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33018
★★★1.理论 案例 点评,用通俗的故事,解决复杂的意外事件。
★★★2.有案例,有分析,有方法。走出心理障碍,重塑新的人生。
★★★3.用正确的心理理论,指导正确的情绪管理习惯。实现自我疗愈,这一本足够。
★★★4.轻松阅读,有效掌握心理疗愈的灵丹妙药。拿起来就放不下,从此成为优秀的自己。
★★★5.学会意外心理分析,避开意外伤害,获得平安喜乐
★★★6.用西方心理学、全息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解析意外事件
★★★7.《非正常事件心理解析》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只用来自身边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剖析你的创伤原因,与内在父母和解,疗愈你的心理创伤。
★★★8.每天学点心理学,实现自我疗愈,开启新的人生。
★★★9.不必原谅,不必和解。对于特别严重的心理创伤,不必与实体形态的父母和解,重要的是与内在父母和解。
为什么你总是遭遇意外?潜意识知道一切答案。
本书属于心理探索和心理知识普及类图书。作者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对人的思维限制,把西方心理学、现代物理学的全息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进行融合,从潜意识角度解析那些让人奇怪又让人很难理解的意外事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原创性。
本书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是一本让人感觉轻松有趣、奇妙甚至惊艳的心理自助指南。
心理学图书推荐
部分 心理解析意外
章 意外研究的历史
一、弗洛伊德的意外研究 / 7
二、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 / 13
第二章 探索意外心理
一、现实与梦境 / 17
二、意外是“现实的梦” / 22
三、意外的运作 / 32
四、意外分析的意义 / 37
第三章 潜意识的语言——象征
一、梦的象征 / 39
二、意外中的象征 / 41
三、梦和意外象征的比较 / 49
四、意外和梦的关系 / 56
第四章 象征的世界
一、心理治疗中的投射测验 / 61
二、内外世界的联系 / 70
三、意象与意外 / 77
第五章 潜意识的发展
一、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 81
二、潜意识的思维模型 / 84
第六章 身体意外和“比类”
一、心身之间的对应 / 90
二、人和物之间的比类 / 97
三、物和物之间的比类 / 101
第七章 奇妙的意外
一、象征性强迫重现 / 103
二、为什么会发生“象征性强迫重现” / 125
三、“强迫性重复”和“象征性重现”的区别 / 136
第八章 文化的互补
一、中西方思维的比较 / 138
二、科学的精神 / 141
第二部分 意外案例集
章 身体的意外
一、崴脚——情绪的表演 / 144
二、膝盖被摔伤——爱的竞争和代价 / 149
三、划伤手臂——此情可待成追忆 / 156
四、突发的手术——被挤压的困境 / 160
五、烫伤——祈盼一生的爱 / 164
第二章 场地、物品等意外
一、不断漏水的房子——暴力入侵 / 173
二、丢失的真皮手套——情感的断裂 / 179
三、手机掉马桶里——前缘难续 / 184
四、宠物狗丢了——它究竟是谁 / 189
五、牛奶杯里的苍蝇——被玷污的爱 / 194
六、消失的护照——得与失 / 198
第三章 交通工具意外
一、摩托车的意外——小人当道 / 204
二、汽车轮胎脱落——时间的共振 / 209
三、慢跑气和爆胎——家庭经济危机 / 213
四、追尾——前途的焦虑 / 217
五、惨烈的车祸——情绪的临界点 / 221
六、肇事逃逸的女司机——分分合合 / 227
七、大巴车侧翻——不平衡中的平衡 / 232
八、群体性意外的心理分析 / 237
后记:把疾病、意外当作朋友
参考文献
意外,只是在“意识”之外,但是是在心灵之内。意外也是梦,而梦是心的活动。这本书是心理学的一个很有趣的应用,有兴趣的人不妨读读。
——临床心理学教授、意象对话创始人、《释梦》作者 朱建军
本无期待,翻阅之后却不断迸现惊喜,我才意识到,这是现代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道的巧妙融合,有趣又有深度,值得推荐。
——催眠导师、《神奇的催眠术》作者 廖阅鹏
