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05297
写给80后、90后的职场箴言
企业文化专家20年的丰富经验
桂旭江教你**步就走对向上人生路
工作中,很多人经常一头雾水、四处碰壁,工作办事摸不着门、被同事认为笨手笨脚、不理解自己哪里又让领导生气了……整天手忙脚乱,忐忑不安。这都是因为没搞清职场“游戏规则”的缘故。在《看懂眼色听懂话》中,桂旭江通过分析自己的亲历案例,让你看懂职场,掌握规则,明白自己“犯错”、“惹祸”的原因所在,才能顺利工作,发挥所长。
桂旭江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在《看懂眼色听懂话》一书中设身处地将自己亲见的靠谱、不靠谱的职场成长故事娓娓道来,实实在在,温暖有趣。
人在职场,你是不是总在忐忑中度过?工作办事摸不着门,总四处碰壁;费尽心血完成任务,却还是挨批;上级总不满意,还一头雾水……
《看懂眼色听懂话》适应人群:
心中有若干“不懂”、“不敢”,见到领导就胸闷发慌,开会发言就脸红心跳,急切盼望尽快告别“忐忑期”的人们。
心中有不少抱怨、失落,工作总让领导不满意,升职看似遥遥无期,压力不小,职位不高,希望尽快告别“徘徊期”的人们。
桂旭江在国企私企、机关单位“阅人无数”,见过各种靠谱、不靠谱青年,深知他们的问题在哪儿、出路在哪儿,以他多年经验,帮助解决自我管理、人际磨合、工作沟通、职业规划的各种难题,将职场之道娓娓道来,让你早开窍、快成熟,少碰钉子,多长“心眼儿”。
第一章 看懂职场:工作原来如此
看懂生活:真实的生活是琐碎的
看懂老板:爱不彻底,恨不起来
看懂办公室政治:不可无知,也不必深忧
看懂职业生涯:正向积累才是人生战略
看懂跳槽:为什么十年跳槽一场空
看懂成功:可以为名利奋斗一生,不能为名利牺牲一切
看懂公司:公司是不是我的家
看懂忠诚:忠诚是忠诚者的通行证
第二章 看懂成长:责任是一切的起点
标志一:管得住自己,对得起父母
标志二:实在不实在,埋头做出来
标志三:学会唱反调,懂得看场合
标志四:会上能发言,会下不善辩
标志五:不以孤独为荣,不以个性为傲
标志六:人前说人长,人后不言短
标志七:时间合理规划,要事应该先行
标志八:能当领头羊,是个好班长
第三章 看懂升职:凭什么提拔你
真相一:你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
真相二:让领导做问答题还是做选择题
真相三:面对批评,敏感一点还是钝感一点
真相四:为什么别人说你指手画脚
真相五:如何应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真相六:你是“会来事儿”的人吗
真相七:你知道给老板留下好印象的秘诀吗
真相八:领导的话,你听懂了吗
真相九:为什么别人在背后管你叫“棒槌”
真相十:口才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 看懂细节:带着“心眼儿”去工作
细节一:称呼的学问
细节二:跟领导出差之七项注意
细节三:邋遢惹人厌
细节四:诚信从守时开始
细节五:送礼的学问
细节六:酒,喝还是不喝
细节七:钱财无小事,贪图吃大亏
细节八:不要太客气
细节九:当心文字沟通的陷阱
细节十:不可不知的职场八大注意
写在后面的话
第一章
看懂职场:工作原来如此
“混”在职场,没有本事不行,光有本事也不行。接受工作的凡庸琐碎,直面不尽如人意的真实生活。
看懂生活:
真实的生活是琐碎的
《山楂树之恋》的另一种结局
有人说,电影和小说里的那些浪漫都是艺术加工,在真实的生活中并不存在。
这话不对,艺术是生活的加工,生活也是艺术的来源,那些浪漫和美好,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一样能够见到。
问题在于,浪漫、激情、创意、绚丽的生活不是常态,人活着的常态是平淡的、重复的、庸凡的甚至琐碎的。
所有动人的爱情故事总是在最高潮时结束,不管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泰坦尼克号,用死亡来定格爱情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如果主人翁活着,故事继续演绎下去,观众们恐怕就要失望甚至绝望了。
号称“史上最纯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假设老三不死,接下来的故事会是这样的:
等到静秋25岁,他们终于结婚了,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静秋在学校平静地教书,她带的学生成绩都很好,她也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可就是得不到提拔,连个教研科长都当不上。
静秋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不平衡。老三说:“进步是要有代价的,你见到领导就脸红,从来不知道搞关系,当然轮不到你了。”静秋听了,愈发生气,咬着嘴唇说:“这些人一个个假模假式,我才懒得拍他们的马屁呢!”
