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80772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城市与人”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全面探讨了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对策。本书不仅考察了城市与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城市化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和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与难题;而且,重点探讨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与结构转型所引发的价值观念变迁、“城市认同”困境以及“城市异化”现象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且,从以人为本的维度,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深入分析、制度建设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诸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本书不仅有助于拓展城市化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对构建和谐城市的发展理念,提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 录
序
导言 城市化: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必然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作为物质与观念样式的城市
一、城市的本质
二、城市的功能
三、城市的形态分类
第二节 作为现代化演进方式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多重维度
二、城市化的支撑物
第二章 城市化:演进、建构与偏失
第一节 不同历史境遇中的城市化
一、资本主义过程与发达国家城市化
二、后发国家城市化的历史亏缺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
一、最初的“城”与“市”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之轭
第三节 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起点: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二、新中国的城市化历程
第四节 新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难题
一、工业化基础薄弱
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
三、城乡二元结构
四、发展的非均衡性
第三章 线形关系中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一般规律
二、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辩证互动
第二节 经济发展、城市化与政府的作用
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例
二、东亚后发国家:以韩国为例
第三节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
一、缓慢、迟滞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新特点
二、动力机制与基本问题
第四章 社会转型、观念变迁与城市认同困境
第一节 传统社会及其观念模式
一、小块土地耕作
二、聚族而居与家族观念
三、无变迁的社会与“礼治秩序”
四、“长老统治”与“差序格局”
……
第五章 城市化与城市异化
第六章 求索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城市化: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必然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作为物质与观念样式的城市
一、城市的本质
二、城市的功能
三、城市的形态分类
第二节 作为现代化演进方式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多重维度
二、城市化的支撑物
第二章 城市化:演进、建构与偏失
第一节 不同历史境遇中的城市化
一、资本主义过程与发达国家城市化
二、后发国家城市化的历史亏缺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
一、最初的“城”与“市”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之轭
第三节 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起点: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二、新中国的城市化历程
第四节 新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难题
一、工业化基础薄弱
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
三、城乡二元结构
四、发展的非均衡性
第三章 线形关系中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一般规律
二、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辩证互动
第二节 经济发展、城市化与政府的作用
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例
二、东亚后发国家:以韩国为例
第三节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
一、缓慢、迟滞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新特点
二、动力机制与基本问题
第四章 社会转型、观念变迁与城市认同困境
第一节 传统社会及其观念模式
一、小块土地耕作
二、聚族而居与家族观念
三、无变迁的社会与“礼治秩序”
四、“长老统治”与“差序格局”
……
第五章 城市化与城市异化
第六章 求索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何谓城市?何谓城市化?在分析和考察中国城市化问题之前,需要一个先在的理论前提,那就是对于城市、城市化的具体含义作出理论的说明,以便为后面的具体论述作出铺垫。对城市这一概念及相关问题的说明,就如同“商品”概念在经济学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一样。
第一节 作为物质与观念样式的城市
一、城市的本质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城,交易的需要产生了市。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城”指的是围绕人群聚落而修筑起来的环形墙壁,是指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则是指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立的概念,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产生于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之中。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对于城市这一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定义:从人口角度讲,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功能角度讲,城市是具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从事第二、三产业人群的集中居住地。从特征角度讲,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商业、交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从系统角度讲,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
何谓城市?何谓城市化?在分析和考察中国城市化问题之前,需要一个先在的理论前提,那就是对于城市、城市化的具体含义作出理论的说明,以便为后面的具体论述作出铺垫。对城市这一概念及相关问题的说明,就如同“商品”概念在经济学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一样。
第一节 作为物质与观念样式的城市
一、城市的本质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城,交易的需要产生了市。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城”指的是围绕人群聚落而修筑起来的环形墙壁,是指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则是指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立的概念,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产生于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之中。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对于城市这一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定义:从人口角度讲,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功能角度讲,城市是具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从事第二、三产业人群的集中居住地。从特征角度讲,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商业、交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从系统角度讲,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