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13865
以大量养育科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结果为基础
按孩子发展的全年龄段,详细备至地给出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帮助父母把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转化为有效的教养技巧
父母在孩子积极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本书以大量养育科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帮助父母理性地看待教养孩子这件事。
书中按孩子发展的全年龄段——0~2岁、2~5岁、小学阶段、青春期早期、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早期,从一般问题到特殊问题,详细备至地给出科学的指导和建议,既包括每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问题——生理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自我发展,也包含父母照顾孩子时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担忧,以及父母可以采取的能帮助孩子充分发展的行动。
书中对养育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都进行了充分详细的说明,诸如新生儿的哭闹和睡眠问题,学龄前儿童的依恋关系,学龄儿童的同伴关系、校园欺凌问题,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是什么样,父母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内容和结构非常严谨,文字通俗流畅,案例丰富,令人眼前一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父母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地方,也给了读者思考和实践的空间。
相比之前的版本,在第9版中新增了大量科学研究,还增加了很多贴近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如虎妈蔡美儿的案例分析,科技社会中如何培养亲密的家庭关系,双职工家庭、领养家庭、未婚单亲家庭、离婚再婚家庭等更具挑战性的社会情境,体现了作者极具洞察力的天赋。
生儿育女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21世纪的父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当代社会对父母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带给许多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无限焦虑。没有人能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但是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养育孩子的职责。
前 言
部分 为人父母的基本概念、目标和策略
第1章 为人父母是一个过程 // 2
为什么要为人父母 // 3
为人父母的定义 // 5
为人父母是一个过程 // 5
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 19
父辈非得重复祖辈的行为吗 // 21
成长中的孩子如何帮助父母成长 // 23
重点 // 24
练习 // 25
拓展阅读 // 26
第2章 文化对为人父母的影响 // 27
世界的文化主题 // 28
文化价值观的传递 // 31
影响美国文化的主要来源 // 34
美国的文化主题及其变化 // 37
移民家庭 // 39
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 46
经济困难的影响 // 49
实践问题:当父母的教育工作者(教导父母的人)与父母之间存在不同的价值观时,会发生什么 // 52
重点 // 53
练习 // 54
拓展阅读 // 54
第3章 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 55
父母在童年时期学到了什么 // 56
从其他资源中学习 // 57
从媒体中学习 // 57
从历史中学习 // 59
从科学中学习 // 60
从发展理论中学习 // 67
咨询专家 // 79
为父母提供指导和支持的研究 // 80
重点 // 83
练习 // 84
拓展阅读 // 84
第4章 成为父母 // 85
家庭的形成 // 86
父母的决定 // 88
怀孕 // 92
妊娠 // 96
实践问题:父母希望自己有什么样变化 // 105
对父母的支持 // 105
重点 // 106
练习 // 106
拓展阅读 // 107
第5章 在科技社会中,培养亲密的家庭关系 // 108
家庭的亲密感和愉悦感受 // 109
通过相互理解和表达情绪来建立亲密感 // 111
讲故事 // 116
建设性地解决教养方面的冲突 // 117
突发性经济损失对家庭的影响 // 119
管理日常压力和消极情绪 // 121
长期沉浸在消极情绪中的父母 // 123
建立支持系统 // 129
重点 // 132
练习 // 133
拓展阅读 // 134
第6章 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135
促进儿童成长时父母的角色 // 136
父母行为的影响因素 // 137
建立合作式的家庭氛围 // 138
健康的生活方式 // 143
从媒体中获益 // 147
处理问题行为的工具箱 // 155
为人父母项目 // 160
实践问题:我们如何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 163
重点 // 164
练习 // 166
拓展阅读 // 166
第二部分 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为人父母
第7章 从孩子出生到两岁如何为人父母 // 168
新生婴儿 // 169
新生命在头两年里的发展 // 173
依恋的过程 // 178
父母照顾婴儿时的任务和担忧 // 180
建立的唤起水平 // 181
促进自我管理 // 186
面对转型时父母的经验 // 188
为特殊压力下的父母提供的为人父母项目 // 189
为人父母的智慧 // 191