于是静秋在学校里更加孤傲。人们都说她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恃才自傲、不善沟通、没有管理能力云云,因此每次提拔总是落空。静秋无从发泄,只能向老三抱怨。听得多了,老三也没了兴致,敷衍两句作罢。
老三的地质队也不景气。国家政策有变化,鼓励单位进行公司化改制,自求发展。老三是活络的人,主动要求到新公司负责业务开拓,也就是给那些需要地质勘探的矿产企业服务。因此不得不长年在外奔波,喝酒应酬是免不了的,体重几乎长了一倍,原来的长脸成了圆脸,窄腰成了肥肚。好在收入还不错,人家有的自家也买上了。每次回家,静秋一面心疼,一面又忍不住含沙射影地刺探老三是不是在外面有相好……老三有时急眼了,两人又闹一场冷战,十天半月互不搭理。
转眼,他们的孩子也上大学了。孩子很淘气,几乎让静秋变成了一个成天唠叨的老太婆,好歹孩子成绩不错,上的学校也挺好,夫妻俩觉得算是给孩子有了个交代。孩子离开家的那天,两人互相看看,发现对方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了,当年的青春哪里有半点踪影?
静秋叹口气,欲言又止,换个话题说:“这个孩子以后会比我们更有出息吧,可别像咱们这辈子过得庸庸碌碌。”
老三干笑了一声,说:“咱们可得有这个思想准备,正常情况下,他也得找工作,找老婆,结婚,买房子,生孩子,一个轮回而已。”
老三突然一拍脑袋:“嗨,咱们还有一件大事没完成啊!总得给他备套房子吧,咱们家的存款够首付吗?”
……
这就是生活。
山楂花只在春天开放,绚丽之后,默默地结果,等到山楂果儿成熟的时候,冬天也快到了,然后是下一个轮回。
在这个轮回中,人要做的,是寻找那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物,拥有它们,享受它们,而这个过程,注定是与平庸琐碎相伴的。
所谓“这山看着那山高”、“对面的草更美”,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特征,总觉得别人的更好,未能拥有的更好。事实上,所有让你羡慕的光鲜背后,都有你并不了解的烦恼。
1. 仅次于总统的广告人
广告策划是号称最有创意的职业,但对于大名鼎鼎的国际4A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刘先生来说,这只是一个饭碗。
他们公司的业务流程大概是这样:先是搜集信息,参加招标。根据某个客户的需要,做一份投标书,把自己公司的情况作一个介绍,当然,会免不了夸大其词地将以往的业务描述成辉煌的业绩。然后对竞标的项目进行一番分析,说几条不深不浅的见解。说深了,怕人家直接拿去自己就用了,说浅了,又怕人家看不上。最后是个不高不低的报价,报高了,怕人家不接受,报低了,怕人家小瞧了。问题在于什么是深,什么是浅?多少为高,多少为低?公司就要动用一切资源,找到客户那边能管事的,千方百计请出来打探内部消息,自然少不了一番吃请。
假设竞标成功了,内部庆贺一番之后就要成立项目小组,开始为对方提供智力服务。其实这不过是一个网上收集相关信息、提出广告实施意见的过程。为了显示专业,就得恶补行业知识,大量的资料读到恶心为止。即便如此,也实在不过是皮毛而已,可又不得不凭这点知识冒充专家,还不能被人看穿,于是就会使用许多神似外交辞令、模棱两可的行业术语。
最核心的是策划方案,归根到底,也就是一个产品定位,一句广告语,和一个广告画面。刘先生就得为此和项目小组一轮又一轮地开会讨论,提出一个又一个设想……绝大多数时候,刘先生自认为有料的方案,首先会遭到公司老板的否定,甚至是嘲讽,刘先生不能辩解,只能推倒重来。好不容易老板认可了,拿到客户方去提案,又常常得到一个不冷不热的反应——说明客户不认可。好吧,回家再重来。
如此往复,刘先生早已麻木了,他觉得这群人根本不识货,分不出好歹。可是怎么办呢,老板是大爷,客户也是大爷,你只能装孙子。
终于有一天,似乎所有的人都麻木了,一个最保险、也是最没有创意的方案通过了。此案到此了结。刘先生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解脱之后的片刻轻松。之后有人再问起这个项目,刘先生一定会强调这只是项目小组的年轻人做的,他生怕因为这个方案毁了自己的江湖名声。可是一旦遇上哪个客户要大规模地投钱砸广告了,刘先生是一定要强调自己主创者身份的,因为他深知,一个再烂的广告如果能在中央电视台播上一年都会被当做成功案例,都会成为与之相关者的本钱。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知名广告诞生后,会有无数人坚称自己是主要创作者。
最有创意的职业如此,最有面子的职业也如此。
2.“看上去很美”的老板
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锦衣玉食,呼风唤雨,看起来春风得意。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活得有多累。
明明医生要求禁酒,却不得不喝酒。政府领导来了,银行债主来了,大客户来了,能不喝吗?不喝就是不给人面子,就是招待不周。喝吧,一杯一杯地敬别人,一杯一杯地被别人敬。说一些妙趣横生的笑话,拍一些事后作废的胸脯,酒过人散,云里雾里,除了“加深感情”之外,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感情真的加深了?有没有因为某句话得罪了人?谁知道呢!
