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49027丛书名: 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规划教材
本书编排方式新颖,内容基础性强,概念清晰,逻辑严谨,实验教学源于生活中的网络应用,实用性好。本书适合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类网络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 录
部分 理论篇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3
1.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3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3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6
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8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8
1.2.1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8
1.2.2 因特网的组成 9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1.3.1 不同覆盖范围的网络 13
1.3.2 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14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5
1.4.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5
1.4.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17
1.5 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17
1.5.1 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
增长情况 18
1.5.2 我国互联网网民接入
方式的变化 19
1.5.3 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
使用情况 19
1.5.4 我国互联网应用情况分析 21
1.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27
1.6.1 云计算 27
1.6.2 物联网 29
习题 3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33
2.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33
2.1.1 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 33
2.1.2 数据通信系统 35
2.2 数据传输介质 40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 40
2.2.2 导向传输媒体 40
2.2.3 非导向传输媒体 45
2.3 信道复用技术 48
2.3.1 频分复用 49
2.3.2 时分多路复用 49
2.3.3 波分多路复用 51
2.4 数据交换技术 51
2.4.1 电路交换 51
2.4.2 报文交换 52
2.4.3 分组交换 53
2.4.4 交换技术比较 58
2.5 数据编码技术 58
2.5.1 数字信号模拟化时的编码
方法 58
2.5.2 模拟信号数字化时的编码
方法 59
2.5.3 数字数据编码 60
2.6 差错控制技术 61
习题 6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7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67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67
3.1.2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 69
3.1.3 层次结构 71
3.2 ISO/OSI参考模型 72
3.2.1 ISO/OSI参考模型结构 73
3.2.2 ISO/OSI参考模型各层的
功能 74
3.2.3 ISO/OSI环境中数据的传输 76
3.3 TCP/IP参考模型 80
3.3.1 TCP/IP概述 80
3.3.2 TCP/IP参考模型及各层
功能(TCP/IP协议集) 80
3.3.3 TCP/IP环境中数据的传输 83
3.4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83
3.4.1 ISO/OSI与TCP/IP参考
模型的比较 83
3.4.2 具有五层结构的参考模型 85
习题 86
第4章 局域网 89
4.1 局域网概述 89
4.1.1 局域网的特点 89
4.1.2 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90
4.1.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91
4.1.4 IEEE 802标准系列 92
4.2 以太网概述 93
4.2.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93
4.2.2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 100
4.3 局域网互联技术 101
4.3.1 共享式介质局域网互联 102
4.3.2 交换式局域网互联 107
4.4 虚拟局域网 115
4.4.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115
4.4.2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式 116
4.4.3 虚拟局域网的应用特点 118
4.5 高速局域网 119
4.5.1 高速局域网的发展 119
4.5.2 快速以太网 121
4.5.3 吉比特以太网 121
4.5.4 10吉比特以太网 123
4.5.5 FDDI 124
4.6 无线局域网 126
4.6.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126
4.6.2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126
4.6.3 无线局域网标准 128
4.7 局域网结构化综合布线 130
4.7.1 结构化布线的优点 131
4.7.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131
4.7.3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
设计要点 134
习题 135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139
5.1 网络互联概述 139
5.2 互联网络协议TCP/IP 140
5.3 因特网网际协议IP 141
5.3.1 因特网网际协议IP的特征 141
5.3.2 虚拟互联网络 142
5.3.3 IP地址 144
5.3.4 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关系
150
5.3.5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152
5.3.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56
5.3.7 子网与子网掩码 160
5.3.8 ICMP协议 166
5.4 网络地址转换NAT 168
5.5 IPv6 171
5.6 因特网传输层协议 172
习题 176
第6章 Internet技术 180
6.1 Internet概述 180
6.1.1 Internet的概念 180
6.1.2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181
6.1.3 Internet的标准化工作 183
6.2 Internet的接入 184
6.3 域名系统DNS 187
6.3.1 域名系统概述 188
6.3.2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189
6.3.3 域名服务器 190
6.4 WWW服务 193
6.4.1 统一资源定位符 194
6.4.2 超文本传送协议 195
6.4.3 超文本标记语言 196
6.4.4 搜索引擎 197
6.5 E-mail服务 198
6.6 FTP服务 201
6.7 Telnet服务 203
6.8 网络管理 204
6.8.1 网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204
6.8.2 网络管理系统的构成 205
6.8.3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206
6.8.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06
6.9 多媒体网络应用 207
习题 210
第7章 网络安全技术 213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213
7.1.1 网络安全的基本含义 213
7.1.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213
7.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214
7.2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215
7.2.1 防火墙技术 215
