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95424
这曾是一个经济、外交、文化、科技盛极一时的朝代,五洲来贺,万国来朝
却为何退化为一个迷雾重重、怪事层出、峻法严刑、人心惶乱的时代?
从*初的励精图治、繁荣强盛,到*后的风雨飘摇、千疮百孔
经历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大明王朝缘何走向倾覆的深渊?
本书以大明王朝的时间进程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生动清晰地勾勒出了明朝的脉络。作者用讲故事的口吻叙述每一个历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使整个明史一气呵成。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感觉到历史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金戈铁马还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灭,冥冥之中自有规律。
| 章 | 开世新篇
淮右布衣初长成 / 003
风助杀大敌 / 009
建国四海归 / 013
兔死狗烹难幸免 / 017
雷霆反腐株连无辜 / 021
歪说谐音暗骂 / 025
| 第二章 | 永乐盛世
削藩引靖难 / 031
天子守国门 / 035
交往频繁关系铁 / 038
战事不嫌多 / 042
| 第三章 | 曲折前行
偃旗息鼓主内政 / 049
不服管叛乱 / 053
土木堡惨败丢皇帝 / 057
北京保卫战 / 062
夺门复辟功臣冤死 / 066
小人下场惨 / 070
| 第四章 | 藻饰太平
弘治中兴四海升平 / 077
一朝“两”皇帝 / 080
豹房淫乐南巡惊亡 / 084
炼丹不灵壬寅宫变 / 088
青词首辅乱政 / 093
| 第五章 | 修整内外
英雄灭倭寇 / 099
铲除奸臣严嵩 / 103
分化势力得和平 / 107
顾命大臣斗法 / 111
改革稳江山 / 115
| 第六章 | 自此而衰
怠政国将衰 / 121
万历三大征(上) / 125
万历三大征(下) / 129
长幼立废起纷争 / 133
党争之祸 / 137
木匠皇帝不理政 / 140
| 第七章 | 边关大患
大将遭害传首九边 / 147
宁远首捷 / 152
宁锦之战再获胜 / 157
奋起治阉党 / 161
突袭北京各地勤王 / 165
督师蒙冤遭难 / 169
国运一搏松锦大战 / 173
| 第八章 | 社稷破碎
驿站裁撤蝴蝶效应 / 179
八大王立大西政权 / 182
闯王建大顺国 / 186
无力回天明朝灭亡 / 190
冲冠一怒为红颜 / 194
攻义军杀闯王 / 198
南明内斗连连 / 201
钱谦益跪迎清军 / 204
民族英雄郑成功 / 208
永历不永明朝无复 / 212
朱元璋现在所思考的是,首先攻打谁为上策,因为这一步迈不好,有可能把命都搭进去。陈友谅的攻势异常迅猛,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六月将应天的屏障太平城攻陷,现在正准备一举攻下应天。朱元璋无法自己做出决定,赶紧召集众将和谋士一起商讨对策,但大家莫衷一是,让人担心的是大部分将领都在讨论归降陈友谅或者退守应天以东的钟山。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说白了就是不想卖命,在行自保之策。这让朱元璋感到异常苦恼,难道天下要弃他朱某人于不顾么?
