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456841
1. 耗时两年收集史料:作者查阅数百种权威史料,私藏六十余本史料典籍;
2. 历时四年终创作完成:每一个历史事件至少有两种资料比对,对存争议史事更是进行多方考证;
3. 五次次整体修订:作者坚守初心,终创作出*严谨、*权威的通俗战国史。
作者作品《拿得起放不下的春秋史》出版后,作者结合读者评价,重新修订。
4. 发帖40余篇,被顶帖4000余次,被催更100000被数百万网友追捧。
5. *好的通俗战国史:权威又有趣。
6. 《大秦赋》没说明白的,本书掰开揉碎地讲。
本书讲述三家分晋之后的战国史事,揭露七雄之间的尔虞我诈、战乱背后的本质。
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纷争不断而又浪漫的时代,读来酣畅淋漓。
作者查阅多种史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战国之乱条理清晰地道出。
比《大秦赋》精彩百倍的战国百家争鸣史
上册:
一 引子
二 大分裂
仁与礼
国家做背景的学派
三 “秋裤”的烦恼
四战之地
变法先驱
四 法家天下
铁与火之歌
分蛋糕
重农抑商
晋升之路人人平等
中国第一法典
五 战国第八雄
乐羊:家有贤妻
乐羊食子
太子击的蛰伏
六 蚍蜉
战祸吴起的黑历史
我是特种兵
吴起的封神之战
七 你有病 我有药
吴起跳槽了
吴起变法
变法牺牲品
天下第二兵书
八 天下主义战士
守义
异端的崛起
墨子大义救宋
宗教骑士团
九 独联体的消亡
秦国的“四代甩锅”
三晋决裂
五国大乱斗
十 天子之都
被嫌弃的长子
魏罃的命运转机
天子之都大梁
十一 小科员的逆袭
中庶子公孙鞅
第一份招聘广告
商鞅论战
十二 秦国,军国
徙木立信
颁布《秦律》
全民评职称
十三 塑料兄弟情
外星人鬼谷子
初入社会的孙膑
邹忘变法
田忌赛马
十四 擒庞涓
重兵在手,天下我有
墙倒众人推
桂陵之战
十五 国运之战
魏惠王的知心人
大胜并莒
马陵之战
十六 工具人之死
商鞅变法2.0
危若朝露
逆鳞
天下第一禁书
十七 纵横捭阖
丧事当喜事办
霸王之资
纵横术
十八 两个人的战争
五国伐秦
老子英雄儿浑蛋
君子戏言,临阵放鸽子
十九 胜负手
得蜀即得楚,楚亡天下并矣 295
屙金神牛
打不服的蜀国人
廿 秦墨
相里氏之墨
腹朜杀子
墨法合一
廿一 战国第一大傻瓜
岸门之战
战国第一傻
国殇
廿二 秦国不相信眼泪
智商无下限的楚怀王
张仪陨落,嬴稷蛰伏
一心想见周王室
死于健身爱好的秦武王
廿三 人间世
公务员庄子
毒舌庄子
追求精神自由
廿四 梦蝶
鲲鹏之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周晓梦迷蝴蝶
下册:
黑寡妇的妖孽人生
我不是玛丽苏女主
外戚天团走马上任
同居有风险
二 七雄之耻
燕国禅让闹剧
齐国灭燕
三 强拆大队
秦楚决裂
孟尝君:能力超群,广结善缘 032
垂沙之战:楚国元气大伤
攻破函谷关
四 胡服骑射
少年英主赵武灵王
有惊无险的边疆考察
胡服推广运动
赵边骑修炼指南
五 中国第一雄主
赵边骑KO铁甲勇士
脑洞大开的突袭构想
沙丘之变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六 辩王之王
虎妈始祖
孟轲跳槽
性善论的诞生
人人皆可为尧舜
七 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行王道 施仁政
孟子:命里缺官运
“亚圣”孟子
八 被穿越的人
身佩六国相印,全凭一张嘴
离奇的穿越
九 王牌间谍
死间苏秦灭齐国
史料稀缺的战国史
十 杀神来了
伊阙之战
渑池之会
拔郢之战
十一 诗人死了
生于国兮 长于原野
洞庭波兮木叶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
众人皆醉我独醒
十二 山雨欲来风满楼
田单复国
狭路相逢勇者胜
权臣坟场
十三 长平之修罗炼狱
送命题or送分题
大纵深防御
借粮
打破僵局,各自换将
修罗炼狱
十四 邯郸保卫战
战祸陨落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十五 霸道学者
荀子:学术江湖武林盟主
性恶论
穿越时空的霸道
十六 天使投资
宝藏男孩
野生儿子
谁是亲爹
十七 物极必反
巨额回报
《吕氏春秋》
淫邪宫廷
