时日本是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多的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亲近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近年来两国关系趋冷,但到2015年,中国仍是日本的贸易伙伴,日本仍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东京是中国人的第三大出境旅游目的地,2015年有约500万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而同年日本在中国设有2.3万家企业,有13万日本人生活在中国,中国是日本侨民第二多的国家。毋庸讳言,目前两国在历史认识和领土问题上还存在着一时难以解决的纷争。正因如此,如何与日本这个近邻更好地相处下去,实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个美好愿望,的确是每个国人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对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有系统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本书就是以此为目标进行编撰的。
当然,准确把握一个国家并非易事,当年学界老前辈夏衍曾把日本称作“难解之谜”。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日本研究已经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和不菲的成绩。本书的作用则是在学界既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再谋新篇,力争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日本的全貌介绍给读者。
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创作团队成员当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又有活跃在科研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具体分工是:由韩铁英主持编写和审改全书书稿,并撰写了导言、章和第三章,改编增补了大事纪年。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撰写了第二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撰写了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卢昊博士撰写了第五章。同所副研究员张义素撰写了第六章和第七章。同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撰写了第八章。
本书的撰写吸收了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列国志出版中心张晓莉主任的热情帮助,在此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