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58779
书稿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系列丛书之一种。书稿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种,由梅兰芳纪念馆编辑。
《梅兰芳往来书信集》共分三辑:
辑收录梅兰芳致家人、亲属、学生、朋友以及外国友人的书信;
第二辑收录梅兰芳的师长、友人以及文化艺术界和知名社会人士致梅兰芳的书信;
第三辑收录梅兰芳的京剧界前辈、同行以及弟子致梅兰芳的书信。
目录
辑 梅兰芳自发书信
梅兰芳致祖母信 2
梅兰芳致齐如山信
信一 4
信二 6
梅兰芳致冯耿光信
信一 8
信二 10
信三 12
梅兰芳致黄秋岳明信片 14
梅兰芳致耶鲁斐也夫信 16
梅兰芳致片山哲信 18
梅兰芳致程砚秋信 20
梅兰芳致杨畹农信 22
梅兰芳致梅葆琪明信片 26
第二辑 师友及文化界人士
致梅兰芳书信
张謇致梅兰芳信
信一 30
信二 32
信三 34
信四 36
信五 38
信六 40
信七 42
信八 44
信九 46
信十 48
信十一 50
信十二 52
信十三 54
信十四 56
信十五 58
信十六 60
信十七 62
信十八 64
信十九 66
信二十 68
信二十一 70
信二十二 74
信二十三 76
信二十四 78
信二十五 80
信二十六 82
信二十七 84
欧阳予倩致梅兰芳信
信一 86
信二 88
罗瘿公致梅兰芳信
信一 90
信二 92
信三 94
信四 96
信五 98
信六 100
冯耿光致梅兰芳信
信一 102
信二 106
信三 108
信四 110
信五 118
信六 124
信七 126
信八 130
信九 132
信十 134
信十一 142
信十二 152
信十三 162
徐兰沅致梅兰芳信 166
郑子褒致梅兰芳信 168
梁社乾致梅兰芳信 170
陈箓致梅兰芳信 172
田汉致梅兰芳信 174
言简斋致梅兰芳信
信一 176
信二 178
张石川致梅兰芳信 182
阿英致梅兰芳信 184
权世恩致梅兰芳信
信一 186
信二 188
吴祖光致梅兰芳信 190
马彦祥致梅兰芳信 194
第三辑 戏曲前辈、同行
及弟子致梅兰芳书信
萧长华致梅兰芳信 198
尚小云致梅兰芳信
信一 200
信二 202
尚王蕊芳致梅兰芳信 204
周信芳致梅兰芳信
信一 206
信二 208
信三 210
郝寿臣致梅兰芳信
信一 212
信二 214
俞振飞致梅兰芳信 216
奚啸伯致梅兰芳信 218
马连良致梅兰芳信
信一 220
信二 222
王蕙芳致梅兰芳信
信一 224
信二 226
程砚秋致梅兰芳信
信一 228
信二 230
信三 232
信四 234
信五 236
信六 238
信七 240
信八 242
信九 244
信十 246
信十一 248
信十二 250
信十三 252
信十四 254
信十五 256
信十六 258
信十七 260
信十八 262
信十九 264
信二十 266
信廿一 268
信廿二 270
信廿三 272
信廿四 274
信廿五 276
信廿六 278
信廿七 280
信廿八 282
信廿九 284
顾景梅致梅兰芳信
信一 286
信二 288
徐碧云致梅兰芳信 290
李世芳致梅兰芳信
信一 292
信二 294
信三 296
信四 298
信五 300
张君秋致梅兰芳信
信一 302
信二 304
杨畹农致梅兰芳信 306
杨荣环致梅兰芳信 308
附录
齐如山致冯耿光、赵叔雍、吴震修
关于访美演出的书信 311
总序
王文章
今年是梅兰芳艺术大师诞辰120周年。为了总结他的艺术成就,回顾他卓越的艺术创造,学习和继承他的艺术遗产和高尚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在院图书馆和梅兰芳纪念馆珍藏的丰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其中包括:
1.《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2.《梅兰芳演出戏单集》
3.《梅兰芳演出曲谱集》
4.《梅兰芳往来书信集》
5.《一代宗师梅兰芳》
6.《齐如山谈梅兰芳》、《父亲梅兰芳》、《忆艺术大师梅兰芳》、《梅兰芳若干史实考论》、《品梅记》、《梅兰芳京剧艺术研究》
上述书籍之外,《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也将同时增订再版。以上书籍中有许多资料是次公开面世,如“演出戏单”和“往来书信”等。还有次翻译出版的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后由日本汇文堂出版的日文版《品梅记》,还有法籍华人傅秋敏博士根据其1998年在法国出版的法文版专著《梅兰芳戏剧艺术研究》和博士论文翻译撰写的《梅兰芳京剧艺术研究》等。这套系列丛书的出版,会从梅兰芳表演艺术本体及社会人文历史的变迁中,从艺术史的角度整体性地反映出梅兰芳与京剧及社会演变的关系。这些文献资料的出版,相信会为研究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开拓更加宽阔的社会人文视野。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脚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他出身梨园世家,从小经过严格的戏曲艺术基础训练,11岁登台演出,20岁左右即形成轰动性的舞台艺术影响,但这时也是他进行艺术革新尝试、创演时装新戏的开始。正是他继承传统又发展传统,锐意革新,在不断超越前人和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把京剧旦脚艺术开创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梅兰芳作为一代具有广泛性群众影响的京剧艺术大师,不仅是因为他具有精湛的表演艺术,更因为他品德高尚,德艺双馨。他把为观众演好戏放在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扶危济困,提携同仁,待人诚恳,仁爱宽善。正是他对广大观众的无私奉献,才赢得观众的竭诚拥戴。
梅兰芳作为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还因为他以建立在对京剧艺术深入理解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抱着极大的热情,筚路蓝缕,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努力传播京剧艺术。梅兰芳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去日本,1930年去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去苏联访问演出,其精湛的表演无不引起巨大轰动。这些演出,特别是1930年的访美演出,梅兰芳和他的剧团做了艰苦、细致的筹备,个中艰辛,外人难以体会。梅兰芳以自己的表演,真正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打破了当时欧美戏剧界把写实主义戏剧视作正统舞台艺术的格局,增强了中国人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的自信力和自豪感,加强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
梅兰芳作为中国人爱戴并引以自豪的京剧艺术大师,还因为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蓄须明志,不为敌伪演出,以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彪炳青史,为人景仰。梅兰芳先生正是以这样的气节,表现了一位艺术家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情怀。
梅兰芳大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遗产,在今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努力之时,梅兰芳大师的艺术遗产和精神遗产尤其值得我们珍视。梅兰芳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之一的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使我们作为今天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员,更对梅兰芳大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整理编辑出版《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正是表达对他留下的这份丰富戏曲遗产的珍视,以及对他艺术实践和思想精神的研究、继承和弘扬。
2014年10月13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