十八 李斯与韩非
厕中鼠
法术势
帝王导师
十九 归一
奋六世之余烈
李牧之死
荆轲刺秦王
廿 蓝星最强军团
两封家书 两个回不来的人
秦吏
秦帝国军团
廿一 战国结束了吗
被忽视的提议
蝙蝠王
后记
如果有人问,中国历史上哪个时代最动荡,那一定是战国时代。
当时的战争频率之高、动员程度之强、死伤人数之巨、持续时间之久,在中国古代都是空前绝后的。
在讲这个惨无人道的时代之前,我们不得不先说说大周王朝。历史是讲传承的, 就像先有父后有子一样。严格意义上说,战国是在周王朝的历史范畴之内的。
公元前 1046 年 1 月,牧野之战爆发,从西方岐山来的周武王带着亲朋好友打败了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东方“超级老店”——商朝,一举夺得天下,建立了大周王朝。
作为主宰天下的老大,开国国君周武王自称“天子”。“天子”的意思就是上天的嫡长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天子。
商朝覆灭了,为了填补商朝留下的巨大“市场空白”,周王朝想出了“封建制”, 也就是封土建国。
周天子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分封到这个“空白市场”里建立“分公司”,抢占市场。就这样,亲朋好友摇身一变,成了诸侯,他们带着自己的人马全副武装地来到封地上,建立了听命于自己的独立小诸侯国。
封建制下的周王朝就像一个巨大的股份制公司,股东们的参股方式就是自己的领地与百姓。周天子是这个股份制公司里的董事长兼最大股东,因为他的地皮最大,兵力最雄厚,又是公司的创始人,诸侯们则是公司里的小股东。“周朝股份制公司”平稳运行了两百多年,中间虽有波澜,但也算安然无恙。
周天子作为天下老大,号令江湖莫敢不从。直到一个败家子的出现,彻底把周朝历史划分成了前后两段。
这位败家子不是别人,正是臭名昭著的周幽王,他上演了一出狗血的家庭伦理悲剧。
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申后,还生了嫡长子宜臼(jiù),作为嫡长子,宜臼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
可是,一个女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周幽王与周王朝的命运。这个女人叫褒姒,是褒国进贡的美女。周幽王发现褒姒才是他的真爱,所以对她宠爱有加,很快褒姒给
周幽王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伯服。
为了心爱的女人,为了心爱女人的孩子,周幽王干了一件作死的事。他废了宜臼的太子之位,把申后与宜臼赶回了娘家。然而,周幽王万万没想到的是,申后的老爸申侯,是个“护女狂魔”。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和外孙,彪悍的申侯联合实力强劲的犬戎,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周朝首都镐京,宰了自己的女婿周幽王。
申侯这波操作真是猛如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董事长”给干掉了,天下诸侯连前来救援的机会都没有。
董事长没了,但是活得有人干呀!于是,天下诸侯拥立宜臼为新任周天子,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平王。
周王朝的老家镐京被打成了废墟,不适宜居住。好在周王朝之前备份了一个首都,那就是洛邑。天下诸侯护送周平王向东前往洛邑,史称“平王东迁”。
周平王这次搬家把周朝历史划分成了上下两段,上半段称为西周,因为周王朝的老家在西边的镐京;下半段称为东周,因为周王朝的老家搬到了东边的洛邑。
历经了一场血腥的家庭悲剧之后,周天子大权旁落。天下诸侯一看,总公司的董事长管不了事,于是他们疯狂抢占地皮,扩张分公司规模,大搞市场兼并。
东周历史的大幕正式拉开,上演的正是诸侯们主演的“权力的游戏”。
有意思的是,由于游戏的玩法不一样,东周历史也被人为地分成前后半场,前半
场叫春秋,后半场叫战国。
春秋时代的诸侯玩法是“争霸游戏”,决出一名号令天下的霸主即可。而这位霸主就是天下实际的主宰,而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老大。
