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软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6055040丛书名: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研究丛书
编辑推荐
本书特赠萌萌哒的藏书票一枚,还有美好寓意哦!
从这里,探寻岭南文化之根;
从这里,发现岭南文化之魂……
本书是以新视角研究岭南文化的力作。作者学术严谨,功底深厚,有中山大学汉史研究专家张荣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汉史研究专家周永卫教授和文物考古专家吴凌云研究员。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大众穿越千年,探寻南越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文化价值与文献价值并具,是一本研究西汉历史绕不过的学术专著,也是研究岭南文化不可不读的专业著作。
从这里,探寻岭南文化之根;
从这里,发现岭南文化之魂……
本书是以新视角研究岭南文化的力作。作者学术严谨,功底深厚,有中山大学汉史研究专家张荣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汉史研究专家周永卫教授和文物考古专家吴凌云研究员。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大众穿越千年,探寻南越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文化价值与文献价值并具,是一本研究西汉历史绕不过的学术专著,也是研究岭南文化不可不读的专业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南越文王赵眜墓出土的文物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南越国的多元文化因素进行探究、并藉以解密岭南文化得以形成的密码。括南越国的历史地位、世所罕见的出土文物、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上、下)、海外文化遗物五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大众穿越千年,探寻南越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文化价值与文献价值并具,是一本研究西汉历史绕不过的学术专著,也是研究岭南文化不可不读的专业著作。
本书原是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4个研究课题报告之一,由张荣芳、周永卫、吴凌云三位专家撰写而成,文字计有8万字,图片约100张;原为2011年出版的《南越国遗迹研究》的一个部分,该书出版后,读者对南越王墓的多元文化因素甚感兴趣,因此,本次特将此部分加以扩展,将配图全部换为高清彩图,独立成书,图文并茂,以答谢广大读者的厚爱。
本书原是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4个研究课题报告之一,由张荣芳、周永卫、吴凌云三位专家撰写而成,文字计有8万字,图片约100张;原为2011年出版的《南越国遗迹研究》的一个部分,该书出版后,读者对南越王墓的多元文化因素甚感兴趣,因此,本次特将此部分加以扩展,将配图全部换为高清彩图,独立成书,图文并茂,以答谢广大读者的厚爱。
目 录
前 言
章 南越国的历史地位
一、汉治理南越国的模式
二、汉治理南越国的模式探源
三、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四、南越国时期岭南文明的形成
章 南越国的历史地位
一、汉治理南越国的模式
二、汉治理南越国的模式探源
三、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四、南越国时期岭南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 世所罕见的出土文物
一、印玺
二、玉器
三、铜器
四、铁器
五、陶器
六、玻璃牌饰
第三章 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上)
一、秦汉时期文化区域的划分
二、秦文化因素遗物
三、巴蜀文化因素遗物
四、匈奴文化因素遗物
第四章 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下)
五、南越文化因素遗物
六、吴越文化因素遗物
七、齐鲁文化因素遗物
八、楚文化因素遗物
九、反映多种文化因素的单件文物
十、南越国时期多元文化融汇的根源和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海外文化遗物
一、银盒
二、焊花金珠泡
三、象牙
四、乳香
参考文献
附录一:(西汉)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
附录二:(东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前 言
前 言
近二三十年来,广州发现西汉南越国遗迹多处。其中1983年6月,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目末 (又名赵胡,公元前137—前122年在位)墓葬,是一处重要遗迹。该墓出土1000余件(套)文物,为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与已发掘的汉初诸侯王墓比较,有其特殊价值:是岭南早的石室彩绘壁画墓;墓主在《史记》《汉书》中有传记,史事清楚,年代精确,为岭南地区考古学确立了断代标尺;未被盗掘,保存完好,是科学发掘,因而对科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发掘后,在原地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对古墓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
1991年10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公布了全部材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研究南越国史、南越王墓的论著不断出现,把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历史的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广东地处岭南,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岭南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在土著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中原及各地优秀文化,并吸收海外文化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本地区文化。岭南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显示出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讲究实用的特点。研究历史,固然要靠传世的文献资料,但考古出土文物,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尤其是秦汉时期的岭南,文献资料十分缺乏,考古资料显得特别重要。本书就是通过南越文王赵眜墓出土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研究岭南文化的特色。
本书原是2002年3月广州市文化局、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广州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课题”之一。按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所依据的标准,该墓出土的一些文物,属于“标准一”,即“代表人类创造天才的一种杰出作品”,或“标准三”,即“为一种现存的或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提供独一无二的或至少是特别的见证”。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文化特点之多元性、兼容性的历史见证。
本书章由张荣芳负责;第二章由吴凌云负责;第三、四章由周永卫、吴凌云负责;第五章由周永卫负责。初稿写出之后,由周永卫负责统稿,后由张荣芳修改审定。课题组的负责人是张荣芳。
本书原为2011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州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南越国遗迹研究》中的一个部分,该书出版后,读者对南越王墓多元文化甚感兴趣,因此,特将此部分内容加以扩展,将配图换为高清彩图并独立成书,以飨广大读者,并希望读者从南越王墓的多元文化因素,更全面地了解岭南历史文化。
近二三十年来,广州发现西汉南越国遗迹多处。其中1983年6月,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目末 (又名赵胡,公元前137—前122年在位)墓葬,是一处重要遗迹。该墓出土1000余件(套)文物,为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与已发掘的汉初诸侯王墓比较,有其特殊价值:是岭南早的石室彩绘壁画墓;墓主在《史记》《汉书》中有传记,史事清楚,年代精确,为岭南地区考古学确立了断代标尺;未被盗掘,保存完好,是科学发掘,因而对科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发掘后,在原地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对古墓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
1991年10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公布了全部材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研究南越国史、南越王墓的论著不断出现,把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历史的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广东地处岭南,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岭南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在土著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中原及各地优秀文化,并吸收海外文化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本地区文化。岭南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显示出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讲究实用的特点。研究历史,固然要靠传世的文献资料,但考古出土文物,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尤其是秦汉时期的岭南,文献资料十分缺乏,考古资料显得特别重要。本书就是通过南越文王赵眜墓出土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研究岭南文化的特色。
本书原是2002年3月广州市文化局、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广州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课题”之一。按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所依据的标准,该墓出土的一些文物,属于“标准一”,即“代表人类创造天才的一种杰出作品”,或“标准三”,即“为一种现存的或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提供独一无二的或至少是特别的见证”。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文化特点之多元性、兼容性的历史见证。
本书章由张荣芳负责;第二章由吴凌云负责;第三、四章由周永卫、吴凌云负责;第五章由周永卫负责。初稿写出之后,由周永卫负责统稿,后由张荣芳修改审定。课题组的负责人是张荣芳。
本书原为2011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州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南越国遗迹研究》中的一个部分,该书出版后,读者对南越王墓多元文化甚感兴趣,因此,特将此部分内容加以扩展,将配图换为高清彩图并独立成书,以飨广大读者,并希望读者从南越王墓的多元文化因素,更全面地了解岭南历史文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