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483875
内容简介
姜根金*的《民国空军》讲述了:民国空军启程于20世纪初的“风雨飘摇”的时代,是在近代航空事业得到充分孕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和领导革命政府期间,虽然*力倡导航空事业,但面对当时“混战”和“叛逆”相交织的格局,空军发展也只能是时起时伏。国民党统治地位确立后,把各地方空军收编在中央空军的旗帜下,推动了一支较大规模的独立于陆军、海军的中国空军的建设发展。
中国抗战时期,她不畏强敌,浴血长空,为保卫祖国主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
中国抗战时期,她不畏强敌,浴血长空,为保卫祖国主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
目 录
一 破茧 近代火箭 陆军气球队 飞艇的发明 中国军事航空先驱 东方莱特 “航空救国”倡导者 辛亥革命——破茧 飞机开始参战 二 群雄四起 北洋军阀空军从南苑航空学校启程 直系空军兴于皖系政权崩塌 张大帅抢飞机起家 直鲁空军依附而立 发端于政变的冯玉祥空军 地方军阀争立 孙中山三建革命空军 三 国民党中央空军建立 羊城大阴谋得逞 蒋介石亲掌航委会 宋美龄的献机祝寿活动 建立各类空军学校 一纸通令建60个机场 组建航空修造厂 气象、通信设施建设 油弹库、器材库建设 四 峥嵘岁月 来自北伐的空中作战报告 唐生智自食“拥兵自重”苦果 蒋桂战争空中作战 蒋冯战争中空中作战 再征唐生智 中原上空的大较量 “围剿”红军 五 九九归一的各地方空军 东北空军居然会改弦易帜 广东空军的发展与北飞 云南空军归并航委会 蒋介石三“夺”桂系空军 归顺中央的山西空军还是原班人马 “黄飞案”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蒋直飞贵州空军指挥部 四川空军奉命出川 “多变军阀”空军的终命运 六 喋血抗战 笕桥上空破神话 首都保卫战 中苏战鹰卫南昌 激战武汉上空 日本“四大天王”的末日 给苏联红军节的献礼 我愿把我的鲜血洒在富士山头 中原上空的苦战 扼守大后方 七 夺回制空权 美国航空援华 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 走向恢复的中国空军 驼峰空运 中美空军并肩作战 中美混合空军部队成立 日机横行中国领空的时代结束 八 吹响反攻集结号 反攻序幕 中美混合团的战斗报告 豫湘桂空战 伞兵团的空降作战 乘胜进击 降书落芷江 九 相煎太急 体制大变动 中原大阴谋破产 东北“大赌业”岌岌可危 逞凶一时 屡屡受挫 夺得延安枕黄粱 创纪录的“空运”又如何 十 溃 退 王耀武好像被“忽悠”了 辽沈上空跟不上节奏 淮海战役改不了败势 平津战役走麦城 立体防线的崩溃 投向人民的怀抱 无可奈何花落去 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
飞机坠落了,刘佐臣也身负重伤,从此再也不能亲自驾驶飞机了,但他对冲上蓝天的梦想并没有破灭。当李宝悛到医院里去看他时,他悄悄地叮嘱宝悛:
“革命很快就要爆发,请速将损坏的飞机运往上海修理,尽快与上海的同盟会员取得联系,争取早日建成革命的飞军队”。武昌起义前夕,身体刚刚痊愈的刘佐臣来到了武昌的湖北新军,为了表明自己誓与封建王朝决裂的决心,并预祝起义成功,刘佐臣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佐成”,寓意为“不做清王朝的臣民,唯愿辅佐革命成功”。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枪,翌日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同年11月,刘佐成担任了仅有两架法国造“桑麻式
”飞机的湖北军政府航空队长。翌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刘佐成也随之来到南京担任了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团副。在这期间,他再度与李宝悛合作研制飞机,于1912年3月试飞成功。
1912年8月26日,年仅26岁的李宝悛因惨淡经营,劳累奔波,以及由于革命失败带来的忧郁等诸多原因而病逝在南京共和医院。
李宝悛的逝世使刘佐成失去了一个情同手足的得力助手,为此刘佐成悲痛万分。得力助手的逝世,国民革命遭到严重挫折使刘佐成暂时放弃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制造更多飞机的蓝天之梦。
“二次革命”失败后,刘佐成认为更要通过刺杀袁世凯派往福建的都督护军使李厚基这样的反革命分子,来唤醒国人。遗憾的是,在运送武器的过程中,刘佐成等人的刺杀行动暴露了。李厚基下令追捕,刘佐成只好潜逃到在南平的闽师同学陈德章家中躲藏。
后由陈德章资助路费,辗转闽南出海,逃到台湾,再转道到日本。
这时,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正在创办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据《孙中山在日本》一文披露,1914年
8至9月间孙中山曾与刘佐成见面交谈达12次之多。此后一段时间,刘佐成一直漂泊不定,他的日籍妻子佃贵美子和子女则在上海租界内避难。
1920年,刘佐成被吴佩孚任命为航空队长,此后又兼保定航空学校教官。为了推动中国的航空事业,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驾驶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飞上蓝天,民国10年(1921年)3月1日,刘佐成在天津创办了《飞行杂志》。1925年,刘佐成在北京担任北洋政府航空司令部参谋。1926年,保定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航空处,刘佐成任参谋。
1927年4月,刘佐成担任联军航空队队长;同年6月,改任保定航空工厂厂长。北伐胜利后,刘佐成到南京国民政府航空署任参谋,并继续主编《飞行杂志》。他所撰写的《中国航空沿革纪略》一书于民国19年(1930年)在南京出版发行。
1934.年,刘佐成被派到福州主持建筑王庄机场。机场建成后,任福州飞行场场长。1938年5月,福建省政府机关及所属单位陆续迁往永安,永安成为战时福建省省会。与此同时,由于福州王庄飞行场常遭日机轰炸,只好把汽油、炸弹等军事物资转移山区。
刘佐成改任空军将乐办事处主任,负责汽油、炸弹的储运。后又调浙江衢州航空总站任股长。
1942年,刘佐成曾接到调令,要他到柳州空军司令部任参谋,这一年他已经59岁了,遂以年老多病告退,回到永安小陶故居。同年9月,突患中风,回到永安青水池,住在刘氏宗祠内。翌年9月20日,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刘佐成与世长辞,终年60岁。
中国水上飞机人——谭根。谭根(1890一?)