7.2.2 数据加密技术 218
7.2.3 入侵检测技术 218
7.3 网络应用安全 219
7.3.1 VPN技术 219
7.3.2 SSL协议 221
7.3.3 SET协议 222
习题 223
第二部分 实验篇
实验1 常用网络设备 227
1.1 实验目的 227
1.2 实验内容 227
1.3 常用网络设备简介 227
1.3.1 导向传输媒体 227
1.3.2 网卡 230
1.3.3 调制解调器 231
1.3.4 集线器 231
1.3.5 交换机 232
1.4 实验环境与设备 232
1.5 实验步骤 232
1.6 思考 234
实验2 网络测试与管理命令 235
2.1 实验目的 235
2.2 实验内容 235
2.3 Windows中的常用网络命令 235
2.3.1 ping命令 235
2.3.2 ipconfig命令 237
2.3.3 tracert命令 238
2.3.4 netstat命令 239
2.3.5 ARP命令 239
2.4 实验环境和设备 240
2.5 实验步骤 241
2.6 思考 242
实验3 组建Windows环境下的局域网
与共享资源 243
3.1 实验目的 243
3.2 实验内容 243
3.3 实验环境和设备 243
3.4 组建局域网 243
3.4.1 安装TCP/IP协议软件 243
3.4.2 TCP/IP参数设置 244
3.4.3 测试TCP/IP协议 245
3.4.4 建立局域网工作组 246
3.4.5 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 250
3.5 实验步骤 252
3.6 思考 253
实验4 网页制作相关技术概述 254
4.1 实验目的 254
4.2 实验内容 254
4.3 实验环境和设备 254
4.4 HTML介绍 254
4.4.1 HTML概述 254
4.4.2 网页基本制作 256
4.4.3 HTML入门技巧 258
4.5 实验步骤 258
4.6 思考 258
实验5 应用服务器的搭建 259
5.1 实验目的 259
5.2 实验内容 259
5.3 实验环境和设备 259
5.4 应用服务器搭建 264
5.4.1 DNS服务器的搭建 264
5.4.2 WWW服务器的搭建 268
5.4.3 FTP服务器的搭建 272
5.4.4 DHCP服务器的搭建 277
5.5 实验步骤 280
5.6 思考 281
实验6 静态路由 282
6.1 实验目的 282
6.2 实验内容 282
6.3 实验环境 282
6.4 静态路由的配置 283
6.5 实验步骤 284
6.6 思考 285
实验7 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局域网 286
7.1 实验目的 286
7.2 实验内容 286
7.3 实验环境和设备 286
7.4 宽带设备的简介与配置 287
7.4.1 TP-WR740N的外部特征 287
7.4.2 安装路由器 288
7.4.3 配置路由器 289
7.5 实验步骤 292
7.6 思考 292
实验8 网络数据包的监听和分析 293
8.1 实验目的 293
8.2 实验内容 293
8.3 实验环境和设备 293
8.4 Sniffer软件介绍 293
8.4.1 概述 293
8.4.2 熟悉Sniffer Pro工具的
使用 294
8.5 实验步骤 296
8.6 思考 300
实验9 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 302
9.1 实验目的 302
9.2 实验内容 302
9.3 相关理论知识 302
9.3.1 客户与服务器的特性 302
9.3.2 实现中需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 303
9.3.3 网络编程Socket 304
9.4 Windows Socket API
相关介绍 307
9.4.1 Winsock介绍 307
9.4.2 CAsyncSocket介绍 316
9.5 实验环境与设备 321
9.6 实验步骤 321
9.6.1 利用Winsocket编制网络
应用程序 321
9.6.2 利用CAsyncSocket编制
网络应用程序 327
9.7 思考 329
参考文献 330
● 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指标和发展趋势,这是全书的基本内容。● 第2章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等,为初学者奠定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 第3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对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学习者初步奠定了计算机网络架构的思想。● 第4章介绍了局域网的特点、体系结构、以太网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以及结构化布线技术等,为学习者构建主流网络提供保障。● 第5章介绍了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类型、互联网络协议IP、虚拟互联网络的概念及与之配合使用的ARP、RARP、ICMP协议的作用,重点介绍了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关系、路由器转发分组的流程、子网与子网掩码等关键技术,以及NAT、IPv6和运输层的TCP、UDP协议的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让学生切实地了解因特网是怎样工作的。● 第6章介绍了Internet的发展历程、接入方式,以及常用的Internet应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网络应用技术知识和应用指导。● 第7章介绍了网络中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常用的防火墙、入侵检测、VPN等安全技术,并给出了安全应用实例,让学习者对网络安全既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体验,培养“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安全理念。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实践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的重点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本书的实验部分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脉络,由浅入深地设计了9个实验。实验内容由易到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需求,实验形式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双主”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把握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核,并以参与者、协助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对于实践内容的设计,做到课外实践是课内实践的基础,能够有效保障课外实践的开展。计算机网络实践内容如表1所示,它分为两个层次。
表1 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技能知识点目的 技能与实验基本技能 常用网络设备、网线制作 网络测试与管理命令 组建Windows环境下的局域网与共享资源中级技能 网页的制作、发布和测试 应用服务器的搭建 静态路由 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局域网高级技能 网络数据包的监听和分析 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
层次是基本技能训练和中级技能训练,适用于普通理工类专业,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和网线制作、网络测试与管理命令、组建Windows环境下的局域网与共享资源、宽带接入网络、网页制作5个实验(建议课外完成),应用服务器搭建和静态路由2个实验(建议课内完成)。第二层次是高级技能训练,适用于对计算机网络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专业和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网络数据包的监听和分析、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2个实验(建议课外完成)。为了使读者能检查学习效果,每章课后附有习题,并为任课教师提供电子课件。习题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实际结合紧密。本书PPT教学课件可通过http: //www.tupwk.com.cn/downpage下载。本书第1章、第2章、第4章、第5章及实践教学内容由溪利亚老师编写,第3章、第6章由苏莹老师编写,第7章由蔡芳莹老师编写,全书由溪利亚老师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王育勤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者的学术水平,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为:[email protected]。服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者于武昌首义学院,武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