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41344
编辑推荐
一个曾在五四时期激荡起时代潮流的思想大家一位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开拓者和失踪者一段有着与胡适中学同窗、共同留学、同船回国、共事北大、倾心治学、弃学从政的传奇经历
张慰慈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1923年2月出版的《政治学大纲》到1927年,短短四年间,出了六版。此书内容论及国家性质、起源、进化、基础、主权以及国体、政体、宪法、立法、司法、行政等问题。此书出版表明,中国政治学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因此带有学科标志意义。——(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孙关宏:《中国政治学:科学与人文的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6页。
1920年代初中国政治学界*有影响的一部政治学著作可能就是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65页。
内容简介
五四时期思想大家张慰慈,其在中国政治学科学化谱系中的坐标,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学大纲》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所决定的。 《政治学大纲》共18章82节,结构合理、体系严密,涵盖了现代政治学科的基本问题,包括政治学科的界定和性质、政治学研究方法、国家的本质与起源、政体的类型和形式、政党与政党政治、分权与权力的制衡等关键论题,极大拓展了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为构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做出重要贡献,在奠定中国政治学的科学化、体系化方面具有开创性。作为中国现代政治学初创时期的教科书,虽不可避免带有些许不足和瑕疵,需要我们审慎对待、辩证认识,但张慰慈在书中阐述的许多重要政治学原理和观点,至今仍然不失其学术价值。 张慰慈学术视域开阔、学理脉络清晰,把政治学当成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和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力图将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政治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对政治学理论体系的积极探索中,分析时政问题带有较强烈的时代感,且不乏现实关怀,注重观察中国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发展态势与演变格局的即时变化。他的突出成就和独特建树,是在引介和阐发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础上,尝试新思考、做出新解释、提出新创见,从而推进了西方政治学理论在中国的本土转化进程。重新发现张慰慈的闪光之处和梳理其学术遗产,亦对挖掘现代中国的学术文化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目 录
前 言
努力推进中国政治学的科学化——读张慰慈先生《政治学大纲》
俞可平
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源地,今年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诞生120周年,从而也是中国现代政治学诞生120周年。1899年9月,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正式开设了“政治专门讲堂”,这不仅是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学科设置的最早发端,也意味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国现代政治学的诞生。在由“政治专门讲堂”,到“法政科”、“政治学门”和“政治学系”的北大政治学学科发展史上,一批杰出的中国早期政治学家先后参与学科建设,他们为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奠基者。张慰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发展史上的关键性人物,也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张慰慈(1893—1976),江苏吴江人。少年时,曾与胡适共同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从此与胡适结下不解之缘。1912—1917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7年与胡适同时回国,并在北京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1927年离京南下,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中国公学、安徽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此后曾弃学从政,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铁道部和经济部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张慰慈在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工作,1955年受聘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直至1976年病逝。张慰慈虽然在大学任教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却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初的10年左右时间中编著和翻译了许多政治学著作,其中出版于1923年的《政治学大纲》和1925年的《市政制度》分别是其政治学和市政学的代表性作品。在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之前,中国政治学界已经有若干政治学专著或教科书问世。例如杨廷栋的《政治学教科书》(1902)、严复的《政治学讲义》(1906)和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1918)等,但《大纲》一书在政治学界的影响力后来居上,出版后便成为北京大学及其他许多大学的标准政治学教科书。张慰慈的《大纲》一书于1923年初版,到1930年的7年时间中便重印达11次之多,被称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政治学界最有影响的一部政治学著作”。《大纲》共18章82节,内容涵盖了现代政治学科的基本问题,包括政治学科的界定和性质、政治学研究方法、国家的本质与起源、政体的类型和形式、政党与政党政治、分权与权力的制衡等。尽管《大纲》是中国现代政治学初创时期的教科书,但张慰慈在该书阐述的许多重要政治学原理和观点至今仍然不失其学术价值。……张慰慈早年在美国受过系统的政治学专业训练,1917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即受聘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学专职教授之一。《大纲》一书是在他回国教授政治学的讲稿基础上编辑而成的,是中国现代政治学最早的专业教材之一,在中国政治学科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为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首先,《大纲》试图建立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政治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问题和重要政治概念。诸如政治、权力、国家、政府、政党、民族、主权、民权、立法、行政、司法、“宪政”、选举和革命等现代政治学的重点内容,大多数都在《大纲》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即使现在流行的政治学教科书,不少也沿用了《大纲》的体系。其次,《大纲》不仅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而且努力把政治学当作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学的科学化进程。张慰慈在《大纲》中将政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逐一比较,详细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分。《大纲》对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做出的这种区分,现在仍然有其学术意义。复次,《大纲》力图将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政治的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大纲》的主要理论其实是以美国政治学教材为蓝本的,但张慰慈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结合当时中国的现实政治进行阐述。例如,《大纲》用专门的篇幅介绍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等。再次,《大纲》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做了专门的介绍和论述,这为科学地研究政治问题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作者在《大纲》中列举了生物学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心理学的方法等五种政治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也仍是政治学者最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最后,《大纲》具有显明的民主进步导向,为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极其密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政治学者应当承担起推进社会政治进步的责任。张慰慈在《大纲》中反对专制独裁、倡导民治民权,对后来的政治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毋庸讳言,作为中国现代政治学初创时期的教科书,《大纲》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科体系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合理、许多原理不科学,甚至常识性错误也随处可见。例如,作者关于“民权”与“主权”、“人治”与“法治”的见解与现代政治科学的原理相去甚远。但所有这些不足和瑕疵,都掩饰不了《大纲》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重大贡献。适逢中国现代政治学诞生12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北京出版集团重印此书,既是对张慰慈这位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前辈学者和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的纪念,更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的鞭策。读完此书后,每一位政治学者都应当扪心自问一下:张慰慈在近100年前就写出了《政治学大纲》,我们现在应当写出什么样的政治学教科书,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无愧于政治学的先辈?
