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目
录
总序
白春礼
本书序
苗德岁
作者分工
引言:走进古生物的世界
神奇的星球
演化中的生命
探秘古生物学
章:来自海洋的鱼
海口鱼:世界上的条鱼
大事件①:脊梁骨的起源
知识窗1:澄江生物群
曙鱼:为颌的起源带来曙光
中生鳗:恐龙时代的水中吸血鬼
全颌鱼:长了“新脸”的古鱼
专家讲故事(1)朱敏
大事件②:颌的出现
邓氏鱼:泥盆纪海洋的杀手
中华旋齿鲨:旋绕的利刃
飞鱼:长了“翅膀”的鱼
献文鱼:柴达木盆地干旱的见证
专家讲故事(2)张弥曼
杨氏鱼:改写教科书的古鱼
专家讲故事(3)张弥曼
拉蒂迈鱼:大洋中的“活化石”
第二章:登陆的两栖先锋
鱼石螈:长了四条腿的“鱼”
大事件③:由水登陆
中国螈:中国早的四足动物
初螈:中生代的娃娃鱼
专家讲故事(4)王原
辽蟾:恐龙时代的古蛙
专家讲故事(5)王原
第三章:爬行动物的世界
齿龟:世界原始的龟
专家讲故事(6)李淳
大事件④:羊膜卵的出现
南雄龟:史前的巨龟
喜马拉雅鱼龙:见证西藏的海陆变迁
大事件⑤:重返海洋
大凌河蜥:泥石流的殉难者
专家讲故事(7)王原
山西鳄:中生代的隐蔽杀手
准噶尔翼龙:中国早命名的翼龙
专家讲故事(8)汪筱林
大事件⑥:飞上蓝天
翼龙胚胎:翼龙产卵的证据
禄丰龙:中国龙
科学家丰碑:杨鐘健
知识窗2:什么是恐龙?
马门溪龙:世界长的脖子
知识窗3:中国的侏罗纪公园
原巴克龙:游龙归来的故事
青岛龙:出访世界的恐龙大使
切开的恐龙蛋:恐龙繁殖的秘密
专家讲故事(9)王强
窃蛋龙胚胎:洗清冤屈的要证
杨氏蛋:蛋与迹共存的珍品
近鸟龙:世界早的带羽毛恐龙
专家讲故事(10)徐星
知识窗4:燕辽生物群
大事件⑦:羽毛的演化
小盗龙:白垩纪的双翼滑翔机
专家讲故事(11)徐星
知识窗5:热河生物群
知识窗6:恐龙灭绝了吗?
第四章:羽翼飞天的鸟类
热河鸟:中国已知原始的鸟
专家讲故事(12)邹晶梅
知识窗7:鸟的演化
孔子鸟:早具喙的古鸟之一
会鸟:早会翱翔的大鸟
专家讲故事(13)周忠和
原羽鸟:原始的反鸟
燕鸟:食鱼的古鸟
专家讲故事(14)周忠和
中原鸟:能吃马的古鸟
专家讲故事(15)周忠和
第五章:哺乳动物的崛起
水龙兽:大陆漂移的证据
专家讲故事(16)李锦玲
西域肯氏兽:珍贵的化石“九龙壁”
中国尖齿兽:恐龙时代吃奶的小精灵
大事件⑧:哺乳动物的兴起
爬兽:能吃恐龙的哺乳动物
专家讲故事(17)王元青
翔兽:早会飞的哺乳动物
专家讲故事(18)王元青
尤因塔兽:长相凶恶的素食者
黄河象:写入小学课本的古象
锯齿虎:凶猛的史前大猫
专家讲故事(19)刘金毅
刃齿虎:悲伤的陷阱
知识窗8:濒危的王兽
巨鬣狗:凶悍的草原清道夫
专家讲故事(20)刘金毅
始猫熊:大熊猫的始祖
鼻雷兽:巨兽时代的来临
准噶尔巨犀:史前的陆生哺乳动物
专家讲故事(21)邱占祥
知识窗9:走出西藏的披毛犀
专家讲故事(22)邓涛
埃氏马:世界已知的马
专家讲故事(23)邓涛
和政羊:叫羊非羊的动物
肿骨鹿:头顶大角的古人类猎物
晓鼠:地球上的只鼠
硅藻鼠:一个灭绝类群的“复生”
专家讲故事(24)李传夔
第六章:人类的黎明
基猴:泄密的跟骨
专家讲故事(25)倪喜军
巨猿:消失的巨人
大事件⑨:人类的起源
北京直立人:珍宝的神秘消失
专家讲故事(26)吴新智
知识窗10:中国古人类的演化
专家讲故事(27)吴新智
手斧:古人类的重要工具
知识窗11:石器技术的演变
专家讲故事(28)高星
科学家丰碑:裴文中
石球:古人类捕猎的有力武器
小孤山人的项链:古人也爱美
知识窗12:大灭绝5 1 ?
