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876431
内容简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发展五十年(1964~2014年)》共分六篇,逐篇总结了50年来亚林所各方面发展历程、成就。一是发展历程篇,从前身、亚林站、亚林所三个时期讲述了从1956年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科学研究篇,分述了7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三是科技贡献篇,总结了重要贡献、服务地方及主要成果等方面的工作;四是支撑平台篇,从人才队伍、平台、条件建设、产业、管理体系等方面综合概述了支撑平台;五是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篇,介绍了党的建设、群团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亚林精神;六是亚林人物篇,介绍了自1964年建所至今历年入所人员基本情况。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信息展示于大事记和附录之中。
目 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篇 发展历程
章 亚林前身(1956—1963年)
节 曲折变迁
第二节 科研起步
第二章 亚林站时期(1964~1978年)
节 亚林站建立(1964~1966年)
第二节 逆境前行(1966~1978年)
第三章 亚林所时期(1978—2014年)
节 恢复建设(1978~1991年)
第二节 稳步前进(1992—2001年)
第三节 改革发展(2002~2014年)
第二篇 科学研究
第四章 竹类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五章 林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六章 经济林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七章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八章 森林保护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九章 生态环境研究
节 森林生态研究
第二节 湿地生态研究
第三节 石漠化生态治理研究
第四节 人居环境工程研究
第五节 林业生态工程研究
第十章 森林生物资源利用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三篇 科技贡献
第十一章 重要贡献
节 支撑竹产业蓬勃发展
第二节 支撑南方松杉和珍贵树种良种生产
第三节 支撑国家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
第四节 支撑油茶产业发展
第五节 促进或支撑茶花产业发展
第六节 支撑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
第七节 支撑健康森林建设
第八节 引领松花粉产业发展
第十二章 服务地方
节 典型区域合作
第二节 院省合作
第三节 科技特派员
第十三章 主要成果介绍
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性获奖成果介绍
第三节 主要科技成果一览表
第四篇 支撑平台
第十四章 人才与团队建设
节 职工队伍建设
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
第三节 博士后工作
第十五章 科技平台建设
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第三节 科技支撑与服务平台体系
第四节 种质资源平台体系
第五节 信息服务与学会组织体系
第十六章 科技产业
节 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松花粉产业
第三节 花卉产业
第四节 林木种苗产业
第十七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节 合作研究
第二节 学术交流
第三节 引智基地及创新团队
第四节 对外援助
第十八章 管理体系建设
节 组织机构变迁
第二节 科研管理
第三节 人事教育管理
第四节 财务与资产管理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管理
第六节 后勤管理
第十九章 条件保障建设
节 建所初期基本配备
第二节 科学春天快速发展
第三节 适应改革巩固提高
第四节 合理定位全面提升
第五篇 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十章 党的建设
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
第三节 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第二十一章 群团工作
节 工会委员会
第二节 妇女委员会
第三节 共青团
第四节 离退休工作
第五节 研究生党建与研究生分会
第二十二章 统一战线工作
节 民主党派工作
第二节 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工作
第二十三章 亚林精神
节 亚林精神的形成
第二节 亚林精神的内涵
第三节 亚林精神的传承
第六篇 亚林人物
大事记
附录
附表1 亚林所历任行政领导班子成员
附表2 亚林所历任党组织主要领导
附表3 亚林所历届学术委员会人员
附表4 亚林所历届工会委员会、共青团、妇女委员会人员
附表5 亚林所下设组织机构及负责人
附表6 亚林所获有突出贡献奖的中青年专家名单
附表7 亚林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
附表8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亚林所首席专家及资深专家名单
附表9 亚林所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名单
附表10 亚林所获所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附表11 亚林所历年研究生招生名录
附表12 亚林所承担的主要项目
附表13 亚林所获得的授权专利
附表14 于亚林所期间主编、副主编出版主要著作
编后记
序二
前言
篇 发展历程
章 亚林前身(1956—1963年)
节 曲折变迁
第二节 科研起步
第二章 亚林站时期(1964~1978年)
节 亚林站建立(1964~1966年)
第二节 逆境前行(1966~1978年)
第三章 亚林所时期(1978—2014年)
节 恢复建设(1978~1991年)
第二节 稳步前进(1992—2001年)
第三节 改革发展(2002~2014年)
第二篇 科学研究
第四章 竹类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五章 林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六章 经济林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七章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八章 森林保护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九章 生态环境研究
节 森林生态研究
第二节 湿地生态研究
第三节 石漠化生态治理研究
第四节 人居环境工程研究
第五节 林业生态工程研究
第十章 森林生物资源利用研究
节 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科发展成就
第三节 学科发展展望
第三篇 科技贡献
第十一章 重要贡献
节 支撑竹产业蓬勃发展
第二节 支撑南方松杉和珍贵树种良种生产
第三节 支撑国家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
第四节 支撑油茶产业发展
第五节 促进或支撑茶花产业发展
第六节 支撑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
第七节 支撑健康森林建设
第八节 引领松花粉产业发展
第十二章 服务地方
节 典型区域合作
第二节 院省合作
第三节 科技特派员
第十三章 主要成果介绍
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性获奖成果介绍
第三节 主要科技成果一览表
第四篇 支撑平台
第十四章 人才与团队建设
节 职工队伍建设
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
第三节 博士后工作
第十五章 科技平台建设
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第三节 科技支撑与服务平台体系
第四节 种质资源平台体系
第五节 信息服务与学会组织体系
第十六章 科技产业
节 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松花粉产业
第三节 花卉产业
第四节 林木种苗产业
第十七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节 合作研究
第二节 学术交流
第三节 引智基地及创新团队
第四节 对外援助
第十八章 管理体系建设
节 组织机构变迁
第二节 科研管理
第三节 人事教育管理
第四节 财务与资产管理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管理
第六节 后勤管理
第十九章 条件保障建设
节 建所初期基本配备
第二节 科学春天快速发展
第三节 适应改革巩固提高
第四节 合理定位全面提升
第五篇 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十章 党的建设
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
第三节 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第二十一章 群团工作
节 工会委员会
第二节 妇女委员会
第三节 共青团
第四节 离退休工作
第五节 研究生党建与研究生分会
第二十二章 统一战线工作
节 民主党派工作
第二节 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工作
第二十三章 亚林精神
节 亚林精神的形成
第二节 亚林精神的内涵
第三节 亚林精神的传承
第六篇 亚林人物
大事记
附录
附表1 亚林所历任行政领导班子成员
附表2 亚林所历任党组织主要领导
附表3 亚林所历届学术委员会人员
附表4 亚林所历届工会委员会、共青团、妇女委员会人员
附表5 亚林所下设组织机构及负责人
附表6 亚林所获有突出贡献奖的中青年专家名单
附表7 亚林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
附表8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亚林所首席专家及资深专家名单
附表9 亚林所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名单
附表10 亚林所获所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附表11 亚林所历年研究生招生名录
附表12 亚林所承担的主要项目
附表13 亚林所获得的授权专利
附表14 于亚林所期间主编、副主编出版主要著作
编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