尚鍹老师在心身疾病、癌症疗愈和意外心理研究领域,运用令人惊叹的创造性思维,把跨领域的知识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潜意识心理疗愈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治疗效果。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尚鍹老师的理论并因此获益。
——心理咨询师、《滚床单心理学》作者 肖雪萍
心灵的世界浩瀚无边,尚鍹老师是一名勇敢的心灵探索者、心理创新者。他的疾病心理研究、癌症心理研究、意外心理分析在我看来价值非凡,社会意义很大。祝愿本书的面世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心理咨询师、《战胜抑郁》作者 李宏夫
二、意外是“现实的梦”
我把意外事件称为“现实的梦”或“醒着的梦”。
有些意外确实和弗洛伊德说的梦一样,是意愿的达成,这在迟到、生病、受伤以及物品损坏等意外事件中比较常见。
有个女生说,她一段时间内连续崴脚好几次。我让她回忆的时候,她发现它们都是在上一个连续的培训课程时发生的,她不光崴脚而且还总是迟到。她强调说,自己在生活中是个很少迟到的人。我问她,那是个什么样的培训课,她需要做什么。她说是一个心理课程。课程开始后,她们得选出来几个人做示范,需要做内心的自我暴露。旁边还有人观摩学习。这让她压力很大。在我们交流之前,她并没有意识到:迟到加上崴脚,她就不用站出来,从而可以躲避“当众自我暴露”了。
当一个人无法面对一些压力的时候,身体就会制造出一些疾病或者意外伤害来逃避压力。即使一些事情做不好,也有了正当的借口。因为我病了,所以考试没发挥好;因为我崴脚了,所以无法准时到达;因为我的手受伤了,所以我的工作没法做了……
诸如此类,这样才会有一个让自己心安的理由。有个案例就是这样的:一个十岁的男孩得了一种怪病,就是在每天早上七点的时候,他就会准时发烧,身体有很明显的热烫,用温度计一量,真的是发烧了。当妈妈向老师请完病假后,男孩也不用吃药,一会儿烧就退了。去医院检查,男孩什么问题也没发现,但就是久治不愈。如果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个事情就再清楚不过了。这个孩子每次在上课前发烧,明显他的内心是在逃避上学。可能是他不喜欢老师、怕考试、被同学欺凌,又不想告诉父母和老师。因为说了,父母、老师也帮不上忙,还可能被他们教训一顿。这时上学前他的身体就“适时”地发起烧来。于是妈妈着急了,量体温,跟老师请假。当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以后,这个孩子不想上学的目的已经达到,发烧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早上八点以后烧就退了,孩子就像没事一样,跑出去玩了。孩子并不是故意欺骗家长和老师。因为谁也没有办法想发烧就发烧,而且还是准时的发烧。这就是来自潜意识的力量。得病或者出了意外,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我们获益,有时候还获益良多。你病了或者出意外了,考试可以不用去了,工作有人替你做了,不想办的事也可以不办了,你就可以暂时地缓解压力,不用面对烦心的事情。所以对学生而言,寒暑假结束、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容易生病的心理原因就是这个。
有一个女孩连续三次高考未考上。在第四年复读时,她感到非常疲倦。有一天,她骑自行车摔了一下,就突然失明了。到医院检查,查不出任何病,但就是看不见东西。这样过了几个月,在 7 月 7 日,也就是高考的那一天,她的眼睛开始能够看到一点儿光亮。到了 7 月 9 日,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她的眼睛竟然不治而愈了。这就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的结果。女孩的意识中很想继续高考,但是潜意识却不愿参加高考。于是潜意识就通过一次意外,截断了视觉通路,让她看不见东西,考不了试,直到高考结束,才让她恢复视力。因为此时来自外面的考试压力没有了。
湖北武汉的梁女士发现 6 岁的女儿忽然视力下降得很厉害,有时候走楼梯都会跌倒。到医院检查,孩子视力仅为 0.15。医生经过进一步测试,发现孩子眼睛正常,并没有受损害,问题出在心理上。原来梁女士生下二胎后,大女儿便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于是便出现了“癔症性眼盲”。
一个家庭主妇对经常加班、外出应酬的丈夫有很大的怨气。每当愤怒出现的时候,她就压抑自己的情绪,安慰自己说:“老公这样做,是为了这个家,你得理解。”可是她在生活中经常莫名其妙地犯错,如忘记给丈夫做饭,忘记给丈夫洗衣服等。
Amy 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一天她上午开车的时候,车出了点儿小问题。Amy 的风格向来是雷厉风行,所以她想立即去修车。
