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65620
本书涉及美国殖民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崛起与扩张时期以及称霸和衰退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图文并重,用生动平实的笔调描写除了美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历史事实。
章
自由乐土——来自英国的拓荒者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不光彩的詹姆斯敦
“五月花”号
反目成仇
遭遇灭顶之灾
英属十三州相继建立
塞勒姆镇的“女巫”
《印花税法案》风波
波士顿倾茶事件
“革命之舌”
第二章
不自由毋宁死——美国独立战争
莱克星顿的枪声
战与和
邦克山攻守战
夺取提康德罗加要塞
收复波士顿
长岛之战
纽约失守
绅士战争
突袭特伦顿
萨拉托加大捷
“狐狸”困住了“猎人”
海陆合围约克城
第三章
昭昭天命——扩张与西进
杰斐逊的杰作
“切萨皮克”号事件
火烧华盛顿
刘易斯和克拉克西部探险
马背上的英雄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西进运动
昭昭天命
“西沃德的冰箱”
加州淘金热
上帝创造了奇迹
第四章
自由与奴役——美国南北战争
约翰布朗起义
“的美国人”
人人生而平等
打开密西西比河的钥匙
罗伯特李的滑铁卢
“让佐治亚变成地狱”
美国内战的头号女间谍
林肯遇刺
第五章
激情岁月——向世界招手的自由女神
太平洋铁路
迟来的公正
自由女神像
莱特兄弟
谁发明了电话
“准备好了就开火”
美国为什么用退赔的庚款在中国办学
海权论的鼻祖
“大白舰队”远航记
第六章
酿成战争的不是只有魔鬼——介入一战
由中立国变为参战国
被击沉的大洋快船
无限制潜艇战
齐默尔曼电报
协约国的救星
一战前的美国军事情报机构
“恐怖的杰克”
贝莱奥森林争夺战
圣米耶勒战役
空权理论的先驱
一战中的美国空军
创建装甲部队
“远征军中的花花公子”
美丽的童话
播种战争的巴黎和会
第七章
盛世与噩梦——席卷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天堂的这一边
迪士尼的童话王国
电影胜地好莱坞
喜剧大师卓别林
忧郁的默片女皇
“过度”的飞行大亨
好莱坞的性感鼻祖
令总统惧怕的埃德加胡佛
“黑色星期四”
罗斯福新政
第八章
反法西斯战争——太平洋战场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珍珠港事件
二战中的日裔美国人
喋血巴丹半岛
复仇天火
首次航母对决
人鸟之战
决定命运的5 分钟 日军占领阿图岛
倒霉的波特尔
“太平洋中的猛鲨”
“空中飞虎”
第九章
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
第十章
争霸天下——冷战
第十一章
谁与争锋——令人侧目的世界警察
美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恩格斯在1888 年9 月的《美国旅行印象》中写道:“美国是一个新世界,新不仅是就发现它的时间而言,而且是就她的一切制度而言,这个前进快的民族对于每一个新的改进方案,会纯粹从其实际利益出发马上进行试验。这个方案一旦被认为是好的,差不多在第二天就会付诸实行。在美国,一切都应该是新的,一切都应该是合理的,一切都应该是实际的。”
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其建国历史不过区区两百余年,却创造和积累了全世界为巨大的财富。这让许多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对其历史沿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美国的前世今生展开深入的探究。建国只有两百余年,却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又一直雄踞世界强国之首。美国是如何走来,美国的未来又将是怎样?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我们应该从中思考些什么,借鉴些什么?
对世人来说,美国如同一个谜,当今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与它有关,可以说,美国主导了当今世界。要想了解当今世界,就不能不了解美国。要认识一个国家,好的途径是了解它的历史,从历史中探寻其发展轨迹。
历史记录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革命与更迭,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它不但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学习美国史,不仅可以了解美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视野,从中汲取智慧,深化并拓展人生阅历。
本书充分论述了美国历史的形成与发展,并非简单地堆砌史料、笼统地评述历史,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富代表性的事件叙述美国自洪荒的印第安部落统治时代到伊拉克战争这数千年的历史,侧重于从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的15 世纪末期之后的阶段,以编年的形式述说发生在美国大陆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与历史变迁。
这是一本活的历史,将美国人早期的探险、殖民、独立战争、新国家的建设、疆域的发展、奴隶问题、南北战争、新民主政治等历史活动还原再现,用平实的笔调描写出美国波澜壮阔的建国历史进程,从多方面全面展示美国是怎么形成的,美国人是怎么成为美国人的,从而展示了美国务实、进取、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全书内容翔实,细节丰富,描写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图片帮助读者感受真实的时代气息。图片的内容很多来源于画家客观表现史实的历史画作,以及政治漫画、历史地图、文物照片、历史建筑照片等。版式上以文字配图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结构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阐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史实,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将美国历史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和重大事件逐个恢复原貌并呈现给读者。