在角逐“霸主”头衔的过程中,前后诞生了五位霸主,史称“春秋五霸”。他们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的名单是史学大家司马迁按照时间顺序列的,细看这份名单,只有宋襄公是“战五渣”。他之所以能上霸主榜,是因为司马迁觉得宋襄公是春秋乱世中唯一一个高举“仁义”大旗的国君。而名单里的其他四位则是凭借赫赫战功奠定了自己的霸主之位,他们也分别来自春秋四大强国。
这四大强国分别是东齐、南楚、西秦、北晋,肥沃的中原大地成为他们角逐霸权的游戏场。
然而,当上了霸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作为天下的老大,将面临众多挑战。
首先,你得击败各路想当老大的诸侯。
其次,你得“义”字当头,必须罩着手下一帮小诸侯,否则没有人会追随你。小弟家里有内乱了,你得义务帮人平叛。蛮夷大举入侵中原,你得带着小弟们去攘夷。
为了促进兄弟们之间的感情,你还得经常搞搞团建,时不时举行大会盟。当然,小弟也会感激你这位老大,也会向你朝贡,说白了就是交保护费。
最后,你还得把周天子哄高兴了,否则他不颁发给你经过周王室认证的“霸主” 头衔,你的江湖地位也难保。
当争霸游戏进入半决赛,从四大强国中最终决出了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是南方的楚国与北方的晋国,他俩一起挺进了争霸游戏的总决赛。
两个超级大国的总决赛异常惨烈,一直打到了加时赛,双方都打不动了。于是, 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大会——弭兵大会。楚晋这两位南北方老大,分别带着各自小弟握手言和。
天下虽然太平了,但是内忧外患来了,而且来得异常凶猛。
东南方向先后冒出两个新兴小强国,他俩断发文身,打法不按套路,出招异常凶狠。吴国先把南天一霸的楚国打残在地。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躲在吴国背后的越国,抓住时机灭了吴国,杀入中原,一时风光无限。
诸侯们的内患也集中爆发,他们手下的大夫开始了崛起之路。
当时,许多诸侯国也是股份制公司,诸侯也将象征股权的土地与百姓分给了大夫。随着诸侯国的不断壮大,大夫的实力也逐渐壮大。就这样,为获得更多股权,大夫之间火并频发,他们渐渐架空国君,瓜分国土。北方的超级大国晋国最终被赵、魏、韩三家大夫瓜分了。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就此结束,争霸游戏没有人玩了,后人要换游戏模式了。
战国时代是“一场绝地求生的吃鸡游戏”,玩家之间相互残杀,只有一位玩家能活到最后。空气中始终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处处是杀人盈野复盈城的惨状。
各诸侯为了能活到最后,必须打通任督二脉,实现武功大增,而法家思想则成为各国急需的武林秘籍。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法家作为各诸侯狂飙突进的幕后推手,它竟起源于孔子的课堂。
如果让战国时法家的众多大咖站在孔子面前,他们都得毕恭毕敬地叫孔子一声“师祖”。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二章 第一节仁与礼
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一百多年前。那时正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孔子当时已年近七十,早已远离鲁国政坛多年的他,看透了世间万物,内心已从心所欲。人近黄昏的孔子,只想做做学问、带带学生,平静地度过余下岁月。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开设私学的教育家,孔子奉行“有教无类”思想。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想来学习,他都敞开大门欢迎你。
然而一位前来求学的年轻人,彻底打破了孔子平静的生活,他对儒家思想发出了质疑之声。更让孔子大跌眼镜的是,正是这位新收的弟子,在此后的岁月里开宗立派,成为儒家相爱相杀数百年的竞争对手。