重点 // 192
练习 // 192
拓展阅读
本书第9版的出版是令人兴奋和富有挑战的。在本版书中,我们增加了大量对父母的研究,包括对家庭互动的观察、国内外对学前儿童的家庭行为的研究,以及儿童入学后的情况研究。此外,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向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儿童和父母的挑战及压力的来源,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获取帮助和安慰。儿童发展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孩子在初理解世界时的努力和能力,他们的想法在哪方面与成人类似,以及哪些是他们独有的特征。对夫妻、未婚父母和家庭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所有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后,创新性的为人父母项目正在快速增加,这些项目包括家庭内项目(涉及家庭成员、重要的朋友和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内项目(涉及社区内的所有成员)。研究的发展和项目的创新让我们不得不进行此次修改,把新材料加入已有的章节中。
第9版有许多新特征。个特征,它包括更多亲子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和跨文化为人父母方式的研究,以及许多与父母有关的国际政策及项目。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为人父母方式以及它们对孩子影响的观点,增加了我们对政策及为人父母项目的了解,这对美国的父母和孩子都是很有好处的。
第二个特征,在本书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亲子互动的社会情境。2008年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就业率降低、父母收入的降低、无家可归和搬家,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压力。此外,政府收入的减少,导致为人父母项目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去帮助家长及孩子,比如,儿童保育及娱乐。收入和收入家庭中的孩子之间的不平等逐渐加大,一些孩子拥有许多有利条件,而另一些孩子几乎没有。因此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开始关注这两种不同发展轨道上的孩子。
第三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有关,即利用家庭压力理论对家庭进行干预,以减少与家庭压力及父母冲突有关的消极情绪,因为这些消极情绪对家庭成员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同时我们也强调了,在社区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各种行动支持父母,尽管在经济衰退中更多的为人父母项目组织正在消失,而新出现的组织也很少。
第四个特征是我们比较重视以实证为基础的新为人父母项目及干预方式,它们对个人、家庭及社区都有效。
第五个特征是增加了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可以以个体实际经验的方式对研究概念或过程进行阐述。例如,我们在第4章中引用了人们想要怀孕或收养时的说明,在第15章中引用了孩子在离婚或再婚家庭中的经历,在第16章中引用了童年时在难民营待过一段时间的一名年轻女性的回忆录。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研究去解释日常生活经验,尽管各种学术性的论述中也包含了很多研究者的个人经验。
第9版依然强调父母在孩子积极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降低所有形式的压力经验,如消极的基因、女孩的性早熟、经济困难、歧视和偏见、离婚和自然灾害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9版也继续教导父母采用细心的、回应的行为作为主要干预方式去教导孩子。这并不意味父母要接受和容忍孩子所有的行为,而是要求父母用积极的言行去改变那些需要改变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会伤害孩子和其他人。
尽管许多新的研究结论都强调了为人父母行为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父母在这方面得到过针对性的培训。我们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证明自己有开车的能力,理发师要接受培训上岗,但是没有哪个社会要求系统性的为人父母教育,而这实际上才是重要的。
第9版的目的和之前的版本一样,都是想要帮助父母及照顾者把他们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变成有效的为人父母技巧。本书想要向读者展示孩子的世界和忧虑,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他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此外,本书也描述了父母的各种消极或积极感受,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后,本书强调了社会情境对父母及孩子的影响。
为人父母的方法
我从家长、临床医生、研究者、为人父母技巧培训师的角度选取主题并写了这本书。我确信,任何人只要肯付出努力和专注,就能按自己的方式成为胜任的、懂得关怀的父母。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基本的条件就是对成功的渴望、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持久的耐心(因为结果可能会来得很慢)。这一切结果都是有价值的。作为一个临床工作者,我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许多困难情境。如果有一个关爱的、支持的照顾者,孩子就可以充分地、快乐地成长,尽管他们会暂时遇到困难。