马背上的英雄
18 世纪初,美国人开始在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放牧牛群。这两个州被印第安人称为“草原之国”,那里一望无际的青草地成了牛的乐园。到19 世纪,牛群又向西推进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草原,得克萨斯州由此发展成了“牧牛王国”。南北战争之后,得克萨斯州的牧牛比战前成倍增长,数量达5000 万头以上,是美国养牛多的州。
牛虽然多了,但牧场主们却发愁了,为什么?在南方,由于内战导致的经济萧条,市场上对牛的需求并不旺盛,每头牛的价格时只能卖到2 美元,这样的价格,不赔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有钱赚?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美国北方这时由于工业化的开始以及移民的大量迁入,人们对牛肉制品的需求量倒是很大,在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芝加哥,每头牛的价格可以高达40 美元。如果能够把牛从德克萨斯州运到芝加哥,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芝加哥有个名叫约瑟夫·麦考伊的牛贩子挺有眼光和魄力,他深知将牛从南方运到北方的巨大利润,于是到了堪萨斯,那里是芝加哥到得克萨斯州的铁路终点,离得克萨斯州还有1000 多千米的路程。麦考伊花了5000 美元到处张贴广告,保证以高价购牛。
有一位牧场主得到消息后,花了5400 美元购买了600 头牛,雇人将牛赶到了堪萨斯,结果麦考伊以16800 美元将这批牛全部买进,然后用火车送往芝加哥。这一趟,双方都挣到了大钱。从这以后,得克萨斯州的牧场主们纷纷雇人,将牛群源源不断地赶到堪萨斯,卖给麦考伊。而那些赶牛的人,一般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人们把他们称为“牛仔”。
把牛群从得克萨斯千里迢迢赶到堪萨斯,这种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牛群的行走速度快可以达到每天40 千米,但这样的话,到了堪萨斯,牛就会掉膘变瘦,也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因此,牛仔们通常得把牛群的行走速度控制在每天只走20 多千米,以便让牛有休息、吃草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牛的健康与体重。不过,按照这样的速度行走的话,从德克萨斯的牧场到堪萨斯得走两个多月的时间。
在长途跋涉中,由于牛群的数量有时高达数千头,牛仔既要照看牛群,不让一些体弱的牛掉队,还要控制牛的行进速度,这些对牛仔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牛仔长期在杳无人迹的旷野中驱赶牛群,随时会遇到各种危险。有时,大的电闪雷鸣会导致惊群,牛群会乱奔、乱窜。当时的牛大多是性情凶野的西班牙牛,牛仔要沉着地兜转它们,围成圈子,消除惊恐,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牛仔们沿途还要时刻留意狼群等野兽的偷袭,没有强壮的身体和坚忍的毅力,是不可想象的。
娴熟的骑术是每一个牛仔的能力。在赶牛的途中,每个牛仔一般都配备有三匹好马,在孤独的旅途中,马匹就是牛仔好的伙伴。在著名的牛仔歌谣《奇舍姆小路》中,就抒发了牛仔对自己心爱坐骑的感情,歌中唱到:“我骑在花斑马上。”由于牛仔的吃苦耐劳和热情奔放,他们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下面几样物品是牛仔们的装束:
牛仔帽,这种帽子宽沿高顶,顶部向下凹陷,两侧帽檐则稍稍往上翻翘。戴上它除了显得潇洒干练外,它还有许多实用功能:不仅可以遮风挡雪,还是现成的水瓢、饭碗和枕头。
牛仔衣,牛仔们一般都穿皮套裤和紧身无袖的皮制短上衣,内穿花色各异的布衬衣。看上去方便利索、精神十足。皮套裤不仅可以保护双腿不受荆棘的伤害,还可以在上面划火柴!而皮制短上衣内有许多口袋,可以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分门别类装进衣袋里。
牛仔靴:是一种高筒皮套靴,这种皮靴高及小腿中部,既防水保暖,又耐磨耐穿,十
分适合整日驱赶牛群的牛仔之需。牛仔靴后面一般都装配有马刺,有的还在靴子上悬缀一种撞击时会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装饰品,当牛仔骑马或走起路来就会传出叮叮东东的声音,显得无比威风。
牛仔巾:牛仔的颈间通常都围着印花大方巾,这种印花大方巾的用途十分广泛,擦汗、洗脸、包扎伤口、遮挡灰尘、传递信号,被人们戏称为“西部牧区的旗帜”。牛仔们对自己的大方巾都备加珍惜,每到有水的地方,都要把大方巾仔细清洗干净,让风吹干。牛仔死后,同伴都要在其脸上盖上一块他生前喜爱的干净的印花大方巾,使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孤寂旅途中仍有忠实的陪伴。
到了19 世纪末,随着铁路的扩展及运输的普及,不再需要长距离赶着牛群前往铁路车站,因此,再也难以看到十几名牛仔赶着数千头牛长途跋涉的壮观场景了。牛仔的形象从此走进了文学作品中:在荒漠落日的衬托下,头戴毡帽、脖系方巾、脚穿长靴、身挎手枪的牛仔,挥舞着绳套把成百上千的长角牛聚拢,随后,在牛群蹚起的滚滚烟尘中策马扬鞭,纵横驰骋;在夜晚的篝火旁,牛仔们尽情唱着旋律忧伤的歌谣。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牛仔独特的服装、语言、歌谣、娱乐方式等经过世人的演绎,成了牛仔文化的标志。牛仔奋进、开拓的传奇故事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内涵。如果谈起“狂野西部”的话,人们不会联想到疯狂淘金的矿工,也不会联想到修建铁路的工人,更不会联想到开垦荒地的农民,能引起人们联想的只有一个词——“牛仔”。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