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2211
★日本半个多世纪的“国民美感教育典范”
日本文学大师德富芦花经典散文精选,精校典藏译本。
★给所有疲于俗务的人——
在川流不息的城市里,辟一方净土,晴耕雨读。
★写尽春花,歌尽四时——
春天樱花飘散,夏天时雨连绵,秋天红叶映水,冬天富士落雪。
每一页都是俳句,似微风般徘徊,吹的人心头波澜四起。
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被我们城市人遗忘的四季之美。
★〔精装彩印典藏版〕
内文插图精选自日本近代风景版画巨匠——川濑巴水画作,共40幅。
跟随每一篇散文,每一个季节,带你体验“晴耕雨读”的自然生活。
★精装双护封,烫银设计典雅精美。
内文采用高品质进口纯质,手感顺滑,高级护眼。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隐居山村,记录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美好自然生活。
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腻地描绘出日本当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缥缈迷茫的花月秋夕……
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春
立春
初春的雨
初春的山
大海与岩石
三月桃花节
春七日
桃花节
春 雨
雨后
挖野菜
进入彼岸
蛇出洞
仲春
露的祝福
檐沟
春之海
春分时节
春天的悲哀
海岸落潮
沙滨落潮
花月夜
樱
新树
春雨后的上州
八汐之花
相模滩夕照
暮春之野
春之暮
夏
首夏
香山三日云
高根风雨
恨和枯
麦愁
苍苍茫茫的夜晚
山百合
晚山百合
碧色的花
梅雨时节
梅雨乍晴
夏
良宵
凉夕
夜来香
五月雪
夏兴
秋
立 秋
迎魂火
泛舟河上
夏去秋来
我家的财富
上州的山
栗
秋分
芒草
利根秋晓
秋渐深
相模滩落日
杂木林
碓冰流水
芦花
空山流水
提网
富士戴雪
寒风
寒风过后
月下白菊
暮秋
透明凜冽
晚秋佳日
冬
此刻富士的黎明
晚秋初冬
时雨天气
寒星
寒月
湘海朔风
寒树
冬至
大河
风
梅
香山之晨
大海日出
晨 霜
榛树
除夕
相模滩水蒸气
富士倒影
草地上
元旦
冬威
霜晨
被炉
霁日
初午
雪天
晴雪的日子
德富芦花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常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敏感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朴素而富有诗意。在实际的散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留意了德富芦花描摹的自然美,却没有关注到他文中独特的音韵美、色彩美。——石凌云
德富芦花是日本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大家,文笔优美简介,富有节奏感。他和东山魁夷合成散文的“双璧”,作品多录入中学课本,来做美学教育。初读德富芦花是在《读者》上,你能想象我的激动吗?我被他优美如樱花,自然如流水般的行文所迷倒。我读他的散文时慢慢的品味,生怕怠慢了作者的高妙文字。但虽优美却毫无浓的化不开的矫饰,皆是冰清玉洁,沁人心脾。那富有节奏感的句子,宛如一首诗,让你不自觉的轻声吟咏起来。——菊隐楼主
德富芦花开始写《自然与人生》时才30岁,在报纸上连载了两年后结集出版,引起轰动,一直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散文随笔的典范。作者刻意地营造诗意,篇篇都似诗化的句子编织而成,清凉如薄荷豆腐,柔婉如春风柳叶。陈德文先生的译文典雅纯正,意趣隽永。——豆瓣书生
三月桃花节
经过逗子的村庄时,梅花正白,花事即将过去。茶花的花朵比叶子多,而且已经开始零落了。弹棉花的弓声,鸡叫声,悠悠然充满了春天的村庄。
田里的水微温,杂草泛着青色。土地复活了,它饱吮着水中丰富的养分,扑喳扑喳地响着。它在满足地吟唱。
麦苗越发浓绿了。菜花初绽。田畔的野蔷薇,一簇簇吐着嫩芽。
昨天暖雨,箱根、足柄两山上的雪融了。富士的山麓也脱去了白衣。
三月三日
花月夜
打开窗户,十六的月亮升上了樱树的梢头。空中碧霞淡淡,白云团团。靠近月亮的,银光迸射,离开稍远的,轻柔如棉。
春星迷离地点缀着夜空。微茫的月色,映在花上。浓密的树枝,锁着月光,黑黝黝连成一片。独有疏朗的一枝,直指月亮,光闪闪的,别有一番风情。淡光薄影,落花点点满庭芳,步行于地宛如走在天上。
向海滨一望。沙洲茫茫,一片银白,不知何处,有人在唱小调。
露的祝福
今朝在庭院中散步,眼睛向角落里一瞥,他立时站住了。胡枝子的枯枝上有东西在闪耀。是玉!是谁抛洒的玉?
这一枝,那一枝,各种各样的红玉、莽玉、紫玉、绿玉、碧玉,光耀夺目。多么美的玉!贪看多时,嗟叹不已。走近用手指接触花枝,莹然消失。哦,原来是露!是的,这些都是露。露,露,将露化作玉的魔术师在哪儿?他回望东天,看到鲜红的朝阳,杲杲升起。
啊,朝阳!
以你的无限之大,而不厌宿于一滴露水之中。
这滴露水将须臾的生命寄托于细小的枝条。啊,朝阳!是你巨大的日轮使这露滴像玉一般发出光芒。
“为了你的儿子,为了显现你的荣光,献给正在显现你儿子荣光的玉石。”他祝福的话语脱口而出:
这露珠在阳光里辉煌如玉,
为何不珍惜它本身的晶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