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34421
打折时候就应该囤货吗?该如何解读银行利率的变动?*聪明的投资方式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在求职大军中取胜?挤地铁也有博弈吗?……18堂穿越时空的午夜课堂,凯恩斯、马克思、丁伯根、贝弗里奇、费雪、休谟、帕累托、萨缪尔森等四十余位古今经济学大师逐一登场,探讨18个当今经济学热点话题――垄断、福利、利率、投资、就业、危机等,解答你对经济学的疑惑,教你改变人生的经济学法则!***有趣的经济学读本 像读故事一样读懂经济学!你的**本经济学书!
经济学公开课
倾销与壁垒
壁垒的化解
第二堂课 马歇尔、罗宾逊、丁伯根讨论“垄断”
买方垄断与卖方垄断
从垄断到反垄断
不同的选择
在垄断与竞争之间
第三堂课 康芒斯、西斯蒙第、哈耶克讨论“政府”
政府的角色
史海拾贝
头脑的地位
延伸――计划经济
第四堂课 斯蒂格勒、布坎南、贝克尔讨论“规制”
不同的选择
规制俘虏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
第五堂课 米德、庇古、贝弗里奇讨论“福利”
福利经济学
福利的目标
福利的正义性
福利中国
第六堂课 休谟、费雪讨论“利率”
货币不了情
贷款与利率
利率的调控
第七堂课 门格尔、凡勃伦、麦格雷戈讨论“消费”
消费的类型
决策和动机
行为和心理
第八堂课 希克斯、弗里德曼、鲍莫尔讨论“竞争”
竞争的若干种
完全竞争
智力的角逐――博弈
没有硝烟的战争――价格战
第九堂课 洛克、边沁、费雪讨论“银行”
银行的双重角色
利率杠杆
货币的中转站
第十堂课 凯恩斯、舒尔茨、列昂惕夫讨论“投资”
基金――赚钱,让专业的来
风险――总与利益结伴而行
国债――更稳妥的投资方式
第十一堂课 哈耶克、熊彼特、帕累托讨论“就业”
失业――想工作却不能实现
充分就业――让愿意工作的都有工作
自我提升――求职者终极攻略
第十二堂课 马克思、配第、刘易斯讨论“结构”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中国现状及转变
第十三堂课 诺斯、兰格、米塞斯讨论“公有”
集体主义的前生今世
平均带来的忧和喜
公有的正确解读
第十四堂课 萨缪尔森、米德讨论“贸易”
自贸区――包罗万象的大集市
WTO――全球市场的大管家
国际贸易
第十五堂课 西肖尔、斯隆、亨德森讨论“风险”
不确定性
风险
风险评估
第十六堂课 库兹涅茨、丁伯根、库克讨论“预算”
政府为什么普遍欠钱
预算赤字
财政预算的学问
第十七堂课 亚当斯、古诺、杰文斯讨论“成本”
商品的数量
相同的投入,不同的产出
估计成本的方法
第十八堂课 马尔萨斯、霍布森、哈贝马斯讨论“危机”
债多更压身
资本主义的原罪
看得见的危机,躲不开的厄运
在笑声中厘清纷杂
我经常读一些经济学相关的科普读本,能给我带来震撼的并不多。其中一次是在2013年,出版社的朋友送给我一本《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经济课》,我用了4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隔一年,这本书的姊妹篇《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Ⅱ:让你豁然开朗的18堂经济学公开课》业已完成,并且邀请我做序及予以点评。虽然两次阅读目的不同,但是这次拿到书稿,我仍是一气呵成读毕,这次的震撼并不比第一次少,而且还多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过于纷杂的事物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看不到真相,于是,看到真相的一部分人(经济学家)便把他们看到的规律从一簇簇花团中抽离,一条一条地摆在世人面前,以期让人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以使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然而,一树繁花纵然遮掩住了枝干让人们难以发现,却也为人们提供了花香,使人陶醉;干巴巴的枝条实在难以讨大多数人的喜欢。于是,相比于晦涩的理论,人们更多是去纷杂的经济活动中体验、经历,偶尔发现一根枝条时,就觉得足够了。
但是,这毕竟不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经济学规律的存在有其必须存在的客观理由一样,人们对经济学规律的掌握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所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因而,学习一些经济学规律是必要的。在教授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多数人只是在纷杂的经济学知识中徘徊,却始终难以真正走近深藏其中的规律。很多时候经济学的规律就白纸黑字摆在那里,但走近了却发现它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它,顿时兴趣全无。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有没有一种方法,让人们既不错过繁花似锦、花香馥郁的经济活动,又能把握到经济学规律的枝干呢?