,原名谭德根,祖籍广东开平县祥乡人,1890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少年时家境贫苦,曾在机器厂当学徒。
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发明不久,许多人热衷研究飞机制造和钻研飞行技术。谭根也很醉心飞行,他一面做工,一面在奥克兰中学学习机械,孜孜不倦地钻研飞行工程技术。
后来,他结识了当时在奥克兰设厂试制飞机的冯如,开始接触飞机技术。不久,谭根得到亲友资助,进入美国希敦飞机实践学校学习航空理论与飞机构造。通过学习,谭根在航空理论和设计制造上,收获颇丰。
P12-13
“革命很快就要爆发,请速将损坏的飞机运往上海修理,尽快与上海的同盟会员取得联系,争取早日建成革命的飞军队”。武昌起义前夕,身体刚刚痊愈的刘佐臣来到了武昌的湖北新军,为了表明自己誓与封建王朝决裂的决心,并预祝起义成功,刘佐臣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佐成”,寓意为“不做清王朝的臣民,唯愿辅佐革命成功”。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枪,翌日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同年11月,刘佐成担任了仅有两架法国造“桑麻式
”飞机的湖北军政府航空队长。翌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刘佐成也随之来到南京担任了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团副。在这期间,他再度与李宝悛合作研制飞机,于1912年3月试飞成功。
1912年8月26日,年仅26岁的李宝悛因惨淡经营,劳累奔波,以及由于革命失败带来的忧郁等诸多原因而病逝在南京共和医院。
李宝悛的逝世使刘佐成失去了一个情同手足的得力助手,为此刘佐成悲痛万分。得力助手的逝世,国民革命遭到严重挫折使刘佐成暂时放弃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制造更多飞机的蓝天之梦。
“二次革命”失败后,刘佐成认为更要通过刺杀袁世凯派往福建的都督护军使李厚基这样的反革命分子,来唤醒国人。遗憾的是,在运送武器的过程中,刘佐成等人的刺杀行动暴露了。李厚基下令追捕,刘佐成只好潜逃到在南平的闽师同学陈德章家中躲藏。
后由陈德章资助路费,辗转闽南出海,逃到台湾,再转道到日本。
这时,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正在创办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据《孙中山在日本》一文披露,1914年
8至9月间孙中山曾与刘佐成见面交谈达12次之多。此后一段时间,刘佐成一直漂泊不定,他的日籍妻子佃贵美子和子女则在上海租界内避难。
1920年,刘佐成被吴佩孚任命为航空队长,此后又兼保定航空学校教官。为了推动中国的航空事业,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驾驶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飞上蓝天,民国10年(1921年)3月1日,刘佐成在天津创办了《飞行杂志》。1925年,刘佐成在北京担任北洋政府航空司令部参谋。1926年,保定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航空处,刘佐成任参谋。
1927年4月,刘佐成担任联军航空队队长;同年6月,改任保定航空工厂厂长。北伐胜利后,刘佐成到南京国民政府航空署任参谋,并继续主编《飞行杂志》。他所撰写的《中国航空沿革纪略》一书于民国19年(1930年)在南京出版发行。
1934.年,刘佐成被派到福州主持建筑王庄机场。机场建成后,任福州飞行场场长。1938年5月,福建省政府机关及所属单位陆续迁往永安,永安成为战时福建省省会。与此同时,由于福州王庄飞行场常遭日机轰炸,只好把汽油、炸弹等军事物资转移山区。
刘佐成改任空军将乐办事处主任,负责汽油、炸弹的储运。后又调浙江衢州航空总站任股长。
1942年,刘佐成曾接到调令,要他到柳州空军司令部任参谋,这一年他已经59岁了,遂以年老多病告退,回到永安小陶故居。同年9月,突患中风,回到永安青水池,住在刘氏宗祠内。翌年9月20日,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刘佐成与世长辞,终年60岁。
中国水上飞机人——谭根。谭根(1890一?)
,原名谭德根,祖籍广东开平县祥乡人,1890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少年时家境贫苦,曾在机器厂当学徒。
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发明不久,许多人热衷研究飞机制造和钻研飞行技术。谭根也很醉心飞行,他一面做工,一面在奥克兰中学学习机械,孜孜不倦地钻研飞行工程技术。
后来,他结识了当时在奥克兰设厂试制飞机的冯如,开始接触飞机技术。不久,谭根得到亲友资助,进入美国希敦飞机实践学校学习航空理论与飞机构造。通过学习,谭根在航空理论和设计制造上,收获颇丰。
P12-1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