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612886丛书名: 国学三部曲
一通天之学
1.“接地通天图”
2.“接地通天符”
3.“天图”、“天书”
二基础之论
1.阴阳学说
2.五行学说
3.三才理论
三悉备之道
1.“道”
2.悉备之道
四诸子争鸣
1.诸子蜂起
2.稽下学宫
五百家之言
1.道法自然
2.仁者爱人
3.兼爱非攻
4.民惟邦本
5.重生贵己
6.天下为公
7.知彼知己
8.修齐治平
9.物我两忘
10.白马非马
11.上下求索
12.虚壹而静
13.辨证论治
14.法势术并用
15.杂糅融汇
六学海奇葩
1.《易》
2.《诗》
3.《书》
4.《礼》
5.《春秋》
6.《孝经》
7.《老子》
8.《儒书》
9.《列子》
10.《论语》
11.《墨子》
12.《庄子》
13.《孟子》
14.《大学》
15.《中庸》
16.《荀子》
17.《离骚》、《天问》
18.《韩非子》
19.《黄帝内经》
20.《神农本草》
21.《吕氏春秋》
七经世之学
1.“经纶天下”、“天下为公”
2.“自强不息”,建功立业
3.“厚德载物”,宽厚包容
4.“天人合一”,因时应变
5.贵和尚中,团结奋进
6.重人轻神,以民为本
7.重教兴学,教书育人
8.“克勤克俭”,富民富国
9.鼎新革故,惩败治乱
10.崇仁重节,爱国忧民
11.仰观俯察,探疑求真
12.重农务本,广营理财
13.兼爱非攻,协和万邦
14.崇尚礼仪,文明兴国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2011年1月5日,首批成果正式对外发布。该成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五大贡献:
一是重现了《尚书》及类似典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共包括《尹至》、《尹谐》、《程露》、《保训》、《誊夜》、《金滕》、《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文献。其中,前八篇都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尚书》是研究先秦历史重要的典籍,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传说孔子选编的《尚书》有百篇之多,但经秦代焚书,大多失传。汉初济南伏生只传28篇,称《今文尚书》。汉景帝末(或说武帝时)曲阜孔壁发现《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多了l6篇,后又佚失。又有杜林在西州得到的“漆书”本,也亡失了。从那时两千年来,清华简是首次发现《尚书》以及类似的典籍。
二是澄清了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现存《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里有据说是出自孔壁的《古文尚书》,经过宋代以来许多学者研究,已论定是后人伪本,但直到现在还有学者为之翻案。清华简中真古文《尚书》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纠纷。清华简还证实了传世《逸周书》中一些篇章是可与《尚书》比肩的重要文献。如《皇门》、《祭公》两篇,保存良好,《皇门》记载了周公训诫群臣献言荐贤、助己治国的相关内容,《祭公》是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临终的嘱托。这两篇均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字古奥,很多地方可以与金文相对照,将其与传世本对读,可以纠正传世本中的许多问题。
三是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清华简《耆夜》一篇,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者国(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后,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参加者有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诗的内容均见于简文。该篇与《尚书·商书》的《西伯截黎》相关,并纠正了《尚书大传》、《史记》以为伐黎为文王时事的说法。这篇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
四是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有《楚居》一篇。《楚居》简的长度将近半米,是清华简中长的。该篇非常详细地叙述了历代楚君的世系及居处建都之地,从传说中楚的始祖季连开始,一直讲到战国中期的楚悼王(公元前401~前381年),列举列世建都的地点以及迁徙的原因,其中许多地名可与已发现的楚简联系对照,为楚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必将推动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