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613687
《百年潮人在上海(套装1-2册)》记载百年来潮人在上海的脚步和光荣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瞻仰,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潮汕人在上海的奋斗历程。譬如今天出席大会的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先生,他是我们潮人的杰出代表,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受到人们的尊重。还有经纬集团的董事长陈经纬先生,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先生,“姚记扑克”的姚文琛先生……他们都是卓越的企业家,在上海都很有知名度。我们尊敬他们,因为他们在上海,在这片陌生却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他们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多少年来,始终有一大批优秀人士,他们默默无闻,活跃在上海各条战线,这是我们潮人在上海的骄傲。
《百年潮人在上海1》
潮汕精神的未来在青年(代序)
缅怀篇(选自方小兰策划、周晓主编之《潮人先辈在上海》)
上海“左联”潮籍作家群(朱家)
郑正秋:一代艺宗 潮人之光(宗河)
蔡楚生:奋斗与辉煌(朱家 陈琳)
陈波儿:明星·战士(朱家 陈琳)
冯铿:岭上寒梅 胸中热血(培根)
潮州音乐在上海(林夏)
旅沪潮人创办上海贫儿教养院(培根)
上海潮州和济医院廿五载(石干 刘咏兰)
糖行、钱庄与押当(宋钻友)
郭子彬、郑培之与鸿裕、鸿章两厂(石干)
潮人抽纱行业与印花手帕业(石干 刘咏兰)
“老婆饼”与“茶食泰斗”(石干)
上海潮州会馆历略(周晓)
潮州旅沪同乡会的成立与发展(林夏)
会长篇
王亚夫:誉载潮汕 建功沪上(周晓)
(、二届会长,1989-1999年)
李春涛:一心为了“上海大变样”(卢方)
(第三届会长,1999-2004年)
刘育长:转型中稳扎稳打的潮汕人(陈沛转)
(第四届会长,2005-2009年)
陈振鸿:忙碌在国际大都市(宋宁华)
(第五届会长,2009-)
党政篇
郑惠强:一颗平常心,多做不寻常事(姚丽萍)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杰富:百年老城区“垦荒牛”(郑惠民)
许涤新:理论界的经济雄才(敬忠文)
吴盛裕:开创房改金融(林佳)
陈才麟:积极进取的“潮二代”(郭慧纯)
周修翼:一生守卫在“上海电力”(陈依佳)
周厚文:心底诚实天地宽(习慧泽)
周勤庭:搭建沪汕之桥(金立恂)
郑韶:且行且探索(陈若云)
郑健龄:恪尽职守的“经济卫士”(陈若云)
侯旅适: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尹学尧)
胡志远:勤勉 律己 奉公(许椰惜)
郭大同:谦逊实干 古道热肠(陈沛转)
黄瑞玲:一直走在“服务”的路上(许珂)
谢天寿:心系上海医药行业(杨清銮)
詹益庆:将一生奉献给党(许椰惜)
《百年潮人在上海2》
经济篇(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兴松:踏准商海节拍的弄潮儿(习慧泽)
卢泽明:金明集团与他的潮州路(黄顺声)
正大:浦江破浪扬帆前行(陈向阳)
许礼民、蔡钦源:“要做就要做!”(习慧泽)
许怀捷:闯荡上海,不忘潮汕精神(陈丽伟)
许宜豪:电工变身物流业掌门人(李传科)
张创增:创宏的旅程(陈曙光)
李松坚:传承信念创意明园(陈向阳)
李修章:旧上海打开国产纸销售人(李秀松等)
李焯麟:车轮永向前(尹学尧)
苏岳波:缔美石材在上海(洪苏骏)
陈志强:以金融知识服务潮汕商帮(陈丽伟)
陈佳铭: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路人(徐美香)
陈昇明:希望的晨光(陈向阳)
陈经纬:追梦中尽显风采(陈向阳)
陈跃:个人理财服务领域的开拓者(李元)
林进源:“金城隍庙”品牌掌门人(司徒志勋)
林振雄:全通从上海出发(陈向阳)
罗康瑞: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陈向阳)
郑育健:粤商新锐在上海(冯扬天)
姚文琛:让中国扑克品牌走向世界(陈向阳)
姚钧舜:用心血浇灌出七朵“白玉兰”(林章豪)
柯树泉:太安堂在文化中举业(陈鸿雁)
洪荣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司徒志勋)
赵增杰:资本与文定创意共舞(李传科)
赵德华:爱拼才会赢(司徒志勋)
翁锦明:播种“生态农庄”梦(蔡子华)
郭卓钊:商海新星(陈向阳)
黄谦:三届世博会中的(陈向阳)
黄朝栋:在商海搏击中奋起(林介俊)
詹明哲:义兴公司的上海发展之路(简弘宙)
蔡彤:让“雅本”走向世界(陈向阳)
魏舒明:在金融大海中创新(方晓微)
科教卫篇(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钦荣:从学生到大学党委书记(陈向阳)
方小兰:红色人生(许椰惜)
刘佐鸿:教育·改革·奉献(许椰惜)
刘利民:“学、思、钻、干”的人生(陈怡航)
许树长:行走医途感受生命(黄晓铨)
余凯扬:传承的更是乡情(黄梓灿)
吴楚武: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林佳)
张尚武:城市规划中的人生探索(黄晓铨)
