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70564丛书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由赵芃*的《山东道教史(上下)/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是中国道教区域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系统研究山东地区道教历史的学术专* 。
本书将山东道教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置于中国道教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梳理了早期道教(方仙道、黄老道)组织和早期道教*作(《太平经》)在山东地区的传播,分析了这些早期道教派别与后来的义理化道教教团的渊源关系,系统论证了山东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的观点。考察了先秦时期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秦汉时期山东道教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道教的演变,隋唐宋时期山东道教的兴盛与繁荣,金元时期山东道教的鼎盛,尤其对金元时期北方三大道教教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在山东的交织发展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明清时期中国道教虽然整体式微,但在山东泰山、崂山、沂山、云翠山、锦屏山、博山等地仍然出现了局部繁荣与活跃的局面。同时,本书还系统记述了儒、道、释在山东的融合与发展,使中国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历史现象得以形象地展示于区域道教史之中。
本书将山东道教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置于中国道教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梳理了早期道教(方仙道、黄老道)组织和早期道教*作(《太平经》)在山东地区的传播,分析了这些早期道教派别与后来的义理化道教教团的渊源关系,系统论证了山东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的观点。考察了先秦时期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秦汉时期山东道教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道教的演变,隋唐宋时期山东道教的兴盛与繁荣,金元时期山东道教的鼎盛,尤其对金元时期北方三大道教教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在山东的交织发展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明清时期中国道教虽然整体式微,但在山东泰山、崂山、沂山、云翠山、锦屏山、博山等地仍然出现了局部繁荣与活跃的局面。同时,本书还系统记述了儒、道、释在山东的融合与发展,使中国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历史现象得以形象地展示于区域道教史之中。
目 录
(上卷)
绪论
章 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
(下卷)
第五章 北宋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六章 金代山东道教
第七章 蒙元时期山东道教
第八章 明代山东道教
第九章 清代山东道教
绪论
章 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
(下卷)
第五章 北宋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六章 金代山东道教
第七章 蒙元时期山东道教
第八章 明代山东道教
第九章 清代山东道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