起初,遵照学院派的原则,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两本书接连对我的冲击,使我彻底放弃了之前的断言。第一本书让我看到了学习经济学的乐趣,而现在这一本《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Ⅱ:让你豁然开朗的18堂经济学公开课》着实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认知,真的使我在对经济学的普及教学方面豁然开朗。
这本书从经济社会这棵庞大而复杂的花树中分出了若干株小花树,栽满了通往大树的路旁。几位大师带领读者在激辩和打趣中前行,不知不觉来到大树的脚下。大师们的思想相互碰撞,震落大树上浓密的花瓣,欣赏过落英缤纷之后,枝干赫然在目,触手可及。
让读者在笑声中把纷杂的经济学现象厘清,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
孙继国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正是由于银行的这种借贷首选属性,使部分国 家萌生了‘牵银行一发而动经济全身’的念头。目前 各国牵动的银行之发有两根,其中一根是利率,另一 根是存款准备金。下面我们就关注一下,如何借由利 率的调节,来定向地调控经济,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利 益。” “老师,您说的利率调控,是指贷款利率吗?是 否包括对存款利率的调控?”一男生站起来问道。
“呃,这个嘛,”费雪想了想,“虽然存贷款在 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在实际中,利率政策确实是 存贷款分开的,因此,在论及利率对金融乃至于经济 的具体影响时,我们还是把存贷款分开讨论。尽管, 最终结论将显示,这样做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接下来,费雪分别讲到了存贷款两种情况下,利 率的高低对经济的影响。在贷款方面,他让学生们认 识到:当贷款利率提高,人们会更少地从银行贷款。
一旦企业能够获取的货币量减少,提高生产的主观能 动性和客观条件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结果就是生产减 缓,经济发展减速。而存款方面,当存款利率提高, 人们会更多在银行存款,也就是贷款给银行。这样一 来,人们用于购买产品的货币就会减少。这同样会导 致企业生产减缓。
“这么说来,利率的提高几乎总会遏制资本流动 ,并因资本流动受阻而减缓经济的发展了?”张雪总 结了一下费雪的讲解,希望得到一个概括性的答案。
当然,她也确实得到了。
“对,所以利率应该尽可能地低,才更有利于宏 观经济的发展。”就在费雪要回答提问的时候,休谟 出人意料地插了进来,抢在费雪之前回答了这个问题 。看来,这个休谟对自己的低利率理论还是深信不疑 啊。张山知道,休谟一直坚信,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荷兰人之所以能够聚集世界上的大量财富,与他们 国家长期以来奉行的低利率政策是分不开的。正是基 于此,休谟作为一个商人,甚至还发表了《关于贸易 和货币利率的简要观察》等数篇闻名于当时的论文。
不过,这个观点还是被费雪在稍后小小地做了修正。
“呃,这个,”费雪斟酌着字句,尽量显得足够 礼貌,以免冒犯眼前这位老前辈的自尊心,“虽然央 行指定的基准利率不宜过高;但是另一方面,利率水 平如果太低,实际上操作性也是不强的。”瞄了一眼 休谟,费雪敏锐地察觉到对方有要和自己辩论的意向 ,赶紧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论点,“这是因为,如果利 率水平太低,债权人是可能不愿借出资金的。这同样 会导致资本流动受阻。确实,利率水平越低,就越有 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行为,确实不是政府意志 所能完全决定的。至于最优的利率水平,可以由央行 根据财富增量(由借贷产生)的分配政策来计算得出 。当然,就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各国还是倾向于把 这个计算的任务留给市场,让一个足够完善的金融市 场,通过内部供需关系来分散地确定。政府需要做的 ,只是从大的方向去掌控,使利率水平不至于明显地 不利于经济发展就好了。” 听完费雪的陈述,休谟似乎接受了他的观点,努 努嘴没有说什么――管他呢,反正我关于低利率的倡 议没有错就是了! “费雪老师,如果出现市场利率不利于经济发展 的情况,央行又能怎么做呢?”这次提问的是申斯文 。
“那么央行就要行使它的货币管理的职责了。” 费雪眨眨眼睛,点头说道,“央行在货币合作中‘说 了算’的方式,在各国略有不同。经济政策偏向自由 的国家,会完全放开商行的存贷款利率;而偏保守的 国家,则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商行的存贷款利率。而 不论哪种方式,央行对商行的再贴息利率都是基于国 家意愿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行的对外存贷款利 率的设定。想想看,商行总不能以低于再贴息利率的 利率对社会发放贷款吧?那样岂不是在做赔本的生意 ?而商行是纯盈利性机构,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不 对经济形势负责,完全为利益所驱使。因此,为了赚 钱,他们只能以高于再贴息利率的利率水平放贷。” “可是即便如此,央行还是只能调节商行对外贷 款利率的下限,而不能调节上限啊。”张山摇了摇头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管得越少越好的行政思想吧! ” “老师,您刚才说利率水平可能低到债权人不愿 贷出货币。但是根据利率的存在,既然只要贷出就会 有利息收入,为什么债权人仍然可能不愿对外贷款呢 ?”坐在靠窗位置的一名男生举手问道。
“哦。这个,就要涉及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知 识了。”费雪一字一顿地说道,“从20世纪初开始, 世界各国纸币的发行开始和黄金储备脱钩,纸币贬值 情形的发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频繁。在长周期 、大数额的借贷中,双方的收益对币值的变化非常敏 感。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币值变化对借贷的影响,并 把通胀率或通缩率包括到利率期望的计算之中。”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