看着人家的成就不甘心,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到了这个层次,活着就是为了面子。“人家的企业能做十个亿,我为什么不行?”“人家的公司能拿地,我为什么不搞房地产?”“人家的公司能上市,我为什么不能?”几乎天天都得面对这些刺激,想要心静如水实在太难。刚刚听了活佛讲“回归自然”,正准备修身养性,忽又听闻原先一同起步的兄弟如今在期货市场狠赚了一笔,按捺不住地寻思:“这钱来得太容易,咱们是不是也可以玩一笔?”在各种刺激之下,欲罢不能,身不由己。
明明知道授权的重要性,可就是放心不下。“财务不管行吗?他们真要做手脚怎么办?”“销售不管行吗?业务员拿着差旅费到处游山玩水怎么办?”“总经理真的就那么可靠吗?他要蓄意挖墙脚怎么办?”没办法!世界上谁是绝对可靠的?老部下虽然忠诚却能力不行,“空降兵”看起来挺能干却得磨合,里里外外的事,无休无止,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数不清的单据要签,数不清的纠纷要断,结不完的账要花钱。做企业家难,做中国的企业家更难。
最有面子的职业如此,最自由的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3. 自由记者的不自由
小王是某知名杂志的记者,每周一到社里报一次到,领完任务之后所有的时间便可以自主分配了。爱睡就睡,爱玩就玩。如果需要外出,社里会买好机票,直奔机场便是。不用打卡签到,不用朝九晚五,可以游山玩水,可以接触社会各界,这职业够自由、够爽吧?
可是你要问小王,他却会扯着头发跟你说:“这不是人干的活儿啊!你看,我工作两年不到,头发都掉一半了。”
虽然不用坐班,但稿件必须按时出炉。人家早就计算好,一周之内应该完成多少工作量,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你说码上那几千字还不容易吗?要知道,码字容易,码出有质量的字却不容易。如果主编把稿件退回来了,就必须在极有限的时间里重起炉灶;如果还是通不过,那这个月的薪水就泡汤了;如果经常通不过,那工作就泡汤了。
说到出差,就更没谱了。手机是必须随时开机,说不定半夜都会被叫醒,哪里有什么新闻,必须火速赶到。得,走吧,能飞就飞,能火车就火车,不管几点钟,赶到再说。到了目的地,人生地不熟,找采访对象、找当事人、找线索,全部要靠自己。那就完全不是码字的问题了,纯粹是生存竞赛。
小王说:“看起来我们挺自由,可是心理负担太重了。别人是下班之后一身轻松,我们是二十四小时神经紧张,写不出来着急,写出来了怕通不过着急,通过了怕没有别人的质量高,心里还着急。唉,焦虑啊!”