李秀松:追求厚德仁术(黄晓铨)
李基深:五十年的传承与坚持(黄梓灿)
连希俊:“人生三部曲”(金立恂)
邹剑秋:理想与信念是毕生动力(杨清銮)
陈作义:辛勤耕耘在科研岗位上(陈重伊)
陈章亮:为解放思想鼓与呼(尹学尧)
……
文化篇
劳模英雄篇
综合篇(按姓氏笔画为序)
后记
★我们上海潮汕联谊会决定编辑、出版一套《百年潮人在上海》的书籍,记载百年来潮人在上海的脚步和光荣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瞻仰,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潮汕人在上海的奋斗历程。
——上海潮汕联谊会会长陈振鸿
《百年潮人在上海(套装1-2册)》:
拍完《难夫难妻》,依什尔突然宣布:手头胶片用完了。这时欧洲诸国正在酝酿世界大战,海运滞阻,电影胶片何时到港,谁也说不准。影片停拍就意味着薪水停发,各谋生活。郑正秋不同意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去找经营三、张石川商量,他们一个装穷不管,一个真穷,管不了。郑正秋不能眼看16个专程投奔他而来的演职员流落街头,经反复思量,决定:一、供吃供住,负责大家的生活;二、成立新民新剧研究所,组织伶入学习文化,交流琢磨表演艺术,或去寺庙、市井体验生活。
三个月过去了,电影胶片杳无音讯。郑正秋为供养新剧研究所人员(初的16人已增至20余人)衣、食、住,已陷于由妻子上当铺当衣物、首饰的窘境。何以为继?演员们决心开演新剧。他们脑子里储存的新剧剧目,不消费劲就能凑个一箩筐。可当时的上海正是新剧剧坛不景气的时期:辛亥革命失败了,附丽于革命的新剧不可避免地遭到军阀统治的镇压。一些社团被迫解散,另一些社团离开上海,对革命极度失望的百姓也厌倦了徒然呼喊革命口号而找不到出路的新剧。
郑正秋决定另辟蹊径。当年曾和他一度在《民立报》共事的章士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浮上心头:《难夫难妻》的受欢迎更坚定了他以戏剧教化社会的信念。郑正秋从自己比较熟悉的家庭伦理剧入手,埋头创作了《苦丫头》、《奶娘怨》,后又将两剧合并,改为长篇新剧《恶家庭》,同时正式组建新民新剧社。《恶家庭》以丫头阿蓬、女佣小妹的不幸命运为线索,编织了一个曲折离奇的罪恶故事,善良的卑贱者(阿蓬、小妹)与罪恶的高贵者(主人、官僚卜静丞)在剧中形成尖锐对立,折射出社会的黑暗侧面,形成一种独特的“劝世”戏剧。
起初,《苦丫头》、《奶娘怨》演出时,新剧不景气的阴霾犹存,观众寥落,及至《恶家庭》登场,竟座无虚席,连过道也挤满了人。几出戏郑正秋自己也参加演出,先后饰演过卜静丞、奶娘、小妹等角色,展现了他戏路宽广的表演才能。他饰小妹一角(当时女角都由男演员扮演),一出场,那身装束,那副神态,那一口地道的浦东话,就博得一阵响亮的掌声。《恶家庭》演出的成功,令“整个舆论转变了对新剧的态度,由否定变为肯定,由指斥变为赞扬”。‘《申报》、《新闻报》、《时报》、《民报》等,纷纷报道”,“并因此重倡新剧”,称“新剧之感人,胜于旧剧万倍”。继新民社打开新剧沉寂的局面之后,一系列新剧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萌发,组建起来。话剧史上所称“甲寅中兴”的局面,于是出现。郑正秋则是公认的“甲寅中兴”人。自此,郑正秋从剧评人转为集编导演于一身的新剧艺人;他从理论上提倡新剧进而亲自实践,踏上了一条充满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的坎坷的新剧艺术之路。这一上路就是十年。
十年,郑正秋以不计利害,仗义扶困的义举为开端,却也遭遇过友人的不义和暗算:张石川在经营三指派下以重金利诱10余新民社骨干不辞而别投靠经、张的民鸣社,致新民社差点开不了场。十年,郑正秋经历过新民舞台(新民社改组后名称)被迫并人民鸣社的无奈,也对经营三执意上演恭维“袁大总统”的连台本戏作过坚决的斗争:他针锋相对,饱蘸血泪连夜创作连夜赶排了揭露袁世凯罪恶,描写人民在军阀统治下苦难生活的新剧《隐痛》。他不顾经营三、张石川的一再阻止,坚持在上海正式演出,并在剧名前面冠以“警世时事新剧”,写明“凡爱国志士,不可不看”,表现了他关心现实政治,敢于为正义而斗争的大无畏的品格。十年,郑正秋曾因为同意内容恶俗的《果报录》演出三天而遭到友人、观众的愤然指责,也曾因演出《隐痛》而受到观众的舍身保护。那是在武汉,他正在台上声泪俱下痛斥袁世凯的罪恶,当地军宪冲进剧场要抓捕他,全仗观众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终人流步步进逼把军宪赶出剧场。
十年,郑正秋创作、改编新剧达百余部,有旨在劝善惩恶的一系列家庭剧,如《恶家庭》、《义丐武训》、《义弟武松》等,揭露抨击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系列剧《窃国贼》、《退位》、《祸国将军》……歌颂革命精神的人物传记剧《秋瑾》(又名《徐锡麟秋瑾合传》)、《蔡锷》、《石家庄》、《桃源痛》(写宋教仁投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宋系湖南桃源人,故名),现实题材剧和革命事件剧,如响应五四运动、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新青年》,写辛亥革命的《光复武昌》,等等。郑正秋研究者谭春发将这类剧作归为“教育主义的”,它们体现着郑正秋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他剧作的主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