2019年5月5日?序于北大
俞可平
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源地,今年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诞生120周年,从而也是中国现代政治学诞生120周年。1899年9月,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正式开设了“政治专门讲堂”,这不仅是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学科设置的最早发端,也意味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国现代政治学的诞生。在由“政治专门讲堂”,到“法政科”、“政治学门”和“政治学系”的北大政治学学科发展史上,一批杰出的中国早期政治学家先后参与学科建设,他们为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奠基者。张慰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发展史上的关键性人物,也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张慰慈(1893—1976),江苏吴江人。少年时,曾与胡适共同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从此与胡适结下不解之缘。1912—1917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7年与胡适同时回国,并在北京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1927年离京南下,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中国公学、安徽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此后曾弃学从政,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铁道部和经济部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张慰慈在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工作,1955年受聘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直至1976年病逝。张慰慈虽然在大学任教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却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初的10年左右时间中编著和翻译了许多政治学著作,其中出版于1923年的《政治学大纲》和1925年的《市政制度》分别是其政治学和市政学的代表性作品。在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之前,中国政治学界已经有若干政治学专著或教科书问世。例如杨廷栋的《政治学教科书》(1902)、严复的《政治学讲义》(1906)和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1918)等,但《大纲》一书在政治学界的影响力后来居上,出版后便成为北京大学及其他许多大学的标准政治学教科书。张慰慈的《大纲》一书于1923年初版,到1930年的7年时间中便重印达11次之多,被称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政治学界最有影响的一部政治学著作”。《大纲》共18章82节,内容涵盖了现代政治学科的基本问题,包括政治学科的界定和性质、政治学研究方法、国家的本质与起源、政体的类型和形式、政党与政党政治、分权与权力的制衡等。尽管《大纲》是中国现代政治学初创时期的教科书,但张慰慈在该书阐述的许多重要政治学原理和观点至今仍然不失其学术价值。……张慰慈早年在美国受过系统的政治学专业训练,1917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即受聘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学专职教授之一。《大纲》一书是在他回国教授政治学的讲稿基础上编辑而成的,是中国现代政治学最早的专业教材之一,在中国政治学科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为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首先,《大纲》试图建立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政治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问题和重要政治概念。诸如政治、权力、国家、政府、政党、民族、主权、民权、立法、行政、司法、“宪政”、选举和革命等现代政治学的重点内容,大多数都在《大纲》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即使现在流行的政治学教科书,不少也沿用了《大纲》的体系。其次,《大纲》不仅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而且努力把政治学当作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学的科学化进程。张慰慈在《大纲》中将政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逐一比较,详细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分。《大纲》对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做出的这种区分,现在仍然有其学术意义。复次,《大纲》力图将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政治的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大纲》的主要理论其实是以美国政治学教材为蓝本的,但张慰慈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结合当时中国的现实政治进行阐述。例如,《大纲》用专门的篇幅介绍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等。再次,《大纲》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做了专门的介绍和论述,这为科学地研究政治问题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作者在《大纲》中列举了生物学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心理学的方法等五种政治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也仍是政治学者最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最后,《大纲》具有显明的民主进步导向,为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极其密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政治学者应当承担起推进社会政治进步的责任。张慰慈在《大纲》中反对专制独裁、倡导民治民权,对后来的政治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毋庸讳言,作为中国现代政治学初创时期的教科书,《大纲》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科体系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合理、许多原理不科学,甚至常识性错误也随处可见。例如,作者关于“民权”与“主权”、“人治”与“法治”的见解与现代政治科学的原理相去甚远。但所有这些不足和瑕疵,都掩饰不了《大纲》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重大贡献。适逢中国现代政治学诞生12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北京出版集团重印此书,既是对张慰慈这位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前辈学者和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的纪念,更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的鞭策。读完此书后,每一位政治学者都应当扪心自问一下:张慰慈在近100年前就写出了《政治学大纲》,我们现在应当写出什么样的政治学教科书,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无愧于政治学的先辈?
2019年5月5日?序于北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