这时朱元璋注意到他的心腹刘基并没有参与讨论,而是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于是朱元璋就遣散众人,单独召见刘基询问其为何不出计谋。刘基说:“如果还想图谋天下的话,就把主张投降和逃奔的人杀掉吧。”朱元璋赶紧道:“先生有什么计策了吗?”刘基说:“陈友谅现在攻取了太平,肯定更加不可一世,轻敌之心大矣,只要现在诱敌深入,用伏兵攻打他,赢是很容易的事。”
朱元璋思考了一下,觉得刘基的判断是正确的,要想称霸中原,必须首先把这样的狠角色拔出,以免后患。于是他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训练和粮草囤积,准备与陈友谅大战一番。
陈友谅猜忌之心很重,简单的诱敌无法让他相信,如何制造一个成功的机会呢?幸好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他叫康茂才写一封书信,送到了陈友谅的营中。陈友谅一看,竟是约他一起攻击朱元璋的老巢应天,由康茂才做内应,里应外合,便宜行事。这时的陈友谅已经飘飘欲仙,因为他攻完太平后就自封为帝,他想他的老朋友肯定希望在他这讨取荣华富贵,在这种天赐良机下,他根本没有多想。殊不知,他们的朋友关系只是纯粹的利益关系,而康茂才的利益天平显然倾向了朱元璋。
陈友谅大军集结,按照书信相约的时间、地点于六月二十三日早晨率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信中本说江东桥是一个独木小桥,但陈友谅看见的却是一个坚固的石桥,他疑心已然泛起,连喊了几声暗号“老康”却无人答应,他就确定中了陷阱。前方为石桥,多次撞击也无法突破,陈友谅只好退出,在龙湾安营扎寨。这时的朱元璋早就埋伏在附近,看见陈友谅中计,果断率领部下出战,攻击陈友谅在龙湾的营寨。
虽然陈友谅的军队人数多于朱元璋,但此地地形狭小,陈友谅军又都是楼船大舰,根本不能摆开阵形。很快,陈友谅的部下们慌了阵脚,准备回船逃跑,可不巧的是遇上了退潮,大船搁浅,根本无法动弹。结果一战之下陈家军伤亡惨重,死伤多达两万余人,朱元璋缴获上百只船舰,可谓大获全胜。而陈友谅一看苗头不对,早就弃大船乘小船逃跑了。朱元璋又乘胜追击收复了太平,并攻占了信州和安庆。这就是著名的“龙湾之战”,从此陈友谅气馁不已,朱元璋迎头赶上,而这才是两人激烈斗争的开始。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陈友谅再次出击安庆,但又失败。至正二十三年,趁朱元璋军援救被张士诚攻打的小明王,他集结大军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然而洪都守军顽强抵抗,两个月也没有被攻下。这时朱元璋班师来援,做足了准备,将陈友谅团团包围。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已经来援,乃放弃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想在这儿展开后的决战。当时的他也做了充足准备,建造了数百艘楼船,高数十丈,丹漆粉饰,共有三层,还设有走马棚,上下人语不相闻,自谓必胜。
在湖面上,陈家军巨舰连锁成阵,绵延数十里,望之气势如虹。不过朱元璋用的大多是小船,针对大船不易行动的弱点展开了攻击,就这样战事陷入了胶着。不知是不是陈友谅兵法读得太少,将船连接如此,火攻之下必然引颈就戮。战斗的第三天,朱元璋深知陈友谅舰大自己舰小,不能从正面抗衡,于是采用部下郭兴的计策,转用火攻破敌。此计具有奇效,适时东北风大起,朱元璋派死士驾驶装满柴薪的小船,向敌舰驶去。由于是顺风放火,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蔽日,转眼之间陈友谅军就被烧毁几百艘船舰,损失惨重,连他的兄弟陈友仁都被烧死了。
陈友谅只得收拢残兵,作防御之势,可他明白他的大势已去。就这样,两军在湖中对峙了一月有余,陈友谅一直被困湖中,粮草殆尽,计谋全无,只能想办法突围保命。但朱元璋又怎能让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陈友谅从南湖嘴突围,进入长江的湖口处时,朱元璋布下重兵,陈友谅战之不敌,逃往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这时陈友谅向外张望,突然中了流矢,流矢从眼睛进入,贯穿了脑袋,他就这样一命呜呼。不久后,朱元璋攻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没怎么反抗就投降了。
这就是奠定朱元璋北伐基础的“鄱阳湖之役”,它前后历经三十七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之多,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无出其右者。目前危险的敌人消灭了,下一步就是扫清其他义军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