但她的一个外国同事说,这点儿小问题不值得单独修一次。你不妨再出一次车祸再去修。下午公司开会,Amy 在停车场一时走神,结果她的车狠狠地撞在另一辆车上。虽然人没事,但必须去修车了。事故发生后,Amy 隐约明白,这次事故是她内心追求的结果:她似乎想用出车祸这件事情,满足她立即修车的愿望。
台湾作家张德芬接触心理学是从内观(印度一种古老的禅修方法)开始的。次内观的体验非常好,所以她很快去了第二次。然而,第二次内观时,她天就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
于是她发誓说,一定要离开。内观的场所不得随便离开,这是做内观的人和内观场所管理者签订的一个协议。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离开的心愿呢?张德芬说,第二天她肚子疼得不得了,不得不去医院。而且检查时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儿送到,她的肠胃可能会穿孔,那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结果。对此,张德芬的解释是,她有了“我要离开”的愿望,但这个愿望通过正常的途径不能实现。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的潜意识驱使身体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况中。
一位女生在参加完我的工作坊后分享说:她上初中时经常发烧,只要她爸来接她回家,一到家就好。她原来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完课才发现病因在自己这里。“可能不是我发烧了所以想回家,而是我想回家然后就发烧了……”她认真地说。这样的觉察对她本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我有一个表姐坐车晕车,所以她从不敢出门旅游。别人都去旅游,她心里也很羡慕。有一次大家鼓动她一起出去玩,她把心一横也报了名。结果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她在小区里遛弯儿,不小心摔倒把右膝盖摔伤了,摔得还挺重。新买的裤子也摔破了。这次外出旅游也顺理成章地泡汤了。
一位老妈妈有三个女儿。女儿不是在外地工作嫁到外地,就是在国外学习。她不想去女儿家住,说不习惯,所以一直在老家独居。春节时,女儿们都回家陪妈妈过年。一家人团聚,老妈妈非常高兴。住了几天后,女儿们都要走了。老妈妈嘴上让她们走,说不要耽误工作和学习,心里却很舍不得,想让她们多陪陪自己。就在女儿们要走的前一天,老妈妈不小心摔倒,把腿摔骨折了。
有些意外确实是愿望的满足,原因是正常的渠道走不通,潜意识才会采用制造意外这个权宜之计,把矛盾暂时“缓解”或者暂时满足了心理需求,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表姐摔伤了腿,大伙儿不会怪她拖了大家后腿,还都去安慰她。而她呢,也不用担心自己晕车了。因为不用去了,后还可以借此安慰自己:不是我不想出去旅游,是因为我真的受伤了。
很多意外把我们用常规方式很难解决的事情,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给解决了。比如那个老妈妈,女儿们回家看她,陪她过年,老妈妈没有理由不让她们走,可内心又真舍不得分开。这时意外“恰到好处”地发生了,老妈妈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女儿们这时就必须得留下照顾她。没办法也得想办法,哪怕是工作上请假或者延迟出国。你看,老妈妈并没有强留女儿陪自己(强留这个办法太自私,不符合主观意愿),但是现在女儿自愿留下来照顾她。这个结果,可以说是达到了老妈妈潜意识中不想让女儿走、让女儿陪伴自己的目的。我们还可以更深一步地猜测,也许女儿好不容易才回趟家,也想多陪一陪妈妈,但客观条件不允许。这下好了,老妈妈受伤住院了,有了正当而且充足的理由请假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一陪妈妈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是两方面达成了共谋。
虽然意外可以缓解一些问题,但终究不是彻底解决,长期看还有可能让事态恶化。那个早上准时发烧的男孩,假设他不上学的原因是校园霸凌,他因害怕不敢去学校,这种发烧(潜意识的帮助)表面上看逃避了被欺负,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问题,陷入更大的困境。比如因为不上学,男孩的学业被耽误了。后可能因为不能光明正大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长时间下去,整个人格会遭到扭曲,出现心理障碍。