前来求学的是一位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他姓姬、氏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子夏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孔子毫不介意地收他为徒。
初入孔子门下的子夏,展现出了学霸的天赋,课堂上只要是孔子讲过一遍的知识,他都能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简直是活生生的人肉复读机,并且能将所学知识点举一反三,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
老年的孔子对这位天才级学生,十分喜爱,视如己出,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子夏在短短数年之内,就把孔子所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经书背得滚瓜烂熟,对经书里的很多内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此才华出众的学生,很快就被鲁国高层看中,子夏被安排去莒父担任地方官员,下基层历练,作为国家储备干部培养。
孔子手下有很多学生后来都担任了官员,孔子也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去做官就是用自己的儒家思想改变世界。
子夏在治理莒父这段时间,工作成绩斐然,作为学霸的他并没有把所学知识生搬硬套,而是活学活用,让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的日子。子夏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利用节假日时间,回来看望孔子。
一般毕业后的学生回母校看望老师,学生都会对老师说些客套话,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
然而子夏回来看望孔子,话语之间虽没有浓浓的火药味,但是也让孔子如坐针毡。因为子夏变成了一位质疑型学生。
如果你问一位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里,对他挑战性最大的是什么?很多老师会说不是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而是质疑型学生!
惹是生非的熊孩子可以叫家长,给处分。然而质疑型学生,往往学习成绩好,智商高,他会从知识领域向老师发起挑战,老师不能断然否定他。
子夏拜见孔子后,恭敬地坐下。
孔子笑着说:“听说你在莒父干得不错。”
子夏:“那都是您教导得好。当初不嫌弃我出身贫寒,收我为徒,尽心教育我。”
孔子:“那是为师应尽的义务。对了,你说说,你是如何治理莒父的。”
子夏:“别看我的技艺虽小,但只要能帮助生产,有利润可图,就让各行各业的百姓认真钻研,有了一技之长便可以丰衣足食,经济就能快速增长。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有逾越,小节上有些随意也是可以原谅的。对于作奸犯科的人,应按照刑罚严惩。”
孔子听完后,头都大了,整个身子绷不住了。他平时教导学生治理国家要“为政以德”,“德”的核心就是“礼”与“仁”。然而自己得意的学生子夏,非但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贯彻实施,根本看不到“德”,还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物质上的“欲速”与“小利”!这不仅是对自己作为一位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否定,更是搞出了异端邪说。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师,孔子要把自己的学生重新引上正轨。
孔子严肃地说:“为师今天想教导你,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否则欲速则不达,贪图小利更做不成大事!”