成年人努力成为合格的父母,不仅仅是孩子受益。帮助孩子成长是一段让人紧张、兴奋的经历,会给父母自身带来许多回报。在照顾婴儿和幼童时,我们的精力、警觉性和反应速度都会提高。当我们处理自己面对孩子时的强烈情绪时,当我们帮助孩子学习表达和管理他们的感受时,我们的情绪自控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当我们回答年幼孩子的问题时,当我们帮助孩子学习功课时,我们的智力也会得到提升;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有活力和更丰富,进而推动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
组织
与之前的版本一样,这本书可以分成三部分。部分的章节顺序重新进行了调整,第三部分的章节则被重新组织成较短的章节,以针对性地谈论更多具体的话题。
部分包括6章。第1章继续描述为人父母过程中3个参与者(孩子、父母和社会)的重要性及互动。我们谈到了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情境对父母和孩子的行为以及互动的动态影响。第2章较为深入地探究许多社会及文化因素对孩子和父母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整合进人们生活的独特方式。
第3章描述了父母是如何从他们自己儿时的家庭成员、专业人员、朋友、媒体、历史、科学、为人父母理论和教养专家,以及研究那里学习做父母的经验的。第4章概括了父母如何成为父母,为健康怀孕所做的孕前准备,以及在怀孕期间为了减少压力和促进胎儿发展所保持的健康生活方式。此外,本章也告诉父母,如果他们经过长达一年以上的备孕却依然没有怀孕时,他们可以怎么应对。
第5章集中于保持亲密的家庭关系,减轻压力,建立温和、亲密的关系,这些都是家庭生活的基础。当建立亲密的关系时,家庭成员必须尽力去处理由缺乏时间、压力事件、家庭冲突、与抑郁和药物滥用有关的父母问题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第6章描述了父母可以采用何种方式建立健康的日常活动,促进积极的行为,控制因电视及社交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本章介绍了3种针对家庭、夫妻和社区需要的为人父母项目。
第二部分的第7~11章描述了孩子从出生到成人早期的行为。每章都描述了孩子在特定阶段的发展,特定的为人父母的担忧和任务,以及父母可以采取的、帮助孩子充分发展的行动。
第三部分集中于家庭环境如何塑造孩子的发展,父母的担忧和任务,以及在每个情境下父母可以采取的有效行动。第12章关注父母的工作如何影响他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发现的有效为人父母的方式和策略。
第13章描述了他们依靠外界帮助成为父母时会面临的特殊挑战,接纳孩子亲生父母(尽管他们可能不一定是家庭的一员)的方式,以及面对挑战的方式。
第14章描述了青少年父母、同居、因多种原因独居的单身父母等特殊情况。第15章描述了离婚带来的悲伤,以及如果悲伤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些消极情绪对重组家庭的影响。此外,本章还描述了一些常见的困境及解决方法。第16章关注于如何帮助孩子和父母面对不利和痛苦的情境,如疾病、死亡、受害、虐待、寄养、无家可归、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在军队服役等。
人称叙述
许多章节会包含一些人称叙述,谈论与章节话题有关的个人经验。例如,第4章的主题是成为父母,介绍了3本书,细致地描述了成功或失败地过渡到父母的历程;第15章的主题是在离婚家庭与重组家庭中如何为人父母,我们展示了一些书籍,描述了孩子对离婚和重组父母的建议,以帮助这些父母了解如何减少孩子的痛苦。
我们采用人称叙述的目的,是让研究文献中提及的枯燥概念变得更加真实,让读者了解这些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在某些例子中,叙述者是一些研究者,他们不仅讨论其自身的经验,也会描述他们的研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例如,第15章中,罗伯特·埃默里不仅描述了他自己的离婚经验,也描述了他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问题的解决
第二部分的每个章节都有一部分在谈论孩子会经历、父母必须处理的一些常见问题。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因而父母必须根据孩子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技巧去解决问题。第6章中介绍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明确地定义这个问题;了解孩子的看法;确保这个问题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父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与孩子保持积极的互动和共度美好的时光;考虑可能的行动;采取行动;评估结果。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开始。
为人父母的快乐
除了描述父母的
很多人成了父母,却并不真正了解成为父母的责任重大,任由一种原始的本能及惯性去执行这个角色。其实,为人父母必须是要学习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指导。
—— 王 晖
资深媒体人,《心理月刊》创始主编,
现创办家庭与个人成长的支持平台“十分心理”
在这个所有职业都需要先培训后上岗的时代,父母却是这世界上数量多的未培训就上岗的职业,更要命的是,父母这职业还不能辞职。从无数的失败家庭导致问题孩子的案例可见,大量上岗中国父母亟待培训。《为人父母》是一套极为细致的基于发展心理学实证研究成果的“父母上岗证”培训教材,相信任何一位想做更好父母的成年人都能从中获益。
—— 彭华军
昆明市五华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心理教研员,
全国十佳心理教师
有没有这么一本教材,能概略告诉我儿童发展各领域的研究新进展(what),又告诉我该绕开哪些教养“陷阱”,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how),好还能紧密结合当代的新变化(如孩子接触到社交媒体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给家长建议?嗯,眼前这本书就是。
—— 刘建鸿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致力于积极教养的推广与普及,
爱贝睿育儿俱乐部家长教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