所以,从根本上讲,通过疾病或是意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对问题的逃避,是一种无能为力、迫不得已、畸形的方式。同时,疾病或是意外也给当事人带来了诸多“好处”。这种“好处”恰恰可能是制造疾病和意外事件的心理来源。下面是几个案例,都是对愿望满足的意外:
- 在 2020 年冠状病毒肆虐期间,一位女士食物中毒了,要我帮她分析一下。晚上做饭,她想做个比萨。可能烤的面没有发起来,还有就是牛肉可能有点儿过期。她当时还想,这牛肉可能坏了,尝了一口赶紧吐了。果然,晚上吃完饭后她就腹泻病倒了,孩子也有些不舒服。奇怪的是她老公就没事。后她又补充了一句:孩子目前停课,我在家带孩子,连续几个月太累了。现在我终于可以不管他们,好好歇一歇了。这就是她食物中毒的心理原因。她太累,太想休息了,又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潜意识只能制造一次意外,让她强制生病,好让自己喘口气。她承认自己确实是太想休息了。
食物中毒:本来给人提供营养、能量的食物却侵蚀了人的身体,代表什么事情变坏了,让人受到毒害。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大器官系统,消化功能是人体的一大功能。如果不是食物匮乏,那么,在现代社会消化系统的问题多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对应的是“什么事情消化不了”的心理。这个案例有意思之处是:一家三口吃的是一样的食物,结果她病了,可是她老公却没事。从心理角度解释就是:她已经连续几个月带孩子,辅导孩子的学习和照顾家庭让她疲惫不堪,终于感到“消化不了”了,而她老公并没有这种“消化不了”的心理。
- 一位高中生不小心把手机摔坏了。我让他仔细回想一下近的事情。原来他嫌自己的手机速度慢,样式也太老了,一直想换一个配置更高、更好看的手机,但又不好意思向父母张口要钱。这下手机无意中摔坏了,可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换个新手机了。
- 一位女士接到电话要她去开会。正巧有位朋友来找她,非得送她去会场,并且不容分说地把她的手提箱抢过来放到了自己的车上。可是她心中突然出现一种想法,就是不想让那位朋友送自己。她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是朋友太热情,她终盛情难却,两人一同去坐电梯。电梯门打开后,她的手机不小心从手中滑出,正好从电梯井口的缝隙掉到楼下去了。那可是在七层!她们赶快下楼去找物业来解决。然后她把自己的手提箱从朋友的车上搬下来,告诉朋友说自己不去开会了,所以不用她送了。那个掉下电梯井的手机,表皮被摔得稀烂,经过检测却发现机芯一点事儿也没有。她只花了不多的钱就把手机修好了。
D.2019 年刚过完春节不久,一位女生和我联系,说她的手机前几天丢了。那天晚上她跟爸妈、她老公一起出去吃饭。因为去的地方很繁华,他们没有开车,而是打车去的。等下车到了吃饭的地方,她发现自己的手机没有了。她爸妈说,看到她在车上用手机来着,但是她一点儿也不记得。她想了一下,信誓旦旦地说,手机肯定是忘到家里了。吃完饭回到家,她才发现手机是真丢了。第二天他们回到北京(手机是在老家丢的)。她收到自己手机(丢失的手机有定位功能)的开机通知和开机位置。开机位置显示是一家通信公司的门店。原来拾到她手机的人去卖手机。
知道地址后,她让老家的一位朋友去那个店里找,没找到。朋友又咨询了一位警察,问能不能帮忙找回手机。警察也说没办法。
后来另一位朋友说,他认识那家门店的人。结果他去询问,店里的人不承认这件事。手机就这么丢了。我说:“手机代表沟通。当时,你们一家一起出门,可能和家人有关。是不是你和家人的沟通发生问题了?”她说:“我们家人之间的沟通都挺顺畅的,没有问题。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去年‘双十一’,我给老公换了一个挺不错的新手机,而且,我也很喜欢那款手机。老公说,给我也换一个。但是我的手机用着挺好,什么问题也没有,我就没让他买。我心里默默地想:我就不换手机了,除非丢了……然后过了年,手机就真的丢了。”我听了她的讲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她是哪天丢的。她说是 2 月 13 日。“哈哈!”我大笑,“我想我知道原因了!‘双十一’时,你老公想给你买新手机,但是因为你的手机好好的,你没有要。其实你心里是想要的。情人节快到了,你还想着那款新手机。所以你的潜意识就在情人节前一天制造出一个意外来,把旧手机弄丢了。这下你老公必须得送你新手机了!”
“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我老公也是这么说。他说,正好给你买个新手机,都不用费劲儿想礼物了。”她说。
后,我感叹道:“制造意外还得挑选日子,你的潜意识真牛啊!”
