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826567
内容简介
人在无意识情况下,能达到一种超越意识的自由状态,而这种自由状态是产生创意、创新的一种动力之一。李白醉酒后的作诗,张旭肚疼疼痛状态下写出的草书名作《肚疼贴》,王羲之饮酒后写下的《兰亭序》,都是人在大脑麻痹后,还原于“本真”,接近于儿童状态时产生的作品,类似于一种大脑放空的“盲目”状态。而本书将此为切入点,从书法理论到西方绘画理论,预测了一种未来艺术的走向道路。在相机出现后,架上绘画(传统油画、国画)已死,计算机出现后,观念绘画、抽象绘画也可以被程序编码、理性思维取代,未来AI时代,绘画道路将走向何方,本书给出了一种理论展望。其前瞻性和对未来的预测性都将是本书的卖点。本书理论针对未来绘画,在写实绘画、抽象绘画、观念绘画等都从波峰到波谷后,未来绘画将走向如何,本书提出了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在当今国内外都在期待一个新的艺术探索方向的时候,本书从理论的高度开启了新的视角,会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界产生一定的效应。
目 录
前 言
写在前面的话绘画本身是一种视觉艺术,何来“无视觉绘画”?估计无论何人见到这一书名后,恐怕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的确,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至今至少已有几万年历史了。用视觉作画,用视觉欣赏绘画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类似于“瞎画”“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往往是针对“视觉绘画”中一些作品的贬义描述,并非褒义的夸奖。然而正是这些与正常理解相左的贬义词,往往可引发从另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绘画问题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当“瞎画”和“闭着眼睛所画”的结果与有视觉绘画本身相比,并没有显得那么不堪时,便更加促使我们去思考一下这种闭着眼睛“瞎画”的结果本身所内包的含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采取这种闭着眼睛“瞎画”的方式,以无视觉的盲目状态,进行了一系列“划痕”试验。这种于盲目状态所留下的“划痕”本身,初始我并不是将其作为绘画来进行的,但由于这些无视觉盲目状态下所形成的“划痕”的结果是以绘画的形式来呈现的,因而也就引发我开始关注和留意这种于盲目状态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划痕”试验在绘画层面所拥有的指向。
2017 年开始,我尝试对以往所进行的无视觉的“划痕”进行整理, 并将其集结为《划痕》一书。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划痕试验过程中的一系列感想、思考和体会也相应地进行了整理,并最终汇成了这本《无视觉绘画》的小册子。由于这种无视觉、盲目状态的绘画是相对于有视觉绘画的理论所展开的,而且以往我们所探讨的几乎所有的绘画,也均是在有视觉为前提的条件下来进行的绘画,因此本书在第一部分开篇着重对视觉绘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书中借助中国书法中“真、行、草”的分类,将 20 世纪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非具象世界》理论、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及续篇《点线面》的观点分别与中国书法中的“真”与“行”相对应。在此基础上,本书第二部分“无视觉绘画”一节中,进一步论述了于“关闭视觉”及“盲目状态”下所进行的“无视觉绘画”的“划痕”本身与中国书法中“草”的对应关系。概括地说,本书整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视觉绘画为题,讨论在“有视觉”“非盲目”的状态下,“客体→主体→客体”以及“主体→客体”这两种不同绘画观念的差异。第二部分,重点描述无视觉,即盲目状态下,于二维世界上留下“划痕”过程中的思考与感受。最后一部分的“思考延伸”,试图针对几个由无视觉绘画所引发的艺术理论问题进行再审视。
在人的意识不断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今天,这本《无视觉绘画》的小册子希冀能够引发重新思考人工智能(AI)时代人的价值,并确立 21 世纪人类绘画的新的可能。
王 昀
2018年 3 月于方体空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