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621299
前言
养一斋家书(潘德舆)
戊子(1828)
致亮弼(七月廿七日)
致亮弼(十月七日)
己丑(1829)
致亮弼(二月十六日)
致亮弼(五月十九日)
庚寅(1830)
致全家(三月初七日)
致亮弼(四月廿九日)
致亮弼(闰四月廿八日)
致亮弼(五月初三日)
致亮弼(七月初二日)
致亮弼(八月初十日)
致亮弼(九月廿六日)
致亮弼(十一月十八日)
辛卯(1831)
致亮弼(三月初二日)
致亮弼(三月廿九日)
致亮弼(四月十八日)
致亮弼(四月廿日)
致亮弼(六月廿六日)
致亮弼(七月十二日)
致亮弼(八月廿六日)
壬辰(1832)
致亮弼(二月廿三日)
致亮弼(三月十六日)
致亮弼(四月十三日)
致亮弼(六月初五日)
致亮弼、亮工、亮熙(七月廿八日)
致亮弼(九月廿八日)
致亮弼(闰九月十九日)
致亮弼(十月廿六日)
致亮弼(十一月廿一日)
癸巳(1833)
致亮弼、亮工、亮熙(正月十一日)
致亮弼(三月十七日)
甲午(1834)
致亮弼、亮工、亮熙(十二月初四日)
致亮弼(十二月廿四日)
乙未(1835)
致亮弼(二月廿三日)
致亮弼(三月廿一日)
致亮弼(三月卅日)
致亮弼(五月廿三日)
丁酉(1837)
致亮弼(二月廿七日)
致亮弼(三月廿一日)
致亮弼(四月初一日)
致亮弼(五月廿六日)
致亮弼、亮熙(六月十九日)
戊戌(1838)
致亮弼、亮彝、亮熙(二月初六日)
致亮弼、亮彝、亮熙(二月廿五日)
致亮弼、亮彝、亮熙(三月十六日)
致朗陵兄(一)
致朗陵兄(二)
致大嫂
养一斋日记(潘德舆)
自序
卷一
卷二
北行日录(潘德舆)
苏余日记(蒋阶)
惶恐零丁(毛元征)
炳烛录(毛元征)
蔗叟自编年谱(段朝端)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潘德舆家书与日记(外四种)》提供的几种近代史料,分别是潘德舆、蒋阶、毛元征、段朝端等几位淮上文史名流的家书、日记和自撰年谱。
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1828),亦即四十四岁那年获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详见拙撰《潘德舆年谱考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四农殁前五月,作绝笔诗曰:“五十年来肮脏身,痴心独扫世间尘。一腔热血喷何处,惟把文章示后人。”真实地道出了其平生所为。从十八岁开始,除了读书应试外,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授徒与著述上,刊行有《养一斋集》二十六卷、《养一斋札记》九卷、《养一斋词》三卷、《养一斋诗话》十卷及《李杜诗话》三卷等。另有稿本、钞本若干,如《养一斋杂稿》、《论语权疑》、批点《古诗源》、《唐贤三昧集》等,散存于国内外若干图书馆。他曾坦言:“万族纷有营,嗟我溺文史。竭精不适用,贱不如众技。冥行数十年,蹩躠未知止。犹冀铅椠间,名字永不死。”虽然其迹未登仕版,但是其“冥行数十年”所取得的丰硕的学术与创作成就,如其所愿,已然名垂史册。《清史稿》卷四八六列其事迹于《文苑传》,诸清代诗学史、思想史竞夸其名。
君博闻强识,于书无所不读。独不喜宋、明儒先书及浮屠家言,谓其虚诞无当。持身虽若铁荡、不桎束迂谨,而中有介然不可夺者。骈散文、诗词道逸渊懿,淮士无出其右。刊定《剑客类稿》,凡散文二卷、骈文二卷、诗八卷、词二卷,欺生随笔二十二卷,墨脞一卷。尤深于史,棼乱脞遗,史所荒忽者,栉剔香集,识之尤悉。著有《十国杂事诗》十卷、《十六国杂事诗》十六卷、《后梁书》二十卷、《北辽书》九卷、《辽进士考》二卷、《季明封爵考》一卷、《檀香山岛国志》十九卷、《勺湖志》十六卷。又译出《安南史》、《朝鲜近世史》、《印度杂事》、《彼得传》、《泰西名家略传》若干卷。钩沈撮异,撰录悉有义法。它所著有《补陈书》、《州郡志》、《西辽纪事》,丁乱稿佚,晚亦未能重辑也。呜呼!以君丰才啬遇,使研悦缮性息心之经术,宜亦可淡然以著述自娱也。君既不屑屑自揪抑,高气迈往。膺世变、遘厄塞,良不能无望。而播糠积薪九等表之下中、下下者,崛郁鳞起,益令君无所抒其愤慨,终已不获一展,岂非柄世者之咎哉! 君生于清光绪元年乙亥九月二十二日,卒于民国二十年阴历十一月十五日,年五十有七。配刘孺人。