子夏早料到自己的老师会批评自己,但他鼓起勇气说。
“老师,您说的都对。我始终不忘你主张的‘礼’与‘仁’。可是周平王东迁洛邑 后,天子大权旁落,礼崩乐坏三百年,弑君七十二,亡国五十六。”
孔子听了点点头。
“要想恢复“礼”,就必须国富民强,国家与社会才能恢复秩序,否则就有被吞并的危险。要想恢复“仁”,就必须用政令、刑罚驱动他们,一味地说教并不能感化所有人,只有恩威并施,人才会遵纪守法,心存善念。”子夏鼓起勇气说完。
孔子听完后,仰天长叹了一声,说道:“子夏,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子夏听到这里,看到老师面露不悦,不想再惹老师生气,毕竟孔子已年近七十了,于是退出了房间。
子夏虽对孔子的学说提出了质疑,可他毕竟是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也没有责罚子夏。而同时代,古希腊的学术大师毕达哥拉斯,就因为学生发现了他的学术漏洞,提出了大胆质疑,面子挂不住的毕达哥拉斯就把学生扔水里淹死了。与毕达哥拉斯相比,孔子真是太仁慈了。
师徒为学术争论是难免的事,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然而这一场争论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南半球的一只蝴蝶微微扇动了一下翅膀,几个星期后在北半球就会演变成一场龙卷风。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要求孩子在家听父母话,在学校听老师话。然而历史上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打碎旧规则、创造新世界、制定新秩序法则的往往都是质疑型学生,因为他们有不同于凡人的思想,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几年后,孔子死了,子夏为孔子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结束了,孔子的弟子们要各奔天涯了。
孔子死后,子夏并不想留在弹丸之地的鲁国,他想找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临走前,子夏特意拜别孔子的孙子子思。
子思的父亲孔鲤在孔子生前就去世了,子思是孔子唯一的后代。此时子思还是个小朋友,孔子在生前将他托付给另一位得意弟子抚养,他就是曾参,也是四书五经里《大学》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曾子”。
作为新监护人,曾参牵着子思的小手,代子思向前来拜别的子夏行礼。
子夏:“我打算西去晋国,晋国虽然内部混乱,但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充满机遇,更能发挥我的所学。
曾参:“我选择留在鲁国,老师将子思托付给我,我要好好教育他。”
子夏:“我与你不同,人在乱世之中,想独身世外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老师不也曾想改变这个世界吗!这个世道太乱了,只有“礼”才能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能恪守自己的本分,不僭越。这样才能让天下井然有序!”
曾参听完后,皱了皱眉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追
求“仁”的理想,这不是很崇高的事吗?只要奋斗至死,就离实现的道路不远。)”
讲到这里,子夏明白自己与曾参话不投机。子夏就此拜别,头也不回地走了。
子夏打起背包行囊,带上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经书,踏上西行之路。
很多历史书对众多教派的大分裂都会有详细的描述,比如佛教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分裂成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与东正教。而很多历史书对子夏西行,并没有太多关注,然而正是此次西行开启了孔子死后儒家内部的大分裂。
活跃在战国时期的儒家可以分成两大宗,一个是礼派,一个是仁派。这两大宗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华山派的剑宗与气宗,互相争锋。
在礼派看来,要想改变乱世,恢复孔子理想的礼制,让社会秩序井然、尊卑有
序,光靠说教、感化是没有用的,就必须通过强而有力的改革方式来达成。说直白
点,手段要狠硬!
在仁派的眼里,要想改变乱世,就要相信老百姓是善良,是可以被教化的,对他们施以仁政,手段要柔和!
虽然两宗都是儒家,同根同源,但由于走的路线不一样,待遇冰火两重天。
子夏与战国后期的荀子是礼派的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深度契合战国时君王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战国君王眼中的明星人物,所说的话那都是金句名言。
由于礼派能快速提升国力,他俩的学生在各诸侯国都被当作重点人才引进,给官、给房、给车。礼派真正做到了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仁派的代表就是曾子与孟子,由于这宗是主张对百姓好好教育并施以仁政,所以并不能马上给君王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
毕竟是战国时代,不是今天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揍你,君王最看中的是能否快速提升国力。
子夏到达晋国后,选择了在晋国的西河开办私学,像孔子一样,开始了教书生涯。
就在子夏到达晋国后不久,公元前 453 年,作为春秋第一超级大国的晋国,在一无天灾、二无外敌的情况下轰然倒塌。这是一场巨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彻底终结了春秋时代,战国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
民办教师子夏一不留神就从春秋跨越到战国,成为一名跨时代的先锋人物。
子夏在西河地区教书,作为孔子的高徒,他凭借渊博的学识,很快在西河地区打开了教育市场。
某一天,一队来自王宫的人马停在子夏家门口,这些人是来请子夏去给一位重量级人物上课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