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874543
编辑推荐
鲁绍伟、饶良懿、靳爱仙编著的《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碳通量测算技术研究》以长期和大量的**手观测资料和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调查和涡度相关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河南西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量和碳平衡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科学评价杨树人工林的碳汇效益,为政府决策和碳汇贸易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分析杨树人工林的环境控制机制并建立模型,对于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估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目 录
序
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山
1.3.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甲尸
1.3.2 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1.3.3 研究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地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 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
2.1.5 水文
2.2 研究地社会经济概况
2.3 实验区基本情况
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杨树人工林碳通量研究
3.1.2 杨树人工林土壤碳通量研究
3.1.3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3.2研究方法
3.2.1 基于涡度相关法测算杨树人工林碳通量
3.2.2 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测定研究方法
3.2.3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区环境因子变化特征
4.1 温度
4.2 饱和水汽压差和空气相对湿度
4.3 土壤含水量与年内降水量
4.4 光合有效辐射
4.5 小结
5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
5.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动态及其环境控制
5.1.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5.1.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1.3 环境因子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5.1.4 小结
5.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动态及其环境控制
5.2.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5.2.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2.3 环境因子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5.2.4 小结
5.3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环境控制
5.3.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5.3.2 特殊天气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5.3.3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4 环境因子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的影响
5.3.5 小结
6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通量研究
6.1 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CO2通量
6.1.1 林下4种不同植被覆盖土壤CO2通量
6.1.2 林下3种土地处理方式土壤CO2通量
6.1.3 小结
6.2 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模式土壤CO2通量
6.2.1 冬小麦生长期农林复合模式土壤CO2通量
6.2.2 麦地撂荒期农林复合模式土壤CO2通量
6.2.3 小结
6.3 林外农耕地土壤CO2通量分析
6.3.1 冬小麦生长期农耕地土壤CO2通量
6.3.2 玉米生长期农耕地土壤CO2通量
6.3.3全年土壤CO2通量
6.3.4 小结
6.4 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和林外农耕地土壤CO2通量比较
6.4.1 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和农耕地综合土壤CO2通量比较
6.4.2 农林复合小麦地和农耕小麦地土壤CO2通量比较
6.4.3 小结
6.5 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5.1 土壤CO2通量与微观因子
6.5.2 土壤CO2通量与宏观因子的关系
6.5.3 小结
7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7.l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7.1.1 杨树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研究
7.1.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7.1.3 小结
7.2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响应
7.2.1 植被层碳储量年际变化
7.2.2 土壤层碳储量季节变化
7.2.3 土壤碳储量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7.2.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山
1.3.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甲尸
1.3.2 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1.3.3 研究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地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 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
2.1.5 水文
2.2 研究地社会经济概况
2.3 实验区基本情况
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杨树人工林碳通量研究
3.1.2 杨树人工林土壤碳通量研究
3.1.3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3.2研究方法
3.2.1 基于涡度相关法测算杨树人工林碳通量
3.2.2 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测定研究方法
3.2.3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区环境因子变化特征
4.1 温度
4.2 饱和水汽压差和空气相对湿度
4.3 土壤含水量与年内降水量
4.4 光合有效辐射
4.5 小结
5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
5.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动态及其环境控制
5.1.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5.1.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1.3 环境因子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5.1.4 小结
5.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动态及其环境控制
5.2.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5.2.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2.3 环境因子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5.2.4 小结
5.3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环境控制
5.3.1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5.3.2 特殊天气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5.3.3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4 环境因子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的影响
5.3.5 小结
6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通量研究
6.1 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CO2通量
6.1.1 林下4种不同植被覆盖土壤CO2通量
6.1.2 林下3种土地处理方式土壤CO2通量
6.1.3 小结
6.2 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模式土壤CO2通量
6.2.1 冬小麦生长期农林复合模式土壤CO2通量
6.2.2 麦地撂荒期农林复合模式土壤CO2通量
6.2.3 小结
6.3 林外农耕地土壤CO2通量分析
6.3.1 冬小麦生长期农耕地土壤CO2通量
6.3.2 玉米生长期农耕地土壤CO2通量
6.3.3全年土壤CO2通量
6.3.4 小结
6.4 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和林外农耕地土壤CO2通量比较
6.4.1 杨树人工林、农林复合和农耕地综合土壤CO2通量比较
6.4.2 农林复合小麦地和农耕小麦地土壤CO2通量比较
6.4.3 小结
6.5 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5.1 土壤CO2通量与微观因子
6.5.2 土壤CO2通量与宏观因子的关系
6.5.3 小结
7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7.l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7.1.1 杨树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研究
7.1.2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7.1.3 小结
7.2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响应
7.2.1 植被层碳储量年际变化
7.2.2 土壤层碳储量季节变化
7.2.3 土壤碳储量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7.2.4 小结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