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23604
一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四 研究方法、研究基本思路及主要特色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基本思路
(三)本书的主要特色
章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萌生与转向
一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萌生: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理想
(一)环境氛围:理想主义、理性主义与启蒙主义的熏陶
(二)中学作文: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价值理想
二 博士论文对精神自由的探究
(一)从法律转向黑格尔哲学
(二)博士论文中的解放思想
三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解放思想的转向: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世界的解放
(一)出版自由在书报检查令中的扼杀
(二)理性国家观念在现实物质利益面前受挫
(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关注
第二章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初步呈现
一 《德法年鉴》:马克思政治解放思想的提出
(一)展开对黑格尔哲学的征讨
(二)“解放”问题的缘起:犹太人问题引起的论争
(三)政治解放的内涵
(四)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阐释
(一)研究路向的转变:从法哲学批判转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实现解放的物质力量: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三)人的解放的社会形态: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形成及深化
一 《神圣家族》中解放思想的呈现
(一)解放的头脑:传统思辨哲学的清算以及新哲学观的萌生
(二)解放的心脏:无产阶级及其现实处境和历史使命
(三)解放的运动:英雄的个人活动抑或群众运动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放思想的系统阐释
(一)马克思解放理论的本体论基础:现实的人
(二)解放的活动:遵循规律的历史活动
(三)解放的未来图景: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实现
……
第四章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尽管它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后形式,但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后形式。不言而喻,我们这里指的是现实的、实际的解放。”①但政治解放也具有局限性,“摆脱了宗教的政治解放,不是彻头彻尾、没有矛盾地摆脱了宗教的解放,因为政治解放不是彻头彻尾、没有矛盾的人的解放方式”②。“即使人还没有真正摆脱某种限制,国家也可以摆脱这种限制,即使人还不是自由人,国家也可以成为自由国家。”③
在政治国家与宗教的关系上,政治解放也并未废除宗教,宗教仍然存在着。只是实现了政教分离,即把宗教对政治国家的干预剥离出来,使得宗教变成个人的信仰,宗教失去了对政治国家的控制力,不再干涉国家的政治事务。因此,政治解放的意义只在于将宗教与政治权力区分开来。这样,从宗教控制中摆脱出来的政治国家以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念重新建立起了现代的民主国家,从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对民主制国家给予高度肯定,“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国家制度的已经解开的谜。在这里,国家制度不仅自在地,不仅就其本质来说,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现实性来说,也在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并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④。
2.市民社会摆脱政治国家的束缚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对立,马克思肯定了这一观点。但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上,“决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⑤。在政治解放的意义上,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的意义:“使市民社会的等级差别完全变成了社会差别,即在政治生活中没有意义的私人生活的差别。这样就完成了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的分离。”⑥“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旧社会的性质是怎样的呢?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封建主义。旧的市民社会直接具有政治性质,就是说,市民生活的要素,例如,财产、家庭、劳动方式,已经以领主权、等级和同业公会的形式上升为国家生活的要素。”“政治革命打倒了这种统治者的权力,把国家事务提升为人民事务,把政治国家组成为普遍事务,就是说,组成为现实的国家;这种革命必然要摧毁一切等级、同业公会、行帮和特权,因为这些是人民同自己的共同体相分离的众多表现。”①
“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归结为利己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②在政治解放的意义上,人的生活也存在着二元分离的状态,即公人与私人的分离。
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了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马克思把宗教归于它的世俗基础并用世俗本身的分裂即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裂来说明宗教存在的世俗根源。“犹太人的世俗基础是什么呢?实际需要,自私自利。犹太人的世俗礼拜是什么呢?经商牟利。他们的世俗的神是什么呢?金钱。”③现实生活中实际的需求以及自私自利就是市民社会的生存法则,“金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金钱贬低了人所崇奉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金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独立自在的价值。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固有的价值。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异化的本质;这种异己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④。这表明,马克思不仅将犹太人问题转化为世俗问题,而且将它引向了更为深入的层面,即犹太人的解放实际上就是解决国家同市民社会的分离的问题。犹太人问题是市民社会自身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⑤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