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6841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全新升级)》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一)讲解核心考点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考试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二)突出备考重难点
编者着力聚焦考点,精选、优选高频考点与易考考点,以简明扼要的表述方式,为考生的复习备考“减负”。
(三)图书体系完备
本书整体使用双色设计,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重要知识点用“下划线”标注,让考生能够关注到重要内容,有效记忆;并在正文部分穿插例题、经典真题、知识拓展等版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图书实用高效
本书设置了应试攻略、本章精选习题,学练结合,科学备考。
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中公版·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全新升级)》根据教师资格初中数学考试真题,构架起以数学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四个模块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考试重点和考试要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
全书伊始设有应试攻略,帮助考生快速掌握考情;部分页设有思维导图,让考生明确该部分知识结构。考点聚焦模块可帮助考生了解有关本节知识的历年考查情况,明确复习重点。书中还设置了例题、经典真题、知识拓展、本章精选习题等版块,例题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点;经典真题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知识拓展可以帮助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相关知识;本章精选习题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应试攻略
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第一章中学数学基础知识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集合与命题
第二节函数
第三节不等式与数列
第四节平面解析几何
第五节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二章数学分析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极限
第二节函数连续性
第三节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四节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五节级数
第六节多元函数微分学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三章高等代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多项式
第二节行列式
第三节线性方程组
第四节矩阵
第五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六节二次型
本章精选习题
第四章空间解析几何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仿射坐标系与向量的外积
第二节空间的平面与直线
第三节曲面及曲线方程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五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四节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第五节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二部分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内容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数与代数
第二节图形与几何
第三节统计与概率
第四节综合与实践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实施建议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教学建议
第二节评价建议
第三节教材编写建议
第四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三部分教学知识
第一章教学原则、过程与方法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教学原则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方法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二章数学对象的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概念教学
第二节命题教学
第三节推理教学
第四节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三章学习方式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数学学习
第二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本章精选习题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第一章教学设计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第三节数学教学环节的设计
第四节不同数学课型的教学设计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二章教学实施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课堂提问技能
第二节有效数学教学
第三节课堂结束技能
第四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三章教学评价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评价概述
第二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节数学学习评价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第一章中学数学基础知识
考点聚焦
近几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题目所占比重非常小。但中学数学知识是中学数学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也是考生后续学习大学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考生还是需要熟练地掌握该部分内容。
本章精选了一些和大学数学联系紧密的中学数学知识,供考生回忆和复习。
考点梳理
第一节集合与命题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简称为集。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B={a,b,c}。
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对于给定的集合,一个元素在或不在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此外,给定集合中的元素还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数学中常用的集合及其记法:表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N表示自然数集,N*和N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C表示复数集。
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韦恩图,如图1-1-1。韦恩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出集合间存在的一些关系。
图1-1-1
2.集合的表示方法
自然语言法: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来描述集合。如A={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如A={0,1,2,3,4}。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如A={x∈Nx<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如果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即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2.包含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注: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可知,A=B AB,且BA。
子集的性质:(1)AA;(2)若AB,BC,则AC。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B,但存在x∈B,且xA,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可以是空集),都有A(因为不存在元素x满足x∈,且xA);对于任意一个非空集合B,都有B。
如果集合A有n(n∈N*)个元素,那么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表1-1-1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于集合U的补集,记作?瘙綂UA,即?瘙綂UA={xx∈U,且xA}韦恩图示性质A∩A=A
A∩=
A∩B=B∩A
A∩BA
A∩BBA∪A=A
A∪=A
A∪B=B∪A
A∪BA
A∪BB(?瘙綂UA)∩(?瘙綂UB)=?瘙綂U(A∪B)
(?瘙綂UA)∪(?瘙綂UB)=?瘙綂U(A∩B)
A∪(?瘙綂UA)=U
A∩(?瘙綂UA)=四、命题的定义与四种命题
1.命题的定义
一般地,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作假命题。我们常用小写字母p,q,r,…来表示命题。
2.四种命题
对于大部分命题,我们都可以将其改写成“若m,则n”的形式,如“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就可以改写成“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我们把命题“若m,则n”中的m叫作命题的条件,n叫作命题的结论。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作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原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作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原命题的否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称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综上,设“若m,则n”是原命题,那么
“若n,则m”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m,则n”是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n,则m”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地,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如图1-1-2所示。
图1-1-2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般地,“若m,则n”是真命题,是指由m通过推理可以得出n。此时,我们称由m可推出n,记作
m n,
并说m是n的充分条件,n是m的必要条件。
如果“若m,则n”是假命题,那么称由m推不出n,记作
mn,
并说m不是n的充分条件,n不是m的必要条件。
如果既有m n,又有n m,那么称m等价于n,记作
m n,
并说m是n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显然,如果m是n的充要条件,那么n也是m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m n,那么m与n互为充要条件。
五、逻辑联结词1.“且”“或”“非”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且q”。如命题p:“3是质数”,命题q:“3是奇数”,用“且”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q:“3是质数且是奇数”。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或q”。如命题p:“△ABC是锐角三角形”,命题q:“△ABC是钝角三角形”,用“或”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q:“△ABC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对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
p,
读作“非p”或“p的否定”。如命题p:“12是3的倍数”的否定p:“12不是3的倍数”。
2. p∧q,p∨q,p的真假
对于p∧q,p∨q,p的真假,规定如下。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当p是真命题时,p是假命题;当p是假命题时,p是真命题。
六、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定义(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作全称量词命题。全称量词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M,p(x)。
注:这里的p(x)是含有变量x的语句,M是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存在量词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作存在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存在M中的元素x,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M,p(x)。
2.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一般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否定,只需将量词替换(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替换),并将含有变量的语句否定。具体描述如下。
全称量词命题“x∈M,p(x)”,它的否定是“x∈M,p(x)”;
存在量词命题“x∈M,p(x)”,它的否定是“x∈M,p(x)”。
第二节函数一、函数的相关概念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对应的y的值叫作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2.区间的概念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①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作闭区间,表示为[a,b];
②满足不等式a③满足不等式a≤x④满足不等式x≥a,x>a,x≤b,x注:这里的实数a与b都叫作相应区间的端点。第④条中的符号“ ∞”“-∞”分别读作“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 ∞)表示。
3.复合函数
如果函数y=f(x)的定义域包含函数u=g(x)的值域,那么定义在函数u=g(x)定义域上的函数y=f(g(x))称为g与f的复合函数,通常称g(x)为内函数,f(x)为外函数。例如,取f(x)=sinx,g(x)=x2,则f(g(x))=sinx2,g(f(x))=sin2x。
4.反函数
函数定义中,要求对定义域X中任意一个数x,都有值域Y中唯一确定的y=f(x)与其对应,但对定义域中不同的两个数,并没有要求它们对应的函数值也必须不同,如果加上这条限制,那么对值域中的任意一个数y,按照y=f(x)的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与其对应,此时就定义了一个从Y到X的函数g(x),称这样定义的函数g(x)与函数f(x)互为反函数,记为g(x)=f -1(x)。
显然,反函数f -1(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函数f(x)的值域和定义域。同时,从函数图像上来看,如果点P(x,y)是函数y=f(x)图像上的一点,那么点P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P′(y,x)是函数y=f -1(x)图像上的点。因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它们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二、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的有界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对x∈I,都有f(x)≤M,那么称f(x)在I上有上界;
如果存在实数m,对x∈I,都有f(x)≥m,那么称f(x)在I上有下界。
如果f(x)在I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那么称f(x)在I上有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