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49243
内容简介
《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实用指导》有益于人们改变对于“残疾”的观念,有助于普通教师增加对于融合教育的理解和接纳,还有益于在师资培养和职后培训上进行反思和改变,特别是闲逛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实用指导》共分十章,即引言: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的有效性,与发展和个别化相适应的实践,家庭、团队和沟通,评估,课程调整概述,游戏盒社交发展,课程调整:语言和读写能力,艺术、音乐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数学、科学及其他,专业化:成为终身学习者、整合终身学习者、整合社区资源。
《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实用指导》共分十章,即引言: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的有效性,与发展和个别化相适应的实践,家庭、团队和沟通,评估,课程调整概述,游戏盒社交发展,课程调整:语言和读写能力,艺术、音乐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数学、科学及其他,专业化:成为终身学习者、整合终身学习者、整合社区资源。
目 录
第1章 引言: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的有效性
概论
本书的目标
本书对应的年龄水平
独特性:本书与其他书的不同
反思的重要性
本书结构
章节主题
发展性适宜和个别化适宜的实践
家庭和团队:责任分担
评估:应用儿童发展信息于教育计划
课程调整:成功所需的策略
专业化
行动中的反思
莱特博尼女士
融合
融合:值得坚守,还是仅仅是一个趋势?
承诺与责任分担的重要性
知识、技能和性情倾向
循证实践:什么在起作用?
国家行动:协调的标准
服务转化
混合或统一的认证
选择范围
有关特殊教育的历史观点
行动中的反思
弗雷舍特先生
研究:循证实践的认证和整合
普通课堂性质的不断变化
变化的来源:家庭
变化的来源:理论观点
变化的来源:立法发展
其他变化的来源:系统变化的进程
变化的来源:教育改革运动
日新月异的世界的(教学)有效性
决定方向的方法
在为未来方向做贡献时,我们应承担的角色
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项目选择的连续性
当前观点: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专业化
对学前教育者的启发
变化中的系统调整
克服歧视历史
倡导
反思
重构信念
反思性的监管
问题与反思总结关键术语网站参考文献
概论
本书的目标
本书对应的年龄水平
独特性:本书与其他书的不同
反思的重要性
本书结构
章节主题
发展性适宜和个别化适宜的实践
家庭和团队:责任分担
评估:应用儿童发展信息于教育计划
课程调整:成功所需的策略
专业化
行动中的反思
莱特博尼女士
融合
融合:值得坚守,还是仅仅是一个趋势?
承诺与责任分担的重要性
知识、技能和性情倾向
循证实践:什么在起作用?
国家行动:协调的标准
服务转化
混合或统一的认证
选择范围
有关特殊教育的历史观点
行动中的反思
弗雷舍特先生
研究:循证实践的认证和整合
普通课堂性质的不断变化
变化的来源:家庭
变化的来源:理论观点
变化的来源:立法发展
其他变化的来源:系统变化的进程
变化的来源:教育改革运动
日新月异的世界的(教学)有效性
决定方向的方法
在为未来方向做贡献时,我们应承担的角色
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项目选择的连续性
当前观点: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专业化
对学前教育者的启发
变化中的系统调整
克服歧视历史
倡导
反思
重构信念
反思性的监管
问题与反思总结关键术语网站参考文献
第2章 与发展和个体相适应的实践
引言
回顾服务的重要变化及对实践的启示
正确看待法律的变化
技术变革
融合预设
混合性项目
循证实践
动态地看待发展
与发展相适应的实践的定义
理论观点
……
第3章 家庭、团队与沟通
第4章 评估
第5章 课程调整概述
第6章 游戏和社交发展
第7章 课程调整:语言和读写能力
第8章 艺术、音乐和运动
第9章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数学、科学及其他
第10章 专业化:成为终身学习者、整合社区资源
前 言
融合不仅仅是一个理想或者理念,也是一个全世界各国都在推行的现实和实践。正如美国特殊幼儿协会下属幼儿分会(DEC)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关于融合的共同声明里对于儿童早期融合的界定:“儿童早期融合包含支持每一个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权利的价值观、政策和实践,无论能力如何,他们有权利作为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和社会成员参与各种活动和环境。我们期望障碍儿童和无障碍儿童及其家庭的融合经验的结果包括:归属和成员感、积极的社会关系和友谊、通过发展和学习促进其全部潜能的发展。以下融合的特征也可以用于鉴别高质量的早期教育项目,即获得机会、积极参与和系统支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尝试让残疾儿童进入所在社区的普通小学班级就读。这一首创性实践被称为随班就读,意为“在普通班级中学习”,通常是指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性的形式,它以西方国家融合教育的概念和实践为基础,但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中(刘春玲,2008;DengandZhu,2007)。随班就读是解决中国所面临的诸如残疾儿童入学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等特殊问题的~种方式。经过30年的发展,随班就读被认为是“一项成功的教育实验,一种教育性创新,一种针对中国国情的有效的教育方式”(萧白,2003,p.13)。
随班就读开展30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促进了社会融合和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改变普通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和教师的知识和观念;增加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节约了教育经费投入,但中国的随班就读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改变和发展。2017年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特别规定“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我国的融合教育到了一个机遇和挑战并重的时代。
本书的翻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反思的参考,因为这本书恰恰非常强调在现实和真实情境下从业者的自我反思。本书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包括发展适宜和个体适宜的实践、家庭/团队和沟通、评估、课程调整、游戏和社会发展、语言和读写课程调整、艺术/音乐和运动、数学和科学、专业化发展等主题。相信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背景和需要,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儿童的独特情况进行的反思,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尝试让残疾儿童进入所在社区的普通小学班级就读。这一首创性实践被称为随班就读,意为“在普通班级中学习”,通常是指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性的形式,它以西方国家融合教育的概念和实践为基础,但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中(刘春玲,2008;DengandZhu,2007)。随班就读是解决中国所面临的诸如残疾儿童入学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等特殊问题的~种方式。经过30年的发展,随班就读被认为是“一项成功的教育实验,一种教育性创新,一种针对中国国情的有效的教育方式”(萧白,2003,p.13)。
随班就读开展30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促进了社会融合和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改变普通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和教师的知识和观念;增加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节约了教育经费投入,但中国的随班就读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改变和发展。2017年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特别规定“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我国的融合教育到了一个机遇和挑战并重的时代。
本书的翻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反思的参考,因为这本书恰恰非常强调在现实和真实情境下从业者的自我反思。本书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包括发展适宜和个体适宜的实践、家庭/团队和沟通、评估、课程调整、游戏和社会发展、语言和读写课程调整、艺术/音乐和运动、数学和科学、专业化发展等主题。相信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背景和需要,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儿童的独特情况进行的反思,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