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41903
内容简介
《牧区民生发展报告: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按照“问题导向”原则,依据牧民反应强烈程度、对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强弱等因素,共整理出了目前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问题领域存在的十大问题:牧民收入增长趋缓、牧民就业难、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财政补贴失衡与牧区金融服务落后、牧区社会管理问题、牧区生态保护问题、牧民组织化问题、牧区土地流转问题、牧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的衍生问题。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政策建议和思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提高牧区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增进牧区民生福祉,保护牧区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将有效助推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牧区民生发展报告: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目 录
章 牧区民生发展的特殊性及重要意义
节 牧区民生发展的丰富内涵
一、民生的内涵与外延
二、牧区民生发展的特点
三、牧区民生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节 牧区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公平正义是实现民生发展的终目标
二、民族团结是民生发展的前提
三、民生发展有利于边疆稳定
四、可持续是民生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牧区民生发展的战略
一、牧区民生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民生发展政策
三、总书记讲话精神与“8337”发展思路的关系
四、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把握好的重点问题
五、内蒙古自治区民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机遇
节 牧区民生发展的丰富内涵
一、民生的内涵与外延
二、牧区民生发展的特点
三、牧区民生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节 牧区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公平正义是实现民生发展的终目标
二、民族团结是民生发展的前提
三、民生发展有利于边疆稳定
四、可持续是民生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牧区民生发展的战略
一、牧区民生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民生发展政策
三、总书记讲话精神与“8337”发展思路的关系
四、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把握好的重点问题
五、内蒙古自治区民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机遇
第二章 牧区民生发展的相关理论
节 公共物品理论
一、理论核心内容
二、公共物品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二节 宏观调控理论
一、理论介绍
二、宏观调控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 生态公民权
一、理论介绍
二、“生态公民”概念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四节 民生经济学
一、理论核心思想
二、民生经济学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应用
第五节 政府行为理论
一、理论核心思想
二、政府行为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理论核心思想
二、公共选择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七节 政府职能理论
一、理论介绍
二、政府职能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八节 社会保障理论
一、理论介绍
二、社会保障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第九节 福利经济学理论
一、理论介绍
二、福利经济学理论在牧区民生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
第三章 牧区民生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章 对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民生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民生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前 言
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牧区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牧区工作做出过重要决策和部署,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政策文件,是中央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发展而制定的政策,对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方,拥有全国的天然牧场,牧区面积有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牧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牧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牧区有许多牧民家庭生产、生活较困难,主要靠国家禁牧补贴生活,收入增长趋缓;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明显不足,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转移牧民就业尤为困难;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牧区贫富差距较大,贫困牧户人口仍占较大比例,“三牧”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精准扶贫进程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临近,加快牧区的民生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已成为现实中的重要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方,拥有全国的天然牧场,牧区面积有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牧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牧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牧区有许多牧民家庭生产、生活较困难,主要靠国家禁牧补贴生活,收入增长趋缓;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明显不足,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转移牧民就业尤为困难;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牧区贫富差距较大,贫困牧户人口仍占较大比例,“三牧”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精准扶贫进程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临近,加快牧区的民生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已成为现实中的重要任务。
在线试读
《牧区民生发展报告: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
一、民生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很早就存在“民生”这个概念。《左传·宣公十二年》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对“民生”的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近现代,孙中山先生将民生主义作为拯救中华民族的治国理念,他在《民生主义》一文中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很早也开始关注民生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具体任务不同,对民生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对“民生”这个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表述,主要存在五种观点:,民生是指跟老百姓过日子相关的所有问题,学者郑杭生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民生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民生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而与广大群众生存与发展间接相关的、非基本的问题不包括在内。第三,应从关注民生主体的角度来把握其内涵,离开吃穿住行,脱离多数人的生计来谈论民生,只会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第四,民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该从发展的维度去理解。在不同社会和相同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广大民众对民生的期望和诉求各不相同,因而民生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该观点同时把民生内容分为两个发展阶段:阶段的民生是对基本生活资料的获得以及对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第二阶段的民生是不断提高民众的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第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从国家管理和政策制定角度提出我国民生问题的核心以及改善民生亟须解决的方面,这一说法被相当数量的文章直接引述为民生概念。这也是我们党正式提出、使用“民生概念”的开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指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书记的“民生观”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原则性、实惠性、持久性,在具体层面上涵盖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60项改革中,有18条是关乎民生的,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等”。在住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同时明确了住房供应体系“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政府对人民做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在就业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把就业的蛋糕做大。在养老方面,“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养老保障问题指明了美好前景。
《牧区民生发展报告: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认为,牧区民生是指与牧民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如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具体来说,民生问题由高到低呈现出递进的两个层面的内容。
……
一、民生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很早就存在“民生”这个概念。《左传·宣公十二年》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对“民生”的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近现代,孙中山先生将民生主义作为拯救中华民族的治国理念,他在《民生主义》一文中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很早也开始关注民生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具体任务不同,对民生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对“民生”这个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表述,主要存在五种观点:,民生是指跟老百姓过日子相关的所有问题,学者郑杭生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民生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民生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而与广大群众生存与发展间接相关的、非基本的问题不包括在内。第三,应从关注民生主体的角度来把握其内涵,离开吃穿住行,脱离多数人的生计来谈论民生,只会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第四,民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该从发展的维度去理解。在不同社会和相同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广大民众对民生的期望和诉求各不相同,因而民生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该观点同时把民生内容分为两个发展阶段:阶段的民生是对基本生活资料的获得以及对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第二阶段的民生是不断提高民众的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第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从国家管理和政策制定角度提出我国民生问题的核心以及改善民生亟须解决的方面,这一说法被相当数量的文章直接引述为民生概念。这也是我们党正式提出、使用“民生概念”的开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指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书记的“民生观”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原则性、实惠性、持久性,在具体层面上涵盖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60项改革中,有18条是关乎民生的,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等”。在住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同时明确了住房供应体系“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政府对人民做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在就业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把就业的蛋糕做大。在养老方面,“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养老保障问题指明了美好前景。
《牧区民生发展报告: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认为,牧区民生是指与牧民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如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具体来说,民生问题由高到低呈现出递进的两个层面的内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