小王经常感叹,看起来最自由的工作,其实是最不自由的。
现在,你知道广告人、老板、记者这些看起来风光的职业各有各的不容易了吧。说这些,只是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一部分。就像一幢大楼,你看到的是漂亮的外观,却看不到楼底下那些供电供水、消防通风的基础设施,这些地方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憋屈,却是整幢大楼运转的保障和基础。所谓冰山一角,就是这个道理——看得见的是表象,看不见的是基础。
所以,不要把生活想象得太美好,不要以为社会总是多姿多彩——确切地说,各种各样的琐碎无奈也是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就像一盆美丽的花,你展现给别人的是盛开的花朵,但自己心里很清楚泥土才是其中最重的分量。
看懂老板:
爱不彻底,恨不起来
人这一辈子,面对老板的感情最复杂。
你常常觉得他太可恶,他永远是你和同事在QQ群里嘲讽的对象。可是你又不得不指望他给加你薪水,最好年年加、月月加,年终再给个大红包。有时你会想,他要真垮了,公司这一大帮人还真的挺麻烦。讨厌的是他,讨好的也是他;看不够的是他,看不懂的也是他;感谢的是他,骂的还是他。
那么,老板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慧聪网的老板郭凡生曾说,他经常觉得自己像一个司机,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交份子钱,只不过出租车司机每天可能要交两百块份子钱,而他要交二十多万。因为他要给员工发工资、要纳税、要交水电费工商管理费等,开门就是钱。他经常不知道是员工在给他打工,还是他在给员工打工。
老郭的话很有代表性,很多老板都会有这种感受,活得非常累,说老板不是人干的活儿。一是心累,处处提防,防市场滑坡、防安全事故、防政府部门检查、防内部人员吃里爬外……;二是身累,忙里忙外,陪吃陪喝,东奔西跑,上蹿下跳。老板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受伤的“弱势群体”。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老板,有不同的定义。其实,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老板”的定义是比较清晰的。所谓老板(或者叫企业家)就是这样一种人:首先,他自认为发现了市场商机(请注意这里面有个前提叫做“自认为”),然后,他就开始组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进行研发生产、管理与销售等经营活动,最后获取利润或承担损失。
这里还要明确一个概念,企业的利润到底从哪里来?利润来自不确定性。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一定”可以挣到钱的通路。所以“一定”挣到钱的东西,要么被垄断,要么很快涌入竞争者而变得很难挣到钱。正因为不确定,于是带来了利润的可能性。
经过这样推理,我们就会理解,老板其实就是“不确定性的最终承担者”,换句话说,老板就是那个承担风险的人。当然,正因为承担了风险,他同时也就拥有了利润的支配权。
这就好像赌博游戏,老板是那个下注的人,而你是不出钱的搭子,或者为老板出谋划策,或者加油出力。如果老板赢了,他得大头,你得小头;如果他输了,你不用赔钱,他还得给你兑现工资。
所以说,当老板并不难,只要你愿意,你几乎随时都可以注册公司,请两个伙计,过一把当老板的瘾。问题在于,你是否具备承担不确定性的能力?理解了这一点,你便会对老板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一骂了之。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股东或者老板这个概念正在发生变化。股东不一定是投资人,出钱的人不一定是大股东。
大家如果关注一下IT行业就会知道这样一个规律:你要做IT行业,你就不能投钱。几乎所有成功的网站,比如说阿里巴巴、腾讯、搜狐、新浪都一样,它们的创业者不是投资人,而只是创意或者新的商业模式的提出者,然后引入投资。而创业者投入的货币资本可能很少,但却能够在股本中占据很高的比重,并且拥有经营决策权,他所依托的主要是人力资本。
我们相信,将来越来越多企业的所有权、受益权、管理权是分离的,老板不一定是投资人,股东多元化是未来的方向。你可以没钱出资,但可以以你的能力、智慧和知识来拥有股权。
说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
第一,老板是不确定性的最终承担者;
第二,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有更多机会以人力资本入股,人人皆可成老板。
最后,你可以问一下自己,如果有机会,以你的知识、智慧和能力能否为你换来股权?