第七章:看恐龙,到中国古动物馆
我们是谁
绿色和青色
中国恐龙五宝
走进标本馆
小达尔文俱乐部
导览图和其他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地质年代表
附录二
中国含古生物展陈的部分博物馆
索引
听化石讲述遥远的故事
看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
走进丰富多彩的古生物世界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在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过程中感知远古生命的传奇与不朽。一线古生物学家娓娓道来,让你在增长知识之余,还能了解许许多多化石背后的故事。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
这的确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你可以在聆听科学家亲口讲述化石背后的故事和欣赏化石之美的同时,走进神秘的古生物世界,去探索生命演化的真谛。
——孟庆金(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
万物生而有灵。古生物学家们的科研工作,让我们可以在化石的故事中,管窥地球上亿万年生命演化的进程,领会自然的神奇、生命的伟大和科学的妙趣。这也是科学队长一直以来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科学精神。
—— 科学队长CEO 纪中展
每个曾在这座星球上出现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每件珍藏在博物馆展厅里的化石,都值得凝视。
其实,它们都会说话,给我们讲述着生命长河中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循着化石的线索,去听它们的故事。
——朋朋哥哥(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
本书序
在世界(包括我国)的自然历史类博物馆中,中国古动物馆虽然算不上规模很大、历史很久,但却独具特色、闻名遐迩。因为它有一个在国际上名气很大、科研实力颇强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依托。但凡国际上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譬如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即原来的”大英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的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无一不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只有这样,它们的展览内容才能及时反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中国古动物馆也是如此;你手中的这本书向你所展现的,正是这一点–在我看来,它恰恰也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不少博物馆常常会标榜它们的所谓”镇馆之宝”,而中国古动物馆则所藏”宝贝”太多,很难做出选择。事实上,本书中所介绍的不少展品,若按通常标准,无疑均能称之为”镇馆之宝”!
它们是真正的稀世之宝,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专家们,常不远万里,竞相来观察、研究它们。我希望,你们到中国古动物馆参观、面对这些标本时,能够牢牢记住这一点。这也算作是我所介绍的有关中国古动物馆”背后的故事”之一吧。
同时,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世界上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一般认为,自然历史博物馆起源于18 世纪的法国;博物学百科全书《自然史》的作者布封,于1739 年7 月26 日,被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正式任命为皇家植物园总管。布封在执掌皇家植本书序物园近半个世纪中,广为收集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矿物等博物学标本,皇家植物园内的众多”奇珍柜”(cabinet of curiosities),便是后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雏形。法国大革命之后,新政府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及至19 世纪,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外大规模扩张,殖民主义者以及博物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带回在当地采集的五花八门的博物学标本。这也是近代欧洲博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德国的洪堡、英国的达尔文与华莱士,便是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博物学家代表人物。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那位写过《进化论与伦理学》(即严复所译《天演论》)的英国解剖学家赫胥黎,也是当时负盛名的博物学家之一。为了与强大的宗教势力分庭抗礼,他与其同事们几乎以”宗教般”的热情,来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按照科学史家鲁斯(Michael Ruse)的说法,他们甚至为其”新宗教”建造了”教堂”,不过他们没有称其为教堂
,而是叫作”博物馆”罢了。通常信教的人,一家大小会在星期天上午去教堂”做礼拜”,而赫胥黎一帮人则鼓励大家星期天下午携全家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各种引人入胜的化石展品–因为这些化石都是生物演化的实证。也正是差不多同一时期,美国的古生物学家们开始在美国西部发掘出那些奇奇怪怪的史前动物化石,譬如:背负棘板的剑龙、生有四个脚趾的小马–始祖马等等。此后,大大小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在美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建了一座办公大楼,并借机在新楼外侧专辟空间、建立了对外开放的中国古动物馆,以推进科普工作。近十多年来,在所领导和全所职工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王原及其众多小伙伴们的辛勤努力,不仅各展馆”旧貌换新颜”,而且包括”小达尔文俱乐部”在内的各种科普活动,也办得风生水起、多姿多彩。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现在王原与他的小伙伴又编著了这本集导览与科普于一体的好书。我在此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我相信,已经参观过中国古动物馆的读者朋友们,这本书定能温故知新,很可能还想”二进宫”、”三进宫”……再访中国古动物馆。尚未参观过中国古动物馆的读者朋友们,读了这本书,定会激起你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欲望,计划尽快去参观中国古动物馆。我想,届时你们已经做足了功课,持此一书在手,连解说导游都不需要,便可按图索骥并能如数家珍,没准儿还会引来游客中许多羡慕的目光呢!
后,我衷心期望:喜欢这本书以及眷顾中国古动物馆的朋友们,今后会继续大力支持我们的事业,谢谢!
苗德岁
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2018.4.1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