子男五人:嗣孟、嗣雍、嗣曾、嗣开、嗣言,均隽迈有君之风。女二人:嗣昭、嗣光。孙二人。
君与予姊丈徐粹甫雅故,予因获交于君。君初至金陵,馆贵池刘氏。予与刘氏群从昆季稔,过从尤数。光、宣间金陵多寓公耆彦,登临文燕,往往有予两人踪迹也。不三十年,知旧漂零垂尽。君既连蹇不得志,予亦无力以振起君。尝一强君入焦山,商略地志,君已病矣。蹒跚扶掖,渡江登松寥阁,抗声论方志义例,诵述骈溢,盛气盖一座人。一座人咸震耸莫能难。君既不乐山居,馆谷又不时给,展转扶病归,拾敝纸贻书诀予,潦草不可辨。其后遂不通问。予为君传,仿佛君生平,溯畴曩写心谈艺之概,乃邈然不可复再也。悲夫! 学界对于毛元征的知晓,大约多因其《北辽书》等史学著作,而于《惶恐零丁》及《炳烛录》两种日记,上引柳诒征先生为其所作小传并没有提及,大约连柳先生也不曾见过,甚至不曾听过。
《惶恐零丁》记录了民国九年(1920)春其卸任涪陵查验局长,转任奉节查验局长后的一系列惊险遭遇,以及离任返淮城后短暂的栖居生活。其中记川、鄂两军火并之因果过程尤详。返淮期间与词人桑遇赓( 字湘渔,有《靡施词》传世)、文化学者王光伯(《河下园亭记续编》的作者)、政要郝崇寿(字砚樵,民国初江苏省众议员)等人的交游酬酢,更是我们今天具体了解这些人不可多得的手材料。
《炳烛录》记录的时间内容稍为庞杂,主要是:民国十四年(1 925)初秋,从次子毛雍在北京生活一个多月的耳闻目睹;之后南下进入江苏省政府财政厅任秘书数月的倜傥经历;附录民国十二年秋、民国十五年春季某月十天在山阳的作为。其中以秘书生涯之见闻文献价值。
该录所记交游,有政客,有文士。笔者感兴趣的是其与梁荚、仇墚、欧阳渐等文化名士的交往。~ (1865–1927),字公约,号饮真,室名端虚堂。江都人,光绪间诸生,久客金陵。擅画,尤善绘芍药、菊花,有“梁芍药”之誉;工诗,有《端虚堂诗稿》二卷传世。汪辟疆赞其“诗才甚隽”(《光宣以来诗坛旁记》)。(1873–1945),字亮卿,一字述庵,南京人。光绪三十年(1904)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宣统元年拔贡。归国后任南京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创设栖霞乡村师范分校。执教严格,爱才若渴,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即蒙其提携成长。晚年始着力填词,与石凌汉、孙溶源、王孝煌号称“蓼辛社四友”,著称词坛。欧阳渐(1871—1943),字竞无,江西宜黄人。早岁醉心理学,中年追随杨仁山研习佛学,从事佛学教育,终成一代宗师,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吕潋、蒙文通等皆出其门下。截止目前,未见有人为梁茭、仇垛作年谱,欧阳竞无有简谱而已。毛元征所记与他们这段时间的详细交往,必将作为研究他们生平的原始材料。
该录所记传闻,或撮述前朝载籍,或实录时贤转说,真伪杂糅,有些在今人看来颇为荒诞不经,甚至具有迷信色彩,如八月十二号记谭少南与王蕴之所言。但是我们如果置换视角,把它们认作二十世纪初的民问传奇,那么这些记录又何尝不具有民间文学史料的价值? 以上仅就本人兴之所至,对几部文献的价值进行窥斑见豹式的扫描。相信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自可从这些原始材料中各取所需,无待本人继续饶舌。
淮上藏书家陈畏人(1883 1970),本姓史,名宗书,字鉴庭,五岁时过继给姨夫陈纪元之后,改名畏人。潘德舆夫人史氏,即陈畏人曾太姑。潘德舆《养一斋日记》、《养一斋家书》、《北行日录》及毛元征《惶恐零丁》、《炳烛录》等五种,原均藏于其手。陈畏人去世后,所有藏书归其次子陈慎侗(1910— 2010)。陈慎侗去世以后,家藏古籍由其后人捐赠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P10-1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