可以肯定的是,一天到晚只知道抱怨老板不好,自己却碌碌无为的人,永远当不了老板。
看懂办公室政治:
不可无知,也不必深忧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所谓政治,最精辟的概括就是:人管人。人是群居动物,必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才能获得稳定的群体结构。社会不安稳,称之为“政治动荡”,通常是因为一部分人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管束,两者遂起矛盾冲突,演变剧烈,还会酿成流血事件,所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你不管政治,政治会管你。政治是无所不在的,由不得你喜不喜欢,参不参与。
幸运的是,我们这个年代暂时脱离了全社会式的政治运动,不必成天担心被卷入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而且,这种难得的和平应该还能幸运地继续下去。
相比之下,所谓办公室政治只不过是社会政治中的毛毛雨而已,说来说去无非以下几点:
1. 站队的风险与无奈
在集体中,最常见的“政治问题”就是站队问题。
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一些实力派的人物。比如以前的国企,厂长、书记级别平行,开经营会,厂长是老大;开党委会,书记是老大,这就容易出现所谓“行政线”、“党群线”的归类。假设你被分配到这家工厂当了一个宣传干事,就意味着你成了“党群线”的人,自然而然就“被站队”了。“党群线”、“行政线”、“技术线”之类的“政治身份”,是环境给你的一种分类,一般而言,站在某个队列里,你就要自觉维护这个队列的利益。如果几条线相处融洽,自然相安无事;一旦两个大佬掐起来,下面的人就不好办了。
一山难容二虎,斗争的结果一般是胜者揽权,败者走人。紧跟着胜利一方的容易得到重用,跟着败方的,接下来的日子恐怕就不太好过了。现在的单位,厂长、书记或者局长、书记一肩挑的多了,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权力斗争就不存在了。有的是正职与副职之间的暗算,有的是副职之间的较量,闹得厉害的就公开翻脸,下面的人不得不如履薄冰,小心应对。他们无非两种选择,一是看准某方,大胆跟进,表示忠诚,一朝靠山得胜,顺势而上;二是做个中间派,小心翼翼地做好自己的事,两边不靠,两边不得罪。不管怎么选择都可以说是一种政治选择,后者风险小,但收益也小。
最明智的办法还是磨炼好自己的内功,在你的岗位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无论人事斗争的结果如何,你都能确保自己不会被轻易取代。这种人,以技术、知识、能力说话,才能成为“政治运动”中的不倒翁。
2. 看不见的潜规则
“潜规则”这个词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道出了真实存在的现状。挂在墙上的规章可以不遵守,但看不见的潜规则却必须服从,这也可以称为文化。
潜规则一般是不可字表,只可言传的。老员工会语重心长或闪烁其词地告诉你一些规矩,诸如:
某人是老板的亲侄子,某人是局长的小蜜,这些人惹不得;
领导喜欢唱歌,晚餐之后一定要陪他去KTV,否则就是不尽兴,不尽兴就是不高兴;
某公司的老总是从本单位跳槽出去的叛将,千万不能在老板面前说这个公司的好话;
某总和某总面和心不和,尽量不要卷入他们的是非,不要在他们面前说对方的好或者不好;
大楼门口那尊怪模怪样的貔貅是所长亲自请来的,注意不要乱发表评论;
公司有从销售线提拔领导的习惯,要升迁,先销售;
单位倡导的是效率优先,结果第一,为了业绩可以不择手段。但一旦出问题,责任只能由个人承担;
老板喜欢老实人,不喜欢能说会道的,在他面前,表现得木讷一点更好;
如果公司安排某人去进修,说明他可能将要换岗位;
如果老总安排大家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说明他可能要宣布新政策。如果你的读后感写得好,你可能会成为新政中的受益者;
……
这些不成文的规矩,时间长了你就能领悟到。有些东西你可能不喜欢,但比较理智的做法是,在没有能力改变之前,学会适应它,先在这个环境中站稳脚跟,而不至于稀里糊涂地被排斥出局。
3. 警惕利益雷区
有句老话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对的,没事你上别人屋顶干什么?谁知道你是扫霜还是偷瓦?
年轻的朋友往往有冲劲,喜欢提意见,发评论,可是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害别人。
小张在部门例会上很激动地发言,抱怨报账手续太麻烦,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小张的本意是给公司一个合理化建议,没想到财务老总脸上却挂不住了。小张话音未了,他便陈述了一番报账手续的必要性,最后加上一句:“有的人不懂装懂,贪图方便,即使没有谋取私利的动机,也会给财务安全带来隐患。”财务老总的话不但让小张惊恐,也让小张的部门领导如坐针毡。会议一结束,领导劈头盖脸对小张一顿臭骂:“谁让你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别人还以为是我在背后指使呢,你让我怎么解释?”小张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还有一句老话叫“不看僧面看佛面”。和尚来化缘,你施舍不是因为这个僧人,而是因为敬重他身后的佛祖。
某人是某领导的心腹,他来托你办事,可能是代表领导让你办,你可以不给某人面子,但领导的面子你不能不给,所以事情还得照办,办完了还要客客气气,不能表现出丝毫不快。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去办事,可能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这个部门或者你的领导。别人给你办成了,并不意味着你多有面子,只能说人家尊重你身后的人物,你的心里要有这杆秤。值得注意的是,越是这样,越不能动辄就抬出身后的人物来压别人,这样做的结果很坏,不但让对方对你怀恨在心,而且会让你的领导很不高兴,觉得你在扯虎皮做大旗。聪明的人办事不但会给对方留足面子,还能给身后的领导争光彩。
如此说来,所谓办公室政治并没有多神秘,也并不可怕,不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而已。学会尊重他人,磨炼好自己的能力,是应对办公室政治无往不胜的利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