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7341
编辑推荐
画家们以各自的笔墨描绘了壮乡的秀丽风光和人情风物,全面展示了别具特色的壮家风情,彰显“美丽广西”崭新变化和壮乡人民的鲜活生活,更好地为广西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
内容简介
《画美壮乡》是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编的一本画册,该画展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1.家园土地;2.桃花源记;3.美在乡俗;4.壮家情歌;5.又见远古。广西60余位画家的100多幅绘画作品,包括黄格胜、郑军里、黄道鸿、韦剑华、雷务武、谢森、黄菁、刘新、苏旅等,全方位展现了广西画家笔下的壮乡风情。
亲近本土,永远在路上。画家聚拢起来,在釆风和创作过程中,对壮族历史、风情的渐入了解、熟悉,由陌生到喜爱。把画好广西,当作一种责任和情怀,也把广西本土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活水源泉。画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广西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
亲近本土,永远在路上。画家聚拢起来,在釆风和创作过程中,对壮族历史、风情的渐入了解、熟悉,由陌生到喜爱。把画好广西,当作一种责任和情怀,也把广西本土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活水源泉。画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广西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
目 录
1.家园土地
2.桃花源记
3.美在乡俗
4.壮家情歌
5.又见远古
前 言
小 引/ 刘 新
1934 年,刘锡蕃的《岭表纪蛮》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此为 1949 年以前由学者对广西少数民族作田野调研的力著。兴安人唐文佐给《岭表纪蛮》写了个序文, 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丁惠明,在20 世纪30 年代初深入广西的三江富禄镇做人类学调查,在乡间与侗、苗、瑶、壮等民族群众交往无碍的故事。那时候,这个美国人能用各种民族土话与当地人交流,用今天的话讲,丁惠明是用了一种很接地气的交往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如鱼得水地行旅与生活。对此,唐文佐很感慨:一个美国人,都能远涉重洋,去国万里,而适兹土,以求吾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
而吾则对于存亡与共、休戚相关之民族,反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生于其地,而不知其民族之渊源所自,而不知其生活苦乐之情形,而不知其在内治国防之各方面。
——刘锡蕃
兹录这段旧文,是想说我们今天仍然存在对本土 缺乏了解和热爱的现状,这种现状比起20世纪30年代的那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肯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文化自信、自觉的要求,还是有不少的“作业”要做。亲近本土,永远在路上。在这样的背景和认知下,画家聚拢起来,做这么一个表现和宣传壮家人情风物的展览,其目的、旨趣不言自明。参展的画家在采风和创作过程中,对壮族历史、风情的逐渐了解、熟悉,由陌生到喜爱,各自也是冷暧自知。
画好广西,是一种责任和情怀。本土对于我们,也是艺术创作的活水、源泉。
1934 年,刘锡蕃的《岭表纪蛮》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此为 1949 年以前由学者对广西少数民族作田野调研的力著。兴安人唐文佐给《岭表纪蛮》写了个序文, 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丁惠明,在20 世纪30 年代初深入广西的三江富禄镇做人类学调查,在乡间与侗、苗、瑶、壮等民族群众交往无碍的故事。那时候,这个美国人能用各种民族土话与当地人交流,用今天的话讲,丁惠明是用了一种很接地气的交往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如鱼得水地行旅与生活。对此,唐文佐很感慨:一个美国人,都能远涉重洋,去国万里,而适兹土,以求吾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
而吾则对于存亡与共、休戚相关之民族,反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生于其地,而不知其民族之渊源所自,而不知其生活苦乐之情形,而不知其在内治国防之各方面。
——刘锡蕃
兹录这段旧文,是想说我们今天仍然存在对本土 缺乏了解和热爱的现状,这种现状比起20世纪30年代的那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肯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文化自信、自觉的要求,还是有不少的“作业”要做。亲近本土,永远在路上。在这样的背景和认知下,画家聚拢起来,做这么一个表现和宣传壮家人情风物的展览,其目的、旨趣不言自明。参展的画家在采风和创作过程中,对壮族历史、风情的逐渐了解、熟悉,由陌生到喜爱,各自也是冷暧自知。
画好广西,是一种责任和情怀。本土对于我们,也是艺术创作的活水、源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