吃饭:代表物质需求,也代表精神需求。
警察:代表良心、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是人格结构中的超我。
她和老公都在北京打工,结婚时间也不长。“双十一”时老公要给她买她喜欢的新手机。她说,自己的手机还好好的,没有要,其实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因为她已经结婚了,新手机又价格不菲,按照传统家庭观念,新媳妇应该勤俭持家。三个月后的情人节,这是老公送她礼物的好时机。可是她的手机既没坏也没丢。在这种情况下,老公是想不到送她新手机的。所以说,在情人节前一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丢了手机,是她的潜意识刻意地制造出来的一次意外,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制造出来的(就是让大家一起见证,她的手机是真的丢了,怎么也找不回来了,老公才给她买了新手机。这可不是乱花钱),只有这样,那个新手机她才会用得心安理得。
她曾经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不换手机了,除非丢了。”结果心想事成,手机真丢了,这就是无意识的力量。我们经过分析才知道,虽然她想尽办法想把手机找回来,但她的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意识层面再努力也抵不过潜意识里的动机,本我的欲望突破了超我的约束(代表超我的警察虽然帮忙了,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让旧手机合情合理地丢失,从而让老公送那款新手机给她,这才是她潜意识的真正目的。
对于深度心理治疗来说,所有的“症状”背后,都是某种心结或者阴影。荣格曾说:深度心理治疗的关键,是要与无意识达成某种协议。不管是意外还是前面提到的癔症案例,虽然形式不同,但发生的原理相似,压抑是其基本的心理过程和防御方式。
在很多的意外中,都含有故意的成分,看似合情合理的迟到、拖延、遗忘、把事情搞砸,甚至很多疾病(也包括癌症和意外死亡),往往都是潜意识的蓄意谋划。
美国历著名的舞蹈家邓肯一生争议颇多。她的离奇死亡,也让人们无限唏嘘。她坐在朋友的跑车里和朋友兜风时,她围的那条宽大的红色围巾一头飘到车外,滑进了车轮中。车一开动,围巾缠住车轮,围巾的另一头勒断了这名天才舞蹈家的脖子。
可是如果你知道她都经历了什么,那你对这个意外可能就不奇怪了。她晚年酗酒,痛失爱子爱女。多个国家不给她办签证。
过去的多年好友、亲人对她敬而远之。她生活上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有人去她的工作室去找她,发现她所有的行李只是一个手提袋,身上仅有五法郎。
她的每一段爱情都很精彩,但是很不幸,每次都以悲剧结束。令她倾心的男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疯狂地爱上了小她 17岁的俄国天才诗人叶赛宁。很可惜,不久叶赛宁就爱上了另一个女孩。叶赛宁的终命运是:在邓肯意外去世的前一年上吊自杀。
在《邓肯传》中这样描写邓肯的后时刻:一进家门,奥托伊斯儿子那双明亮的、泛着微笑的蓝眼睛,像一把利刃刺痛了邓肯脆弱的神经。她惨叫一声,冲出屋外,身体抖动得像狂风中飘荡的花瓣。
邓肯一整天没有出过自己的房间。玛丽守在窗外,令人心碎的抽泣声一直没有断过。
第二天清早,邓肯对玛丽说:“玛丽,如果你对我有一点点爱怜之心,请你替我找一条出路,离开这个可恶的世界吧!我一天也不想多活了。这 14 年来天天忍受着可怕的痛苦。任何事情都减轻不了这种痛苦。在一个蓝眼金发的漂亮孩子随处可见的世上,我不能活下去了,我不能!”
晚上,法尔凯托来接邓肯了。一看见法尔凯托,邓肯的心情好转了许多,仿佛从来没经历过不愉快似的。她饭还没吃完,就将一条又长又大的、红色的中国绉纱围巾草率地围在脖子上……
就快步向汽车走去。当她正要弯腰进去时,又回转身来,对着玛丽喊道:“再见,朋友,我走向光荣去啦!”
这是邓肯自人世间讲的后一句话。一分钟后,她的围巾在汽车启动时不慎从左肩滑入车轮。汽车猛然加速,又戛然而止,悲剧发生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邓肯的死亡不是什么偶然的意外,看似离奇,也让人叹息。当我们知道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她内心经受过的巨大痛苦的时候,就可以理解邓肯了。这次意外死亡是她意愿的达成。她已经准备好离去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