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272962
内容简介
《大师的国学课20·了如指掌·国学馆:哲学史纲》共分十二篇。第一篇“导言”,第二篇至十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第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以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因此《大师的国学课20·了如指掌·国学馆:哲学史纲》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目 录
序
再版自序
凡例
【第一篇】导言
【第二篇】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一章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第三篇】老子
【第四篇】孔子
第一章孔子略传
第二章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易》
第四章正名主义
第五章一以贯之
【第五篇】孔门弟子
【第六篇】墨子
第一章墨子略传
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三表法
第四章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杨朱
【第八篇】别墨
第一章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论辩
第四章惠施
第五章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墨学结论
【第九篇】庄子
第一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苟予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孟子
【第十一篇】荀子
第一章苟子
第二章天与性
第三章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一章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所谓法家
第三章古代哲学之中绝
附录
一、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二、《墨子·小取》篇新诂
再版自序
凡例
【第一篇】导言
【第二篇】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一章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第三篇】老子
【第四篇】孔子
第一章孔子略传
第二章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易》
第四章正名主义
第五章一以贯之
【第五篇】孔门弟子
【第六篇】墨子
第一章墨子略传
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三表法
第四章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杨朱
【第八篇】别墨
第一章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论辩
第四章惠施
第五章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墨学结论
【第九篇】庄子
第一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苟予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孟子
【第十一篇】荀子
第一章苟子
第二章天与性
第三章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一章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所谓法家
第三章古代哲学之中绝
附录
一、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二、《墨子·小取》篇新诂
在线试读
此说一个人立屋子外,不知屋子里人是什么颜色。有人说: “屋里的人的颜色,同这个人一样。”若这个人是白的,我便知道屋里人也是白的了。屋外的白色,是亲自看见的;屋里的白色,是由“推论”得知的。有了推论,便可坐在屋里,推知屋外的事;坐在北京,推知世界的事;坐在天文台上,推知太阳系种种星球的事。所以说: “方不摩,说也。”这是《墨辩》的一大发明(亲即佛家所谓“现量”,说即“比量”传近似“圣教量”而略有不同也)。
实验主义(应用主义) 墨子的“应用主义”,要人把知识来应用。所以知与不知的分别, “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这是墨子学说的精采。到了“别墨”,也还保存这个根本观念。《经下》说:
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说日:我有若视,日知。杂所知与所不知而问之,则必曰,是所知也,是所不知也。取去俱能之是两知之也。
这和第六篇所引《墨子·贵义》篇瞽者论黑白一段相同。怎样能知道一个人究竟有知无知呢?这须要请他去实地试验,须请他用他已知的“名”去选择。若他真能选择得当, “取去俱能之”,那才是真知识。
但是《墨辩》的人生哲学,虽也主张“知行合一”,却有两层特别的见解。这些“别墨”知道人生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知识”的节制的。 “知识”之外,还有“欲望”,不可轻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