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307070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理论力学》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是根据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共二十章,主要分为基础篇和专题篇。基础篇包括静力学(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运动学(点的运动、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和动力学(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三部分;专题篇包括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碰撞、振动力学、分析力学基础。《理论力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科类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教的电大、函授大学、职工大学和自学考试教材,还可供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复习参考及教师教学参考使用。
目 录
前言第一篇 基础篇绪论静力学引言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第一节 静力学概述第二节 力与静力学公理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力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第一节 平面力对点之矩第二节 平面力偶系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第一节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第二节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第三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五章 空间力系第一节 空间汇交力系第二节 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第三节 空间力偶系第四节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第五节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六章 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一节 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第二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小结思考题习题运动学引言第七章 点的运动学第一节 矢量法第二节 直角坐标法第三节 自然法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八章 刚体的简单运动第一节 刚体的平行移动第二节 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第三节 轮系的传动比第四节 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九章 点的合成运动第一节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第二节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第三节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第四节 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第一节 刚体的平面运动及其简化第二节 刚体平面运动方程第三节 平面图形内任一点速度分析第四节 平面图形内任一点加速度分析第五节 综合运动分析方法与计算小结思考题习题动力学引言第十一章 质点动力学第一节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第二节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第三节 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二章 动量定理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动量定理第三节 质心运动定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三章 动量矩定理第一节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第二节 转动惯量和平行轴定理第三节 动量矩定理第四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第五节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第六节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第一节 力的功第二节 动能第三节 动能定理第四节 功率、功率方程和机械效率第五节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节 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例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五章 达朗贝尔原理第一节 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第二节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第三节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第四节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约束力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六章 虚位移原理第一节 约束虚位移虚功理想约束第二节 虚位移原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二篇 专题篇第十七章 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专题第一节 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第二节 非惯性系中质点的动能定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八章 碰撞专题第一节 碰撞现象及基本特征第二节 用于碰撞过程中的基本定理第三节 恢复因数第四节 碰撞问题第五节 碰撞冲量对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作用撞击中心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十九章 振动力学专题第一节 振动的概念第二节 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第三节 固有频率的几种求法第四节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第五节 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受迫振动第六节 单自由度系统有阻尼受迫振动第七节 隔振理论第八节 两个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第九节 两个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动力减振器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二十章 分析力学基础专题第一节 广义坐标和自由度第二节 广义力及广义坐标下的质点系的平衡条件第三节 动力学普遍方程第四节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第五节 拉格朗日方程的初积分第六节 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小结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前 言
本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8年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主要特色如下: (1)指导思想。 本书作为非力学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尝试,采取了“高、宽、新、活、宜”的原则,即高视点选择经典内容,努力拓宽知识面,尽力反映新科技发展概况,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内容的难度较适宜。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的理论力学教材或参考书。 (2)结构体系。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专题篇,基础篇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专题篇包括第一、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机械振动力学基础、碰撞原理、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方程等内容。本书注重对学生的建模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编写特点。 在每章前首先阐述学习要点、知识结构框架,针对具体章节内容选择典型例题,一题多解,并针对重点进行小结,此外在例题和习题选题时也考虑了部分学生的考研需要。 (4)教材模块化: 为便于不同学时的课程选用,教材内容以多学时课程基本要求为限,在章节安排上,考虑同时便于中学时和少学时课程使用。 (5)其他特点。 本书在编写思想、体系安排、内容取舍上,力求最大限度地适应工科类各专业学习该课程和后续课程的需要;体现精讲经典,加强近代,增加应用,反映前沿,解决现实问题的特色;内容完整紧凑,难度适中,便于组织教学;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工科类专业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本书由黑龙江科技学院刘宝良任主编,黑龙江科技学院闫龙海、孙立红及东北林业大学崔高航任副主编。刘宝良编写第一~六章;闫龙海编写第七、八章,第十四~十六章,第二十章;孙立红编写第九~十三章;崔高航编写第十七~十九章;黑龙江科技学院南景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李文涛、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薛红锐参与了编写。全书由刘宝良统稿,由王建国教授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